教會歷史
多馬與伊利莎白·凱因


「多馬與伊利莎白·凱因」,教會歷史主題

「多馬與伊利莎白·凱因」

多馬與伊利莎白·凱因

1846年夏天,費城著名法官的24歲兒子多馬·凱因拜訪後期聖徒在愛阿華領地的幾個臨時營地。聖徒被迫離開他們在伊利諾州的城市納府,凱因認為在這片宣稱保護宗教自由的土地上,他們因為宗教而遭受迫害是不公平的。他堅信後期聖徒的真誠,也很同情他們的困境,雖然沒有接受他們的信仰,卻決定為聖徒挺身而出。隨後三十年,他成為後期聖徒最具影響力的外在擁護者和顧問,推動美國政府官員,保障聖徒的宗教及政治權利。他也致力於社會改革,包括擴大婦女的機會和權利,以及廢除奴隸制度。1

圖像
多馬·凱因肖像

多馬·凱因肖像。

教會歷史部門惠予提供

凱因透過新聞報導及在費城參加的一次聚會,而更認識聖徒,也運用他的政治人脈,協助說服美國總統詹姆斯·波克委任後期聖徒兵團,加入美墨戰爭。百翰·楊有意讓後期聖徒男丁從軍,希望他們的薪酬能資助西遷的費用。2凱因住在聖徒的營區時生了一場大病,靠著後期聖徒的看護恢復了健康。離開前,凱因接受了教長祝福,其中應許他的名字會在聖徒中「一代一代被光榮地紀念」。3凱因回到費城後,便為了後期聖徒,展開一連串的公關活動。

凱因的斡旋在許多關鍵時刻幫助了聖徒。1850年,他透過與美國總統米拉德·費爾摩的交情,促成任命百翰·楊為第一任猶他領地總督。七年後,聯邦政府和猶他居民間的緊張情勢升高,凱因於是接受美國總統雅各·布坎南的非正式委託,到猶他推動和平協議。他自費旅行,冒著極大的危險到達猶他,圓融地周旋於百翰·楊與陸軍軍官之間,消弭了一場武裝衝突。4

過了幾年,凱因抱著反奴隸的理想,投身美國內戰。之後,他繼續向百翰·楊及教會其他領袖進言。1872至1873年間的冬天,凱因和妻子伊利莎白及兩名兒子到了猶他。凱因的健康向來不好,加上內戰時受傷、生病,身體情況更是惡化,因此他們希望南猶他溫暖的氣候會對他有所助益。伊利莎白之前因後期聖徒實行多妻制而對他們心懷疑慮,此次卻對南猶他的婦女心生敬佩。5她寫了一本題為Twelve Mormon Homes(十二個摩爾門家園)的書,透過外來者的觀察,罕見地提供了有關後期聖徒家庭生活的描述,並為他們說話。接下來的十年間,多馬不斷在後期聖徒面對諸多政治攻擊時挺身而出,他也撰寫百翰·楊的遺書,並主張讓後期聖徒到墨西哥建立屯墾區,甚至在一場內戰期間到該國探勘可行的地點。他在1883年去世,臨終時交代伊利莎白向他「摯愛的摩爾門朋友」誠摯道別。6

圖像
伊利莎白·凱因的照片

伊利莎白·凱因的照片。

教會歷史部門惠予提供

相關主題:美墨戰爭摩爾門兵團猶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