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大會堂唱詩班


大會堂唱詩班

後期聖徒進入鹽湖谷兩年之後,百翰·楊宣布要興建一座大會堂,來取代原本位於聖殿廣場上一座屋頂由茅草建造,稱為聚會亭的遮陽棚。司提反·高大德曾在聚會亭舉辦的崇拜儀式中擔任唱詩班指揮,並在1852年舊大會堂奉獻之前和之後,繼續指導唱詩班的排演和演出。八年之後,鹽湖城的一個音樂家協會推派查爾斯·多馬擔任大會堂唱詩班以及當地劇院管弦樂團的指揮。大會堂唱詩班的團員都是義工,而多馬擴充了他們原來只限於聖詩的曲目,納入了歐洲的古典音樂和當時的其他流行音樂。到了1863年,百翰·楊等教會領袖開始考慮興建新的大會堂,改善座位配置、提升音效,並設置世界級的管風琴。在這棟新的建築物中不僅可以舉行總會大會各場次以及教會聚會,也可以舉辦音樂會和藝文活動。新的鹽湖大會堂在1867年奉獻,並由一個150人組成的唱詩班獻唱,唱詩班不久後也以這個大會堂命名。1

圖像
聖殿廣場上的大會堂

鹽湖城聖殿廣場上原來的大會堂和聚會亭,約1861年。

大會堂中絕佳的音效讓這棟建築成為北美西部首選的音樂廳。教會的音樂行政主管喬治·卡勒斯持續招募歌唱義工,並與鹽湖劇院管弦樂團聯合舉辦音樂會,同時和當地音樂教師合作,將鹽湖城打造成藝術重鎮,提升該市形象。在整個1860和1870年代,鹽湖大會堂唱詩班會和其他不同的唱詩班定期在總會大會中演出。2

唱詩班的其他指揮,包括艾伯尼澤·畢斯利和伊凡·史蒂芬,都為唱詩班注入新血,因此到了1890年代,平均每場排演都有300多人參加。他們也帶領唱詩班進行巡迴演出。史蒂芬在第一年擔任指揮時,將在教會崇拜儀式和集會中的演出增加到120多場,同時帶領唱詩班演出了當時最為人稱道的一場表演,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的合唱比賽中贏得第二名的佳績。3總會會長團的約瑟F.·斯密讚揚唱詩班贏得全國的佳譽,並協助「消弭」了對教會的負面「偏見」。41895年,總會會長團正式召喚團員在唱詩班中服務,視他們為傳教士,並承諾要予以支持,協助維護這個成就斐然且技藝超人的音樂團體的好名聲。5

圖像
大會堂唱詩班演出

「大會堂唱詩班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為一萬名聽眾演出。」

伊凡·史蒂芬的繼任者安東尼·倫德善用無線電廣播這項新興科技,從1924年起領導唱詩班進行當地的現場實況轉播。五年之後,唱詩班和鹽湖城廣播電台的經理俄爾·葛雷德開始了一個以宗教音樂為主的全國廣播節目,在每週日播出,節目後來還納入一小段講道和管風琴獨奏。6這個節目進行全國首播後三個月,適逢股市崩盤,引發經濟衰退,導致經濟大蕭條。美國各地遭受到長期失業和食物短缺之苦的眾多聽眾,都因唱詩班的音樂而受到激勵。7

1930年,廣播電台的一位年輕員工李察·伊凡(後來成為使徒)加入聖樂嘉言的團隊,擔任節目的播報員。伊凡為節目選定了專屬的開場白,「我們在西部的樞紐歡迎各位聆聽發送自鹽湖城聖殿廣場,由摩爾門大會堂唱詩班演出的聖樂嘉言節目」,以及特有的結語,「願平安與您同在,從今天直到永遠」。伊凡的41年在職期間,他的短篇講道和唱詩班的表演為這個每週播放的節目打響名號,屢次獲獎,成為全國稱頌的節目。8

這個廣播節目的名氣吸引了傑出的音樂家和指揮來與唱詩班合作。到了1950年代,唱詩班不僅在美國及歐洲的著名音樂廳中進行巡迴演出,也透過全國電視網播放表演。隨著廣播聯賣的普及和唱片發行增多,唱詩班日益大眾化,並結合美國文化,常被稱為「美國的唱詩班」。1964年,美國總統林登·詹森邀請唱詩班在他的就職典禮中演唱,總會會長大衛奧·麥基稱此為「大會堂唱詩班至今最高的榮譽」。9之後的數十年中,唱詩班最值得一提的演出場合包括另外五位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1976年美國建國兩百週年慶祝會,以及2002年的冬季奧運會。

唱詩班的唱片事業和遍及全球的巡迴演出,更進一步提升其世界級音樂團體的地位,在世界各地都有樂迷。唱詩班1955年在歐洲六國進行七週的巡演之後,欲罷不能,隨後在全美和全歐進行多次大型巡迴演出,到了1990年代,也到部分亞洲、南美洲、大洋洲國家,以及以色列表演。在一些之前無法從事傳道工作的國家,這些巡迴演出有時能創造傳道機會。10

唱詩班的唱片也廣受好評。唱詩班在1958年錄製韓德爾的彌賽亞神劇,不僅銷售了一百多萬張,也因其文化及歷史價值,被收錄到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國家錄音檔案中。11其他的200多張唱片和超過4,700場的轉播也贏得多項殊榮,包括皮博迪獎、國家廣播名人堂、國家藝術獎章、四座艾美獎,以及一座葛萊美獎。12

隨著巡迴演出、錄音和轉播等的次數增加,教會領袖及大會堂唱詩班團長擴充了唱詩班的業務範圍和演出時間表,以觸及新的聽眾。歷任指揮賓塞·孔華、理察·孔迪、傑伊·威爾屈、傑佑德·奧特里、奎格·傑梭和邁克·威柏格等人,都分別在擴充唱詩班曲目及維持其著名歌藝的同時,達成唱詩班的使命,為教會成員提供啟發人心的靈性音樂,並擔任教會的「親善大使」。13

2018年,總會會長羅素·納爾遜受啟發要使用主教會的正確名稱,並提出將教會贊助組織中的「摩爾門」三字刪除。唱詩班因應此要求,將正式名稱從摩爾門大會堂唱詩班改為聖殿廣場大會堂唱詩班。14

相關主題:1893年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聖詩

  1. Michael Hicks, The Mormon Tabernacle Choir: A Biography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15), 16–24.

  2. Hicks, 25–26.

  3. 見主題:1893年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

  4. Hicks, 44.

  5. Hicks, 44–45.發給唱詩班團員的錄取和卸任通知書,最終以「傳道召喚」來指稱他們的團員身分;see Hicks, 171

  6. Hicks, 71–72.

  7. 見主題:經濟大蕭條

  8. Lloyd D. Newell, “From the Crossroads of the West,” in Scott C. Esplin and Kenneth L. Alford, eds., Salt Lake City: The Place Which God Prepared (Provo, Utah: Religious Studies Center, 2011), 305–22.

  9. Hicks, 124.

  10. Hicks, 152–53; Cynthia Doxey Green, “The Mormon Tabernacle Choir’s European Tours,” in Brent L. Top and Donald Q. Cannon, eds., Regional Studies in Latter-day Saint Church History: Europe (Provo, Utah: Religious Studies Center, 2003), 185–99.

  11. Hicks, 116–17.

  12. The Tabernacle Choir at Temple Square, “FAQs,” https://www.thetabernaclechoir.org/about/faqs.html; “2019 by the Numbers,” https://www.thetabernaclechoir.org/articles/the-tabernacle-choir-2019-by-the-numbers.html.

  13. Hicks, 171.

  14. World-renowned Mormon Tabernacle Choir Changes Its Name,” News Release, October 5, 2018, https://newsroom.churchofjesuschrist.org/article/world-renowned-mormon-tabernacle-choir-changes-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