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經濟大蕭條


經濟大蕭條

1929年,一場股市崩盤引發全球一系列的經濟災難,擴大了貧困、摧毀了金融機構,也削弱了國際貿易。這場波及廣泛的危機稱為「經濟大蕭條」,世界上的每個國家幾乎都受到了影響。經濟大蕭條在美國持續了大約十年,當時,本教會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成員都住在美國,其餘的成員大部分則住在加拿大、歐洲、太平洋群島、中南美洲以及亞洲,那裡遭受了一些最嚴重的影響。教會的每一個單位幾乎都經歷了成員在生計和食物上的巨大壓力,促使教會從當地和整體方面加以因應。1

圖像
排隊領取救濟品的人

經濟大蕭條期間,紐約市排隊領取救濟品的人。

在經濟大蕭條之前和期間,慈助會婦女的服務在照顧貧困者和協調福利計畫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家支付賠款的責任使財政壓力加劇,慈助會定期舉辦縫紉捐贈和手作品義賣等活動,成為早期應對危機的關鍵。2男人和女人在義賣及募款活動中加入了音樂表演、舞蹈、詩歌朗讀和演講,這些活動在為貧困者募款的同時,也提振了士氣。3在經濟衰退的早期,美國的慈助會成員收集捐獻,也在罐頭廠和裁縫店擔任義工。主教和慈助會領袖通力合作,找出有需要的家庭,將物資分發給貧困者。

後期聖徒與當地政府和州政府、基督新教徒、天主教徒及私人救援機構合作,共同協助貧困者。例如,猶他州州長喬治·德恩任命總主教塞維斯特·肯農為州失業諮詢議會的主席,該議會根據各種措施,包括教會在鹽湖城舉行的逐戶就業調查,來審核因應策略。州政府也利用慈助會的社會服務交流中心(Relief Society’s Social Service Exchange)作為協調各種慈善工作的中間機構。這項合作由當時總會慈助會會長團第一諮理艾美·里曼帶領。4但是,隨著危機持續不斷,個案數量開始超過慈助會社會服務部門的能力,支聯會和總會層級的領袖都希望擴大福利計畫,以更妥善地支持教會成員。5

在猶他州先驅者支聯會中,平均個人收入已下降近半,支聯會會長海樂·李試行了一些改善倉庫庫存和提供工作機會的計畫。總會會長團注意到該支聯會的因應措施很成功,於是請李會長主領一個總會安全委員會,擬定一套教會的整體福利計畫。1933年和1934年,該委員會制定了一項計畫,部分內容仿造慈助會的福利計畫,在急難情況下提供施助的同時,也培養個人的應變能力和財務獨立。6這項新的教會安全計畫於1936年頒布,為本教會的現代福利計畫揭開序幕。

許多經歷經濟大蕭條的國家實施了各種復甦策略,例如:改革銀行機構、取消債務利息付款、資助基礎建設專案和福利計畫,以及直接付款給失業者。大不列顛和美國推出新的法規和證券計畫,以防止市場恐慌,保護交易。到了1930年代中期,大多數蕭條的國家開始復甦;至1939年,生產和個人平均收入與1929年幾乎持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導致新的經濟緊急狀況發生,這一次迫使許多國家的工業為了支援戰爭而加速生產。7新的銀行標準、縮減的國際貿易以及戰爭的早期影響為經濟大蕭條劃下句點。8

相關主題:福利計畫慈助會艾美·里曼海樂·李

註:

  1. Donald Q. Cannon and James B. Mayfield, “Welfare and Humanitarian Aid, 1936–Present,” in Brandon S. Plewe, ed., Mapping Mormonism: An Atlas of Latter-day Saint History (Provo, Utah: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148–51.

  2. 見主題:第一次世界大戰

  3. Cologne Branch Relief Society Minutes and Records, 213, LR 1868 14,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see also “Germany: ‘We Had Another Working Hour This Week,’” Global Histories, https://www.churchofjesuschrist.org/study/history/global-histories/germany/stories-of-faith/de-02-another-working-hour.

  4. Thomas G. Alexander, Utah: The Right Place, rev. ed. (Layton, Utah: Gibbs Smith, 2007), 314–15, 332–33.

  5. Cannon and Mayfield, “Welfare and Humanitarian Aid,” 148; Richard O. Cowan and William E. Homer, “The Depression Years: 1929–1939,” in California Saints: A 150-Year Legacy in the Golden State (Provo, Utah: Religious Studies Center, 1996), 283–300; Evelyn Hodges Lewis, Interview, 1979, OH 553,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6. Harold B. Lee, “Church Security: Retrospect, Introspect, Prospect,” Improvement Era, vol. 40, no. 4 (Apr. 1937), 204–10; 亦見主題: 福利計畫

  7. 見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

  8. Peter Temin, “Great Depression,” in Joel Mokyr, ed.,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