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進修班
第7課:學習者的責任


第7課

學習者的責任

導言

本課的目的旨在幫助學生學習怎樣履行他們在福音學習上的責任。總會會長團的亨利·艾寧會長說:「真正的歸信有賴於學生是否運用信心盡力尋求,付出極大的心力」(“We Must Raise Our Sights” [address to CES religious educators], Aug. 14, 2001], 4, LDS.org)。當你幫助學生履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責任,他們就能學會如何邀來個人啟示,並更加歸信主。你需要定期複習本課所教導的原則,提醒學生他們在福音學習上的責任。

教學建議

教師、學習者和聖靈在福音學習上的責任

帶一種食物或飲料到課堂上來(例如一塊水果或麵包,或是一杯水)。請兩位學生到教室前面來。請一位學生吃一口食物或喝一口飲料。請第一位學生對第二位學生描述那食物(或飲料)的味道。鼓勵他(她)盡力好好描述,以讓第二位學生能飽足或解渴。然後問第二位學生下列問題:

  • 你從另一位學生所描述的食物上得到哪些好處?

  • 第一位學生的描述是否能讓你感到飽足(或解渴)?

  • 你必須做什麼才能得到這樣食物(或飲料)的好處?

問全班,這個滿足我們身體需求的例子,與我們在靈性成長與學習上的責任有何關聯。

指出有些人認為學習福音的責任主要落在教師身上。不過,就像這個食物或飲料的例子一樣,人無法替他人把屬靈真理內在化。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學習並應用福音真理,使自己能獲得靈性力量和成長。

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88:118。鼓勵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描述我們在福音學習上的責任的字句。

  • 描述我們在福音學習上的責任的字句有哪些?(「你們就要勤奮尋求」、「互相教導」、「藉著研讀也藉著信心尋求學識」。他們講出答案時,可請一位學生將這些字句寫在白板上。)

  • 我們很清楚「藉著研讀」尋求學識是什麼意思。你認為「也藉著信心」尋求學識是什麼意思?

為幫助學生更了解這句話的意思,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大衛·貝納長老的話。可能的話,提供每位學生一份複本,或在上課前將這些話寫在白板上。請學生找出,哪些字句能幫助他們了解,主要我們藉著信心尋求學識的誡命。

圖像
大衛·貝納長老

「藉著信心學習需要在靈性、智力及體力上付出努力,而不是僅僅被動地接受。……

「……學生必須運用信心,採取行動,才能自己獲得知識」(「藉著信心尋求學識」,2007年9月,利阿賀拿,第20頁,LDS.org)。

將以下句子寫在白板上:靈性上的學習需要……

請學生用貝納長老的說明,以及他們對於身為學習者的責任所學到的事,來完成這個句子。答案可能包括下列事項:靈性上的學習需要我們付出的努力。靈性上的學習需要我們運用信心並採取行動。

為幫助學生了解個人努力對靈性學習的影響,請將隨附的圖表畫在白板上。說明在教義和聖約第50篇裡,主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我們在學習福音上的責任。為此,祂先說明了教師和聖靈在福音學習中的責任。

圖像
聖靈三角形

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50:13-14。學生讀出來之前,說明這幾節經文是神賜給蒙按立去教導他人福音的早期聖徒。請一半的班員找出描述教師的責任的字詞。請其他班員找出描述聖靈的責任的字詞。

  • 根據這幾節經文,教師的責任為何?(藉著聖靈去宣講福音。請一位學生在圖上的教師下方寫出藉著聖靈宣講。)

  • 聖靈(保惠師)的責任為何?(來教導真理。請一位學生在圖上的聖靈下方寫出教導真理。)

將以下真理寫在白板上:聖靈是真正的教師。說明教會中的教師、傳教士或領袖有責任藉著聖靈宣講福音,而聖靈的啟示、啟迪會將真理帶到我們的心上。

  • 你曾否感受過聖靈的教導?

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50:19-21。請學生跟著仔細看,找出形容學習者責任的字詞。

  • 根據這幾節經文,學習者有哪些責任?(藉著聖靈接受真理的話語。請一位學生在圖上的學習者下方寫出藉著聖靈接受。)

為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藉著聖靈接受是什麼意思,請他們思考要怎樣才能接到別人踢的球或丟的球。

  • 要怎樣才能接到球?(要伸出手接住球。)這和學習者必須付出努力,以藉著聖靈接受真理的話語,有何相同之處?(一個人必須準備好去接球才會接得到。同樣地,我們必須準備好我們的心思意念,才能藉著聖靈接受真理。)

請學生默讀教義和聖約50:22,找出當我們這樣努力接受福音,並藉著信心學習,會有什麼結果。學生閱讀之前,說明啟發一詞指的是在靈性上被提升或被造就。

  • 根據這節經文,當教師與學生履行他們在福音教導與學習上的責任時,會得到哪些由聖靈而來的祝福?(理解、啟發和喜樂。)

告訴學生,李察·司考德長老為學習者善盡自己的責任和聖靈有機會教導並見證之間的關係,作了見證。可能的話,提供每位學生一份這段話的複本。請一位學生讀出這段話。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有哪些詞句說明學習者的努力影響聖靈教導的機會。

圖像
李察·司考德長老

「〔學習者〕決定參與的時候,就是在運用他們的選擇權,允許聖靈按照個別的需求傳遞適合的信息。營造出參與的氣氛之後,就會大為提高聖靈教導更重要的課題的機會,這是超乎〔教師本身〕所能傳達的」(“To Learn and to Teach More Effectively” [BYU Campus Education Week devotional, Aug. 21, 2007], 4–5, speeches.byu.edu)。

  • 根據司考德長老的話,我們要怎樣邀請聖靈來教導我們?

請學生概述他們身為學習者的努力對聖靈教導的機會有何影響。學生可能使用不同的措辭,但他們應找出下列的原則:我們運用選擇權來參與學習過程時,就能邀請聖靈來教導並為真理作見證。在先前列於白板上的答案下方寫出這項原則。

給學生一個運用自己的選擇權,藉著研讀和信心來學習的榜樣,請他們想一想約瑟·斯密第一次異象的記事。安排學生兩人一組,分派各組以下一節或多節經文:約瑟·斯密——歷史1:8,10,11,12,13,14,15,16,18。(你可將這些經文寫在白板上。)請學生讀指派的經文,並討論下列問題:

  • 約瑟怎樣努力學習屬靈的真理?

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各組從指派的經文中,找出描述約瑟的努力的字句。

見證約瑟願意研讀神的話語,並憑信心依所學到的事去行動,結果他學到了更偉大的知識,也成為一項我們所有人都能得到的祝福。請學生默讀約瑟·斯密——歷史1:20,找出約瑟獲得第一次異象後,回家對他的母親說了什麼。

  • 約瑟對他的母親所說的話中,哪一句反映出他自己學到了真理?(「我自己已經知道。」)

請學生找出我們可以從約瑟的經驗學到的某項原則。鼓勵他們,以「如果-就」來表達。學生可用以下這種方式表達這項原則:如果我們勤奮研讀神的話語,並憑信心行動,我們就能自己了解福音的真理。你可以建議學生用自己的話,將這項原則寫在自己經文上的約瑟·斯密——歷史1:20旁。)

提及課程一開始時的食物或飲料活動。提醒學生,我們要付出個人努力才能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我們要親自食用食物或飲用飲料才能得到它們的好處。作見證,在靈性上也是如此:只有在我們付出努力學習福音真理,並將之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福音才能進入我們心中,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 你們今年要採取哪些行動,來邀請聖靈教導你們,並把福音真理帶進你們的心中?(答案可能包括:參加教會聚會和課程,包括福音進修班;參加聚會和課程中要唱聖詩,劃記經文,把看法記錄下來,回答問題、分享經驗及見證,並教導他人;參與家人家庭晚會和家庭經文研讀;進行每日的個人經文研讀和祈禱;還有在生活中應用福音原則。請學生寫下一個或數個目標。)

請學生省思他們對福音的見證,還有自己所知道的真實之事,來結束課程。請幾位學生分享,他們個人在學習福音上的努力,如何影響了他們的見證和與主之間的關係。加上你的見證,說明只要努力學習和奉行福音原則,我們就能獲得主的回應,得到力量和指引。

注釋及背景資料

學生可以邀請聖靈,證實他們所學到的事

大衛·貝納長老為學習者善盡自己的責任和聖靈有機會教導並見證之間的關聯,作了見證:

圖像
大衛·貝納長老

「學習者若運用選擇權去按照正確的原則行事,就是在敞開心靈邀請聖靈前來教導、發揮作見證的力量並且證實見證。……我們要真心誠意且持續不斷地在信心被啟發時採取行動,唯有如此,才能向天父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顯示我們樂意學習,也樂意接受聖靈的指導」(「藉著信心尋求學識」,2007年9月,利阿賀拿,第20頁,LDS.org)。

每日研讀經文的重要性

忠於信仰指出每日研讀經文的重要性如下:

「近代先知勸誡我們要每天研讀經文,包括個人研讀和家庭研讀。就像尼腓鼓勵他的兄弟一樣,先知們也鼓勵我們將經文比作我們自己,找出一些方法將這些古代的神聖紀錄應用在我們今日的生活中(見尼腓一書19:23-24)。他們敦促我們『查考聖經』(約翰福音5:39)並『飽享基督的話』(尼腓二書32:3)。

「遵循這項忠告能使你大大地受益。每天有意義的經文研讀能幫助人們易於接受聖靈的低語,也能建立你的信心、使你堅強以抵擋誘惑,並且使你接近天父和祂的愛子。

「要擬定個人的經文研讀計畫,不妨每天撥出一定的時間來研讀經文。在那段時間裡,要仔細閱讀,留意聖靈的提醒。祈求天父幫助你知道,祂要你學些什麼、做些什麼。

「畢生都要持續研讀經文,尤其是摩爾門經。當你在人生不同的階段研讀經文時,你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發現經文中的寶藏,從中找到新的意義和新的應用方法」(忠於信仰:福音參考資料〔2004〕,第135-136頁)。

總會會長團的亨利·艾寧會長說:

圖像
亨利·艾寧會長

「我們若不認真研讀經文,也必然不會認真作祈禱。

我們或許不會停止祈禱,但是我們的祈禱可能變得千篇一律,很機械化,而且欠缺誠意。我們無法向一位我們不認識的神傾吐心聲,而經文和近代先知的話語能幫助我們認識祂」(參閱「祈禱」,2002年1月,利阿賀拿,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