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第156課:摩羅乃書7:20–48


第156課

摩羅乃書7:20–48

導言

摩羅乃記錄了父親摩爾門多年前在會堂裡所作的最後講道。摩爾門在這篇講道中,教導聽眾如何「接受每一樣美好事物」(摩羅乃書7:20,25)。他說明了信心、希望和仁愛之間的關係,結束時,他懇求他的人民要全心全意向父祈求,好使他們獲得仁愛的恩賜,即「基督純正的愛」(摩羅乃書7:47)。

教學建議

摩羅乃書7:20–39

摩爾門教導,我們藉著對耶穌基督的信心,就能接受每一樣美好事物

上課之前,先寫出以下的問題:

天父已祝福你哪些美好的事物?

上課開始時,給學生一、兩分鐘在筆記本或經文研讀日記中回答這個問題。然後請他們讀出他們所列出一些的事物。

讀出摩羅乃書7:24。請學生跟著讀,找出臨到他們的所有美好事物的來源。

  • 誰是所有美好事物的來源?(學生的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他們應該表達以下這項真理: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來自耶穌基督。

為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摩羅乃書7:24所教導的教義,說明:我們是亞當和夏娃的子孫,已經「墜落」,無法靠自己得到祝福(亦見阿爾瑪書22:14以帖書3:2信條第3條)。如果沒有耶穌基督和祂的贖罪,「不可能有美好的事物臨到〔我們〕」。我們從天父那裡接受的每一樣美好事物都是透過救主和祂的贖罪而來。

說明天父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祝福。祂要我們「接受每一樣美好事物」(摩羅乃書7:19),祂要將祂所有的都賜給我們(見教約84:38)。

請學生讀出摩爾門在摩羅乃書7:20中所提出的問題。然後請學生默讀摩羅乃書7:21-24,找出這些經文教導我們要如何接受每一樣美好事物。

  • 根據你在摩羅乃書7:21–24所讀到的,你會如何回答摩爾門在摩羅乃書7:20中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回答時,幫助他們認出以下原則:我們運用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時,就能接受每一樣美好的事物。

為幫助學生了解他們能如何「接受每一樣美好的事物」,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摩羅乃書7:25–26,32–38。請班上一半的學生找出向耶穌基督表達信心的方法。請另一半學生找出,我們若這樣做,會有什麼好結果。學生讀出第33節時,你可以說明「我認為合宜的」這句話是指與主的旨意和諧的事。)

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後,可以請他們寫出一個目標,來幫助他們對耶穌基督運用更大的信心,並接受天父要給他們每一樣美好的事物。分享你的見證:偉大的祝福都來自救主、祂的福音和贖罪。鼓勵學生對祂運用更大的信心。

摩羅乃書7:40–43

摩爾門教導: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會使我們對永生有希望

在白板上畫一個三隻腳的凳子(或展示一個三隻腳的凳子)。

圖像
three-legged stool

讀出十二使徒定額組羅素·培勒長老所說的以下這段話:

圖像
Elder M. Russell Ballard

「要將生活基礎建立在這三個原則之上。………這三個原則就像凳子的三隻腳,是支撐物品的根基(「達成希望的喜悅」,1993年1月,聖徒之聲,第29頁)。

在凳子的一隻腳上標明對耶穌基督的信心。請學生沉思其他兩隻腳可能代表的事物。然後請學生默讀摩羅乃書7:40,並找出第二隻腳的意義。(第二隻腳代表希望。)

讀出以下表達希望的方式。請學生仔細聽這兩種表達希望的方式有什麼差異。

  1. 我希望今天下雨。

  2. 由於主的應許,我希望能藉著悔改而感到平安。

  • 這兩種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幫助學生明白,在第一個例子中,希望一詞是指一種未知的願望。在第二個例子中,希望一詞表達了自信。這種希望是行為的動力,並以耶穌基督的贖罪為中心。

為幫助學生了解經文中希望一詞的用法,請學生讀出總會會長團第一諮理迪特·鄔希鐸所說的下面這段話:

圖像
President Dieter F. Uchtdorf

「希望是一項屬靈恩賜。……

「希望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持久的信賴,信任主必實現祂對我們的應許;即相信我們現在若奉行神的律法和先知的話語,必能在未來得到心中渴求的祝福。希望就是相信並期望祈禱必蒙答覆。希望的具體表現就是自信、樂觀、熱誠和堅持不懈」(「希望的無窮力量」,2008年11月,利阿賀拿,第21-22頁)。

請學生讀出摩羅乃書7:41。請全班跟著讀,找出摩爾門教導我們應該希望獲得什麼。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時,在凳子的第二隻腳上標明:希望獲得永生。

指出:摩羅乃書7:41是精通經文章節。你可以建議學生以特別的方式劃記,這樣就能輕易找到這節經文。

  • 根據摩羅乃書7:41,我們如何能得到永生的希望?(學生可以用不同的話來答覆,但是他們應該認出下面這項真理:如果我們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就能靠著祂的贖罪,獲得永生的希望。

請學生各自研讀摩羅乃書7:42–43,找出我們需要有哪些特質,才能懷有信心和希望。請他們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可以說明:心裡溫順謙卑,意指謙虛、溫和,順服主的旨意。)

  • 你認為我們為什麼要有溫順謙卑的心,才能對耶穌基督的贖罪有信心和希望?

請學生在筆記本或經文研讀日記中回答下面的問題:

  • 對耶穌基督及其贖罪有信心,如何帶給你永生的希望?

摩羅乃書7:44-48

摩爾門教導仁愛的重要性

再談談三隻腳的凳子。請學生默讀摩羅乃書7:44,並決定要如何標明凳子的第三隻腳。學生報告他們發現的事情時在第三隻腳上標明仁愛。請他們用自己的話為仁愛下定義。

請一位學生讀出摩羅乃書7:45–47。請全班跟著讀,留意摩爾門對仁愛的描述與定義。

  • 摩羅乃書7:47中,摩爾門如何為仁愛下定義?(「基督純正的愛」。)

  • 你認為,仁愛永遠持守,是什麼意思?

  • 你認為,為什麼我們若沒有仁愛,就算不得什麼?

請學生們由摩羅乃書7:45中選出仁愛的定義,並說明這些定義的意思。需要時,可澄清他們所作的解釋。(例如,「恆久忍耐」是指耐心地承受考驗。「不嫉妒」是指不嫉妒別人。「不張狂」是指謙卑。「不求自己的益處」,是指把將神與他人視為優先的特質。「不易被激怒」,是指不輕易動怒。「凡事相信」,是指接受一切的真理。)

問學生:他們若是缺乏仁愛,就可能會在下列各種情況下作何反應。然後再問:如果他們滿懷仁愛,又會作何反應。(可以依照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來更改這些情況。)

  1. 有人在學校取笑你或取笑別人。

  2. 你的兄弟或姊妹經常惹你生氣。

  3. 你所認識的人犯了嚴重的罪。

  4. 你比較喜歡以前的顧問,不太喜歡新的定額組或班級顧問。

請一位學生讀出摩羅乃書7:48。請全班跟著讀,找出我們需要怎麼做才能蒙得仁愛的恩賜。學生回答時,要確使他們明白以下的原則:我們若全心全力向父祈求,並過著耶穌基督真正信徒般的生活,就能滿懷仁愛。

指出:摩羅乃書7:45,47-48是精通經文章節。你可以建議學生以特別的方式劃記,這樣就能輕易找到這節經文。

  • 你認為我們若想要有仁愛的恩賜,為什麼需要全心全力向父祈求?

  • 你曾經在什麼時候看到仁愛的榜樣?(請幾位學生分享他們的經驗。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

  • 你曾經在什麼時候感覺到主增強了你對別人的仁愛之心?

請學生複習摩羅乃書7:45,並從仁愛的特質中選出他們需要加以改進的一個項目。鼓勵他們在努力改進這方面時,祈求能獲得仁愛的恩賜。你可以見證信心、希望和仁愛對你的生活產生的影響。

精通經文—摩羅乃書7:41

幫助學生背誦摩羅乃書7:41。可以採用本書後面的附錄中所提供的方法。

精通經文——摩羅乃書7:45,47–48

請學生挑選,他們想向下列哪個對象表達更多仁愛:家人、定額組或班級成員、學校同學、朋友或鄰居。鼓勵他們在研讀摩羅乃書7:45時,沉思他們所挑選的對象,並想出一些方法,向此人表達更多基督般的愛。請他們在筆記本或經文研讀日記中,寫出一、兩個方法,向他們所挑選的人表達愛心。請他們下週在禱告中為這件事祈求。可以在接下來幾天讓學生有機會分享他們的經驗。

注意:由於本課的長度,你可以在其他天有多餘時間時,再做這個活動。

注釋及背景資料

摩羅乃書7:29-31。天使的施助

十二使徒定額組達林·鄔克司長老描述天使的施助:

「『經文中所用的「天使」一詞,是指任何為神傳達信息的天上人物』(George Q. Cannon, Gospel Truth, sel. Jerreld L. Newquist [1987], 54)。經文列舉了天使親自顯現的許多例子:天使向撒迦利亞和馬利亞顯現(見路加福音第1章),向便雅憫王和希拉曼之子尼腓顯現(見摩賽亞書3:2尼腓 三書7:17–18)只是其中幾個例子而已 ……

「…… 天使的施助也可能看不見。天使的信息可由聲音傳達或只向我們內心溝通思想或感覺。約翰·泰來會長形容:『天使或神的使者的信息臨到我們的意念上,使我們的心能理解……來自永恆世界的啓示』(Gospel Kindom, sel. G. Homer Durham [ 1987], 31)。

「尼腓在提醒他叛逆的哥哥們時描述了天使施助的三種顯示,(1) 他們曾『見過一位天使』(2) 他們『不時聽到他的聲音』,(3) 天使也曾『用微小的聲音對〔他們〕講話』,但是他們『已麻木了』,而且『不能察覺到他的話』(尼腓一書17:45)。經文中記載許多其他的事,述說天使蒙差遣教導福音、帶領人們歸向基督。(見希伯來書1:14阿爾瑪書39:19摩羅乃書7:25,29,31–32教約20:35)。天使的溝通大多讓人感覺得到或聽得到,而不是看到」(參閱「亞倫聖職與聖餐」,1999年1月,利阿賀拿,第45頁)。

摩羅乃書7:45–48。仁愛,「基督純正的愛」

多馬·孟蓀會長教導我們需要仁愛的恩賜:

「這世界極需要仁愛,去關心被忽視的人、為灰心氣餒的人帶來希望,援助受苦的人。真正的仁愛是付諸行動。到處都需要仁愛 ……

「仁愛是對那些令我們失望的人有耐心;是克制容易被冒犯的衝動。仁愛是接受人的軟弱與缺點;是接受別人真實的本性。仁愛是能看穿外表、直視不因時間而減損的內在特質;是抗拒把人貼標籤的衝動。 ……

「……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完美。切勿彼此論斷批評,願我們對一同走在這趟人生旅程的人,都懷有基督純正的愛。 ……

「… 願〔仁愛〕能在各位所行的一切事上指引你。願仁愛充滿你們的靈魂,並在你們的一切思想和行為中彰顯出來」(參閱「愛是永不止息」,2010年11月,利阿賀拿,第124-125頁)。

十二使徒定額組馬文·艾希頓長老列出表達仁愛的方法:

「真正的仁愛是不能送給別人的;仁愛需要培養,並且融入生命裡 ……

「仁愛的最高境界或許就是善待他人,不論斷他人或將他們分門別類,寧可相信別人本意良善,或是讓自己保持緘默。仁愛是接受別人的差異、弱點和缺點,對那些讓我們感到失望的人有耐心,或是當別人沒有按照我們希望的方法處理事情時,仍能克制自己不隨便生氣。仁愛是不利用別人的弱點,樂意寬恕傷害我們的人。仁愛是希望大家都很好」(參閱「舌頭可能是快刀」,1992年7月,聖徒之聲,第16-17頁)。

摩羅乃書7:45–48「基督的純正的愛」更偉大的定義

十二使徒定額組傑佛瑞·賀倫長老談到摩爾門在摩羅乃書7:45–48所說的話時,教導:

「我們所要懷有的仁愛或『基督純正的愛,』可有兩種定義。其中一個定義是基督門徒之間應有的那種仁慈而寬容的愛。也就是說,所有的基督徒都應該試著以救主的愛去愛人,向所有的人表達純潔、能使人得到救贖的愛心。不幸的是,縱使有人做得到,也很少有人做得完全成功,不過,所有的人都受邀這樣努力去愛人。

「『基督純正的愛』更偉大的定義,並不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嘗試去做卻往往無法在他人身上應用出來的愛,而是基督已徹底彰顯在我們身上的愛。真正的仁愛古往今來只有一次。這種愛在基督對我們的無盡、最終、救贖之愛中表露無遺。基督對我們的愛『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嫉妒。』祂對我們的愛『不張狂 …… ,不易被激怒,不動惡念。』基督對我們的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基督表明『仁愛永不止息。』我們若缺乏仁愛——祂對我們純正的愛——就一事無成、了無希望,所有的人都將變得悲慘。實在地,人在末日若保有祂這份愛的祝福,也就是贖罪、復活、永生、永恆的應許,他的景況一定很好。

「這並不降低了這項誡命的要求,我們應試著彼此懷有這樣的愛。我們『要全心全意向父祈求,好使〔我們〕滿懷這樣的愛』〔哥林多前書13:4–57–8摩羅乃書7:48。〕我們要試著更持續不變,更恆久忍耐,更有恩慈,在與人的關係中更不忌妒、不張狂。我們應過著基督般的生活,如基督般地愛人。摩爾門所說的『基督純正的愛』正是基督的愛。我們若擁有這神聖的恩賜,即蒙救贖的恩賜,就擁有了一切;若缺乏這樣的愛,就算不得什麼,最終必成為『惡魔〔和〕魔鬼的使者。』〔尼腓二書9:9。〕

「我們在生活中有時會感到畏懼和挫敗。有時感覺有所缺憾。有時人們讓我們失望,有時則是經濟、企業或政府讓我們失望。但是有件事,不論在今生或永恆都不會令我們失望——那就是基督純正的愛。……

「…… 基督的仁愛這項奇蹟不僅拯救了我們,也改變了我們。祂的贖罪大愛使我們脫離了死亡和地獄,俗慾和肉慾以及魔鬼般的行為。這種救贖之愛改造了我們的靈魂,提升我們超越低俗的標準,而追求更高貴、更聖潔之事。因此,我們要『固守著仁愛』,即基督對我們純正的愛,也就是我們決心要對祂和對所有的人表達的純正的愛,因為若缺乏這樣的愛,我們就算不得什麼,永恆幸福的計畫也枉費了。生活中若缺乏基督救贖的愛,縱使擁有其他一切特質————如良好的品德和模範的行為————也不足以使我們獲得救恩和喜樂」(Christ and the New Covenant: The Messianic Message of the Book of Mormon [1997], 336–37)。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