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第4課:標題頁、緒言及證人的證詞


第4課

標題頁、緒言及證人的證詞

導言

你教導摩爾門經,會幫助學生找到真理,進而更接近神。這本書一開頭就清楚談到,摩爾門經作者的用意是在見證耶穌是基督。這書也重申了神與以色列家族所立的聖約,並顯明神的所有子女都必須訂立並遵行神聖聖約。學生虔敬地研讀摩爾門經,就會對耶穌基督的福音、對祂的教會已在這後期時代復興一事,有更堅強的見證。他們也會學到如何對耶穌基督及祂的贖罪運用更大的信心。

教學建議

本課的教學建議所需的時間可能超過你上課能使用的時間。要透過祈禱,審慎考慮哪些部分是你的班級最需要的。

標題頁

請學生翻到摩爾門經的標題頁。這頁開頭的第一句是:「摩爾門經,摩爾門根據尼腓片親手寫在頁片上的記事。」先知約瑟·斯密這樣解釋標題頁的起源,他說:

「摩爾門經的標題頁是從那本包含被翻譯之紀錄的金屬片集(書)的左邊最後一頁直譯過來的。……該標題頁絕非現代作品,既不是我的,也不是任何其他曾生存於這世代,或仍活在這世代的人的作品」(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1:71)。

請學生默讀摩爾門經的標題頁。請他們找出一些說明摩爾門經目的的詞句。(你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指出這些目的就是摩爾門經將「昭示」給讀者知道的事情。)邀請幾位學生將他們的發現寫在白板上。寫完後,請學生自己再讀一次第二段,並將「以色列家族的遺裔」一詞替換為自己的名字。

  • 你已讀過摩爾門經,這本書的哪些目的已經在你的生活中實現?這些目的是如何實現的?

  • 這本書如何幫助你知道,與主訂立聖約的人必不會「永遠被拋棄」?

告訴學生,也許他們有時會覺得孤單,或覺得已經被「拋棄」。

  • 在這些時刻,知道自己不會「永遠被拋棄」,為什麼很重要?

  • 這項應許為何是神愛你的一種表示?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感激摩爾門經的主要目的,請一位學生讀出泰福·彭蓀會長以下這段話:

圖像
泰福‧彭蓀會長

「摩爾門經的主要宗旨,誠如其標題頁上所記載的,是『要猶太人和外邦人確信耶穌是基督,是永恆之神,祂向萬國顯示祂自己。』

「凡誠心尋求真理的人,在虔敬思考摩爾門經中那些靈感的話語時,都能獲得見證,知道耶穌是基督。

「摩爾門經中有一半以上的章節提到我們的主。基督的某些稱謂,在摩爾門經章節裡提到的次數,甚至比新約章節裡提到的還多。

「摩爾門經中對祂有一百種以上的稱呼。那些稱呼對於形容祂的神性,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參閱「歸向基督」,1988年1月,聖徒之聲,第77頁)

分享你的這個見證:摩爾門經是一部見證,見證耶穌是基督。

摩爾門經緒言

在白板上畫一個拱門(見附圖),或用木頭或其他材料製作一個拱門模型。

圖像
拱門

請一位學生讀出摩爾門經緒言裡約瑟·斯密的話(見第六段)。你可以建議學生在自己的經文上劃記出這段話。

  • 拱心石的作用是什麼?

說明拱心石是拱門頂端最中央的那塊石頭。建造拱門時,兩邊要有支柱支撐著才能往上蓋;拱門頂端的空間經過仔細測量後,才切割拱心石,以期拱心石能與空間密合。將拱心石安放定位後,拱門不需任何支撐物就能豎立。

  • 如果將拱門的拱心石移開,會發生什麼情況?(如果你用模型教學,可移走拱心石來示範。)

  • 就復興的福音而言,摩爾門經的作用如何就像一塊拱心石?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泰福·彭蓀會長所說的話。(你可以將這段話作成講義,讓學生夾在他們的經文裡。或者,也可以請學生將彭蓀會長的話寫在他們經文緒言第一頁的上方或下方。)

「摩爾門經之所以是我們宗教拱心石的理由有三:它是我們對基督見證的拱心石。它是我們教義的拱心石。它是見證的拱心石。」(參閱「摩爾門經——我們宗教的拱心石」,1987年1月,聖徒之聲,第3頁)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摩爾門經為何是見證的拱心石,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彭蓀會長的這段話:

「摩爾門經是見證的拱心石。就像拱心石若被移走,拱門就會垮掉一樣,這整個教會是否站立得住,還是會瓦解,都有賴於摩爾門經是否真實。……如果摩爾門經是真實的,……那麼人們就必須接受福音復興這項聲明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參閱「摩爾門經——我們宗教的拱心石」,第4頁)

  • 你對摩爾門經的見證如何影響你對福音教義和原則的見證?

  • 摩爾門經如何引領你更接近神?

你可以談談研讀摩爾門經如何鞏固了你的見證,並使你更接近神。

邀請學生參與角色扮演。請他們想像自己正要將一本摩爾門經送給一個不是本教會成員的人。在幫助他們準備角色扮演時,將他們分為兩組。請第一組閱讀摩爾門經緒言的第2-4段,第二組閱讀第5-8段。請這兩組的人找出他們想在教導摩爾門經時分享的重要資料。

給學生一些時間研讀和準備後,請一位學生到教室前面,扮演一個不是本教會成員的人。從那兩組中再各請一位學生到教室前面。說明這兩位學生要扮演傳教士同伴團。他們要用自己那一組在緒言中找到的資料,教導第一位學生有關摩爾門經的事。

學生完成角色扮演後,你可以問問其他的學生,要是他們被選派去教導,他們還能從緒言中找出哪些資料去分享。

你可以指出,摩爾門經並不是西半球所有古代居民的歷史紀錄,僅是李海後裔(尼腓人和拉曼人)及雅列人的紀錄。在摩爾門經記錄的事件之前、當時或之後,都可能還有其他人民住在西半球的那片大陸上。

請學生默讀摩羅乃書10:3-5

  • 根據摩羅乃的話,我們要怎麼做來知道摩爾門經是真實的?

請學生閱讀摩爾門經緒言的第8-9段。要是學生接受摩羅乃的挑戰,請他們找出他們還要對哪三項真理獲得見證。

向學生見證,在我們閱讀、沉思摩爾門經並為之祈禱時,聖靈會見證這本書是真實的,也會見證耶穌是基督,約瑟·斯密是神的先知,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是主在這地上的國度。

三位證人及八位證人的證詞

請學生想像自己親眼見到有人從他們鄰居家裡拿走了一樣寶貴的東西。

  • 在辦理犯罪案件時,證人為什麼很重要?

  • 為什麼有一個以上的證人會有幫助?

請學生默讀「三位證人的證詞」,然後請他們找出對自己特別有意義的詞句,你可以建議他們將這些詞句劃記下來。

  • 你劃記了哪些詞句?這些詞句為什麼對你深具意義?(你可以指出,神的聲音向那三位證人宣告,這些頁片是藉著神的恩賜和能力而翻譯的。)

請一位學生讀出「八位證人的證詞」。請班上其他人聽聽看,三位證人的證詞和八位證人的證詞之間有何差異。

  • 你注意到哪些差異?

請學生寫下自己對摩爾門經的見證或感想。他們可以寫在自己的經文研讀日記,或寫在自己經文的空白處。有些學生也許會覺得自己還不知道摩爾門經是否真實。鼓勵他們在今年努力獲得這個見證。

註解及背景資料

標題頁

在研讀摩爾門經的標題頁時,以下定義可能會有幫助。

以色列家族指的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後裔。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改名為以色列)有十二個兒子,他們的後代便是眾所週知的以色列十二支派。以色列家族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也是主的約民。今天的以色列家族包括與主訂立聖約並遵守祂誡命的人。「因此,以色列這個名字可分別用來指(1)雅各本人、(2)雅各的真正後裔,以及(3)基督的真正信徒,無論其血統或所在的地理位置為何」(Bible Dictionary, “Israel”)。

猶太人原指猶大支派(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的人民。後來變成泛指猶大王國的人民(舊約時代的以色列王國分裂後,位於南方的國家),即使非出自猶大支派亦然。這個詞也指「信奉猶太教,遵行猶太人之生活方式和傳統的人,但未必生來就是猶太人」(「經文指南,「猶太人」,scriptures.lds.org

外邦人的意思是「各國」,指的是(1)不屬以色列家族的人,(2)不相信以色列之神的人或沒擁有福音的人,無論其血統為何,以及(3)非來自猶大地方或不住在該地的人。例如,在尼腓一書13:3-13中,那些外來的移民被稱為外邦人。在尼腓一書13:34中,那些促成摩爾門經問世的人被稱為外邦人。教義和聖約及無價珍珠也是經由外邦人問世的(見尼腓一書13:39)。在尼腓一書13:34,39中,美利堅合眾國被稱為外邦人的國度。

節錄是某種紀錄的精簡版。

遺裔是留存的後裔。在摩爾門經標題頁上,「以色列家族的遺裔」指的是分散後的以色列人及其後裔。摩羅乃即將結束他的紀錄,要將金頁片封存起來以待後期時代問世之際,特別關切的是留存的拉曼人及其後裔,也就是他父親所說的「以色列家族的遺裔」(摩爾門書7:1)。摩羅乃期望有一天拉曼人能再次認識並接受耶穌基督的福音(見摩羅乃書1:4)。

緒言。現代的拉曼人後裔

拉曼人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之一。但摩爾門經並未表示,所有的美洲印第安人都是拉曼人的後裔。總會會長團的安東尼·伊文斯會長說:

「我們在作結論時必須謹慎。摩爾門經教導了三個不同民族的歷史,……他們都是從舊世界來到這塊大陸的。摩爾門經並沒有說,在他們之前沒有人住在這裡,也沒有說,在他們之後沒有人來此。因此,如果有人發現起源不同的人種,這是很容易理解也很合理的,因為我們確實相信,也曾有其他民族來到這塊大陸。」(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29, 15

三位證人的證詞。「藉著神的恩賜和能力而翻譯」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尼爾·麥士維長老承認,摩爾門經雖是藉著神的恩賜和能力而翻譯的,但我們並不知道翻譯過程的細節。他說:

「許多閱讀摩爾門經的人都想知道更多有關此書問世的細節,包括實際的翻譯過程,這是可以理解的。忠誠的海侖·斯密當然也是如此。當海侖問起的時侯,先知約瑟告訴他:『摩爾門經問世的全部細節原本就不是要公諸於世的。』而且,『由他來談論這些事並不適合。』(History of the Church, 1:220)。所以,我們所知的有關摩爾門經實際問世的經過,雖不詳盡,但已經足夠。……

「只有約瑟先知一個人知道整個過程,而他刻意不描述其細節。我們可從大衛·惠特茂、約瑟·耐特,及馬丁·哈里斯這三個旁觀者(而非翻譯者)的話中稍微知道這一點。大衛·惠特茂指出,當先知使用神所提供、用來幫助他的神聖譯具時,『象形文字就會出現,並且其英文譯文也會……以發亮的文字顯現出來』。然後約瑟就將那些詞句讀給奧利佛聽(引述自James H. Hart, “About the Book of Mormon,” Deseret Evening News,25 Mar. 1884, 2)。馬丁·哈里斯談到先見的石頭,說:『句子會出現,然後由先知讀出來,再由馬丁寫下來』(引述自Edward Stevenson, “One of the Three Witnesses: Incidents in the Life of Martin Harris,” Latter-day Saints’ Millennial Star, 6 Feb. 1882, 86–87)。約瑟·耐特也說過類似的話(見Dean Jessee, “Joseph Knight’s Recollection of Early Mormon History,” BYU Studies17 [Autumn 1976]: 3)。

「據說,奧利佛·考德里曾在法庭上作證,說烏陵和土明讓約瑟能夠『用英文閱讀鐫刻在頁片上的改良埃及文』(“Mormonites,” Evangelical Magazine and Gospel Advocate, 9 Apr. 1831)。如果這些報導屬實,則他們所說的過程都指出,是神給了約瑟『視力和能力去翻譯』。(教約3:12)。……

「顯然地,在這種啟示的過程中,先知並不需要精通古文。持續不斷地接受啟示,要比持續不斷地看著打開的頁片更為重要,而根據指示,那些頁片不該讓未經授權的人看到。

「雖然使用神聖譯具或許也是能快速翻譯的原因,但先知有時候可能採用的不是很具體的工具。只是我們不知道這其中的細節。

「但我們的確知道,這種需要極大信心的過程並不容易。這一點可以很清楚地從奧利佛·考德里自行嘗試翻譯一事看出來。奧利佛失敗了,因為他『沒有繼續像起初開始翻譯時那樣』,也因為他缺乏信心、不夠努力,他『不用思考,只……祈求』(教約9:5,7)。他對做這件事的準備不夠充分。……

「無論這過程的細節為何,總之,約瑟除了這項帶來啟示的譯具襄助之外,仍然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個人努力。隨著約瑟的能力增加,這過程或許在各階段都不相同,在先知晚期的翻譯工作中,他雖然還會使用烏陵和土明,但或許比較不那麼依賴這些譯具了。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奧申·普瑞特長老說,約瑟·斯密曾告訴他,他在比較沒有翻譯經驗時使用烏陵和土明,但後來就不再需要了,約瑟在翻譯聖經許多章節時就沒有使用了(見Latter-day Saints’ Millennial Star, 11 Aug. 1874, 498–99)」(“By the Gift and Power of God,” Ensign, Jan. 1997,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