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第127課:尼腓三書第18章


第127課

尼腓三書第18章

導言

耶穌基督在尼腓人中結束第一天傳道之際,主理了聖餐。祂命令他們領受聖餐、常常向天父禱告,並要與所有的人交誼。救主應許服從的人會獲得極大的祝福。然後祂針對十二位尼腓門徒在教會中的事工,給了他們指示。祂在升上天去之前,授予他們權力賜予聖靈。

教學建議

尼腓三書18:1-14

耶穌基督在尼腓人中主理聖餐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七十員傑瑞·倫德長老所說的話。鼓勵全班想像,倫德長老所提的攀岩人會是什麼樣子。

「前些日子,有篇關於攀岩的有趣文章刊載在一個醫學雜誌裡。……

「這篇文章談到一個名叫詹谷胥的人,他是某間攀岩學校的校長。………詹谷胥向作者描述了攀岩的繫繩系統。這是攀岩者不慎跌落時的一種保護機制。一個攀岩的人固定了安全地點,就幫另一位攀岩者把繩索固定,通常是綁在自己的身體上。『你在繩子上了。』意思是:『我把你繫好了,要是有什麼事發生,我會止住你,不讓你繼續往下掉。』這是攀岩的一個重要部分。現在注意這篇文章接下來的記述:『繫繩法為詹谷胥的攀岩生涯帶來了最美好、也最驚險的時光。有一次,詹谷胥從很高的懸崖跌下,扯落了三個支撐架,也把幫他繫繩的人拖離了岩架。他在離地約三公尺高的地方,頭下腳上地停了下來,靠的是他的繫繩者〔唐恩〕像老鷹一樣伸展雙臂、奮力扯住繩索,才止住了他的跌勢。詹谷胥說:『唐恩救了我的命。對這樣的人你要怎麼回報呢?給他一條用過的攀岩索當作聖誕禮物嗎?不!而是要記得他。你要一直記得他。』」〔Eric G. Anderson,“The Vertical Wilderness,”Private Practice, November 1979, 21; emphasis added〕(“The Grace and Mercy of Jesus Christ,”in Jesus Christ: Son of God, Savior, ed. Paul H. Peterson, Gary L. Hatch, and Laura D. Card [2002], 48)。

  • 你想,為什麼這位攀岩的人會覺得給他的救命恩人物質上的禮物,並不足以表達感謝?

請學生默讀尼腓三書18:1-7,找出救主要求尼腓人做什麼事來記得祂。(可以建議學生在尼腓三書18:7中,劃記記得這個詞。)在學生報告過他們所發現的事情以後,提出以下這些問題:

  • 領受聖餐如何幫助我們記得救主為我們所作的犧牲?

  • 根據尼腓三書18:7,那些尼腓人在領受麵包時,應該記得什麼?

給學生時間回顧尼腓三書11:14-15。然後提出以下這些問題:

  • 為什麼記得救主的身體對那些尼腓人來說,格外意義深遠?

  • 雖然你不像那些尼腓人一樣見過救主身上的傷痕,為什麼領受聖餐麵包來「記得〔救主〕的身體」對你來說仍然很重要?(教約20:77

  • 你可以做些什麼來一直記得救主?

將以下未完成的句子寫在白板上:我們領受聖餐時,是在向天父證明………。

請學生默讀尼腓三書18:8-11,找出一些詞語來完成白板上的話。請幾位學生分享他們所發現的事情。(學生可能會這樣完成這句話:我們領受聖餐時,是在向天父證明我們會一直記得耶穌基督。另一個可能的答案是:我們領受聖餐時,是在向天父證明我們願意去做救主吩咐的一切事。

用以下的一些問題或全部,來幫助學生更了解、也更感激聖餐幫助了我們記得救主:

  • 我們在聖餐教儀中,可能會記得救主的生平和傳道中的哪些事跡?(答案可能包括祂的死亡和贖罪犧牲、祂卑微的出生、祂的奇蹟和教導、祂懷著愛心照顧他人,以及祂順服於天父。)

  • 雖然領受聖餐只需一點點時間,但是為這教儀作準備及參與這教儀,所帶來的影響卻是永恆的。在領受聖餐後,以及一星期裡的其餘幾天裡,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一直記得救主?

  • 我們在領受聖餐時的真誠和專注,會怎樣幫助我們在平日記得救主?

  • 如果我們沒有記得祂,聖餐會有什麼意義?

  • 根據尼腓三書18:7,11,主向領受聖餐並記得祂的人作了什麼應許?(我們若領受聖餐並一直記得救主,就必有祂的靈與我們同在。

請一位學生讀出尼腓三書18:12-14,之後再請另一位學生讀出希拉曼書5:12。請其餘學生跟著看經文,想想這兩段經文之間有何關聯?

  • 定期領受聖餐會怎樣幫助你以耶穌基督為生活的根基?

為了幫助學生更記得耶穌基督,請他們在下一週當中,每天都在筆記本、經文研讀日記或個人日記上,寫出他們做了些什麼來記得救主。鼓勵他們考慮寫下在聖餐儀式當中想到的事,或記得救主對他們的思想、言語和行為有何影響。

在接下來幾堂課都鼓勵學生繼續每天記寫,作為後續追蹤。在這一週中,可以在上課一開始時給他們幾分鐘時間,記寫他們正在做些什麼來記得救主。

尼腓三書18:15-25

耶穌教導尼腓人要常常向天父禱告,也要常常聚在一起

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請各組一起閱讀尼腓三書18:15-21,找出救主教導我們要做什麼來抗拒誘惑。他們讀完後,請各組根據自己的感覺,寫出一句話來概述這些有關克服誘惑的教導。請幾組分享所寫的內容。(雖然學生可能會用不同的詞句來概述,但他們應提出以下這項真理:我們若隨時警醒,常常向天父禱告,就能抗拒撒但的誘惑。

  • 你想,尼腓三書18:18中的警醒一詞是什麼意思?(在靈性上有所警惕、留意,或提防。)

  • 你想,為什麼若要抗拒誘惑,警醒和禱告都是必要的?

指出尼腓三書18:15,20-21是一則精通經文。可以鼓勵學生用獨特的方式將這經文劃記下來,以便能輕易找到。

  • 關於撒但力圖誘惑我們一事,禱告如何幫助我們保持警醒和警惕?

請學生在筆記本或經文研讀日記中,回答下列問題之一:(可以將這些問題寫在白板上,或慢慢讀給學生聽,讓他們寫下來。)

  • 禱告曾如何幫助你抗拒撒但的誘惑?

  • 你可以做些什麼來改進自己的個人祈禱?

  • 你因為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祈禱,見到了哪些祝福?

  • 你可以做些什麼來協助家人堅定地進行有意義的家庭祈禱?

時間允許的話,考慮請幾位學生和全班分享他們寫的內容。

請學生想想他們希望幫助哪一個人更接近救主。將以下這原則寫在白板上,鼓勵學生抄下來:我們施助他人時,能幫助他們歸向基督。請學生默讀尼腓三書18:22-24

  • 救主要求我們做什麼來幫助他人歸向基督?(我們不應拒絕他人參加我們的教會聚會,我們也應該為他們祈禱。)

  • 救主說,祂是我們要向世人舉起的光。我們每個人可以怎樣生活,來舉起救主的光?

讀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的羅拔·海爾斯長老所說的話。請學生仔細聽,海爾斯長老所說,我們正義地生活時,會發生什麼事。

圖像
画像:ロバート・D・ヘイルズ長老

「我們若讓我們的光照耀,使得跟隨我們的人都會跟隨救主,耶穌不就會很高興嗎?有些人正在尋找這光,他們會很高興地通過洗禮之門,走上那通往永生的窄而小的路(見尼腓二書第31章)。你們願意成為那光,來引導他們抵達安全的港灣嗎?」(“That Ye May Be the Children of Light”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fireside address, Nov. 3, 1996], 8, speeches.byu.edu)。

  • 當你想到這問題:「我們若讓我們的光照耀,使得跟隨我們的人都會跟隨救主,耶穌不就會很高興嗎?」你有什麼想法?

說明為他人祈禱、邀請他們參加教會聚會,以及樹立基督般的榜樣,都是我們可以用來施助他人的方式。請幾位學生分享在他們的經驗中,他們怎樣舉起救主的光,來幫助他人歸向祂。

尼腓三書18:26-39

救主教導祂的門徒要跟所有的人交誼

概述尼腓三書18:26-39,說明救主在向群眾說過話後,就轉向祂所揀選的十二門徒,指示他們如何帶領及管理教會的事務。請學生默讀尼腓三書18:32,找出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那些偏離信仰的人。

  • 我們要繼續施助偏離信仰的人,此事為什麼很重要?

考慮分享一個經驗,談談你怎樣幫忙施助神的一個孩子,並幫助那人歸向基督。

精通經文——尼腓三書18:15,20-21

注意:由於這一課很長,你可以用以下的精通經文活動來開始下一堂課。或者,你也可以在將來的課程中,有較多時間複習精通經文時,才使用這活動。

用幾分鐘時間幫助學生記住尼腓三書18:15,20-21。將這三節經文都寫在白板上,請學生練習唸出來。學生把這幾節經文全部唸過幾遍後,開始擦去不同的部分,同時請學生繼續背出這整段經文。重複這過程,直到白板上全部的字都擦掉了為止。

注釋及背景資料

尼腓三書18:15。常常禱告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大衛·貝納長老在說到「常常禱告」的意思時,說:

「晚上的祈禱是以早上的祈禱為基礎,並且加以延續。晚上的祈禱同時也是為有意義的早上祈禱作準備。

「早上和晚上的祈禱,以及一天當中的其他所有禱告,並不是毫不相干的個別事件。相反的,它們在一天當中相互連接,可以跨越許多天、許多星期、許多個月,甚至許多年。這麼做可以多少幫助我們履行經文中要「常常禱告」的訓誡(路加福音21:36尼腓三書18:15,18教約31:12)。這種有意義的祈禱最能幫助我們獲得神為祂忠信兒女所預備的最高祝福」(「常常祈禱」,2008年11月,利阿賀拿,第42頁)。

尼腓三書18:21。在家中禱告

總會會長團的雅各·傅士德會長在談到家庭祈禱的力量時說:

「家庭祈禱是股有力且持久的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段黑暗的日子裡,有一顆五百磅重的砲彈掉在英國利物浦一個年輕父親帕提弟兄的小屋旁,但它卻沒有爆炸。帕提弟兄的妻子早已過世,他獨自一人撫養著五個子女。在這非常焦慮不安的時刻,他把家人聚集一起作家庭祈禱。他們『一起熱烈……祈禱。他們祈禱完時,孩子們說:「爸爸,我們不會有事的。我們今晚在家裡都不會有事的。」

「『他們就這樣上床了。想想看,門口外就有一顆可怕的砲彈半埋在土裡,一旦爆炸,可能就會炸毀四、五十戶人家,使兩、三百人喪生。……

「『第二天早上……附近一帶的人家都撤離了四十八個小時,那顆砲彈終於也被移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帕提弟兄詢問空襲警備隊隊長:「那麼,你們有何發現?」

「『「帕提先生,我們在你門口拿到那枚砲彈,發現它隨時都會爆炸。那枚砲彈沒有任何問題。我們想不透為什麼它沒有爆炸。」』〔Andre K. Anastasiou,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46, 26.〕家人一起祈禱時,就會有奇蹟發生」(「祈禱的生命線」,2002年7月,利阿賀拿,第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