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班課程
教義和聖約第90~97篇(第20單元)
導言
主在1833年5月6日,賜予記載於教義和聖約第93篇中的啟示。本課著重在教義和聖約93:1-20,其內容在教義和聖約第93篇的學生課程中僅簡短提到。耶穌基督在這幾節經文中教導我們如何更加認識祂,以及我們如何能變得更像祂和天父。
教學建議
教義和聖約93:1-5
耶穌基督教導,人要如何才能見到祂的面,並知道祂存在
展示一張你的學生會認得出來的名人圖片,並問他們是否知道此人的名字。(如果你無法展示一張圖片,將此人的名字寫在白板上,並請學生說明那人是誰,以及他〔她〕為人所知的事蹟是什麼。)
-
為什麼很多人知道此人是誰?
-
你認為知道此人是誰是否很重要?為什麼?
展示一張耶穌基督的圖片(你可以使用耶穌基督〔福音畫冊(2009),編號1〕;亦見LDS.org),並說明許多人今日仍不知道祂是誰。
-
你認為認識耶穌基督對我們為什麼很重要?
說明主在教義和聖約第93篇中,教導我們要如何於現在和全永恆中,都能繼續增加我們對祂和祂能賜福予我們的力量的知識。將以下兩個問題寫在白板上,留下空間讓學生在問題下方寫下他們的答案:
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93:1-5。學生開始讀之前,請全班一半的學生找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另一半學生找出第二個問題的答案。讀完這幾節經文之後,請幾位學生到白板前寫下他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然後問全班以下的問題:
-
你會怎麼樣用「如果-那麼」的原則,來說明第1節裡的應許?(學生的回答應反映出以下這項原則:如果我們棄罪,歸向基督,呼求祂的名,服從祂說的話,遵守祂的誡命,那麼我們必看到祂的面,並認識祂。)
你可能要強調,祝福會在主的時間,用祂自己的方式,並按照祂自己的意思來臨(見教約88:68;亦見以挪士書1:27)。
幫助學生了解父與子是兩位分開且不同的人物,各有榮耀的身體(見教約130:22)。然而,父與子在目的和教義上原為一。祂們合作無間,促成天父的救恩計畫。
指出教義和聖約93:4中的這句話:「父將祂的完全給我。」接著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93:17,26。提出以下問題:
-
耶穌基督獲得父的完全(見教約93:16-17,26)是什麼意思?
教義和聖約93:6-20
這裡用了約翰的紀錄來幫助我們了解,耶穌基督是如何獲得了天父完全的榮耀
可以考慮事先安排以下的示範來幫助學生了解,救主是怎樣得到天父的一切。請一位曾培養出特定技能的學生,像是從事某種運動、彈奏或吹奏某種樂器,或創作出某種藝術作品,請他們簡短地示範或描述此項技能。然後請該學生告訴全班,他(她)忽然培養出技能的那一刻。(學生的回答應幫助全班了解,要成為一個技巧卓越的運動員、音樂家或藝術家,需要經過一段持續努力的過程,而不是在某一刻忽然發生的。)
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93:12-17。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耶穌基督是如何成為像祂的父一樣。
-
耶穌基督是如何變得像祂父親一樣?(學生的回答應反應出以下原則:耶穌基督獲得越來越多的恩典,直到祂獲得父完全的榮耀。你可建議學生把第13節中的這項原則劃記下來。)
-
你認為耶穌基督「繼續從恩典到恩典,直到祂獲得完全」是什麼意思?
幫助學生了解恩典是來自於神的力量和能力,讓我們能得到永生和超升。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93:19-20。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所啟示的,祂獲得父的完全的原因。
-
按照第19節,為什麼救主要啟示祂是如何獲得父的完全?
幫助學生了解,救主啟示祂是如何獲得完全,使我們可以「了解並知道」祂和天父,並且知道如何崇拜天父,好獲得祂的完全。在白板上寫下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布司·麥康基長老的話。(這段話出自The Promised Messiah:The First Coming of Christ [1978], 568。)
-
你覺得崇拜是什麼意思?
-
我們要如何崇拜天父?(學生可能表達出以下這項原則:我們要藉著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來崇拜天父。你可建議學生在自己經文的頁緣處寫下這項原則。)
-
救主從恩典到恩典的進步過程中,如何和我們體驗到的學習和進步過程相似?
-
教義和聖約93:20中,對跟隨耶穌基督的榜樣,並遵守祂誡命的人,給了哪項應許?(學生應表達出以下這項原則:只要我們遵守誡命,我們就能獲得父的完全,就像耶穌基督曾經歷的一樣。)
舉起你開始上課時所展示的救主圖片。
-
為什麼對耶穌基督的榜樣、教導和贖罪有見證很重要?
-
你可以做什麼來繼續「從恩典到恩典」(教約93:13),變得更像祂一樣?
請學生想出一個具體的方式,讓自己能藉著跟從救主的榜樣,尋求進步和改善。請他們將此設為目標,並努力達成。
下個單元(教義和聖約第98~101篇)
為了幫助學生準備研讀教義和聖約第98~101篇,你可以請他們思考下列事項:你是否曾遭錯待,並且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在下一課中,你將學習到有關聖徒在密蘇里州所經歷過的迫害和苦難。你也會學習主教導聖徒如何回應迫害,以及祂對參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