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大會
我們需要教會
2021年10月總會大會


我們需要教會

經文清楚地教導了教會的起源,和需要教會的原因,而那樣的教會具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權柄,並由那權柄來指導。

多年前,十二使徒定額組成員馬可·彼得生長老,在某個演講的一開始,提到這個例子。

「肯尼斯和妻子露西爾都是良善、誠實和正直的人,但他們不去教會。他們覺得,即使不去教會,也能成為好人。他們教導子女誠實和美德,並告訴自己,那就是教會能為他們做的一切。

「反正,他們就是堅持需要在週末從事家庭娛樂,……〔而〕去教會確實會阻礙他們的計畫。」1

我今天的信息是關乎這些善良、有宗教信仰,卻不再出席聚會或參與教會的人。2我所說的「教會」,包括猶太會堂、清真寺或其他宗教組織。我們憂心的是,全國所有這些教會的出席率都大幅下降。3如果我們因任何理由而不再重視教會,就會危及個人的靈性生活,若大批的人遠離神,則神賜予各國的祝福就會減少。

出席教會聚會並保持活躍,會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並對他人的生活具有更好的影響力。在教會中,我們學習如何應用宗教原則。我們彼此學習。具說服力的榜樣,比講道更有力量。與想法接近的人互動,就會得到鞏固。出席聚會和參與教會時,我們的心就像聖經所說的:「在愛中交織在一起」。4

一、

神在聖經和現代啟示中賜給基督徒的經文裡,清楚地教導我們需要教會。這兩者都顯示出,耶穌基督組織了一個教會,並期許教會將接替祂繼續推展祂的事工。祂召喚十二使徒,賜給他們權柄和權鑰來指導教會。聖經教導,基督是「教會的頭」,5教會職員的目的是「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6聖經確實清楚說明了教會的起源,以及我們現在需要教會。

有人說,參加教會聚會對他們沒有幫助。有人說:「我今天沒學到什麼」、「大家都對我不友善」,或是「我被冒犯了」。個人的失望絕不應使我們遠離基督的教義,基督教導我們要去服務,而不是接受服務。7有位成員將這一點牢記在心,他描述自己去教會的重心所在:

「許多年前,我改變了自己去教會的態度。我不再是為自己去教會,而是想到其他人。我刻意和每個獨自坐著的人打招呼,歡迎來訪的客人,……自願接受指派。……

「總之,我每個星期去教會時都覺得應該要主動積極,不要被動,並且要為別人的生活帶來正面的影響。」8

圖像
在教會歡迎人們

賓塞·甘會長教導:「我們出席安息日聚會,不是為了尋歡作樂,也不只〔單單〕為了接受指導,而是去崇拜主。這是個人的責任。……如果你覺得聚會失敗,那是你自己失敗;沒有人能替你崇拜,你必須自己等候主。」9

參加教會聚會可以開啟我們的心,聖化我們的靈魂。

圖像
支會議會會議

在教會裡,我們並不是獨自服務,也不是依照自己的選擇,或在自己方便的時候才服務;我們通常是以團隊的形式服務。在服務中,我們找到上天賜予的機會,來超越這個時代盛行的個人主義。在教會的指導下服務,能幫助我們克服一己之私,而自私會阻礙靈性成長。

我想簡短提一下其他重要的優點。在教會裡,我們與努力事奉神的美好人們互動。這提醒了我們,我們在宗教活動中並不孤單。我們都需要與人互動,而對我們、我們的伴侶和孩子來說,教會中的互動是我們可以親身體驗的一些最佳互動經驗。研究顯示,若少了這些互動,尤其是子女和忠信父母之間的互動,則父母將越來越難在信仰中養育子女。10

二、

到目前為止,我談的都是一般的教會。現在我要談談,是哪些特別的原因,我們要出席和參與救主復興的教會——即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並具有成員身分。

圖像
鹽湖聖殿

當然,我們確知古代和現代的經文,都清楚地教導了教會的起源,和需要教會的原因,而那樣的教會具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權柄,並由那權柄來指導。我們也見證,復興的耶穌基督的教會已在世上建立,以教導祂圓滿的教義,並行使祂的聖職權柄,來執行進入神國所需的教儀。11教會成員若放棄出席聚會,而單靠個人的靈性,就會脫離這些福音基本要素,包括聖職的能力和祝福、復興的圓滿教義,以及應用該教義的動機和機會。他們喪失了使自己家庭有資格永恆長存的機會。

復興的教會的另一大優點,是幫助我們的靈性成長。成長意味著改變。就靈性上而言,這指的是悔改並努力與主更加接近。在復興的教會中,我們有教義、程序和受靈啟發的協助者,幫助我們悔改。教籍議會的目的不在於懲罰,與刑事法庭的判決結果不同。教籍議會充滿愛心地盡力幫助我們,使我們能有資格,經由耶穌基督的贖罪獲得寬恕的慈悲。

圖像
夫婦傳教士
圖像
走向聖殿

個人的靈性很少能像復興的教會一樣,可以為無私的服務提供如此巨大的動力和組織架構。年輕男女和年長者暫時放下學業或退休活動,接受傳道召喚,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擔任傳教士,在不是由自己挑選的陌生地方,為陌生人服務。同樣地,忠信的成員也參與了我們稱為「聖殿事工」的無私服務。如果沒有教會來資助、組織和指導這項工作,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服務。

我們的成員從宗教信仰和教會服務學到如何團結合作,以造福廣大的社會。這種經驗和發展,在目前社會盛行的個人主義裡是不會發生的。在當地支會這種以地理位置劃分的組織中,我們所互動和合作的人,可能是我們在其他場合中不會選擇一起共事的人,這些人教導我們,也考驗我們。

這除了幫助我們學習愛、憐憫、寬恕和耐心等靈性特質外,也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如何與背景和喜好有極大差異的人一起合作。這項優點幫助了我們許多的成員,許多組織因他們的參與而蒙受祝福。後期聖徒以領導和團結合作的能力著稱。這項傳統起源於我們勇敢的先驅者,他們到西部山區墾荒,建立了為共同益處而無私合作的寶貴傳統。

圖像
「援助之手」專案計畫

大部分的人道援助和慈善工作,都需要藉著大規模地匯集和管理個人資源來完成。復興的教會在世界各地進行龐大的人道援助工作,包括分送教育和醫療用品、給予飢餓者食物、照顧難民、協助扭轉習癮的影響,以及其他許多援助。我們的教會成員因在天災期間所進行的「援助之手」計畫而聞名。教會成員的身分讓我們能夠參與如此大規模的工作。教會成員也繳付禁食捐獻,幫助周遭的窮人。

圖像
領受聖餐

除了透過聖靈為伴而感受到平安和喜樂,出席聚會的教會成員也享有福音生活的果子,例如遵守智慧語所帶來的祝福,以及奉行什一奉獻律法而得到應許的物質和靈性繁榮。我們也蒙福從受靈啟發的領袖那裡獲得忠告。

更重要的是,我們能接受邁向永恆所需的具權柄效力的聖職教儀,包括每個安息日領受的聖餐。在復興的教會中,至高的教儀是婚姻的永約,這永約使得榮耀的家庭關係得以長存。納爾遜會長用令人難忘的方式教導這項原則,他說:「我們不能靠著願望進入神的面前。我們必須服從據以判定〔那項祝福〕的律法。」12

其中一項律法就是每個安息日在教會中崇拜。13我們進行崇拜和應用永恆的原則,會使我們更接近神,並擴大我們愛人的能力。本福音期最初的使徒之一帕雷·普瑞特,描述了他在先知約瑟·斯密解釋這些原則時的感覺:「我感覺到神確實是我天上的父親,耶穌是我的兄長,而我的愛妻是我不朽的永恆伴侶,是仁慈的施助天使,賜給我作為我的安慰、我永遠的榮耀冠冕。簡單來說,我現在可以用靈性,也可以用理解去愛。」14

結束時,我要提醒大家,我們不相信只有透過教會才能成就良善。在教會外,我們看到千百萬人支持和推動無數的善舉,而後期聖徒也以個人身分,參與其中的許多工作。我們將這些好事情視為這項永恆真理的一種顯示,也就是「靈把光給每個來到世界的人」。15

儘管沒有教會也能成就善舉,但圓滿的教義以及救恩和超升的教儀,只有在復興的教會中才能獲得。此外,參加教會聚會讓我們獲得力量、增強信心,這是因為我們與其他信徒互動,並與那些同樣努力留在聖約道路上、盡力成為基督更好門徒的人一起崇拜。我祈求,當我們尋求永生,也就是神最大的恩賜時,都會在教會這些經驗中堅定不移,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參閱馬可·彼得生,「永恆在一起」,1975年6月,聖徒之聲

  2. 見陶德·克理斯多,「為什麼要有教會」,2015年11月,利阿賀拿,第108-111頁。

  3. See Jeffrey M. Jones, “U.S. Church Membership Falls below Majority for First Time,” Gallup, Mar. 29, 2021, news.gallup.com/poll/341963/church-membership-falls-below-majority-first-time.aspx.

  4. 參閱歌羅西書2:2

  5. 以弗所書5:23-24

  6. 以弗所書4:12

  7. 聖經雅各書1:27

  8. Mark Skousen to Dallin H. Oaks, Feb. 15, 2009.

  9. 總會會長的教訓:賓塞·甘(2006),第173-174頁。

  10. See Elizabeth Weiss Ozotak, “Social and Cognitive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Beliefs and Commitment in Adolescence,”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vol. 28, no. 4 (Dec. 1989), 448–63.

  11. 約翰福音3:5

  12. 參閱羅素·納爾遜,「現在就是準備的時候」,2005年5月,利阿賀拿,第18頁。

  13. 教義和聖約59:9

  14. Autobiography of Parley P. Pratt, ed. Parley P. Pratt Jr. (1938), 298.

  15. 教義和聖約84:46;亦見教義和聖約5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