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來跟從我」
2002年4月


「來跟從我」

那些懷著信心、捨棄他們的網來跟從救主的人,將體會到超乎他們所能理解的喜樂。

彼得和安得烈在聽到召喚前只是漁夫,當拿撒勒的耶穌前來時,他們正在加利利海裡撒網,耶穌看著他們的眼睛,簡單地說:「來跟從我」。馬太記載這兩名漁夫「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

然後人子又走向其他兩名漁夫,他們正和父親在船上補網。耶穌召喚他們:「〔雅各和約翰〕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主。」1

你們曾否想過生在救主的時代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你們當時在場,你們會聽從祂「來跟從我」的呼喚嗎?

我們問得實際一點:「如果救主今日召喚你們,你們是否會很樂意捨棄你們的網來跟從祂?」我相信有很多人會的。

但是對有些人來說,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有些人會發覺,這些網因其本質使然,有時會令人難以捨棄。

網有許多不同的大小和形狀。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所捨棄的網是具體的東西——是他們謀生的工具。

我們有時候會認為這四個普通的漁夫在捨網跟從救主時,不需要犧牲什麼。而事實剛好相反,陶美芝雅各長老在耶穌是基督一書中指出,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是合夥人,生意非常興旺,他們不但「自己有船隻還雇用人工作」。根據陶美芝長老所言,西門彼得的環境很富裕,「有一次他說他撇下了一切來跟從耶穌」,主並不否認彼得在屬世財物方面付出了……很大的犧牲。2

稍後,財富的網誘捕了一個年輕富有的男子,他說自己從小就遵守一切的誡命,他問救主自己還要做什麼才能得到永生時,夫子說:「你若願意做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3

通常,網的定義是:捕捉某物的裝置。用一種較小但是較重要的觀點來說,我們可以把誘騙我們或阻止我們跟從活神之子耶穌基督召喚的事物都看成是一個網。

這樣看來,這網可以是我們的工作、嗜好、娛樂,甚至是我們的誘惑和我們的罪。簡言之,網可以是任何讓我們遠離天父或祂復興教會的事物。

我給各位舉一個現代的例子來作說明。電腦是一個實用而又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如果我們讓電腦耗費我們的時間在虛幻、無益且有時極具毀滅性的事情上,那電腦就成了纏繞住我們的網。

我們有許多人喜歡看體育競賽,如果我們可以背出自己喜愛的球員的統計資料,卻忘了家人的生日或結婚紀念日,冷淡了家人,或不從事基督般的服務的話,那麼運動也會成為纏繞住我們的網。

從亞當起,人就得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如果我們在工作上所花的精力已到了忽略生活的靈性層面,那麼工作也會成為纏繞住我們的網。

有些人受騙,陷入負債累累的網。利息之網緊逼著他們,要求他們出賣時間和精力來滿足債權人的需求。他們交出了自由,成為自己奢侈浪費的奴隸。

那誘捕我們、使我們不能跟從救主的網多得不勝枚舉。如果我們誠心渴望追隨祂,就必須立刻捨棄纏繞住我們的世俗之網來跟從祂。

我不知道在歷史上還有哪個時期像現在這般充滿著各種纏繞的網。我們的生活中很容易就排滿了約會、會議及任務。因為太容易被太多網纏住,以致有時候只不過是建議掙脫這些網,就讓我們感到備受威脅,甚至覺得恐慌。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們愈忙,就愈顯得我們的重要,好像「忙碌」說明了我們的價值。弟兄姊妹們,要是這樣,我們一輩子就會像陀螺一樣地打轉,一件又一件地做著清單上其實並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們所做的很多事可能都不重要,重點是──我們要將全部的心力、精力和靈魂都投注在那些有永恆意義的事情上。

我們在生活的嘈雜、喧鬧聲中,聽著「到這裡來」和「到那裡去」的叫囂聲。各種雜音和誘惑聲競相爭取我們的時間和注意,而加利利海岸邊站著一個孤單的身影,靜靜地呼喚著:「來跟從我」。

我們很輕易地就會讓自己的生活失去平衡。記得幾年前我遇到一些特別的挑戰。我們的家庭那時已有七個孩子,我原先在主教團擔任副主教,就在那時我蒙神聖召喚,擔任支會的主教,每天還要汲汲營營於那些需要長時間投注心神的事業。我感謝我的好妻子,她讓我一直都能為主服務。

時間有限,而要做的事卻太多了。為了不犧牲重要的事,我決定早點起床,處理自己的業務,然後花時間當一個好父親、好丈夫及教會忠信的教友。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有些早晨當鬧鐘的鈴響時,我奮力地睜開眼皮,瞪著鬧鐘,看它還敢響到何時。

然而主很慈悲,讓我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來完成一切我承諾要完成的事。雖然很艱苦,可是我從不後悔選擇聽從救主的召喚,跟從祂。

想一想我們所虧欠祂的。耶穌是復活,也是生命。「信〔祂〕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4有些極為富有的人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只求能多活幾年、幾個月、甚至是幾天。我們為了永生願意付出什麼代價呢?

有些人願意付出一切來得到平安。救主教導著:「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5但是救主應許給那些遵守祂誡命並持守到底之人的不只是平安,還有永生,「那恩賜是神的一切恩賜中最大的」。6

因為救主,所以我們可以永遠活著。不死意謂著我們永遠都不會死,永生則意謂著在超升的境界裡永遠活著,有我們所愛的人相伴,沐浴在濃郁的愛、極致的喜樂和榮耀中。

這超升的境界是再多金錢也買不到的,永生是慈愛天父所賜的禮物,免費慷慨地賜給所有聽從那位加利利人呼喚的人。

不幸的是,許多人被自己的網所纏繞住而無法聽從這個召喚。救主這樣解釋:「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7

我們要如何跟從救主?那就要運用信心、信賴祂,相信我們的天父,相信神今日仍對世人說話。

我們藉由悔改我們的罪,藉由因罪而憂傷,以及棄罪,來跟從救主。

我們藉由踏入洗禮池的水,使罪獲得赦免,獲賜聖靈的恩賜,並讓聖靈的影響來指引、引領、安慰我們,藉此來跟從救主。

我們要如何跟從救主?就是透過服從祂。祂及我們的天父賜給我們誡命——不是為了要處罰我們或折磨我們,而是為了要幫助我們得到完全的喜樂,不僅在今生,也為來生,世世代代永世無盡。

反之,若我們緊抓我們的罪、我們的歡樂,有時甚至是我們所認為的義務,而抗拒聖靈的影響力,把先知的話擱置在一邊的話,我們就是站在自己的加利利海邊,讓網緊緊地纏繞住我們。我們會發現自己無法將網拋諸腦後,來跟從活著的基督。

但是牧羊人今日在呼喚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是否能認出神子的聲音?我們是否會跟從祂?

可否容我提醒你們一句話?有些人覺得只要我們跟從救主,我們的人生就會無憂無慮、沒有痛苦、沒有恐懼。事實不然!救主本人就曾被描述為飽經憂患的人。8那些早期跟從基督的門徒也經歷了極大的迫害及試煉。斯密約瑟也不例外。而在這最後的福音期中,其他的早期聖徒亦不例外;如今亦同。

我有機會和一位姊妹談話,她在十八歲時聽到救主的呼喚。可是她的父親在別的教會擔任很高的職位,於是對女兒大發脾氣,禁止女兒受洗。父親讓這位姊妹知道,如果她成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友,就會被逐出家門。

即使要付出這麼大的犧牲,這位年輕姊妹還是聽從救主的呼喚,踏入洗禮池的水中。

這位姊妹的父親無法接受她的決定,因此強迫她放棄新的信仰,也因為她決定成為本教會的教友而與妻子一同斥責女兒,同時要求女兒否認並拋棄她的新宗教。

儘管經歷了這些波折、痛苦與羞辱,她的信心依然堅定。她忍受了言語及情緒上的凌辱,她知道自己聽到了救主的召喚,而且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都會跟從祂。

最後,這名年輕的姊妹找到了一個安全的處所,在一個仁慈的教友家裡找到避難的地方,讓她遠離父親的威脅與苛薄。

後來她遇到一位忠信的年輕人,兩人在聖殿中結婚,得到了隨著聖殿婚姻而來的上選祝福。

如今,她加入了那些響應救主呼喚,付出極大犧牲的人群之中。

是的,我並沒說這條路很容易走;但是我向你們見證,那些懷著信心、捨棄他們的網來跟從救主的人,將體會到超乎他們所能理解的喜樂。

我遇到本教會中老老少少的美好教友時,莫不大受鼓舞,也對那些聽從救主呼喚而且跟隨祂的忠信教友充滿了感激。

例如,有個鋼鐵工人跟從救主的方法就是在這三十多年來,午休時間從不顧同事的斥責,天天都拿出經文閱讀。有位坐輪椅的七十歲寡婦跟從救主的方法是,鼓舞每個前來探望她的人,每次都不忘告訴他們她是多麼的幸運。孩子跟從救主的方法是,透過祈禱來與全人類的夫子溝通。富有的教友跟從救主的方法是,對教會及同胞慷慨付出。

耶穌基督今日也像兩千年前站在加利利海邊一樣,對所有聽從祂聲音的人發出了祂給那些忠信漁夫的同樣邀請:「來跟從我」!

我們有網需要照料,也有網需要縫補,但是當天地和海洋的夫子呼喚我們「來跟從我」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將纏繞的世俗之網捨棄在後,跟從祂的腳步。

我的弟兄姊妹,我以歡欣的聲音宣布福音已再度復興了!天門已向斯密約瑟先知開啟,他看到了父神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並與之交談。在天上人物神聖的指引和教導下,永恆真理已再度向世人復興。

我們這個時代世上也有一位偉大的先知,每天為這些神聖的真理作見證。興格萊戈登會長負起他的神聖職責,成為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代言人。他的身邊有令人敬佩的副會長協助。此外,還有十二使徒定額組、七十員定額組和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教友支持他、協助他,而大家都用自己的聲音宣布這榮耀的福音再度向世人復興了!

耶穌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祂〕,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9我是祂的特別見證人,我今日要向你們見證,每個男、女、小孩注視著救主慈愛眼神的日子必會來臨。到那天,我們會確實知道立即跟從祂的決定是值得的。

願我們每個人在聽到夫子的呼喚時,都能立刻拋下纏繞住我們的網,欣喜的跟從祂,這是我懇切的祈禱,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馬太福音4:18-22。

  2. 陶美芝雅各,耶穌是基督,第216頁。

  3. 馬太福音19:21-22。

  4. 約翰福音11:25。

  5. 馬太福音11:28。

  6. 教約14:7。

  7. 約翰福音10:26-27。

  8. 見以賽亞書53:3;摩賽亞書14:3。

  9. 約翰福音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