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課本與分享時間
第45課:保羅到羅馬的旅程


45

保羅到羅馬的旅程

目標

幫助每位兒童更加認識經由聖靈而來的屬靈恩賜。

準備事項

  1. 虔敬研讀使徒行傳27:1~28:9哥林多前書12:1—11及信條第七條。然後研讀本課內容,以決定如何教導兒童經文故事。(見「準備課程」,第ⅵ頁及「教導經文」,第ⅶ頁。)

  2. 補充閱讀:福音原則,第二十二章

  3. 挑選能讓兒童參與且最能幫助他們達成本課目標的討論問題與補充活動。

  4. 需用的材料:

    1. 每位兒童一本聖經或是新約。

    2. 一本無價珍珠或是每位兒童一份信條。

課程發展建議

請一位兒童作開會祈禱。

專心活動

告訴兒童你在某個節日或生日時得到的一份特別禮物。然後請兒童說說看他們曾經獲得哪些禮物。

專心活動

  • 在我們成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時,我們會獲得什麼禮物?(聖靈的恩賜。)

讓兒童說說看他們對聖靈的恩賜有什麼認識。說明除了獲得聖靈的指示和引導之外,每一位耶穌基督教會的成員都會獲得另外的屬靈恩賜。請兒童找出無價珍珠中的信條,查查看信條中的哪一條談到屬靈的恩賜。請兒童研讀或念出信條第七條,同時在黑板上寫出其中所談到的屬靈恩賜。鼓勵兒童聆聽保羅到羅馬的旅程,並找出他所獲得的幾項恩賜;而這些恩賜讓他能夠幫助別人。

經文故事

簡單複習上週的課程,讓兒童回想為什麼保羅會以囚犯的身分去羅馬。然後參照使徒行傳27:1~28:9,教導兒童保羅到羅馬的旅程。(欲知教導經文故事的建議方式,請見「教導經文」,第ⅶ頁。)教導這個經文故事時,請參考聖經中保羅第三次傳道旅程和羅馬之行的地圖。

在你教導完這個經文故事後,說明保羅繼續他在羅馬的旅程。雖然他在那裡還是受到拘留並且被軟禁在一間房子裡,但他還是用了兩年的時間來傳播耶穌基督的福音。

問題討論及應用

準備課程時,研讀以下問題及參考經文。用你覺得最能幫助兒童了解經文並在生活中應用該原則的問題。與班上兒童一起研讀及討論參考經文,有助於他們獲得對經文的見解。

問題討論及應用

  • 保羅怎樣警告船裡的人?(使徒行傳27:10。)他是怎樣知道這件事的?(聖靈向他啓示的。)百夫長相信誰?(使徒行傳27:11。)誰是正確的?(使徒行傳27:14,20。)先知警告我們一些事時,我們應該怎麼做?為什麼?

  • 當船上的人以為船會沉沒時,你認為他們會有什麼感覺?保羅告訴他們什麼?(使徒行傳27:21—22。)保羅怎麼知道他們會活下來並且安全地到達羅馬?(使徒行傳27:23—25。)

  • 船怎麼了?(使徒行傳27:40—41。)當船壞掉時,士兵想對囚犯怎麼樣?為什麼?(使徒行傳27:42。)為什麼百夫長勸他們不要這麼做?(使徒行傳27:43。)百夫長對保羅的態度為什麼會改變?(使徒行傳27:11,14,21,25,31,43。)

  • 保羅生火時發生了什麼事?(使徒行傳28:3。)其他的人為什麼看著保羅等他死去?(使徒行傳28:4—6。)為什麼保羅會受到保護,沒有被蛇咬傷?

  • 保羅對那些生病的人做了什麼?(使徒行傳28:8—9。)保羅為什麼有能力做這件事?(保羅有治病的恩賜,他也有聖職,而且他是一位使徒。他獲得了許多屬靈恩賜來幫助他完成主交代他的使命。強調運用屬靈的恩賜幫助別人的重要。)

  • 保羅為什麼能預知未來的事,並且治好病人?(保羅已經受洗,並被證實為耶穌基督教會的成員,所以他有資格獲得特別的屬靈恩賜。)

幫助兒童了解,教會所有的成員都會得到聖靈的恩賜。請兒童讀出哥林多前書12:7—11。討論這些恩賜,並強調每一位教會成員都會獲得某種恩賜,同時用這個恩賜來造福人群。

問題討論及應用

  • 保羅在前往羅馬的旅程中運用了哪些屬靈恩賜?天父為什麼要給我們屬靈的恩賜?(哥林多前書12:7教約46:9,12,26。)

  • 我們要怎樣知道自己獲得了哪些屬靈的恩賜?(可以藉著禁食、祈禱來知道自己所獲得的特別恩賜。教長祝福詞也會告訴我們這些事。當我們遵守誡命並且終生為人服務時,我們就會認出這些恩賜。)

補充活動

你可以在課程中任何時候從事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活動,或當作複習、摘要或挑戰。

  1. 分別在紙上寫出哥林多前書12:7—10中所提到的每一項屬靈恩賜。將它們放在一個盒子中,當做禮物一樣包裝起來。請每位兒童抽出一張紙,說出上頭是什麼恩賜。簡單地討論每一項恩賜。

  2. 將班級分成小組。給每一組下面的一則參考經文或是其他合適的經文。請他們判斷該節經文顯示出哪一種屬靈的恩賜,並請他們與全班分享他們的想法。

    • 使徒行傳3:1—8(彼得和約翰治好了一個跛腳的人)。治病的恩賜。

    • 使徒行傳14:8—10(保羅醫好一個身心障礙的人)。治病的恩賜。

    • 馬可福音5:25—34(一個婦人摸了耶穌衣服上的繸子)。被醫治好的信心。

    • 路加福音2:25—26,34—38(西面和亞拿對耶穌的預言)。預言的恩賜。在討論預言的恩賜時,強調耶穌基督出生、使命、死亡和復活的相關事件,大多都被擁有預言恩賜的人預言過了。

    • 使徒行傳9:1—20(保羅歸信了耶穌基督的福音)。知道耶穌基督是神子的恩賜。

    • 使徒行傳2:4—18(門徒在五旬節那天接受了聖靈)。說方言的恩賜和預言的恩賜。

    • 這些恩賜怎樣造福我們的生活?

  3. 你可以說明撒但企圖要模仿屬靈的恩賜。比方說:法老王宮廷裡的術士就能模仿摩西和亞倫所行的一些奇蹟(出埃及記7:10—13)。說明我們必須生活正義,使聖靈與我們同在,這樣我們才不會被欺騙。提醒兒童,屬靈的恩賜是經由聖靈的恩賜而來,可以造福我們的生活(見福音原則第二十二章)。

  4. 幫助兒童背誦信條第七條。

  5. 說出下面的故事之一:

    珍的禮物

    「一天早上,珍‧古佛、泰納爺爺和他的孫女離開了他們位於愛阿華州議會崖附近的先驅者營地,要去採一些野梅子。爺爺很容易就累了,所以很快地回到馬車上休息。但是女孩們發現了許多青嫩多汁的野梅子,所以就待在那裡摘取,想裝滿滿的一籃。

    「突然,一陣尖叫劃破了清晨的寧靜。這兩個女孩趕緊跑到馬車那裡,結果發現一群印第安人正在搶爺爺的衣服,她們兩人嚇壞了。那些人已經拿走了他的手錶和刀,並且正想把馬騎走。

    「一個印第安人抓住了因為害怕而開始哭泣的小女孩;另外一個印第安人則衝向珍,粗魯地想要把她拖過來。珍掙扎著想要逃開,趕緊作了一個簡短又誠心的祈禱祈求幫助。

    「珍馬上感受到一股力量,這股力量比她知道的任何力量都還大。她開始冷靜地說話,她的聲音和語氣讓這些印第安人放開了他們的俘虜,開始聽她說話。這個女孩用他們的語言說話,請求他們想想那偉大的靈,因為那靈不希望傷害他們的白人朋友;他們聽了都驚訝得不得了。爺爺和小女孩也驚訝地說不出話來;這種陌生的語言他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珍卻能輕鬆地說出來,而且很有權威,好像她一輩子都是用這種語言一樣。印地安人點點頭,歸還了他們拿走的手錶、刀和衣服。然後他們和這三個人握握手,便很快地騎馬走了」(retold by Lucile C. Reading, “Shining Moments,” Children’s Friend, July 1941, p. 41)。

    • 珍‧古佛獲得了哪一項屬靈的恩賜?(說方言的恩賜。)為什麼她能夠用印第安人的語言和他們講話呢?(她向天父祈求幫助;她請求獲得恩賜。)

    約翰的康復

    「十一歲的約翰‧路德夫是一位住在荷蘭鹿特丹〔的教會成員〕。他曾經快樂地上學、到教會、和朋友玩並做一些男孩子喜歡做的事。但是在沒有絲毫預警的情況下,一種痛苦的眼疾讓他失去了視力。他再也不能上學或是看書了。因為看不清楚,所以他甚至沒辦法和朋友一起玩。他每一天都籠罩在黑暗和痛苦之中。

    「荷蘭的後期聖徒得到消息,知道約瑟F.‧斯密會長〔第六任總會會長〕要來拜訪他們。約翰思考了這件事很久,然後對媽媽說:『先知是世界上力量最大的人。如果妳帶我一起去參加這個大會,讓他看看我的眼睛,我相信我會被治好。』

    「後來在這個星期天的大會結束時,斯密會長到了小會堂的後面和大家打招呼,並和每一個人握手。路得夫姊妹幫著眼睛包著繃帶的約翰和大夥一起走,想要和他們所愛戴的領袖講話。

    「斯密會長握著這位失明男孩的手,然後非常小心地把繃帶拿開,看了看約翰疼痛的雙眼。先知祝福了約翰,並應許他會重見光明。

    「回家以後,約翰的媽媽把繃帶從他的眼睛上拿開,這樣她才能按照醫生所指示的幫他洗眼睛。當她這麼做時,約翰快樂地大叫:『喔,媽媽,我的眼睛好了。我現在能看清楚了——非常清楚。而且我也不痛了!』」(“President Smith Took Him by the Hand,” Friend, Aug. 1973, p. 36)。

    • 約翰‧路德夫獲得了哪一種屬靈的恩賜?(被醫治好的信心。)為什麼約翰會被治好?(他尋求治病的恩賜,而且他對先知的恩賜有信心,相信自己會被醫好。)

結論

見證

見證天父給了我們每一個人屬靈的恩賜。為你所獲得的恩賜表達謝意。如果適當的話,分享一個你運用自己所獲得的屬靈恩賜的經驗(或請某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兒童發掘自己所獲得的屬靈恩賜並加以運用,以察覺出自己有潛能去做好事。

家庭作業建議

建議兒童在家閱讀使徒行傳28:1—11,作為本課的複習。

請一位兒童作閉會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