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課本與分享時間
第26課:才幹的比喻


26

才幹的比喻

目標

幫助兒童有渴望利用個人才能造福人群和自己。

準備事項

  1. 虔敬研讀馬太福音25:14—30教義和聖約60:2—382:3。然後研讀本課內容,以決定如何教導兒童經文故事。(見「準備課程」,第ⅵ頁及「教導經文」,第ⅶ頁。)

  2. 挑選能讓兒童參與且最能幫助他們達成本課目標的討論問題與補充活動。

  3. 需用的材料:

    1. 每位兒童一本聖經或是新約。

    2. 紙條,每張上頭都寫有一項才能,比如「你有成為優秀小提琴家的才能」,「你有交朋友的才能」,「你有當一個好演說家的才能」,「你有成為優秀足球員的才能」,「你有當和事佬的才能」,「你有當一個好領袖的才能」,「你有成為一位傑出傳教士的才能」,「你有使別人快樂的才能」等等。在兒童走進教室之前,把紙條折起來,並黏在教室周圍,好讓兒童能找到。請不要指明哪一項才能是屬於哪一個兒童的。

課程發展建議

請一位兒童作開會祈禱。

專心活動

告訴兒童,教室周圍藏著你給他們的特別信息。請一位兒童找出一張信息並大聲讀出來。然後請他說出怎麼做才可以培養這項才能。讓每位兒童輪流這麼做,並鼓勵班上其他人想一想培養每項才能的方法。說明本課將教導他們培養才能的重要。

經文故事

複習第25課為「比喻」下的定義。參照馬太福音25:14—30教導兒童才幹的比喻。(欲知教導經文故事的建議方式,請見「教導經文」,第ⅶ頁。)在這個比喻中,銀子指的就是才幹。而對我們而言,才幹就是我們可以培養出來造福並幫助人群的能力。

問題討論及應用

準備課程時,研讀以下問題及參考經文。用你覺得最能幫助兒童了解經文並在生活中應用該原則的問題。與班上兒童一起研讀及討論參考經文,有助於他們獲得對經文的見解。

問題討論及應用

  • 為什麼主人給每個僕人不一樣多的銀子?(馬太福音25:15。)你的才能和你朋友的才能有什麼不一樣?你的才能和家人的才能又有什麼不一樣?天父為什麼要給我們每個人不一樣的恩賜?(教約46:12。)我們要怎樣為天父賜給我們的特別恩賜表示謝意?(教約46:11。)

  • 拿到五千銀子和二千銀子的僕人怎樣利用他們的錢?(馬太福音25:16—17。)你認為他們為什麼能使錢增加一倍?努力工作為什麼會是我們的一項祝福?

  • 拿到一千銀子的僕人怎樣利用他的錢?(馬太福音25:18。)你認為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馬太福音25:24—25。)你想為什麼有些人不發展他們的才能?如果人們不利用他們的才能,他們的才能會怎樣?

  • 當主人回來,要僕人向他報告時,他對拿了五千銀子的僕人說了什麼?(馬太福音25:21。)他對拿了二千銀子的僕人說什麼?(馬太福音25:23。)努力發展才能為什麼使我們獲得祝福?你曾經怎樣因為別人的才能和能力而受益?

  • 為什麼主人要給賺了五千銀子和二千銀子的僕人相同的獎賞?(馬太福音25:21,23。)

  • 主人對拿了一千銀子的僕人說了什麼?(馬太福音25:26—27。)主人為什麼對這個僕人生氣?主人怎樣處罰他把銀子藏起來的行為?(馬太福音25:28,30。)我們怎樣運用我們的能力和才能,為什麼比我們有多少才能或有什麼才能還重要?

  • 你認為主人為什麼要把那一千銀子給那有一萬銀子的僕人?這樣公平嗎?為什麼?說明我們越是運用我們的才能,就能發展出越多的才能。如果我們都不用我們的才能,那麼就會失去這些才能。(見馬太福音25:29教約60:2—3。)幫助兒童了解,那些看起來才能較少的人若能完全運用他們的才能,也會獲得所有的祝福。

  • 你認為耶穌說這個才幹的比喻是要教導我們什麼?幫助兒童了解,主賜給我們才能、能力以及機會(比方說讓我們加入祂的教會)。祂期望我們運用這一切來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並且去服務他人。祂也希望我們藉著發展我們的才能來表達我們的謝意。

  • 我們是主的教會的成員,所以主對我們還有什麼其他的期望?(教約82:3。)

  • 教會中的人怎樣分享他們的才能?接受教會中的責任和指派怎樣幫助我們增加自己的才能?(見補充活動5。)

  • 我們會在什麼時候、向誰報告我們如何運用自己所獲得的恩賜和才能?你想提出怎樣的報告?當主對你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時(馬太福音25:21。),你會有什麼感覺?

補充活動

你可以在課程中任何時候從事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活動,或當作複習、摘要或挑戰。

  1. 請兒童盡可能地說出他們能想到的才能;不管想到什麼才能都列在黑板上。鼓勵兒童將人格特質包括在內,像是一位好的傾聽者、愛別人、個性爽朗等等。

  2. 給每位兒童一份紙筆,並請他們列出自己的才能。告訴他們不要讓班上的其他人看到。然後請每位班員說出班上每位兒童的一項才能。當每位兒童的才能被提出時,建議該兒童將其他兒童提出但自己紙上沒有列出的才能加上去。然後問下面的問題:

    • 如果同學說出了一些你的紙上沒有列出來的才能,那你要怎樣發展這項才能呢?

    • 如果同學沒有說到你所寫下的一些才能,你要怎樣發展這項才能?

    鼓勵每位兒童選擇一項自己的才能,然後決定要怎樣在接下來這一週中進一步發展、運用這項才能。

  3. 分享下面有關禧伯‧郭會長的故事:

    「我加入了一個棒球隊,和我同年以及比我大一點的男孩屬於先發的前九棒〔最好的一群選手〕;比我小一點的在第二組,然後更小的在第三組,我和第三組一起打球。原因之一是因為我沒有辦法把球從一壘傳到另一壘。另外一個原因是我沒有體力跑,我的打擊也不好。當我拿起一顆球時,那些男孩通常會叫著:『把球丟到這裡,娘娘腔!』

    「那些比我小的隊友老是開我玩笑,所以我認真地發誓要打進先發組,並臝得猶他區的冠軍。

    「……我存了一塊錢,買了一顆棒球。我花了一小時又一小時的時間在愛德文‧伍理主教的穀倉裡練習投球。……我的手臂常常感到疼痛,讓我晚上睡不著覺。但是我還是不斷的練習,最後終於進入了球隊的第二九人組。後來我加入了一個更好的球隊。然後我的九人組臝得了猶他區的冠軍」(Gospel Standards, pp. 342-43)。

  4. 下面的引言是禧伯‧郭會長最喜歡的格言之一。與兒童一起討論它的意思,並鼓勵他們把它背下來。

    「持之以恆即能化難為易,並非事情性質有了變化,而是我們的能力增強了」(Gospel Standards, p. 355)。

  5. 請兒童想一想,人們在教會中會承擔哪些責任。給他們紙條和筆,並請他們寫下一項責任或是指派(一個人可以寫不止一項)。要他們把紙條放在一個盒子或是罐子中,然後請他們輪流從盒子裡抽出一張紙條,說出他們可以藉著從事這項指派或責任而發展出什麼才能。將這些才能列在黑板上,看看兒童能指出多少種不同的才能。

  6. 唱或讀出「我感謝成為我自己」(I’m Thankful to Be Me, Children’s Songbook, p. 11)的歌詞。

結論

見證

見證我們若運用神所賜的才能來造福自己和他人,會是多麼的快樂。與兒童分享你多希望能感受到一個好好運用才能的人回到天父面前時的喜悦。

家庭作業建議

建議兒童在家閱讀馬太福音25:14—30,作為本課的複習。

請一位兒童作閉會祈禱。

注意:第27課中有一項補充活動需要邀請慈助會會長團或是主教團的一位成員,來向兒童說明慈助會如何提供愛心服務。如果你要採用這個活動,請事先邀請該位成員,並說明你要他(她)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