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課本與分享時間
第30課: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


30

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

目標

幫助兒童感受到他們對救贖主耶穌基督的愛,因為祂為他們的罪受苦並贖罪。

準備事項

  1. 虔敬研讀馬太福音26:36—46路加福音22:40—46約翰福音3:1615:12—13摩賽亞書3:7教義和聖約19:15—18。然後研讀本課內容,以決定如何教導兒童經文故事。(見「準備課程」,第ⅶ頁及「教導經文」,第ⅵ頁。)

  2. 補充閱讀:尼腓二書9:21—22阿爾瑪書34:9教義和聖約76:41—42;及福音原則,第十二章。

  3. 挑選能讓兒童參與且最能幫助他們達成本課目標的討論問題與補充活動。

  4. 需用的材料:

    1. 每位兒童一本聖經或是新約。

    2. 下面的字條:

      • 什麼是贖罪?

      • 我們為什麼需要贖罪?

      • 我們都會死亡。

      • 我們都會犯罪。

      •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和救贖主。

      • 祂沒有罪。

      • 祂有支配死亡的能力。

    3. 圖片7—1,耶穌是基督(福音圖片集240;62572),及圖片7—30,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福音圖片集227;62175)。

課程發展建議

請一位兒童作開會祈禱。

詢問兒童是否願意與全班分享:上週的課程怎樣幫助他們改善在聖餐聚會中崇拜天父和耶穌基督的情形。

專心活動

請兒童想像與下面類似的情形(請詳細描述,讓情況越逼真越好):

假設你的家人正在拜訪一位親戚。你不聽父母的話,跑進了他們告訴你不可以進去的房間,結果不小心打破了非常値錢的東西。

專心活動

  • 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 你會向東西的主人說什麼?

  • 你能做什麼來取代這個打破的東西?

  •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錢來買一個相同的東西,你會怎麼辦?你會怎樣償還?

說明你的父親會幫你忙,因為他很愛你。他告訴你,如果你真的感到很後悔,並且服從,也盡力去償還,他就會幫你補足差額。

專心活動

  • 你會有什麼感覺?你自己付得起那個錢嗎?你對父親的幫助會有什麼感覺?

說明:我們每個人都選擇要降生在世上,因此我們都需要協助才能回到天父的身邊。

幫助兒童了解,因為天父和耶穌基督愛我們,所以他們計劃幫我們做一些我們自己無法做到的事。這課談到這個計畫的一部分,也就是耶穌基督為了我們的罪付出代價、克服死亡時所作的偉大犧牲。這項犧牲稱為贖罪。展示耶穌是基督的圖片。

簡短複習

請兒童念出信條第三條。然後請他們重述塵世生命的目的,以及贖罪對我們的救恩何以是必要的。使用列在「準備事項」中的字條來協助進行此一複習。

「什麼是贖罪?」(贖罪是耶穌基督心甘情願的行動,祂為我們的罪受苦,並且在十字架上付出祂的生命來克服死亡。)

「我們為什麼需要贖罪?」(提醒兒童想想天父的計畫。我們選擇來到世上成為世人,我們的肉體總有一天會死去。)

「我們都會死亡。」(我們需要一位救主把我們從肉體的死亡中拯救出來,讓我們復活。)

「我們都會犯罪。」(犯罪使我們不配回到天父的面前。我們需要一位救贖主在我們悔改的時候為我們的罪付出代價。)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和救贖主。」(強調耶穌基督自願成為我們的救主和救贖主;祂願意為我們付出祂的生命。)

「祂沒有罪。」(因為耶穌基督是完全的,所以祂是唯一能當我們救主和救贖主的人選。)

「祂有支配死亡的能力。」(因為耶穌基督沒有罪,也是神的獨生子,所以有支配死亡的能力。)

與班員一起讀出約翰福音3:16。請兒童分享他們對天父和耶穌基督為我們提供這個美好計畫的感覺。分享你對天父和耶穌的愛,談談你多希望有一天能回去與祂們同住。

經文故事

展示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圖片。參照馬太福音26:36—46路加福音22:40—46教義和聖約19:16—18教導兒童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的故事。(欲知教導經文故事的建議方式,請見「教導經文」,第ⅶ頁。)說明耶穌了解祂的使命,並知道時候已到,祂必須忍受很大的悲傷和痛苦來救贖世人的罪。

問題討論及應用

準備課程時,研讀以下問題及參考經文。用你覺得最能幫助兒童了解經文並在生活中應用該原則的問題。與班上兒童一起研讀及討論參考經文,有助於他們獲得對經文的見解。

問題討論及應用

  •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向天父禱告時說了什麼?(馬太福音26:39,42,44。)耶穌需要忍受非常大的痛苦,那為什麼祂還願意服從天父的計畫呢?(祂愛祂的父親,也信賴祂,而且祂愛我們。)

  •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發生了什麼事?(路加福音22:44摩賽亞書3:7。)誰向耶穌顯現,增加祂的力量?(路加福音22:43。)

  • 耶穌為誰在客西馬尼園受苦?(教約19:16。)

幫助兒童了解,耶穌在十字架上也受了苦,但祂在客西馬尼園受到了最大的痛苦;當時祂的每一個毛孔都流血。

讀出下面墨林‧羅慕義長老的引言:「救主……為我個人的罪付出代價。祂為你個人的罪付出代價,祂也為每一個曾經活在地球上以及將要來到地球上的世人的罪付出代價」(Improvement Era, Dec. 1953, pp. 942—43)。

問題討論及應用

  • 耶穌所受的苦有多大?(教約19:18。)

  • 耶穌為什麼會願意忍受這些事?(約翰福音15:12—13。)知道耶穌為你的罪受苦和贖罪,讓你有什麼樣的感覺?我們要怎樣對耶穌表示我們感謝祂的贖罪?

  • 我們要做什麼,才能讓基督為我們所受的苦真正贖了我們的罪?(悔改、受洗、遵守我們的洗禮聖約。)耶穌的贖罪怎樣使我們回到天父身邊?如果我們不悔改會怎樣?(教約19:15—17。)

幫助兒童了解,我們藉著悔改我們的罪、接受洗禮、接受聖靈和遵守耶穌的誡命來接受基督的贖罪。當我們這樣做時,就會被寬恕,並把罪洗淨,這樣我們就能與天父永遠同住。

信條

複習、討論,並幫助兒童背誦信條第三條。

補充活動

你可以在課程中任何時候從事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活動,或當作複習、摘要或挑戰。

  1. 準備一張表,列出類似下面的經文章節(或是寫在黑板上),再在另外一欄上列出該經文的信息。將經文章節次序拆開,別讓經文章節和經文信息正好相對。請一位兒童查出一節經文,判斷它所包含的訊息,然後將經文章節與正確的句子連起來。讓每個兒童都輪一次。

    馬太福音16:21(耶穌的贖罪犧牲是必要的。)

    約翰福音3:16(耶穌來到世上是因為祂和天父愛我們。)

    約翰福音10:17—18(耶穌有能力揞去祂的生命然後再取回來。)

    彼得前書1:19—20(耶穌在天上時就被揀選來當我們的救主。)

    約翰一書1:7(如果我們悔改的話,耶穌基督的贖罪就能洗淨我們的罪。)

    教義和聖約20:29(只有悔改自己的罪、相信耶穌基督並且受洗,我們才能在神的國度中得救。)

  2. 告訴兒童下面的故事,需要的話可以用圖表表示:

    圖像
    man in a hole

    有一個人走在路上,掉進了一個大坑中,那個坑很深,所以他爬不出來。無論他怎麼試,他都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出來;這個人大喊救命。有個善良的路人聽到了他的聲音,就把一個梯子放進了大坑裡,這人十分的高興。這樣子他就可以爬出大坑,重新獲得自由了。

    我們就像那個掉進大坑的人,犯罪就好像是掉進了那個大坑,我們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爬出來。而就像善良的路人聽到這人求救的聲音一樣,天父也派遣祂的獨生子來提供我們脫逃的方法。耶穌基督的贖罪就好像是把梯子放進大坑中,讓我們有辦法爬出來。然而就像大坑裡的人要自己爬上梯子一樣,我們也要悔改自己的罪,並且服從福音的原則及教儀,才能爬出大坑,讓贖罪在我們的生命中發生作用。所以在我們盡力而為以後,贖罪就會讓我們變得配稱而回到天父的面前。

  3. 讀出摩賽亞書14:3—5阿爾瑪書7:11—12。討論耶穌基督在贖罪時如何為我們的罪受苦,如何承受了我們的痛苦、疾病和憂傷。祂完全了解我們在地球上的一切經歷和遭遇。因為祂的愛和憐憫,祂會幫我們克服我們的問題和挑戰。

  4. 幫助兒童背誦約翰福音3:16

  5. 唱或讀出「令我驚奇」(聖詩選輯,第116首)的歌詞。

結論

見證

見證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和救贖主。表達你對耶穌和天父的愛,並感謝祂們提供了方法,讓我們能克服罪和死亡,再次與祂們同住。

家庭作業建議

建議兒童在家閱讀馬太福音26:36—46教義和聖約19:16—18,作為本課的複習。

請一位兒童作閉會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