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課本與分享時間
第27課:綿羊和山羊的比喻


27

綿羊和山羊的比喻

目標

教導兒童,為人服務能幫助我們為耶穌基督要來蕾判我們的曰子作準備。

準備事項

  1. 虔敬研讀馬太福音25:31—46。然後研讀本課內容,以決定如何教導兒童經文故事。(見「準備課程」,第ⅵ頁及「教導經文」,第ⅶ頁。)

  2. 補充閱讀:摩爾門經雅各書2:17—19摩賽亞書4:16,26教義和聖約104:17—18

  3. 挑選能讓兒童參與且最能幫助他們達成本課目標的討論問題與補充活動。

  4. 需用的材料:

    1. 每位兒童一本聖經或是新約。

    2. 圖片7—26,最後的審判(華盛頓聖殿壁畫),及圖片7—25,主的第二次來臨(福音圖片集238;62562)。

課程發展建議

請一位兒童作開會祈禱。

請兒童與全班分享在過去一週中,他們為發展或分享某項才能所做的事。

專心活動

讀出下面或類似的情況給兒童聽(選用在兒童經驗範圍內的情況),請他們想一想他們該怎麼做:

專心活動

  • 他們看到一個年紀較小的孩子口渴了,但是沒有辦法喝到水。

  • 他們知道有一個小孩好幾個星期沒來教會了。

  • 他們知道有人吃不飽。

  • 他們看見一個人沒有溫暖的外套,而天氣很冷。

  • 他們知道有個人因為生病或是身心障礙而在家裡待了很久的一段時間。

專心活動

  • 耶穌會希望你做什麼?為什麼你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中你應該去幫助別人?

提醒兒童,在前兩課中,他們學到耶穌利用兩個比喻來教導人們祂的第二次來臨。這一課要教導馬太福音第25章中的第三個比喻;這三個比喻都是在教我們怎樣為耶穌來臨及審判我們的曰子作準備。準備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為人服務。

經文故事

參照馬太福音25:31—46教導兒童綿羊和山羊的比喻,並適時展示最後的審判以及主的第二次來臨的圖片。(欲知教導經文故事的建議方式,請見「教導經文」,第ⅶ頁。)

問題討論及應用

準備課程時,研讀以下問題及參考經文。用你覺得最能幫助兒童了解經文並在生活中應用該原則的問題。與班上兒童一起研讀及討論參考經文,有助於他們獲得對經文的見解。

問題討論及應用

  • 你認為耶穌再度來臨時會是怎樣的情形?

  • 耶穌教導說,當祂來臨時,祂會像牧羊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把萬民分開(馬太福音25:32)。在這個比喻中,綿羊代表了誰?(馬太福音25:33—36。)山羊代表了誰?(馬太福音25:33,41—43。)耶穌為什麼要把綿羊和山羊分開?綿羊和山羊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 耶穌說那些在祂右邊的人給祂喫、給祂穿等等,是什麼意思?(馬太福音25:37—40。)誰是「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

  • 正義的人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馬太福音25:35—37。)我們要做什麼才會被算在主的綿羊中?幫助兒童想想他們能提供這種服務的方法。分享你所觀察到的服務例子,然後請兒童分享他們所看到的例子。

  • 如果我們為人服務,會得到什麼樣的獎賞?(馬太福音25:34,46。)那些不為人服務的會怎樣?(馬太福音25:41,46。)

  • 我們應該為誰服務?我們當中有誰會因為我們的服務而受到幫助?(馬太福音25:40;亦見摩賽亞書4:16。)(見補充活動1。)

  • 耶穌怎樣為人服務?(複習一些耶穌治好病人、祝福小孩、餵飽五千人等等的經文故事。強調耶穌做這些事時便表現了祂對人的愛。)耶穌服務他人的榜樣對你有什麼幫助?

  • 我們要怎樣以服務造福他人?服務他人會怎樣使你獲得祝福?為人服務讓你有什麼樣的感覺?你對那些接受你服務的人有什麼感受?

可以利用補充活動4來鼓勵兒童將本課應用在他們的生活中。

補充活動

你可以在課程中任何時候從事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活動,或當作複習、摘要或挑戰。

  1. 與兒童分享並討論下面的故事:

    「我有許多兒時記憶,像是星期曰的晚餐總是令人迫不及待,每當孩子飢腸轆轆,垂涎欲滴的在餐桌前,聞著撲鼻的燒牛肉香味時,媽媽就對我說:『湯米,趁未吃晚餐,先把這盤食物送到卜老伯那裡,快去快回。』我……飛奔到卜老伯家,焦急地等他拖著老邁的腳步出來開門。我把那盤食物給他,他把上星期的空盤子交給我,然後犒賞我一角錢。我總會這樣回答:『我不能收你的錢,媽媽會打屁股的。』他會……說:『孩子,你有位好母親,告訴她我感謝她。』……我還記得每當辦完這件事,星期曰晚餐似乎特別好吃」(多馬‧孟蓀,「漫長寂寞的隊伍」,1992年9月,聖徒之聲,第4頁)。

  2. 安排一位慈助會會長團或主教團的成員到班上說明慈助會如何提供愛心服務。請訪客說明教會如何為需要的人提供援助,也說明使用禁食捐獻的方法。

  3. 給每位兒童一張紙和一枝筆,請他們列出他們可以在家中及社區中提供哪些服務。鼓勵他們在本週至少作一項服務。

  4. 討論下面的引言:

    「必有一位坐著審判所有人的明智而公正的神。……惡人可一時亨通,叛逆者藉著他們的犯罪似乎可以獲益,但是那所有的人,必定要在公正的欄前『照各人所行的』(啓示錄20:13)受審判的時候正要來臨了。沒有一位會『躲過』任何一件事。在那曰,沒有一位會逃脫其行為的懲罰,沒有一位會不接受到他所賺取的祝福。再者,那綿羊和山羊的比喻給予我們那必定有全然公正的確保」(參閱賓塞‧甘,寬恕的奇蹟,第264頁)。

  5. 準備兩個盒子或是容器。在一個盒子上標出「綿羊」,然後在另外一個盒子上標出「山羊」。將標著「綿羊」的盒子放在你的右手邊,標著「山羊」的盒子放在左手邊。在不同的紙上寫出好的行為和壞的行為(包括一些不是那麼容易歸類的行為)。請兒童分別讀出一種行為,然後判斷這是一個「綿羊」的行為,還是一個「山羊」的行為,然後把紙放在適當的盒子中。

    選用下列的一些行為,或是自己想一些情況:

    對你的父母說實話。

    做錯事時不承認。

    和你的兄弟或是姊妹打架。

    在你傷了別人的心時說「對不起」。

    只說一部分的實話。

  6. 幫助兒童背誦馬太福音25:40

  7. 唱或讀出「我願效法耶穌基督」(兒童歌本,第40頁)的歌詞。

結論

見證

見證耶穌希望我們為人服務,並且當我們這樣做時,便會獲得祝福。與兒童分享你有機會為人服務時的感覺。

家庭作業建議

建議兒童在家閱讀馬太福音25:35—40,作為本課的複習。

請一位兒童作閉會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