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課本與分享時間
第23課:好牧羊人


23

好牧羊人

目標

教導兒童要信賴耶穌,因為祂是位好牧羊人。

準備事項

  1. 虔敬研讀約翰福音10:1—18馬可福音10:13—16;及尼腓三書11:37—38。然後研讀本課內容,以決定如何教導兒童經文故事。(見「準備課程」,第ⅵ頁及「教導經文」,第ⅶ頁。)

  2. 補充閱讀:馬太福音19:13—15路加福音18:15—17

  3. 挑選能讓兒童參與且最能幫助他們達到本課目標的討論問題與補充活動。

  4. 需用的材料:

    1. 每位兒童一本聖經或是新約。

    2. 每位兒童一本摩爾門經。

    3. 圖片7—19,好牧羊人;圖片7—24,基督和小孩子(福音圖片集216;62467)。

課程發展建議

請一位兒童作開會祈禱。

專心活動

向兒童說明你要告訴他們某人特定的一些責任。告訴他們,你會一次給他們一些提示,讓他們知道他是做什麼的。兒童如果認為他們知道這個人是做什麼的,就可以走到教室的前面,悄悄地告訴你答案。如果他們是正確的,就繼續站著。如果他們是錯的,就坐下。可利用類似下面的提示:

專心活動

  • 我在戶外工作。

  • 我非常關心我所照顧的東西。

  • 有時候我必須和野生動物或是小偷對抗。

  • 我要提高警覺。

  • 我必須保護年幼的。

  • 我必須尋找迷路的。

  • 我照顧的那些東西知認得出我的聲音,並且會跟著我走。

  • 我會為我照顧的東西尋找好的草地和乾淨的水。

  • 天使曾經向幾位負有這些責任的人宣布耶穌基督誕生了。

  • 我看管羊群。

在兒童都知道這個人是牧羊人以後,請他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說明他們將在本課學習到好牧羊人的事;這位好牧羊人就是耶穌基督。

經文故事

展示好牧羊人的圖片。說明牧羊人象徵了耶穌和祂的跟隨者之間的關係,因為好牧羊人會為他的羊群盡心盡力。在聖經的時代,當羊群在晚上被趕到羊欄時(羊欄就是高高的牆,用荊棘鋪在上頭,可以防止狼跳進來),牧羊人會輪流橫躺在沒有門的入口前,充當一道門(約翰福音10:7,9)。如果有野生動物想跳進牆裡面,必要的話,牧羊人會捨命保護羊群。當牧羊人早上呼喚他們的羊群時,每一隻羊都會認得主人呼喚的聲音。如果每隻羊想保平安,就必須緊跟著主人,讓主人領牠到肥美的草地。

參照約翰福音10:1—6教導兒童好牧羊人的比喻。

(欲知教導經文故事的建議方式,請見「教導經文」,第ⅶ頁。)

問題討論及應用

準備課程時,研讀以下問題及參考經文。用你覺得最能幫助兒童了解經文並在生活中應用該原則的問題。與班上兒童一起研讀及討論參考經文,有助於他們獲得對經文的見解。

問題討論及應用

  • 羊群為什麼要跟著牠們的牧羊人?(約翰福音10:4。)你覺得「認得他的聲音」是什麼意思?我們需要認得誰的聲音?我們要怎樣才能認得出救主的聲音?

  • 今天靈性上的賊和強盜是誰?(約翰福音10:1。)(幫助兒童想想,什麼人或事情會影響他們,讓他們轉身離開他們的牧羊人——耶穌。)為什麼羊群沒有被「賊和強盜」引入歧途?(約翰福音10:8。)我們要怎樣保護自己不受邪惡的影響?還有誰能幫助我們避開這些影響力?(聖靈、先知、父母、好朋友、老師、主教。)

  • 耶穌是怎樣的一位好牧羊人?(約翰福音10:9—11。)如果耶穌是好牧羊人,那我們是什麼?知道耶穌是好牧羊人可以怎樣幫助我們跟隨祂?

  • 好牧羊人怎樣表現出他對羊群的愛?(約翰福音10:11。)耶穌從誰那裡獲得權柄,使祂能將命捨去,又再取回來?(約翰福音10:17—18。因為祂的母親是凡人,所以祂會死亡;因為祂的父親是永恆不死的天父,所以祂能再取回生命。)對我們來說,「好牧人為羊捨命」有什麼意義?(約翰福音10:11。)耶穌的犧牲怎樣使我們能夠再次與祂和天父住在一起?

幫助兒童了解,耶穌基督是好牧羊人的原因之一是祂自願為我們的罪受苦,並為我們犧牲生命。因此我們都會復活,都可以悔改、受洗,我們的罪也會得到寬恕。

說明你要再說一個好牧羊人關心羊群的故事。展示基督和小孩子的圖片。教導耶穌祝福小孩子的故事(見馬可福音10:13—16)。

問題討論及應用

補充活動

你可以在課程中任何時候從事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活動,或當作複習、摘要或挑戰。

  1. 給每位兒童一條至少長30公分的細繩。請他們將自己的細繩放在桌子上或是他們面前的地板上與自己垂直,接著試著推那細繩;然後再請他們把細繩朝自己這邊拉。說明這個小實驗代表了牧羊人領導羊群的方法(約翰福音10:4)。說明在以色列,牧羊人會走在羊群的前面領導牠們。在其他的國家,牧羊人則會驅趕羊群。我們的好牧羊人耶穌會為我們帶路,並且邀請我們跟隨祂。

  2. 與兒童一同讀出並討論詩篇第23章。

  3. 將班級分成小組。請他們想一想耶穌曾用(或繼續用)哪些方式表現出祂對我們的愛(意見可能包括為亞當的違誡作補償、為我們的罪受苦、利用經文教導我們福音、為我們作榜樣、在我們有需要時幫助我們等等)。討論這些事情如何讓我們知道耶穌愛我們。

  4. 讀出並討論耶穌祝福尼腓兒童的故事(尼腓三書17:12—13,21—24)。

  5. 與兒童一起複習信條前三條中的任何一條或是全部。

  6. 幫助兒童背誦約翰福音10:11

  7. 唱或讀出「我感受主的愛」(兒童歌本,第42頁)的歌詞。

結論

見證

見證耶穌愛我們每一個人,並且希望我們跟隨祂。分享你在生活中感受到耶穌之愛或是因為跟隨祂而受到祝福的經驗。

家庭作業建議

建議兒童在家閱讀約翰福音10:1—18,作為本課的複習。

請一位兒童作閉會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