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福音教義
第32課:「靠聖靈得生」


32

「靠聖靈得生」

使徒行傳18:23~20:38加拉太書

目標

鼓勵班員尋求聖靈的提示,以及避免做出使他們無法接受這種提示的態度和行爲。

準備事項

  1. 閱讀下列經文,並加以沉思、祈禱:

    1. 使徒行傳18:23~19:41。保羅開始第三次傳教之旅。亞居拉和百基拉教導亞波羅福音。保羅教導以弗所的信徒,並爲其施洗、授予聖靈的恩賜。底米丟和其他銀匠鼓動以弗所的人民反對保羅。

    2. 使徒行傳第20章。保羅離開以弗所,到馬其頓及希臘傳講福音。他在回耶路撒冷的途中,向以弗所的教會領袖作了告別演說,警告他們要防備叛教。

    3. 加拉太書。保羅寫了一封信譴責加拉太人重新實行摩西律法。他提醒他們要對耶穌基督有信心,並鼓勵他們尋求聖靈所結的果子。

  2. 如果有保羅第三次傳教之旅的地圖,請在課程中使用。

  3. 教學建議:最好的故事和範例,有些是來自於你自己的生活經驗。讓聖靈幫助你知道:哪些經驗是適合且有用的,再與班員分享。(見教導──沒有更偉大的召喚第179−182頁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創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請班員想想自己有哪一項才能或技術(例如彈奏樂器、縫紉、寫作、運動等)是他們曾經培養過,但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運用了。問他們:

專心活動

  • 如果今天運用這項才能或技術,你會覺得順手嗎?表現會多好?你要怎麼做,才能使這項才能或技術能像過去那樣用來得心應手?(如果班員想不出有任何的才能或技術,就討論你自己生活中的例子。)

指出辨認聖靈的提示可視爲一種屬靈的才幹或能力。我們越經常運用這種才能,用起來就會更加熟練。

專心活動

  • 我們要如何培養辨認聖靈提示的能力?(答案可包括,生活正義、透過聖靈尋求靈感、接受到提示時就加以遵行等。)我們若培養了這種能力,而後又加以忽略,將會如何?

說明今天要討論的是保羅的第三次傳教之旅,以及他寫給加拉太人的書信。討論項籮包括,在哪些情況下,我們必須聽從聖靈的提示,我們又會因此而如何蒙得祝福。

經文討論及應用

虔敬地選出最能符合班員需要的經文章節與問題。討論這些經文要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上。鼓勵班員分享與經文原則有關的經驗。

1.保羅教導以弗所的信徒,爲他們施洗並授予聖靈。

討論使徒行傳18:23~19:41。邀請班員讀出所選的經文。說明保羅結束第二次傳教回來之後,在安提阿待了一些時候,然後就離開那裡進行他第三次的傳道(使徒行傳18:22−23)。在這第三次的傳道中,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以弗所傳講福音,爲期大約三年。(如果要使用地圖,請在討論保羅第三次傳道之旅的時候適時地指出他的所在位置。)

  • 亞波羅是一個猶太人,雖明白施洗約翰所教導的洗禮一事,但並不知道聖靈恩賜的事。亞居拉和百基拉兩人都是在以弗所的教會成員,聽到亞波羅在傳道後,就「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使徒行傳18:26)。是何特質使得亞波羅樂於受教?(見使徒行傳18:24−28)這些特質如何使他成爲有成效的教師?我們要如何培養這些特質?

  • 一些以弗所人接受到聖靈的恩賜以後,有何屬靈的現象發生?(見使徒行傳19:6)還有哪些時候也曾發生過這樣的現象?(見使徒行傳2:1−410:44−46。使徒在五旬節接受到聖靈的恩賜時,即開口說方言。彼得見到異象,知道福音應教導給外邦人後,凱撒利亞的一些外邦人亦開口說方言。)今日有哪些聖靈的顯現是經常發生的?(見教約6:15,238:2中的一些例子;亦見列王紀上19:12。)

  • 保羅爲何要離開以弗所的會堂,到推喇奴的學堂進行教導?(見使徒行傳19:8−9。注意,這兩節經文中的辯論一詞,意指傳道或說理。)對於批評或反對福音的人,我們應該作何回應?(見尼腓三書11:29−30

    馬文‧艾希頓長老曾教導:「如果別人不同意我們的立場,我們不應當爭論,或作任何報復。……我們要以合理友善的勸告和正確的事實來解釋我們的立場。我們在道德原則和永恆的福音原則上要站得穩,不要屈服於任何人,也不和任何人或任何組織爭鬥。爭執引起壁壘,愛心卻打開大門。……爭鬥永遠不是進步的同伴」(1978年10月,聖徒之聲,第9頁)。

  • 爲什麼底米丟和其他銀匠會因保羅傳道而憤怒?(見使徒行傳19:23−28。因他們爲亞底米這位假神製造並販售神龕,他們擔心保羅幫助人們歸信耶穌基督的福音之後,就會失去顧客。)關切物質財富或其他屬世利益,會怎樣影響我們對神的忠誠?這樣的關切會怎樣影響到我們聽從聖靈提示的能力?

  • 將底米丟和其他銀匠的態度,與那些開始跟隨耶穌基督後即摧毀邪術書籍的以弗所人(使徒行傳19:18−19)的態度作一比較。對於世上的財物,我們要如何保持正舋的觀點?

2.保羅向以弗所的教會領袖作告別演說。

閱讀選自使徒行傳第20章的經文章節,並加以討論。說明保羅離開以弗所,到了馬其頓和希臘各地傳講福音。他計劃返回耶路撒冷過五旬節。在他回去的時候派了一位使騎,請以弗所教會的領袖到米利都與他相會。他作了動人的告別演說後,就再次啓程返鄉。

  • 保羅以爲這次是最後一次對以弗所的長老說話時,在他的告別演說中強調了什麼?(見使徒行傳20:28−35)保羅警告他們要防備的「兇暴的豺狼」是誰?(見使徒行傳20:29。教會的敵人。)保羅還警告要防備什麼人?(見使徒行傳20:30。叛教的成員會企圖把別的成員帶走。)我們要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防備叛教?

  • 保羅告訴以弗所的長老,要如何保護教會的成員,以防備那企圖帶領他們離開教會的人?(見使徒行傳20:28;亦見約翰福音21:15−17)我們要如何保護神的羊群,不讓「兇暴的豺狼」侵犯?

  • 保羅在演說的末尾,以主的教訓提醒以弗所的弟兄說,「施比受更爲有福」(使徒行傳20:35)。你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到這是眞的?

3.保羅譴責並勸誡加拉太的聖徒。

閱讀選自保羅達加拉太人書的經文,並加以討論。說明保羅在第三次傳道時,寫了一封信給加拉太的聖徒,因他們有許多人都重回老路去遵守摩西律法。他譴責那些人竟然認爲救恩是經由摩西律法所規定的儀式而來,而非經由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

  • 摩西律法的籮的爲何?(見加拉太書3:23−26摩爾門經雅各書4:4−5摩賽亞書13:29−30。主賜給以色列人這項律法,來幫助他們記得祂,使他們準備好經由祂的贖罪而接受救恩。)摩西律法如何成全了?(見尼腓三書15:2−5阿爾瑪書34:10尼腓三書9:19。耶穌藉著自己的贖罪而成全了摩西律法,而該律法的許多教儀都象徵了這項贖罪。)

  • 保羅驚訝於加拉太的聖徒在認識耶穌基督的福音之後,不久又回到摩西律法上(加拉太書1:64:9)。此一重用摩西律法之事,如何顯示出他們對主缺乏信心?(見加拉太書2:163:1−55:1−6

  • 在保羅的時代,即有些人企圖曲解或改變耶穌基督的福音(加拉太書1:7−8)此事亦反映在現代的哪些事情上?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那些曲解福音的人?

  • 我們可從加拉太書1:11−12中學習到如何才能在福音上獲得見證?讓見證根植於耶穌基督的啓示之上,何以是重要的事?(可以討論以社交關係或理性分析等作爲基礎的見證,往往怎樣禁不住信心的試煉。)

  • 保羅警告加拉太人要防備「情慾的事」(加拉太書5:19)。情慾的事有哪些?(見加拉太書5:19−21)做這些事會有何後果?(見加拉太書5:21)雖然今日的世界盛行著情慾的事,你仍可在本週做些什麼事來改進生活周遭的靈性氣氛?

  • 保羅鼓勵加拉太人順著聖靈而行,尋求聖靈所結的果子(加拉太書5:16,25)。這些果子有哪些?(見加拉太書5:22−23)這些果子如何在你的生活中彰顯出來?我們若感到生活中缺乏這些果子,便應當如何做?

  • 保羅教導加拉太的聖徒要如何對待鄰居?(見加拉太書5:146:2;亦見摩賽亞書18:8−10)如何讓「各人的重擔……互相擔當」?這樣做如何使我們與耶穌基督更爲接近?

  • 保羅說「神是輕慢不得的」是什麼意思?(見加拉太書6:7;亦見教約63:58。含意之一是,凡不服從神又不悔改的,就是輕慢神,而且必受責罰。)今日的人如何輕慢神?

  • 「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有何含意?(見加拉太書6:7−9)此一原則如何適用於我們聽從聖靈提示的能力?如何適用於我們與其他人的關係?又如何適用於我們生活中的其他情況?

結論

見證不正義的態度和行爲,諸如爭論、世俗之心及叛教等,皆會使我們無法接受到聖靈的提示。但我們若能努力過正義的生活,遵行所接受到的提示,我們辨認提示和聽從提示的能力就會增加。鼓勵班員尋求並遵行從聖靈而來的提示。

其他教學建議

以下資料可用來補充本課所建議之課程大綱。可採用此項建議,作爲課程的一部分。

像保羅一樣教導福音

將班員的答案列在黑板上,討論我們在教導時要如何效法保羅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