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福音教義
第18課:「我這個兒子是……失而又得的」


18

「我這個兒子是……失而又得的」

路加福音第15章第17章

目標

幫助班員體認到悔改以及幫助他人悔改時所得到的喜樂。

準備事項

  1. 閱讀下列經文,並加以沉思、祈禱:

    1. 路加福音15:1−10。耶穌以失羊的比喻和失錢的比喻教導靈魂的價値。

    2. 路加福音15:11−32。耶穌以浪子的比喻教導我們,天父在寬恕悔改之人時極感喜樂。救主亦教導門徒要有寬恕之心。

    3. 路加福音17:11−19。一位被耶穌治好大痲瘋的人回來感謝祂。

  2. 補充閱讀:馬太福音18:11−14

  3. 如果能取得浪子的比喻(62155;福音圖片集220),以及十個長大痲瘋的(62150;福音圖片集221)這兩張圖片,請在課程中使用。

  4. 教學建議:耶穌常以問題來鼓勵聽眾應用祂所教導的原則(見馬太福音16:13−16路加福音7:41−42)。以虔敬之心來準備問題,鼓勵班員參與討論,幫助他們了解本課所教導的原則,並加以應用。(見教導──沒有更偉大的召喚第63−70頁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創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邀請班員講述他們遺失重要物品,或家人走失時的經驗。然後提出下列問題:

專心活動

  • 掉了東西或家人走失時,你有何感覺?找回東西或找到家人時又有何感覺?

也可以請班員講述他們自己走失,後來被人尋獲的經驗。

說明耶穌經常以人們的日常經驗來教導屬靈的教訓。本課所要討論的比喻,是在教導我們尋找走失之人有何重要。

經文討論及應用

討論下列經文時,請幫助班員了解天父和耶穌基督愛著我們每一個人,希望我們都能回去,再次與祂們同住。

1.救主教導靈魂的價値。

閱讀路加福音15:1−10,並加以討論。說明法利賽人與文士私下批評耶穌:「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加福音15:2),耶穌於是提出了失羊與失錢的比喻。

  • 在失羊的比喻中,牧羊人放下九十九隻羊去尋找失散的那一隻(路加福音15:4)。在失錢的比喻中,婦人勤奮地尋找失去的那一塊錢(路加福音15:8)。我們可從那位牧羊人與那位婦人的行爲中學習到什麼?(見教約18:10−13

  • 人會在哪一方面「迷失」?對那些迷失的人,我們有何責任?(見路加福音15:4−5,8阿爾瑪書31:34−35

    戈登‧興格萊會長曾說:

    「周遭就有許多人在痛苦、磨難、孤獨和恐懼之中呼喊著。我們的重責大任就是伸出援手讓他們振作,他們餓了給他們食物,他們渴望眞理和正義時就滋養他們的心靈。……

    「……還有許多人原來信心堅定,後來信心卻慢慢轉冷;雖然其中有很多人想回來,卻不知道如何著手。這些人需要我們伸出友情的手;只要花一點心力,許多這樣的教會成員都能再次回來飽饗主的宴席。

    「弟兄姊妹們,我希望也祈求每位……成員都下定決心去尋找需要幫助的人和那些身陷絕望困境的人,然後用愛心帶著他們投向教會的懷抱;教會中有堅強的手和慈愛的心溫暖他們、安慰他們、支持他們,讓他們走在快樂又有意義的人生旅途上」(1997年1月,聖徒之聲,第93頁)。

  • 曾經迷失的人回來時,我們應該有何反應?(請班員從路加福音15:5,6,9中一再出現的詞上找到答案。亦見第7節和第10節以及教約18:15−16。)

2.耶穌教導我們,天父在寬恕悔改之人時極感喜樂。

閱讀路加福音15:11−32,並加以討論。展示浪子的比喻這張圖片。

  • 在浪子的比喻中,小兒子怎樣處置他的家業?(見路加福音15:13。注意,浪子意爲揮霍無度之人。)今天的人在哪些方面會犯下和浪子相似的錯誤?

  • 浪子在揮霍完一切家業之後,發生了什麼事?(見路加福音15:14−16)此一情況怎樣適用於我們今日的情形?

  • 浪子在遠地遭逢困乏時,是誰照顧他的?(見路加福音15:16)我們可從此事中學習到什麼?

  • 這兒子看到自己流落遠方、無人照料時,就想到了誰?(見路加福音15:17)我們可從這兒子的態度中對悔改有何認識?(見路加福音15:18−19

  • 那父親見到自己的兒子回來時,就做了什麼?(見路加福音15:20)兒子認錯時,這位父親怎麼回應?(見路加福音15:21−24)這位父親的反應和主在我們悔改時的反應,有何相似之處?(見路加福音15:7摩賽亞書26:30教約58:42

  • 我們在哪些方面就像浪子一樣?(見下述引文)浪子的比喻爲我們提供了什麼希望?

    提到浪子的比喻時,戈登‧興格萊會長說:「我懇請你們讀這故事,每位父母都應反覆閱讀,這故事足可運用在每個家中,甚至全人類都可運用。我們不都是浪子,不都需要悔改,領受天父的寬恕與憐憫,並跟隨祂的榜樣嗎?」(1991年11月,聖徒之聲,第5頁)

  • 爲什麼大兒子會因爲父親接待小兒子的方式而生氣?(見路加福音15:25−30)父親對大兒子的埋怨有何反應?(見路加福音15:31−32)爲什麼有時候會很難去迎接一個已悔改的「浪子」回來?從這位父親對兒子歸來的反應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什麼?(路加福音15:32

3.一位被耶穌治好大痲瘋的人回來感謝祂。

閱讀路加福音17:11−19,並加以討論。展示十個長大痲瘋的圖片。

  • 救主往耶路撒冷去的時候,治好了十個長大痲瘋的人(路加福音17:11−14)。在這十個長大痲瘋的人中,有幾個回來表示感謝?(見路加福音17:15−16)我們會因爲哪些原因,而像那九位不知感恩的大痲瘋病人一樣,沒有經常爲我們所接受到的祝福表示感謝?爲什麼對主表示感謝十分重要?

  • 雖然十個長大痲瘋的人都得到潔淨了,卻只有回來的那人得救(路加福音17:14,19)。治癒和得救之間有何不同?(見下述引文)我們的感恩和信心怎樣幫助我們得救?

    梅羅‧培曼主教曾教導:「這個感恩的痲瘋病人,不只外表被治癒,內心也被治癒,他是完完全全被治癒了。那天有九個痲瘋病人的皮肉被治癒,但只有一個有信心的人被完全治癒」(1995年7月,聖徒之聲,第14頁)。

結論

見證我們若悔改,回到主那裡,並且也幫助他人回來,就會感到極大的喜樂。你可以感謝耶穌所說的比喻,也可以感謝耶穌的其他教導讓我們明白:神關愛著祂的子女、希望我們能彼此相愛。

其他教學建議

以下資料可用來補充本課所建議之課程大綱。可採用其中一項或多項建議,作爲課程的一部分。

1.無用的僕人這項比喻

閱讀無用的僕人這項比喻,並加以討論(路加福音17:5−10)。

  • 使徒請求耶穌:「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路加福音17:5),耶穌便講出這個比喻。我們可從這個比喻中學到如何加增我們的信心?(答案可包括,我們可以勤奮地事奉主來增加我們的信心。)

  • 爲什麼即使做了主所吩咐的一切事後,我們仍然是無用的僕人?(見摩賽亞書2:20−25)這讓我們在主對我們的愛這事上得到什麼啓示?

2.葡萄園內工人的比喻

閱讀葡萄園內工人的比喻,並加以討論(馬太福音20:1−16)。

  • 在這個比喻中,每個在葡萄園內工作的人都得到了什麼?

強調工作一小時的人,和工作一整天的人都接受到同樣多的酬勞,而我們不應在意誰在爲主服務時接受到最多的酬勞,或是誰爲主提供最多的服務。那位知道我們心思意念的完美法官,將以慈悲之心審判我們,並將一切「所當給的」給予我們(馬太福音20:4,7)。

3.錄影帶播放

新約DVD影片(00379 268),「新約時代的風俗」的第四部分,可用來解釋新約時代的人如何看待患大痲瘋的人,而那十位被基督治好大痲瘋的人又得到多大的祝福,足以改變其生命。

此一片段亦提到了新約時代的猶太人如何計算時間。如果你們討論到葡萄園內工人的比喻,可以放映此一部分(見其他教學建議的第二項),以幫助班員更了解那位在「已初」,又在「午正和申初」以及「酉初」時分出去的家主(馬太福音2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