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福音教義
第20課:「你們這假冒爲善的……有禍了」


20

「你們這假冒爲善的……有禍了」

馬太福音第21−23章約翰福音12:1−18

目標

幫助班員辨認假冒爲善之事,並加以避免,進而增強他們對耶穌基督的承諾。

準備事項

  1. 閱讀下列經文,並加以沉思、祈禱:

    1. 約翰福音12:1−8。耶穌旅行到伯大尼,馬利亞膏抹祂的腳。猶大斥責馬利亞使用極昂貴的香膏。

    2. 馬太福音21:1−11。耶穌返回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祂騎著驢駒子光榮進城。

    3. 馬太福音21:23−46。祭司長和長老到聖殿找耶穌,向耶穌的權柄提出質疑。耶穌沒有回答他們的問題,卻對他們講述了兩個兒子的比喻和家主的比喻。

    4. 馬太福音22:15−46。文士和法利賽人企圖陷害耶穌,讓祂說出他們可用來詆毀祂名聲的話,好將祂定罪。

    5. 馬太福音第23章。耶穌斥責文士和法利賽人假冒爲善。

  2. 補充閱讀:馬太福音26:6−13馬可福音第11−12章14:3−9路加福音11:37−5119:29−48第20章約翰福音12:12−18

  3. 如果要進行專心活動,就帶一個內外都乾淨的杯子,和另外一個同樣的杯子(只有外面乾淨,裡面卻很髒)。

  4. 如果能取得光榮進城的圖片(62173;福音圖片集223),請在課程中使用。

  5. 教學建議:在準備課程的時候,不要光是閱讀本課所指派的經文。每一段經文都至少要研讀三次。第一次先求了解其內容;然後更仔細地研讀,注意有何原則、教義以及重要事件。最後再讀一次,找出最切合班員需要的章節,並擬定出討論這些章節的方法。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創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展示兩個杯子(見「準備事項」)。務使班員只看到各個杯子的外面。

專心活動

  • 在這兩個杯子中,你會希望用哪一個來喝水?

向班員展示兩個杯子的內部。

專心活動

  • 現在你會希望用哪一個杯子喝水?爲什麼?

說明耶穌把法利賽人比作了外表乾淨,裡面卻污穢的杯子(馬太福音23:25−26)。法利賽人極注意外在的儀式和行爲,好顯出他們的正義來;但對於自己心裡是否眞的那麼正義,他們卻不是那麼關切。因此耶穌稱他們是假冒爲善。本課將討論救主對假冒爲善之人所作的譴責;假冒爲善之人就是企圖裝作正義,但事實上並未努力過正義生活的人。

經文討論及應用

教導下列經文章節時,請討論這些經文在避免假冒爲善一事上有何教導。鼓勵班員專注於找出自己生活中假冒爲善的部分,並加以糾正,而不要把重點放在別人身上。

1.馬利亞膏抹耶穌的腳。

閱讀約翰福音12:1−8,並加以討論。說明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第五天,與祂的朋友在伯大尼共度了一個晚上。那時馬利亞(馬大和拉撒路的姊妹)用了一斤極昂貴的眞哪噠香膏來膏抹耶穌的腳。(約翰福音12:1−3)雅各‧陶美芝長老曾說明她爲什麼這樣做:

「用普通的油塗在客人的頭上,是表示尊敬的意思;塗他的腳亦表示特別和顯著的誠意;可是用眞哪噠香膏塗在頭和腳上,而且用這麼多,甚至對國王也是很少採用的虔誠敬禮。馬利亞這樣做是要表示崇敬,是一顆充滿眞誠的心,流溢出來的景仰和愛慕」(耶穌是基督,第507頁)。

  • 馬利亞膏抹主的腳,來表示她對主的愛。我們要如何顯示我們對主的愛?

  • 馬利亞的舉動受到猶大的斥責。據他所言,應該怎樣使用那瓶油?(見約翰福音12:4−5)猶大如何假冒爲善?(見約翰福音12:6。如果沒有進行專心活動,就用該活動中的資料來說明何爲假冒爲善。指出本課稍後會討論到救主對假冒爲善者有何觀感。)

2.耶穌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

閱讀馬太福音21:1−11,並加以討論。展示耶穌光榮進城的圖片。說明在耶穌返回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有許多人聽說祂讓拉撒路死而復生,所以特地來見祂(約翰福音12:17−18)。耶穌接近該城的時候,迎接祂的群眾把衣裳鋪在路上,揮舞著棕櫚枝,歡呼迎接祂,那是一種通常爲國王或統治者所保留的尊榮。此事正應驗了撒迦利亞的預言(撒迦利亞書9:9),更再次見證了耶穌就是應許中的彌賽亞。

  • 耶穌謙和而光榮地騎著驢進入耶路撒冷一事,讓你留下什麼印象?如果你那天也在場,你想自己會有何感覺?

  • 揮著棕櫚枝迎接耶穌進城的人,都認出祂就是先知和國王(馬太福音21:9,11路加福音19:38),但有的人卻誤解祂的使命並拒絕了祂。今日的人們會以哪些方式誤解救主或是拒絕祂?我們要如何更完全地接納祂,並迎接祂進入我們的生命?

3.耶穌提出兩個兒子的比喻和家主的比喻。

閱讀選自馬太福音21:23−46的經文,並加以討論。

  • 在兩個兒子的比喻中,大兒子怎樣證明自己比小兒子更服從?(見馬太福音21:28−30)耶穌怎樣將這比喻應用到祂的聽眾身上?(見馬太福音21:31−32)稅吏和妓女如何像那大兒子?(他們先是拒絕了神的誡命,但是當約翰向他們傳道時,他們就接受了基督,並悔改了自己的罪。)祭司長和長老如何像那小兒子?(他們自稱跟隨神,卻拒絕了約翰的教訓,甚至在親眼見到耶穌之後還是拒絕了祂。)小兒子如何假冒爲善?

  • 我們都向主立下什麼承諾?(可以討論我們在洗禮,在領受聖餐和接受聖職時所立下的承諾。)我們有時候如何就像那小兒子?我們要如何增強我們對主的承諾?我們要如何幫助彼此遵守自己向主所立的承諾?

  • 在家主的比喻中(馬太福音21:33−41),家主或葡萄園的主人代表的是誰?(我們的天父)園戶代表的是誰?(耶穌那個時代的猶太宗教領袖。)僕人代表的是誰?(先知)被園戶殺害的兒子是誰?(耶穌基督)

  • 猶太宗教領袖如何像那園戶?祭司長和長老認爲葡萄園之主來的時候,會怎樣處置園戶?(見馬太福音21:41

  • 誰是那「匠人所棄的石頭」?(見馬太福音21:42使徒行傳4:10−12)匠人指的是誰?耶穌說,拒絕了房角石的匠人將會發生何事?(見馬太福音21:43−44)耶穌在第43節所說的話將如何適用於我們?

  •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看出耶穌的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便作何反應?(見馬太福音21:45−46)我們被呼籲悔改時,若有任何驕傲或憤怒的情緒,要如何加以克服?

4.文士和法利賽人企圖陷害耶穌。

閱讀選自馬太福音22:15−46的經文章節,並加以討論。說明這些經文記載了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有三次企圖陷害耶穌,想要讓祂說出一些能讓他們破壞祂名譽的話,好將耶穌定罪。

  • 法利賽人第一次怎樣企圖陷害耶穌?(見馬太福音22:15−17。說明如果耶穌回答可以,他們就會控告祂支持那令人憎惡的羅馬政權,若祂回答不可以,他們就會控告祂反抗羅馬政權。)耶穌看出了詢問祂的人有何意向?(見馬太福音22:18。指出主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我們無法在祂面前隱瞞任何事。)耶穌如何回答這問題?(見馬太福音22:19−21)這個答案讓我們在效忠神與效忠世上的政權這兩方面得到什麼指示?(亦見信條第十二條

  • 撒都該人怎樣企圖陷害耶穌?(見馬太福音22:23−28)撒都該人怎樣在他們所提的問題上假冒爲善?(見馬太福音22:23。他們假裝關心復活後的婚姻之事,實則不相信復活一事。)耶穌如何回答他們的問題?(見馬太福音22:29−30說明教義和聖約132:15−16,19澄清了耶穌的教導。凡沒有訂立並遵守聖殿婚約的人,在天上皆將獨處。凡立下這些聖約又加以遵守的人,其婚姻關係則會持續到永恆。)

  • 他們第三次企圖怎樣陷害耶穌?(見馬太福音22:34−36)耶穌的回答如何解決了這個問題?(見馬太福音22:37−40)你想,這兩條最大的誡命爲何十分重要?我們要怎樣才能更加遵行這些誡命?

    豪惠‧洪德長老曾說:「盡心愛神的人……必定樂意犧牲一切,承受一切,以求祂的悅納並榮耀祂。用整個靈魂……愛神的人,必定隨時肯爲神犧牲性命和世間的享樂以榮耀神。盡力愛神的人,定竭盡全身和整個靈魂的力量爲神服務。盡意愛神的人,只願致力於了解神及其旨意,並在諸事中尋求神、感謝神」(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65, 58; or Improvement Era, June 1965, 512)。

5.耶穌譴責假冒爲善之罪。

閱讀選自馬太福音第23章的經文,並加以討論。

  • 文士和法利賽人繳付什一奉獻、賙濟窮人、出席崇拜儀式,並定期前往聖殿。主爲何還要譴責他們?(見馬太福音23:5,14,23−28。他們做這些事並非出於信心,而是希望讓人看見而被視爲正義。)主說他們忽略了什麼「更重的事」?(見馬太福音23:23)我們要如何確使自己的生活沒有忽略掉這些「更重的事」?

  • 身爲教會的成員,我們有時候會怎樣假冒爲善?(例如,參加教會聚會時,我們所關心的只是讓人看見,而不是去崇拜神。我們可能會因爲在教會的指派上服務時沒有受人注意而埋怨。我們可能支持了教會的領袖,然後又批評他們的決定。)

  • 我們要如何避免假冒爲善的行爲?請班員靜靜思考這些問題:我是爲了自己的榮耀還是爲了神的榮耀而繳付什一奉獻、賙濟窮人、參加聚會、爲人服務?我是否在自己的一切行動中力求與天父和耶穌基督更加接近?

結論

鼓勵班員檢視自己生活中假冒爲善的部分,並努力革除。見證我們若誠心誠意事奉並服從耶穌基督,並且動機出自於我們對祂的愛與信心,就會與祂更加接近,而且我們的愛與信心也會增長。

其他教學建議

以下資料可用來補充本課所建議之課程大綱。可採用其中一項或多項建議,作爲課程的一部分。

1.耶穌詛咒不結實的無花果樹,因那是假冒爲善的一種象徵。

閱讀馬太福音21:17−22,並加以討論。說明假冒爲善的另一象徵,就是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所見到的無花果樹。

  • 耶穌發現到那樹有許多葉子卻沒有果子時,就做了什麼事?(見馬太福音21:19)那顆無花果樹與假冒爲善之人有何相似之處?

    雅各‧陶美芝長老說明道:「〔那樹〕之所以被咒詛,和成爲主的教訓題材,是由於它有葉而無果,實在是欺詐的手段。如果我們能假設這樹擁有人的性格,我們便會稱它爲一個虛僞者;它樹葉滿枝而毫不結果,正是人類虛僞的典型」(耶穌是基督,第522頁)。

2.錄影帶的播放

新約DVD影片(00379 268)中「新約時代的風俗」的第二部分,說明了猶太人所使用的經匣和縫子。如果你在第9課中沒有播放過這一段,可現在播放,幫助班員了解馬太福音23:5(「他們……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縫子做長了」)的含意。討論這些物件如何是文士和法利賽人假冒爲善的象徵。

3.「他們愛人的榮耀」(約翰福音12:43

  • 約翰記載道,有許多相信耶穌的人之所以不承認自己相信,是因爲「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約翰福音12:42−43)。我們有時候會怎樣過於關心自己是否接受到「人的榮耀」?尋求「人的榮耀」會有何後果?我們要如何克服這種追求他人的讚美及認可的渴望?(見教約82:198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