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福音教義
第26課:「我爲此而生」


26

「我爲此而生」

馬太福音26:47~27:66馬可福音14:43~15:39路加福音22:47~23:56約翰福音第18−19章

目標

幫助班員感受到救主對他們的愛,並增加班員對救主的愛,以及對祂贖罪犠牲的感激。

準備事項

  1. 閱讀下列經文,並加以沉思、祈禱::

    1. 馬太福音26:47−75馬可福音14:43−72路加福音22:47−71約翰福音18:1−27。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受苦後不久,猶大即出賣了祂,並帶著祭司長、法利賽人和兵士前來。耶穌任由他們逮捕,離開園子,接受猶太人的審判。祂先是接受前任大祭司亞那的質詢,繼而接受亞那的繼位人兼女婿該亞法的質詢。在場的祭司長和長老都向耶穌吐唾沫、嘲笑祂、捆綁祂,指控祂犯了褻瀆的死罪。彼得在該亞法的殿堂外,否認自己認識耶穌。

    2. 馬太福音27:1−26馬可福音15:1−15路加福音23:1−25約翰福音18:28~19:16。因祭司長和長老並無權力定耶穌的死罪,便將祂解送到掌管猶太地的羅馬帝國官員彼拉多那裡受審。耶穌在彼拉多面前被控與凱撒爲敵。彼拉多知道耶穌是從加利利來的以後,就將祂解交給加利利的官長希律。希律拒絕審判耶穌,將祂解回彼拉多處,彼拉多卻屈服於群眾的要求,使耶穌被釘十字架。

    3. 馬太福音27:27−66馬可福音15:16−39路加福音23:26−56約翰福音19:17−42。耶穌被人鞭打,釘在十字架上。祂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爲人類犠牲時,遭受了極大的苦楚。

  2. 補充閱讀:以賽亞書第53章馬可福音15:39−47約翰福音3:1615:13尼腓一書11:32−3319:7−9尼腓二書9:21−22

  3. 準備好第110頁所描述的七張字條(或準備將之寫在黑板上)。

  4. 如果能取得下列資料,請在課程中使用。

    1. 出賣耶穌的圖片(62468;福音圖片集228);彼得不認主的圖片(62177;福音圖片集229);以及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圖片(62505;福音圖片集230)。

    2. 新約DVD影片(00379 268),「我爲此而生」,此一片段長十六分鐘。

  5. 教學建議:教師和班員若能保持虔敬,就能邀請聖靈同在。班員應能「自由討論、自由發言、自由參與課堂作業,但任何班員皆無權以排擠的方式或輕率膚淺的言論使其他班員分心」(David O. Mckay, Gospel Ideals [1954], 224)。要作好榜樣,表現出對神的虔敬,以及對每位班員的尊重。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創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請班員翻到聖經地圖:新約時代的耶路撒冷。

說明本課著重在討論救主被釘十字架,以及行刑前數小時內所發生的事。這些事件發生的地點如下:(1)客西馬尼園,(2)該亞法家,(3)外邦人的法庭,(4)安多尼亞的羅馬城堡(彼拉多的家),(5)各各他山(髑髏地)。

說明耶穌在各各他山被釘十字架。展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圖片。請班員想像有一群小孩看著這圖片問道,「爲什麼耶穌必須要死?」邀請班員在上課時用點時間沉思他們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告訴他們,本課的後半部即在討論這個問題。

經文討論及應用

教導下列經文章節時,要幫助班員了解,救主在任人迫害和被釘十字架時向他們顯示了何等的愛。

1.耶穌被出賣、受拘捕、被控褻瀆;彼得三次不認耶穌。

討論馬太福音26:47−75馬可福音14:43−72路加福音22:47−71;以及約翰福音18:1−27。邀請班員朗讀所選的經文章節。可以按照「準備事項」中第1項之a項所示來概述此一事件。展示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出賣的圖片。

展示彼得不認主的圖片。

  • 我們有些人有時候也會怎樣像彼得一樣否認我們的信仰?我們可從彼得不認主之後的生活中,學習到什麼?

    戈登‧興格萊會長曾說:

    「我開始同情起彼得來。有太多人太像彼得了,我們保證自己忠誠,肯定自己有發揮勇氣的決心;我們宣告,甚至向大眾表白,不論如何都要行義、要堅守正義,要忠於自己和他人。

    「接著,壓力開始產生,有時候是社會壓力,有時候是個人的私慾,有時候是不當的企圖。於是,意志力削弱了,原則軟化了,終至完全屈服,緊跟著的卻是自我責備和痛悔流淚。……

    「如果教會中有人曾在言行上否認自己的信仰,我希望你們能從彼得的例子中得到慰藉和覺悟,因爲他雖每天和耶穌在一起,在最重要的時刻也曾不認祂,並否認心中的見證。不過,他悔改了,而且變成強有力的護道者和傳道人。因此,任何人也都有辦法改變,結合自己和他人的力量和信心,一起來建立神的國度」(「彼得出去痛哭」,1994年8月,聖徒之聲,第4,6−7頁)。

2.耶穌被判受釘刑。

閱讀選自馬太福音27:1−26馬可福音15:1−15路加福音23:1−25;以及約翰福音18:28~19:16中的經文,並加以討論。也可以依照「準備事項」中第1項之b項所示概述此一事件。

3.耶穌受人鞭打,釘死在十字架上。

閱讀選自馬太福音27:27−66馬可福音15:16−39路加福音23:26−56;以及約翰福音19:17−42的經文,並加以討論。展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圖片。

據經文所記,耶穌在十字架上時共說了七句話。讀出以下所列的經文章節,並加以討論。討論時,請同時展示寫有該段話語的字條,或將之寫在黑板上。

  1. 路加福音23:34。「父阿!赦免他們,因爲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 根據約瑟‧斯密聖經譯本,我們得知耶穌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替那些將祂釘上十字架的羅馬士兵祈求。這句話顯示出祂的哪些特質?世人是以什麼方式回應那些傷害或冒犯他們的人?我們效法耶穌的榜樣時會如何蒙得祝福?

  2. 路加福音23:43。對那悔改的盜賊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跘同我在樂園裡了」。

  3. 約翰福音19:26−27。對祂的母親馬利亞說蕷「母親,看,你的兒子!」對約翰說蕷「看,你的母親!」

  4. 馬太福音27:46馬可福音15:34。「我的跣,我的跣,爲甚麼離棄我稂?」

    • 耶穌在十字架上經歷何事,使祂能了解我們的孤獨,從而知道如何幫助我們?知道救主不僅能承擔我們的罪,還能承擔我們的孤單、憂傷和恐懼,爲何很重要?

      傑佛瑞‧賀倫長老曾說:「由於祂終究必須獨自踩那救贖的榨酒器,但祂能熬過那最黑暗的時刻,忍受那劇痛的打擊嗎?這一次,祂沒有荊棘冠,沒有釘子,卻滿懷恐懼,獨自喊道:『……我的神、我的神、爲什麼離棄我?』(馬可福音15:34)祂能承擔我們所有的罪,以及我們的害怕和孤寂嗎?祂做到了,祂能,祂也永遠可以」(1990年1月,聖徒之聲,第24頁)。

  5. 約翰福音19:28。「我渴了。」

    • 耶穌雖遭受了一切苦痛,卻只有這次才提到肉體所感到的不適。當祂說渴了時,別人拿什麼東西給祂?(見約翰福音19:29

  6. 約翰福音19:30。「成了。」

    • 根據約瑟‧斯密聖經譯本,耶穌:「父啊,成了,您的旨意已成。」救主爲何要受死才能成全天父的旨意?(見尼腓二書9:5尼腓三書27:13−16。)如果你進行了專心活動,請班員就如何回答兒童的問題一事分享意見。

      賓塞‧甘會長曾說:「祂需要死亡,才能開啓全人類的墳墓,像開啓祂自己的墳墓一樣。沒有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黑暗時刻,就沒有從墳墓中出來的光明」(參閱1975年8月,聖徒之聲,第30頁)。

  7. 路加福音23:46。「父阿,我將我的靈紓交在您手裡。」

如果要播放錄影帶「我爲此而生」,現在就可播放。

結論

說明救主在前生所說的話中,第一句有紀錄的是,「我在這裡,派我去」(亞伯拉罕書3:27)。祂來到塵世後第一句有記載的話是:「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爲念」(路加福音2:49)。而祂在世時的最後幾句話,是祂告訴天父祂的事工已成,父的旨意已行(seeJosephSmithTranslation,Matthew27:54)。耶穌從不曾忽視祂父的旨意和祂自己的使命。祂大可召來成群的天使前來解救,但卻沒有這麼做(馬太福音26:53−54)。雖然痛苦難當,祂仍不改其謙卑本色,在成就永恆贖罪的意願上也未曾動搖。

爲本課所討論的眞理作見證。也可適時邀請班員分享見證。

其他教學建議

以下資料可用來補充本課所建議之課程大綱。可採用其中一項或多項建議,作爲課程的一部分。

1.在困難的時局要效法救主的榜樣。

救主塵世生命最後一天的舉動,顯示出祂的偉大人格。複習耶穌在那天所遭受的若干考驗,然後提出下列問題:

  • 耶穌在艱難的時刻顯示出怎樣的人格特質?(答案可包括祂關心他人甚於自己,祂懷有寬恕之心,順服於天父的旨意;祂不譴責他人的軟弱,並且不埋怨。將班員的答案列在黑板上。請班員就這些特質何時顯露出來一事提出明確的例證。)

  • 我們在最艱難的時候經常表現出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我們在艱難的時候要如何效法救主的榜樣?

2.「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馬太福音27:4

  • 猶大爲了悔改自己出賣救主的罪,就怎麼做?(見馬太福音27:3−5)我們可從他的經驗中學到,這世界付給我們什麼代價來使我們犯罪?

3.「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加福音23:43

如果需要說明路加福音23:43中救主所說的話,就引用下列資料。

先知約瑟‧斯密曾說:耶穌基督告訴盜賊說:「今日你要同我一起在靈的世界中」(約瑟‧斐亭‧斯密編纂,約瑟‧斯密先知的教訓,第310頁)

從教義和聖約138:36−37中,我們得知耶穌在死亡和復活之間去了靈的世界,在那裡協助忠信的靈準備好,向在世時沒有接受福音的靈傳播祂的福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