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大會
可憐的人
2021年4月總會大會


可憐的人

我們需要每個支會和分會中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堅強的人,還是可能正痛苦掙扎的人。一個人都不能少。

我記得小時候,和父親一起開車,看到路邊有人窮苦潦倒,或是需要幫助。父親總是會說「Pobrecito」,意思是「可憐的人」。

我偶爾會興沖沖地,看著父親幫助許多這樣的人,尤其是我們去墨西哥探望祖父母的時候。他通常都會找到需要幫助的人,然後私下提供他們所需。我後來發現,父親幫助他們註冊入學、購買食物,或是用不同的方法照顧他們的福祉。他去施助生命中出現的那些「可憐的人」。其實,在我成長的階段,我記得總是有外人和我們同住;他們在自立的過程中,需要棲身之所。親眼目睹這些經驗,使我對人類同胞和需要幫忙的人,產生了惻隱之心。

宣講我的福音說道:「環顧四周,盡是人群。你在路上和他們擦肩而過,到他們家中拜訪,在他們之間穿梭來往。他們都是神的兒女,也是你的兄弟姊妹。……許多人在找尋生命的意義。他們關心自己的未來和他們的家人」(宣講我的福音:傳道服務指南〔2018〕,第1頁)。

在教會中服務的這些年來,我試著找出在屬世和屬靈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我常常會聽見父親的聲音,說:「Pobrecito」,可憐的人。

我們在聖經中,看到照顧可憐的人的美好榜樣:

「申初禱告的時候,彼得、約翰上聖殿去。

「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賙濟。

「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賙濟。

「彼得、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你看我們!』

「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什麼。

「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

「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使徒行傳3:1-7)。

讀到這段紀錄時,「定睛」的字引起了我的興趣。是眼睛或思想對準某個方向,或專心注視的意思(見 “fasten,” Dictionary.com)。彼得看這個人的眼光,有別於其他的人。彼得忽略他無法走路和虛弱的情況,而能辨認出,他有足夠的信心可被治癒,並且進入聖殿接受他所尋求的祝福。

我注意到,他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彼得用這個方法幫助他的時候,主奇蹟般的治癒了他,「他的腳和踝子骨……健壯了」(使徒行傳3:7)。彼得對他的愛和幫助他的渴望,使得這個虛弱的人的潛力和能力獲得提升。

我擔任區域七十員的時候,把每週二晚上的時間空出來,與我負責的支聯會會長去做施助拜訪。我邀請他們,與需要耶穌基督福音教儀的人,或目前沒有遵守所立聖約的人,事先約好時間。透過我們有計劃地持續施助,主使我們事半功倍,我們因此能找出需要幫助的個人和家庭。這些「可憐的人」住在我們各自服務的不同的支聯會中。

有一次,我陪猶他州桑迪峽景支聯會會長,比爾·惠特華斯會長,去做施助拜訪。他想要獲得尼腓的經驗——「被靈引領著,事先並不知道該做什麼」(尼腓一書4:6),因此他祈禱,想知道我們應該拜訪誰。他讓我們看到,在施助的時候,應該讓啟示帶領我們到最需要幫助的人那裡,而不是照著名單順序,或是用有系統的方式進行拜訪。我們應該讓靈感的力量帶領我們。

我記得曾去過一對年輕夫婦傑夫和海瑟的家中,他們有個年幼的兒子小凱。傑夫在成長過程中,都是本教會活躍的成員。他曾是個運動員,很有天賦,前途無可限量。他十幾歲的時候,漸漸離開教會。後來,他出了車禍,人生因此改觀。我們進到他們家中、認識彼此的時候,傑夫問我們為什麼來看他們一家人。我們回答說,約有3,000位成員住在支聯會疆界裡,接著我問道:「傑夫,今晚我們有這麼多家庭可以拜訪,你覺得主為什麼派我們來這裡?」

傑夫聽到這句話,情緒開始激動,並且告訴我們他擔心的一些事,以及全家人面對的一些問題。我們開始分享耶穌基督福音的各項原則,然後邀請他們做幾件特定的事情,這些事一開始看起來可能很有挑戰性,但是一段時間過後,會帶來極大的幸福和喜樂。接著,惠特華斯會長給傑夫一個聖職祝福,來幫助他克服挑戰。傑夫和海瑟同意會去做我們邀請他們做的事。

大約在一年後,我很榮幸目睹傑夫為妻子海瑟施洗,成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現在他們正準備自己進入聖殿,印證為今世及全永恆的家庭。他們屬世和屬靈的生活,都因我們的拜訪而改觀。

主說過:

「因此,要忠信;善盡我指定你的職責;援助軟弱的人,扶起垂下的手,堅固無力的膝。」(教約81:5

「你做這些事,就是為同胞做最大的好事,並增添你主的榮耀」(教義和聖約81:4)。

弟兄姊妹們,使徒保羅教導了施助時的一個關鍵要素。他教導說,我們都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哥林多前書12:27),身子的每個肢體都不可缺少,才能確保整體都獲得啟發。接著,他教導一項有力的真理,我讀到的時候,便深植在心中。他說:「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哥林多前書12:22-23)。

因此,我們需要每個支會和分會中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堅強的人,還是可能正痛苦掙扎的人。對於「基督的身子」整體的重要啟發來說,一個人都不能少。我常常在想,在我們各個不同的單位中,有哪些能鞏固我們、使我們完善的人,已經不來教會了。

陶德·克理斯多長老教導:「在教會裡,我們不僅學習神聖的教義,還能體驗到如何應用。身為基督的身體,教會成員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互相施助。我們大家都不完全,可能會冒犯人,也被人冒犯。在基督的身體裡,我們不僅必須學習各項理念和崇高的言詞,還必須『親身』體驗,學習『以愛心彼此相處』〔教義和聖約42:45〕」(「為什麼要有教會」,2015年11月,利阿賀拿,第108-109頁)。

圖像
百翰·楊之夢

1849年,百翰·楊作了一個夢,夢到先知約瑟·斯密正趕著一大群綿羊和山羊。這些動物當中,有的壯碩漂亮,有的則是瘦小骯髒。百翰·楊記得他當時看著先知約瑟·斯密的眼睛,說:「約瑟,你這些羊是我畢生見過最奇特的一群,你打算怎麼處理牠們?」先知對這群體型不一的羊,似乎並不擔心,只簡單地回答說:「〔百翰,〕牠們各有特色,都很好。」

當楊會長醒來的時候,他了解到,雖然教會將聚集各式各樣的「綿羊和山羊」,但他有責任接納他們,並在他們在教會中展現各自的特色時,讓每一個人了解自己全部的潛能。(摘自Ronald W. Walker, “Brigham Young: Student of the Prophet,” Ensign, Feb. 1998, 56–57.)

弟兄姊妹們,我這篇演講的發想,源自於我深切地想到每一位目前沒有積極參與耶穌基督教會的人。我要花一點時間,對他們每一位說話。尼爾·麥士維長老曾教導說:「這樣的人往往跟教會很接近,卻沒有完全參與。他們不願走進教堂,但也沒有離開教堂門口。他們需要教會,教會也需要他們;但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在世上過著沒有神的生活』〔摩賽亞書27:31〕」(參閱「為什麼現在不立刻行動 」,1975年4月,聖徒之聲,第40頁)。

摯愛的羅素·納爾遜會長首次對全體教會成員講話時,發出一項邀請;我想要呼應他的這項邀請,他說:「現在,我要對教會的每一位成員說,留在聖約道路上。各位藉著與救主訂立聖約和遵守聖約,來表明跟隨祂的決心。因此,向世界各地的男人、女人、兒童敞開的屬靈祝福和機會的大門,也會為各位敞開。」

接著,他懇求說:「如果你現在已經離開這條道路,我要滿懷希望,誠摯邀請你回來。不管你有什麼疑慮、什麼挑戰,你在這主的教會中有一席之地。你現在採取行動回到聖約道路上,你及尚未出生的世世代代都會因此蒙福」(「我們齊向前」,2018年4月,利阿賀拿,第7頁)。

我要為祂,即耶穌基督,那位施助大師和我們的救主,作見證。我邀請我們每一位去找出pobrecitos,找出我們當中需要幫助的可憐人。這是我的希望與祈求,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