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研究所
第20課:美麗之城——納府


「第20課:美麗之城——納府」,後期聖徒歷史:1815-1846教師教材(2018)

「第20課」,後期聖徒歷史:1815-1846教師教材

第20課

美麗之城——納府

導言和大事紀

1839年4月,先知約瑟·斯密和一同被囚禁的人在密蘇里州被默許脫逃之後,他們一行人跨過密西西比河,與伊利諾州昆西的聖徒團聚。他們抵達之後不久,約瑟向北旅行,前往伊利諾州和愛阿華領地密西西比河的兩岸,安排購買土地事宜。聖徒在那裡聚集時,將伊利諾這邊的沼澤地改造成美麗的城市,他們稱之為納府。這段期間,約瑟·斯密為了聖徒在密蘇里州所受的苦,向聯邦政府尋求賠償。隨著納府的發展,聖徒獲得伊利諾州的核准,讓該市擁有自治憲章,能享有政治和宗教的自由,這是他們在密蘇里州所沒有的。同樣在這段期間,先知約瑟·斯密首度教導代替死者洗禮的教義。

1839年4月22日先知在脫逃之後抵達伊利諾州昆西。

1839年4月30日教會的代表在伊利諾州克貿斯購買土地。

1839年7月22日約瑟·斯密和其他人醫治許多瘧疾患者。

1839年11月29日先知與美國總統馬丁·范布倫會面,尋求賠償。

1840年8月15日約瑟·斯密首度教導代替死者洗禮的教義。

學生閱讀

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一冊,真理的大旗,1815-1846(2018),第34~35章

教學建議

聖徒在伊利諾州和愛阿華領地定居

將以下這句話寫在白板上:美麗之地和安息之地

  • 你會把哪些地方描述為美麗之地或安息之地?

圖像
地圖:密蘇里州、伊利諾州,及愛阿華地區

展示這裡所附的地圖,「美國密蘇里州、伊利諾州,及愛阿華地區」,並請學生找出伊利諾州昆西。向學生說明,1839年4月,先知約瑟·斯密脫逃出來,與伊利諾州昆西的聖徒團聚之後不久,他和教會其他成員便往北旅行80公里,到伊利諾州克貿斯。根據約瑟·斯密仍在獄中時就展開的磋商,他們開始購買克貿斯城內和周圍的土地,這片土地位於密西西比河東岸和愛阿華領地的西側。到了8月,他們已買下為數可觀的土地,供聖徒聚集之用。1840年4月,先知約瑟·斯密將克貿斯市更名為納府。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約瑟·斯密及其諮理的這段話:

「我們這個城市的名字起源於希伯來文,意思是一個美麗的場所或地方,也帶有安息的意思」(Joseph Smith, Sidney Rigdon, and Hyrum Smith, “A Proclamation, to the Saints Scattered Abroad,” Times and Seasons, Jan. 15, 1841, 273–74, josephsmithpapers.org)。

  • 思考約瑟·斯密和聖徒在密蘇里州所忍受的事,納府這個名稱的意義如何表達出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向學生說明,1839年夏天,聖徒開始聚集到這個地區時,他們勤奮工作,整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土地。然而,數百名聖徒被蚊子叮咬,感染瘧疾,病得非常嚴重。

請學生翻到聖徒:第一冊第34章。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從第299頁「7月22日,星期一早上」那段開始,一直到第300頁的「那天夜裡」那段結束。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聖徒從主獲得什麼幫助。

  • 這段記載中,哪裡吸引你的注意力?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惠福·伍會長(1807-1898)的這段話,他提到當天發生的另一件事:

圖像
惠福·伍

「有個人〔不是後期聖徒〕,知道我們所行的奇蹟,便來找〔約瑟·斯密〕,問他能否去醫治自己約五個月大的雙胞胎,這兩個孩子病倒了,生命垂危。

「他們離蒙特婁司〔納府對岸的一個城鎮〕大約三公里遠。

「先知說他沒辦法去;但他思考一會兒之後說,他會派人去醫治他們;然後他轉頭對我說:『你和這個人回去,醫治他的孩子。』

「〔約瑟〕從口袋裡取出一條紅色的絲綢手帕交給我,要我在醫治他們時,用這條手帕擦他們的臉,他們就會痊癒了。……

「我和這個人回去,照著先知吩咐我的去做,他的孩子就痊癒了」(Wilford Woodruff, Leaves from My Journal [1882], 65)。

  • 聖徒:第一冊和伍會長所說的話中,我們可以找出哪項原則?(學生可能會指出好幾項原則,其中包括:我們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就能藉著聖職的能力被治癒。將這項原則寫在白板上。)

圖像
約瑟·斯密的紅色絲綢手帕

展示這裡所附約瑟·斯密交給惠福·伍的紅色絲綢手帕的圖,向學生說明,伍會長「將這條手帕保留下來,用來提醒他這次的經驗,以及約瑟對病人(包括與他不同信仰之人)的憐憫」(Heidi Bennett, “A Day of God’s Power,” Museum Treasures series, Sept. 18, 2015, history.ChurchofJesusChrist.org)。惠福稱醫治那天為「神顯大能之日」(Wilford Woodruff, Leaves from My Journal [1882], 62)。

向學生說明,雖然當天有許多瘧疾患者得到醫治,但其他人在接下來的一年仍繼續為瘧疾和其他疾病所苦,其中有些人則過世了。例如,愛德華·裴垂治主教在1840年5月病逝,老約瑟·斯密也在1840年9月病逝。

  • 在你看來,為什麼當時有人被治癒,而其他的人卻過世了?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白板上的原則,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總會會長團達林·鄔克司會長的這段話:

圖像
達林·鄔克司

「在我們行使神毋庸置疑的聖職能力時,在我們珍藏祂的應許,知道祂必垂聽並回答信心的祈禱時,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信心和聖職的醫治能力是不能用來違反祂的旨意,因為這聖職是祂的。……

「身為神的兒女,我們知道祂愛我們,知道祂有完全的智慧,知道什麼對我們的永恆福祉才是最有益的;我們信賴祂。福音的首要原則是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而信心意謂著信賴。……我們會竭盡所能地醫治我們的親人,然後將結果交托在主手中」(達林·鄔克司,「醫治病人」,2010年5月,利阿賀拿,第50頁。

  • 你認為,為什麼即使無法得到我們所渴望的結果,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仍然很重要?

分享你對此事的見證:當我們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時,就能按照主的旨意,藉著聖職的能力得到醫治。

聖徒建造納府市,並向美國政府尋求賠償

向學生說明,聖徒最終將納府市區和周圍的土地轉變成「十分宜人的場所」(Mary Fielding Smith, in Edward W.Tullidge, The Women of Mormondom [1877], 256)。當聖徒繼續在伊利諾州和愛阿華領地建立新家園時,先知約瑟·斯密前往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

  • 你在聖徒:第一冊第34章讀到,為什麼約瑟·斯密在1839年10月要去華盛頓特區?(約瑟·斯密與包括總統馬丁·范布倫在內的美國政府領袖會面,為聖徒在密蘇里州的損失尋求賠償。)

  • 總統馬丁·范布倫如何回應約瑟·斯密的要求?(他告訴約瑟:「我無能為力」〔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7: September 1839–January 1841, ed. Matthew C.Godfrey and others (2018), 260〕。)

  • 如果你當時和約瑟·斯密在一起,你聽到美國總統這樣回答後,可能會有什麼想法或感覺?為什麼?

向學生解釋,約瑟·斯密和教會成員以利亞·西比也試圖向美國國會議員請願。雖然有許多人同情他們的遭遇,但聖徒卻未能獲得任何援助。

圖像
威廉·斐普

展示這裡所附威廉·斐普的圖片。向學生說明,先知從華盛頓特區返回後大約四個月,他收到威廉·斐普的一封信。將學生分成兩、三人一組,並發給每組一份本課所附的講義,「威廉·斐普:『我宛如浪子』。」請各組一起閱讀講義,並回答講義上的問題。

威廉·斐普:「我宛如浪子」

「1838年底,一度深受信任的教會成員威廉·斐普,也和其他人一樣作了反對先知和教會其他領袖的假見證,致使他們在密蘇里州遭到囚禁。1840年6月,斐普弟兄寫信給約瑟·斯密,祈求寬恕」(參閱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396頁)。

閱讀以下威廉·斐普給先知的信中所說的話:

圖像
威廉·斐普

「約瑟弟兄〔,〕

「……我宛如浪子……:我深感慚愧和卑微渺小。……

「我知道自己的狀況,你知道,神也知道,我想要得救,但願我的朋友幫助我。……我做錯了,我很抱歉。我自己的眼中有樑木。

「……我奉所有聖徒的耶穌基督的名祈求寬恕〔,〕因為……我想得到你們的友誼」(in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7: September 1839–January 1841, ed. Matthew C.Godfrey and others [2018], 304–5)。

  • 知道了威廉的假見證已經造成聖徒這麼多痛苦之後,你認為你會如何回應威廉對於寬恕和友誼的請求?

先知約瑟·斯密在給威廉·斐普的一封信中這樣回覆:

圖像
約瑟·斯密

「由於你的行為,我們的確受了許多苦——苦膽的杯原已滿了,無人能飲,而在你背棄我們時,那杯更是滿溢。……

「然而,這苦杯已飲盡,我們天父的旨意已成全,我們也都還活著。……

「我相信你是真心認罪、誠心悔改的,我很高興再次向你伸出友誼的右手,也為回頭的浪子感到高興。

「你的信已於上星期日向眾聖徒宣讀,……經過一致同意,威廉·斐普應予以恢復交誼。

「『來吧,親愛的弟兄,爭戰既已過去,

我們最初是朋友,最後還是朋友』」

(參閱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398頁)。

  • 約瑟·斯密的回應顯示出他性格的哪些特質?

  • 威廉在得知聖徒一致接受他回來,獲得完全的交誼之後,你認為他可能會有什麼感覺?

圖像
「威廉·斐普:『我宛如浪子』」講義

學生複習完講義後,向他們說明,威廉·斐普後來寫了「讚美先知」(聖詩選輯,第15首)這首聖詩的歌詞。

  • 我們可以從先知約瑟·斯密回覆威廉·斐普的信中學到哪些原則?(學生可能會指出好幾項原則,其中包括:即使他人的行為嚴重傷害了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寬恕他們。我們選擇寬恕他人時,就是向他們顯示愛和慈悲。把這些原則寫在白板上。)

  • 你或你認識的人曾在哪些方面因選擇寬恕他人而蒙受祝福?

請學生想想他們可能需要寬恕的某個人。鼓勵他們效法約瑟·斯密的榜樣,選擇寬恕那個人。

先知約瑟·斯密教導代替死者洗禮的教義

向學生說明,聖徒搬到納府一帶時,要求伊利諾州政府保護他們的社區。1840年,他們如願以償,伊利諾州立法機關通過一項法案,交付納府市實施。這條法律授權設立市政府,並制定一些法律來保護市民。先知除了協助建設納府以外,此時也繼續教導聖徒關於救恩的真理。1840年8月15日,先知在教會成員希莫·布朗遜的喪禮上,首度公開教導代替死者洗禮的教義。

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以下的故事。請全班仔細聽,找出先知約瑟·斯密針對代替死者洗禮的教義,教導了哪些事情,而聖徒有何反應。(The following accounts are adapted from Susan Easton Black, “A Voice of Gladness,” Ensign, Feb. 2004, 34–39。)

故事一。

「據出席〔希莫·布朗遜喪禮〕的賽門·貝克所述,先知一開始就見證說,『耶穌基督的福音帶來大喜的好信息』。他讀出哥林多前書第15章大部分的章節,並且說明,『這位使徒正對一群了解代替死者洗禮的人說話,因為他們之中正在執行這項教儀』〔Simon Baker, in Journal History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Aug. 15, 1840〕」(參閱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403頁)。

「他注意到保羅的話證明了在世的人可以代替已逝的人受洗,為那些身體已經死去但靈體還活著的人提供洗禮的祝福。

「約瑟說,神的救恩計畫是為拯救所有願意服從神律法的人而設的,這些人包括不曾聽聞耶穌基督或其教導就死去的千千萬萬人」(聖徒,第一冊第314頁)。

故事二。惠福·伍寫道:

圖像
惠福·伍

「約瑟·斯密自己……在某個星期天晚上聚會之後,走進密西西比河中,為一百個人施洗。我為另外一百人施洗。下一位施洗者離我幾十公尺遠,他也為另外一百人施洗。我們就這樣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執行代替死者的洗禮」(Wilford Woodruff, “Discourse,” Deseret Weekly, Apr. 25, 1891, 554)。

「我們為何要做這件事?因為我們所感受到的喜樂使我們認為,擁有肉身的我們能為救贖死者盡一份心力」(“Discourse by President Wilford Woodruff,” Millennial Star, May 1894, 324)。

故事三。1840年10月,維蕾特·甘聽到先知對聖徒演講後,寫了一封信給正在英國傳教的丈夫禧伯:

圖像
維蕾特·甘

「斯密會長最近談到一個榮耀的新主題,在教會中引起許多人的興趣。……他說,本教會有一項特權,能為所有在這福音問世前死去的親人受洗。……我們這樣做時,就是在代替他們,讓他們有特權在第一次復活中出來。他說,會有福音在靈監中向他們傳播。……自從先知宣講這件事之後,代替死者的洗禮就從未間斷。大會期間,有時一次有八到十位長老在河中施洗」(Vilate Kimball, in Janiece Johnson and Jennifer Reeder, The Witness of Women [2016], 181)。

故事四。許多聖徒聽到代替死者洗禮的教義後,就寫信給親戚,希望取得已逝親人的名字。例如,約拿·波爾寫了以下內容給親戚:

「我希望你寄給我一份名單,寫下父親的親戚、父母、叔伯和他們的名字,母親那邊也是一樣。我決心盡一切所能救贖那些我能夠救贖的人(Jonah R.Ball letters to Harvey Howard, Shutesbury, Massachusetts, 1842–43,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莎莉·倫道寫道:

「請把我們所有已逝親戚的名字寫給我,至少要有祖父母的名字。我想要盡一己之力拯救我的親人」(Sally Randall letters, 1843–1852,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 我們可以從這些故事學到什麼?(學生回答時,將他們學到的真理寫在白板上:需要的話,幫助他們指出類似以下的真理:藉著執行代替死者的洗禮,我們可以協助救贖沒有福音就去世的祖先。

  • 這項教儀對當時的後期聖徒為何如此重要?

  • 你在協助已逝祖先受洗並接受其他拯救教儀時,曾在哪些方面蒙得祝福?

複習整堂課中你在白板上寫下的真理,並對此分享你的見證。請學生思考他們如何能在生活中更充分應用這些真理。

請學生閱讀聖徒:第一冊第36章,為下一課作準備。

註解及背景資料

先知約瑟·斯密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講道

約瑟·斯密在美國東部向政府官員尋求賠償時,同時也在宣講福音。帕雷·普瑞特長老針對先知約瑟·斯密在費城的講道作見證:

圖像
帕雷·普瑞特

「陪同約瑟弟兄造訪費城時,有一間很大的教堂開放讓他去講道,裡面大約有三千多名會眾要聽他演講。雷格登弟兄先以福音為題,發表演說,以聖經來闡明教義。他講完後,約瑟弟兄起身,如同將要發出怒吼的獅子,充滿聖靈,帶著大能證道,見證他所看到的異象、他接受天使施助的喜悅、尋找摩爾門經金頁片的經過,並運用神的恩賜和能力翻譯摩爾門經等等。他一開口便說:『如果沒有人勇於為這來自天上的榮耀信息及為找到這榮耀的紀錄作見證,那麼我要為摩爾門經作見證,讓人們來自行決定,並將這件事交由神去裁決。』

「全體會眾為之震驚,彷彿觸電一般。他話語中蘊含的真理及力量,以及他所講述的奇妙事件,令他們深為折服;許多人進入神的羊圈。我見證,他藉著充滿信心和力量的見證,滌清了他衣服上的眾人之血。費城及鄰近地區有許多人受洗;同時,許多分會在賓夕法尼亞州、紐澤西州和四面八方建立起來」(Autobiography of Parley P.Pratt, ed. Parley P.Pratt Jr. [1938], 298–99)。

寬恕他人

我們對他人的寬恕,無法免除他們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見教約64:12-14)。七十員會長團大衛·蘇倫森長老(1933-2014)教導:

圖像
大衛·蘇倫森

「在此我想澄清的是,我們絕不可將寬恕罪過和容忍惡行混為一談。事實上,主在約瑟·斯密的譯本中說:『……要作正義的論斷』〔約瑟·斯密譯本,馬太福音7:2〕。救主要我們拋棄各式各樣的惡行,並與之奮戰到底。我們誠然必須寬恕那傷害我們的鄰人,但也應積極努力地避免讓同樣的傷害再次發生。遭受虐待的婦女雖不該尋求報復,但倒也不用覺得自己不可採取某些步驟來避免遭受更多的虐待。在某一筆交易中吃虧上當的生意人雖然不應該怨恨那位不誠實的人,但他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來彌補錯誤的行為。寬恕並不要求我們接受或容忍惡行,也不要求我們對周遭世界或自己生活中的錯誤行為視若無睹。可是,當我們對抗罪惡時,千萬不可讓仇恨或憤怒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或行為」(大衛·蘇倫森,「寬恕會化仇恨為愛」,2003年5月,利阿賀拿,第12頁)。

圖像
「威廉·斐普:『我宛如浪子』」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