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研究所
第15課:首次前往大不列顛傳教


「第15課:首次前往大不列顛傳教」,後期聖徒歷史:1815-1846教師教材(2018)

「第15課」,後期聖徒歷史:1815-1846教師教材

第15課

首次前往大不列顛傳教

導言和大事紀

1837年6月初,先知約瑟·斯密按照啟示行事,召喚十二使徒定額組禧伯·甘長老前往英國傳教。使徒同工奧申·海德和其他五位傳教士與禧伯一同前往,並在7月中抵達英國利物浦。傳教士尋求主的指引之後,覺得應該前往英國普雷斯頓,而他們在那裡的傳道也十分成功。傳教士在英國的首次洗禮前不久,遭到魔鬼的勢力攻擊。他們也遭到其他教派的領袖反對。然而,藉著靈的協助與力量,傳教士幫助了一千五百至兩千人歸信,並在普雷斯頓及鄰近的小鎮、村莊中,成立教會的分會。

1837年6月初主透過賜給約瑟·斯密的啟示,召喚禧伯·甘前往英國傳教。

1837年7月19日或20日禧伯·甘、奧申·海德和其他五位傳教士抵達英國利物浦。

1837年7月30日英國的第一批歸信者受洗。

1837年8月6日教會在英國的第一個分會於普雷斯頓成立。

1838年5月22日禧伯·甘從英國傳道返鄉,回到俄亥俄州嘉德蘭。

學生閱讀

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一冊,真理的大旗,1815-1846(2018),第24~25章

教學建議

主召喚禧伯·甘前往英國宣講福音

圖像
嘉德蘭聖殿的外觀
圖像
嘉德蘭聖殿的內部

展示這裡所附嘉德蘭聖殿的外觀和內部的圖。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總會會長團禧伯·甘會長(1801-1868)的這幾段話;他當時是十二使徒定額組的一員:

圖像
禧伯·甘

「〔1837年6月初〕,我坐在……〔嘉德蘭聖殿〕講壇前,就在聖餐桌上方。……先知約瑟走向我,輕聲對我說:『禧伯弟兄,主的靈對我低語說:「讓我的僕人禧伯到英國傳播我的福音,以打開那國家的救恩之門」』」(Heber C.Kimball, in Orson F.Whitney, Life of Heber C.Kimball [1888], 116)。

「想到被指派的職位和使命有多重要,幾乎讓我無法承受;我感受到自己的弱點和不配稱,幾乎要被這份重責大任壓倒,……讓我不得不大聲呼喊:主啊,我說話結巴,絕對無法勝任這樣的事工。我要如何去到那片在基督教世界中以〔學問〕、知識和敬神著稱的土地傳道呢?」(Journal of Heber C.Kimball, ed. R. B. Thompson [1840], 10)。

  • 為什麼禧伯自覺「無法勝任」在英國以傳教士身份宣講福音的工作?

  • 我們有時候為什麼會覺得無法勝任主和祂的僕人給我們的召喚或指派?

向學生說明,禧伯除了覺得無法勝任以外,他收到傳道召喚時,嘉德蘭正逢諸多挑戰,可能也讓他很難離開那裡,出國宣講福音。

  • 根據你在聖徒:第一冊第24~25章讀到的內容,以及我們在第14課的討論,1837年俄亥俄州嘉德蘭的哪些情況可能讓禧伯在那時出國傳教難上加難?(需要的話,提醒學生,當時有金融危機,影響了嘉德蘭的聖徒;還有許多教會成員叛教,包括一些公然反對約瑟·斯密領導的教會領袖。)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先知約瑟·斯密(1805-1844)的這段話:

圖像
約瑟·斯密

「在這狀況下,神向我啟示:為了祂教會的救恩,必須採取一項新措施」(參閱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327頁)。

向學生說明,神的啟示是:約瑟·斯密必須派遣傳教士前往英國傳播福音。

  • 你認為在這個困難時期派遣傳教士前往英國,如何能幫助主的教會得到救恩?(需要的話,向學生說明,賓塞·甘會長教導說,傳道事工是教會的血脈:「如果沒有歸信者,教會必萎縮而死亡」〔「福音何時遍滿全地」,1984年9月,聖徒之聲,第2頁〕。)

展示以下禧伯·甘會長的這段話,並請一位學生讀出來。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是何事幫助禧伯有信心接受傳道召喚。

圖像
禧伯·甘

「我感受到自己的弱點,也不能勝任這份事工,因此我向主大聲祈求智慧,並祈求我極需要的安慰和支持。……

「……我努力信賴神,相信祂會協助我傳揚真理,讓我放聲說話,並在我有需要的時候援助我」(Journal of Heber C.Kimball, ed. R. B. Thompson [1840], 15)。

  • 什麼事情幫助禧伯在恐懼、覺得無法勝任的情況下,還有信心去傳教?

  • 我們可以從禧伯的信心和榜樣中學到哪些原則?(學生可能指出好幾項原則,但要確定他們指出類似以下的原則:即使我們有恐懼和無法勝任之處,但我們若信賴主,祂就會以祂的大能支持我們,讓我們有資格做祂的事工。將這項原則寫在白板上。)

請學生在本課其餘的部分找出神在禧伯傳道時支持、協助他的證據。

向學生說明,禧伯接到傳道召喚後不到兩個星期,便出發前往英國。他的友人羅伯特·湯普森描述他在禧伯出發的那天,在甘家看到的情況。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這段記事:

「我不知不覺地走進〔甘〕家,因為門是半開的。一走進去,眼前的景象讓我愣住。我本想轉身離去,覺得不應這樣闖進來,但卻感覺雙腳被釘住了。〔禧伯〕……正在傾注他的靈魂,〔祈求神〕……在他不在家的期間供給妻小所需。然後,他……把手放在他們的頭上,一個一個地賜給〔他們〕父親的祝福,將他們托付給神照顧、保護,讓他能去遠方宣講福音。他做這件事的時候,身邊的人止不住的啜泣聲,幾乎淹沒了他的聲音。……一顆顆大淚珠開始滾落他的臉龐,使他不得不偶爾停頓下來。……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哭了起來,與他們淚眼相對。我同時也很慶幸能有殊榮目睹這一幕。我心想,沒有任何事物能讓這個人和……他心愛的妻子兒女分開——除了他對神負有的責任感和愛,以及對事工的承諾以外」(Robert B.Thompson, in Journal of Heber C.Kimball, ed. R. B. Thompson [1840], v–vi)。

請學生想像自己是禧伯、他的妻子維蕾特或是他們的孩子之一,然後問:

  • 到英國傳教可能會為你和家人帶來什麼樣的挑戰?

傳教士在英國普雷斯頓及鄰近城鎮傳播福音並建立教會

展示本課所附的地圖。向學生說明,禧伯和同行的奧申·海德、威拉·理查、約瑟·斐亭、約翰·古德生、以撒·羅素及約翰·史耐德搭船從紐約前往英國利物浦,在1837年7月中抵達。

圖像
地圖,真理的大旗

將學生分成兩、三人一組。給各組一份本課所附的講義,「祈求主的指引」,請他們讀完後,在小組內討論要如何回答講義上的問題。

「祈求主的指引」

閱讀以下總會會長團禧伯·甘會長(1801-1868)在擔任十二使徒定額組一員時的這段話,然後討論接下來的問題。

圖像
禧伯·甘

「我們在利物浦時開會商議並祈求主的指引,讓我們得以被引導到最能有效傳播福音、建立並傳揚祂國度的地方;這時,主的靈、神的大能與我們同在,我們覺得大獲能力,所有人都展現出決心,要不論生死、不計榮辱地向前。……

「我們感受到主的靈要我們去普雷斯頓,……便啟程前往該地」(Journal of Heber C.Kimball, ed. R. B. Thompson [1840], 15–16)。

  • 這個記事如何顯示出「即使我們有恐懼和無法勝任之處,但我們若信賴主,祂就會支持我們,讓我們有資格做祂的事工」這個原則?

  • 這些傳教士尋求主指引的努力,還可以讓我們學到哪些其他原則?

圖像
講義:「祈求主的指引」

請幾位學生向全班報告他們小組的答案。採用學生對講義上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歸納出類似以下的原則,並寫在白板上:我們若尋求主的指引,祂就會透過靈引導我們,使我們知道要如何完成祂的事工。

請學生翻到聖徒:第一冊第24章。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從第209頁「到英國的傳教士」那段開始,一直到第210頁「講道是雅各營生的方式」那段結束。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準備普雷斯頓接受福音的方式之一。

向學生說明,傳教士在佛賀教堂站在斐亭牧師的講壇上講道後,斐亭牧師的會眾中有許多成員樂意地接受了傳教士的信息。

展示以下禧伯·甘會長的這段話,並請一位學生讀出來:

圖像
禧伯·甘

「好心邀請我們在他的教堂講道的〔牧師〕斐亭先生,知道他的會眾中有好些人相信我們的見證,還有些人希望受洗後,就關起門來,不准我們再到他的教堂講道。……

「……不過,他的會眾沒有起而效尤,他們已經祈禱我們的到來好一陣子了,所以……他們已經充分準備好接受福音。……沒有公開場合可以傳道後,我們就開始在私人的住所講道,而且到處都有人家敞開大門歡迎我們」(Journal of Heber C.Kimball, ed. R. B. Thompson [1840], 17, 18)。

  • 這則記事如何顯示出主啟發傳教士前往普雷斯頓?

向學生說明,傳教士抵達普雷斯頓約一個星期之後,便準備要為已經接受復興福音的好幾個人施洗。要舉行英國首批洗禮的那天一大早,傳教士和魔鬼的勢力有次可怕的交手經驗。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禧伯·甘會長的這段話:

圖像
禧伯·甘

「天要亮的時候,羅素弟兄……叫我們〔禧伯·甘和奧申·海德〕起來為他祈禱,因為……他被惡靈攻擊。……我們立刻起來,把手放在他頭上,祈求主憐憫祂的僕人,並斥責魔鬼;正當這樣做時,我被一股看不見的強大力量擊打,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異象在我們腦海中展開,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口吐白沫、咬牙切齒的惡靈在攻擊我們。……我拼命流汗,衣服濕得好像我剛從河裡出來一樣。……我經由〔這個經驗〕領教到魔鬼的力量,〔也〕體會到他對神僕人的敵意,更稍微了解了那看不見的世界。不過,主從憤怒的靈性敵人手中將我們拯救出來,並在那天豐盛地祝福我們,讓我有幸……為九個人施洗」(Journal of Heber C.Kimball, ed. R. B. Thompson [1840], 19)。

  • 你認為魔鬼和他的徒眾為什麼要在這個特別的時候顯現?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禧伯·甘和先知約瑟·斯密討論他與魔鬼交手的記事。請學生仔細聽,找出先知教導禧伯的一項原則。

圖像
奧申·惠尼長老

「幾年後,禧伯向先知約瑟描述那天早晨的可怕經驗,他請教先知這件事的意義,還有他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事,才會有這樣的經驗。

「『不是這樣的,禧伯弟兄,』他回答:『當時你與主很接近;你與祂之間僅隔著一道幔子,可是你看不到祂。我一聽你這麼說,我心裡非常高興,因為我知道神的事工已在那塊土地上生根。這正是造成撒但處心積慮阻礙你的原因。』

「約瑟接著提到他自己的一些經驗,他與邪惡者的多次對峙,然後說:『一個人越接近主,敵人就越施展力量來阻礙他完成主的計畫』」(Orson F.Whitney, Life of Heber C.Kimball [1888], 145–46)。

  • 先知提出哪個原因,解釋魔鬼的勢力為什麼要阻礙英國的傳教士?

  • 我們可以從傳教士與魔鬼的交手及先知對這件事的教導,找出什麼原則?(學生應該要找出一項類似以下的原則:我們努力想要接近主、執行主的旨意時,魔鬼會極力阻撓我們。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這項原則,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傑佛瑞·賀倫長老的這段話:

圖像
傑佛瑞·賀倫

「在重要的時刻以前,尤其是在重要的靈性時刻以前,都會有一些考驗、對立和晦暗的事情發生。我們的生活不免會有這樣的時刻,而且有時候事情正好就在我們要作重要抉擇或邁向人生一個重要階段之前發生」(傑佛瑞·賀倫,「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2000年6月,利阿賀拿,第33頁)。

  • 我們的人生中有哪些靈性時刻、重要抉擇和重要階段的例子,可能是遭遇魔鬼阻撓的時刻?

  • 在這些時刻,記得魔鬼會阻撓我們接近主、執行主的旨意,會如何幫助我們?

  • 主已經給了我們哪些指引和忠告,幫助我們對抗或克服這樣的阻撓?(需要的話,請學生參考教義和聖約10:5尼腓一書15:24;和尼腓三書18:18。)

向學生說明,傳教士在普雷斯頓才一個星期多,就受到啟發也去拜訪附近地區。威拉·理查和約翰·古德生在貝德福宣講福音有所斬獲,而以撒·羅素和約翰·史耐德則是在阿斯頓傳道。約瑟·斐亭、奧申·海德和禧伯·甘在普雷斯頓城內和附近工作。傳教士雖然遭到好幾位牧師的反對,但還是藉著靈的指引,找到那些準備好接受真理的人家。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禧伯·甘會長的記事:

圖像
禧伯·甘

「我聽從活神先知的話去傳教,離開嘉德蘭十一個月又兩天。……在這段期間當中,藉著威拉·理查、奧申·海德和約瑟·斐亭〔等〕長老的協助,大約有兩千個靈魂加入教會和神的國度。……

「神賜我無比祝福,助我昌盛。……我是個貧困、軟弱的人,對於後期時代的事工所知甚少:我的知識與我的經驗相等。但同時,我知道的卻已足夠,能藉著聖靈的幫助叫有智慧的羞愧,讓世上愚昧的事物歸為無有。神用了像我這樣軟弱的工具,來促成祂的偉大目的」(Heber C.Kimball, “Sermon,” Deseret News, Dec. 2, 1857)。

指出你寫在白板上的第一項原則。請學生想一想,主曾在何時因他們信賴祂,而以祂的大能支持他們,讓他們有資格做祂的事工。請幾位學生和全班分享他們的經驗。不妨分享你自己的一個經驗。

鼓勵學生信賴主、尋求祂的指引,並相信祂會支持他們、指引他們完成祂的事工。請學生在研讀日記中寫下自己要做什麼,來更信賴主、更努力尋求祂的指引。

請學生閱讀聖徒:第一冊第26~28章,為下一課作準備。

註解及背景資料

約瑟·斯密和芬妮·艾傑

如果學生對約瑟·斯密和芬妮·艾傑的婚姻有疑問,不妨分享以下資料:

「當神要求一項困難的任務時,有時會派出更多的使者來鼓勵人民服從。同樣地,約瑟曾告訴友人,於1834到1842年間,當他遲疑不前時,有位天使向他顯現三次,吩咐他要實施多重婚姻。在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顯現時,那位天使帶著出鞘的劍,威脅約瑟若不完全服從這項誡命,就要毀滅他。

「零星的證據表示,約瑟·斯密依照天使的第一次命令,在1830年代中期於俄亥俄州嘉德蘭娶了芬妮·艾傑。有些曾住在嘉德蘭的後期聖徒於數十年後表示,艾傑當時住在斯密家並在那裡工作,約瑟·斯密在得到她和她父母同意後才與她結婚」(「在嘉德蘭及納府的多重婚姻」,福音主題,topics.ChurchofJesusChrist.org)。

向學生說明,奧利佛·考德里對主的這項誡命有什麼樣的了解和想法,我們不得而知。不過,他從某個時候開始針對先知約瑟·斯密和芬妮·艾傑的關係,提出不實的指控。第21和24課將針對多重婚姻這個主題進行更詳盡的探討。

圖像
講義:「祈求主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