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要更加仁慈
2006年4月


要更加仁慈

為什麼我們會有人要對別人這麼刻薄、不友善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向周遭的人伸出友誼之手呢?

緊跟在孟蓀多馬弟兄後面演講是件非常困難的事。他很幽默,又很誠懇。

謝謝你們,我的弟兄們,你們的信心與祈禱令我由衷感激。

人年紀越大,就越有體貼和慈悲的胸懷。我最近對這一點感觸很深。

我常在想這世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仇恨。我們捲入悲慘的戰爭中,許多人就此喪生,許多人因而受傷。再看看我們周圍,到處充斥著忌妒、驕傲、自大和挑剔;作父親的為了無關緊要的小事而發脾氣,讓妻子哭泣,孩子恐懼。

種族的衝突依然不斷發生。有人告訴我,即使在教會中也發生這樣的事,我不了解怎麼會這樣。我似乎還記得1978年我們都因為甘賓塞會長所得到的啟示而歡欣鼓舞。啟示賜與的時候,我人也在聖殿裡,不論是我或是其他的弟兄們,心裡都明白那啟示是主的旨意和心意。

但是,有人告訴我,在教友當中,有時候會聽到中傷和污衊其他種族的言論。我要提醒各位,任何一個誹謗其他種族的人都不能說自己是基督真正的門徒,也不能認定自己的作為符合耶穌基督的教導。麥基洗德聖職持有人怎麼可以傲慢地認為自己比其他膚色也過著正義生活的人更有資格獲得聖職呢?

我在總會會長團服務期間,看到過也曾經多次談到這個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差異。這些都跟我們有切身的關係,我們必須努力去包容這種差異。

我們都應該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天父的兒女,祂愛他所有的子女。

弟兄們,在教會的聖職中是不容許有種族歧視的。凡聽見我聲音的,若有人縱容這樣的念頭,就應該讓他到主前尋求寬恕,並且摒棄這樣的想法。

我經常接到教友來信,建議我在總會教友大會上談某些他們認為應該探討的問題。前些日子有一封這樣的信,是一位姊妹寫來的。她在信中說她第一次婚姻以離婚收場。後來她認識一個看起來和善又體貼的人,不過結婚以後,她很快就發現這個人的財務狀況非常糟糕;她先生沒什麼錢,卻把工作辭掉,而且拒絕就業。所以她不得不上班來供養家庭。

過了幾年,她先生還是失業。然後她講到另外兩個情況差不多的男人,他們也都不工作,他們的妻子被迫要工作很長的時間來維持生計。

保羅對提摩太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提摩太前書5:8)。他這話講得非常重。

主在近代的啟示中也說:

「婦女們有向她們的丈夫要求扶養的權利,直到她們的丈夫死去;……

「所有小孩們都有向他們的父母要求扶養的權利,直到他們成年的時候」(教約83:2,4)。

本教會從早期開始,就認為丈夫是家庭生計的提供者。我相信,任何身體狀況可以卻拒絕工作且不扶養家庭的人,都不能被認為是好教友。

我稍早說過,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世上有這麼多的衝突、仇恨和敵意。當然,我知道這都是撒但的工作。他一個一個地對付我們。他摧毀強壯的人。從本教會組成以來,撒但就一直這麼做。伍惠福會長說:

「我見過考得里奧利佛滿有神的權能,大地彷彿在他腳下震撼的時日。當他在聖靈的影響下,我沒有聽過有人比他的見證更有力的了。但是,他離開教會的那一刻,也就是他力量敗落的時候。……他的力量被取走了,就像躺在大利拉腿上睡覺的參孫一樣。他失去曾經擁有的力量和見證,雖然他過世時是〔教友〕,但是他在有生之年再也沒有辦法完全回復到原來的地位」(總會會長的教訓:伍惠福,第104-105頁)。

我獲得同意來告訴各位在我們社區裡長大的一個年輕人的故事。他以前不是教友,他和他的父母活躍於另外一個宗教。

他回憶道,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所認識的後期聖徒都小看他,排擠他,而且嘲弄他。

所以他變得非常討厭這個教會和這個教會的教友,認為每個教友都一無是處。

後來他父親失業,不得不搬家。他17歲那年,在新的地方上大學。他在那裡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友誼的溫暖,有一個名叫理查的人邀他去參加一個社團,理查是這個社團的團長。他寫道:「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有人想跟我在一起。我不知道如何回應,但是我很高興我加入了社團。我喜歡那種感覺,那種有朋友的感覺。我這輩子都在為這件事祈禱。等了17年,神終於答覆了我的祈禱。」

19歲那年,他和理查暑假打工時正好分在同一個帳篷。他注意到理查每天晚上都會讀一本書,問他讀什麼書,他說他讀摩門經。他補充說:「我趕緊改變話題,然後去睡覺。畢竟,這就是毀了我的童年的那本書。我試著忘記這件事,但是過了一星期,我還是無法入眠。為什麼他每天晚上都要讀呢?我再也受不了腦子裡一直轉著沒有答案的問題。所以,有一天晚上,我問他那本書裡有什麼重要的內容。那本書到底在寫什麼?他把書遞給我,我很快地說我不想碰那本書,我只想知道書的內容。他從剛才停下來的地方開始唸,唸到耶穌,唸到在美洲顯現的事情。我嚇了一跳,因為我以為摩門教徒不相信耶穌。」

理查邀他一起參加支聯會教友大會的唱詩班。日子到了,大會也開始了。「七十員第一定額組的戈曼蓋瑞長老應邀來演講。我在教友大會上發現他也是〔歸信者〕。大會結束時,理查拉我去跟戈曼長老講話。我勉強同意去了。我向他走去的時候,他轉身對我微笑,我自我介紹了一下,說我不是教友,我只是來參加唱詩班。他微笑著說,他很高興我來參加,還說我們唱得很好。我問他,他是怎麼知道這個教會是真實的。他簡單地把他的見證告訴了我,又問我是否讀過摩門經。我說沒有。他保證,我只要讀一遍,就會感受到聖靈。」

這個年輕人後來有一次和他的朋友出外旅行。理查給他一本摩門經,要他大聲讀出來。他真的讀出聲來,突然間,聖靈的啟發觸動了他。

他的信心隨著時間增強了,他同意接受洗禮。他的父母雖然極力反對,但他義無反顧,受洗成為本教會的教友。

他的見證不斷茁壯。就在幾個星期前,他在鹽湖聖殿和一位美麗的後期聖徒女孩締結今世和全永恆的婚姻。戈曼蓋瑞長老為他們印證。

故事到這裡結束,不過這個故事有幾個重要的教訓;一是他小時候的摩門朋友對待他惡劣的態度。

二是他的新朋友理查對待他的方式。這個經驗和以前截然不同,致使他在不太可能的情況下竟然歸信,還受了洗。

只要有仁慈、尊重和愛,這種奇蹟可以發生,也會發生。為什麼我們會有人要對別人這麼刻薄、不友善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向周遭的人伸出友誼之手呢?為什麼要心懷怨恨和敵意呢?這都不是耶穌基督福音所教導的。

我們難免都會跌倒,我們都會犯錯。我把耶穌的主禱文換了一個措辭:「免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免了人的罪過」(見馬太福音6:12;斯密約瑟譯本,馬太福音6:13)。

先知約瑟的好朋友斐普威廉在1838年背叛了他,使得約瑟被監禁在米蘇里州。知道自己犯了大過後,斐普弟兄寫信給先知,請求原諒。以下是先知回信中的一段:

「沒錯,由於你的行為,我們的確受了許多苦──苦膽的杯原已夠滿的了,在你背棄我們時,更是快滿出來了。

「然而,這苦杯已飲盡,父的旨意已成全,我們也都還活著,我們為此感謝神。……

「我相信你是真心認罪,誠心悔改的,我很高興能再次接納你回教會,如同慶幸浪子回頭一般。

「上星期日你的信在聖徒們面前被讀出來,聽取了他們表示的意見,那時全體一致決議,應該讓斐普威廉恢復交誼。

「『來吧,親愛的弟兄,衝突已經結束了,

「『我們原本就是朋友,終將再度成為朋友』」(傅士德雅各,「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公義、憐憫和信實」,1998年1月,利阿賀拿,第65頁)。

弟兄們,先知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必須在生活中培養的精神。我們不要對這件事毫不在乎。我們是主教會中的教友。我們不但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還要對祂負責。這個邪惡老舊的世界多麼需要堅強的人、有美德的人、有信心的人、正義的人,和願意寬恕與遺忘的人啊!

不過,我很高興我剛才所講的例子和故事並不代表我們大部分教友的行為和態度。我在周遭看到的都是對別人豐盛而美妙的愛與關心。

一個星期前,這裡會堂裡坐滿了努力想要過福音生活的美麗的女青年。她們待人慷慨大方,願意彼此幫忙。她們讓父母感到光榮,為所出身的家庭增添光彩。她們快要長大成人,現在這些鼓舞她們的標準將成為她們未來生活的準則。

想想婦女會的姊妹做了多少善事!她們的善行義舉,影響了全世界。姊妹們伸出雙手,把時間、愛心和資源都奉獻出來,幫助貧病困苦的人。

想想福利計畫,因為有義工,我們才能把糧食、衣物和其他必要的物資送到貧困之人手上。

想想我們的人道救援計畫,讓本教會的教友得以深入世界上窮苦的國家。教會提供的麻疹疫苗讓這個疾病得以從許多地區絕跡。

看看永久教育基金,它幫助成千上萬的人脫離貧窮的泥沼,走入知識和繁榮的光明。

我可以繼續列出教會中良善的人民所付出的諸多努力。為了造福其他人的生活,她們向世人伸出雙手,協助各國貧困的人民。

我們能做的善事無窮無盡,我們能對別人發揮的影響力也是一樣。讓我們不要老是想著去批評或說負面的言語。讓我們祈求更有力量,讓我們祈求更有幫助他人的能力和願望。讓我們隨時隨地都散發福音的光芒,使救贖主的靈能從我們身上散發出來。

弟兄們,我要引用主對約書亞所說的話:「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9)。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