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修復殘缺,恢復完整
2006年4月


修復殘缺,恢復完整

祂對那些心中貧苦的人說「來跟隨我」,這表示祂知道解決之道,也知道出路在哪。

耶穌在祂無與倫比的山上寶訓中,一開始所說的話,便是對那些內心煩憂、沮喪和心情沈重的人說的。祂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不論你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友,或是數以萬計聆聽今天早上演講的非教友,我要對那些正面臨個人考驗和家庭難題的人說話;對所有在內心寂寞深處忍受著許多煎熬的人說話;對所有正努力去克服極大絕望,而有時感覺到那股絕望似乎如海嘯般要將人淹沒的人們說話。我特別想要對所有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支離破碎、似乎難再復原的人們說話。

我要對所有這些人,提供一帖我所知道最可靠、也最甜美的良方,這帖良方可以在這世界的救主親口說出的明確聲明中找到。祂在祂傳道的一開始時就說了,在最後也提了。祂告訴那些相信的人,也告訴仍有所猶豫的人。不論個人的問題為何,祂都告訴每個人: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2

在這項應許中,開頭的這句「到我這裡來」非常重要,因為那正是我們能否獲得平安和安息的關鍵。甚至當復活的救主在聖殿對美洲大陸的尼腓人講道時,也在一開始就說:「那些來就我的虛心的人們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3

當安得烈和約翰初次聽到基督的講道時,他們深受感動,因此在基督離開人群後,他們就一直跟在祂後面。當耶穌察覺到有人在跟著祂,祂便轉過身來問這兩個人說:「你們要找什麼?」他們答道:「您在哪裡住?」基督說:「你們來看。」隔天,耶穌找到另一位門徒腓力,也對他說:「來跟從我吧。」4過了沒多久,耶穌正式召喚了彼得和其他的新使徒,祂提出了同樣的邀請,祂說:「來跟從我。」5

救主在塵世傳道的許多場合中所說的這幾句簡單扼要的話語,似乎清楚顯明了我們的職責,以及我們在塵世生活中的基本要件為何。祂在對我們說:「信賴我,向我學習,做我所做的事。然後,當你走在我所走的路時,我們可以談談你的未來,以及你所面臨的問題及煩惱。只要你跟隨我,我必引你走出黑暗。」祂也應許:「我必對你的祈禱,賜給你回答,並對你的靈魂說安息。」

親愛的朋友,我知道除此以外,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在人生的諸多困境與難題中,為我們提供致勝或安全之道。我知道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減輕我們的重擔,或讓我們找到摩門經中雅各所說的那種為聖徒們預備的幸福。6

那麼我們要如何「歸向基督」,來回應這項持久不變的邀請呢?經文提供了許多例子和方法。各位都已相當熟悉這些最基本的事情。首先,最簡單和最先的步驟就是先要在心中有所渴望,那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基本的信心。「即使你們祇能有相信的願望」,阿爾瑪說道,只要運用「些微的信心」,讓出些地位,即使只有一丁點,讓神的應許可以留在你的心裡──那樣就足以開始了。7只要相信,運用「一丁點」的信心──對生活中那些還沒有看到但確實會賜給我們的事懷抱著希望8──這種把信心專注於主耶穌基督身上的簡單步驟,一直是祂永恆福音的首要原則,也是使人脫離絕望的首要步驟。

其次,凡可能是問題所在的地方,只要是我們能改的,就一定要改。簡單來說,就是悔改,這個字眼或許是基督徒的詞彙中最能帶給人們希望和鼓勵的字句了。感謝天父允許我們改變,感謝耶穌使我們能夠改變,但也唯有透過祂們的協助,我們最後才能夠真正地改變。所有令我們感到痛苦掙扎的事,當然並非全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往往那是由於別人的行為導致的結果,或是塵世生命中必經之事。但只要是我們能改的就一定要改,剩下的部分就要加以釋懷。這樣即使我們不完全,我們還是能夠成功,毫無阻礙地領受救主贖罪的祝福。只要我們做到自己能做的部分,救主就會承擔一切。

第三,我們要盡力在各方面效法祂,我們以承受祂的名作為開始。在我們立約接受福音的拯救教儀時,那名字便正式賜給我們了。從洗禮聖約開始,到聖殿聖約為止,以及如領受聖餐等種種其他的聖約,都會在我們的一生中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祝福和提醒。尼腓在他的時代教導他的人民這項我們在今天早上所分享的信息時,說道:「用真心誠意跟從子,……承受基督的名。……做我告訴你們的我所看到的你們的主和你們的救贖主〔會〕做的事情。」9

奉行這些最基本的訓誨,我們就會找到數不盡的方法,使我們能榮耀地與基督溝通往來。祈禱,禁食,沈思祂的旨意,仔細思量經文,為人服務。「援助弱者,扶起垂下的手,增強軟弱的膝。」10而最重要的,是要用「基督純正的愛」去愛,那恩賜「從不失敗」,那恩賜「凡事承擔,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和〕凡事忍耐。」11很快地,我們就會發覺到生活中有很多途徑在引領我們歸向夫子,也會發現每一次我們向祂求助時,不管我們有多軟弱,祂都一直熱切地設法幫助我們。因此,我們要向前邁進,奮鬥不懈,努力尋求,而且永不退縮。12

今天我的願望是希望我們所有人──不僅是「心中貧苦」的人,而是我們所有的人──都能更直接地親身體會救主的榜樣。有時候我們在向上天求助時太拐彎抹角,把重心放在計畫、歷史或別人的經驗上。這些都很重要,但是卻比不上經由直接感受救主的大能而得到親身經歷、成為真正的門徒和獲得力量來的重要。

你是否正與某項使人沉迷上癮的事情作戰──如香煙、毒品、賭博或是當今色情的毒害?你的婚姻是否遇到暗礁或是孩子身陷險境?你是否在性別角色上有所困擾,或是在找尋自我的價值?你或你所愛的某人是否正面臨疾病、憂鬱或死亡?不論你需要採取什麼樣的其他步驟來解決這些困擾,務必先歸向耶穌基督的福音。要相信來自天上的應許。關於這一點,我的見證與阿爾瑪的見證相同,那就是:「我知道凡信賴神的,必在他們的艱困中,他們的煩惱中,和他們的苦難中得到支援。」13

這種對主慈悲大能的信賴,正是基督所教導之福音的根本所在。我見證,救主的贖罪不僅能幫助我們卸下罪的重擔,也能幫助我們卸下挫折、悲傷、心痛和絕望的重擔。14從一開始,信賴這樣的幫助,會讓我們獲得動機和方法去改進自己,促使我們卸下罪的重擔,為自己的救恩努力。人生本來就會有許多困難,然而,歸向基督、認得祂的聲音和努力去做祂所做之事的人,會找到一股「超乎自己」的力量。15救主提醒我們,祂已「把〔我們〕刻在〔祂〕的手掌上。」16當我細思救主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和祂為贖罪所付出的無限代價時,我可以應許各位,祂絕不會在此刻背轉身去。祂對那些心中貧苦的人說「來跟隨我」,這表示祂知道解決之道,也知道出路在哪。祂之所以知道,是因為祂曾經走過。祂知道那道路,因為祂就是那道路。

弟兄姊妹們,無論你遭遇什麼樣的困境,請不要放棄,也請不要向恐懼低頭。有一件事一直令我深受感動,就是當年興格萊布萊安特弟兄在自己的兒子,年輕的戈登要離家去英國傳教時,擁抱了兒子跟他道別後,就遞給他一張小紙條,上面只寫了六個字,是摘自馬可福音第五章裡的話語,寫著:「不要怕,只要信!」17我也想到基督在夜裡趕去援救祂驚慌害怕的門徒,祂行走在海上,向他們喊道:「是我,不要怕!」彼得說:「主,如果是您,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您那裡去。」基督那時給他的回答,和祂每次給人們的回答一樣,祂說:「你來吧。」個性衝動的彼得馬上跨過船櫞,一腳踏入波濤洶湧的海面上。他的雙眼注視著主,風浪吹打著他的頭髮,浪濤打濕了他的衣裳,但是一切好──他平安地朝著基督走去。但是當他信心動搖、讓恐懼掌控,當他轉移了目光,不再注視夫子,而去注視翻騰的巨浪和漆黑的深淵時,那時他就開始沈入海中。此刻的他驚恐萬分地喊道:「主啊,救我!」

毫無疑問地,這位戰勝任何問題和恐懼、能夠驅散所有沮喪和失望的夫子,帶著些許惋惜地伸出手來抓住這位就要溺水的門徒,輕聲地斥責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18

假如你孤單寂寞,請知道你可以找到安慰。假如你沮喪氣餒,請知道你可以找到希望。假如你心中貧苦,請知道你可以得到力量。假如你感到自已破碎不堪,請知道你可以恢復完整。

拿撒勒的窄小路道,

令行走的人雙足疲憊,喘不過氣,

所經之處曾住著一位

拿撒勒的偉大木匠。

這條塵土飛揚的道路,

是村民經常往返的路徑;

人們會在祂身旁的工作臺上,

放著損壞的東西請祂修復。

小姑娘帶來玩壞的木偶,

村婦帶來壞掉的椅子,

農夫帶來斷裂的鋤犁和牛軛,

他們說:「偉大的木匠,您有辦法修好嗎?」

之後每個人取回自己要的東西,

牛軛、鋤犁、椅子或木偶;

每一件壞損的東西,

在取回時都再度完好無瑕。

因此,在那漫長的歲月裡,

憔悴的靈魂帶著沈重的步伐,和憂傷的心情,

爬上山坡,

訴說自己的傷心難題:

「拿撒勒的木匠啊,

這顆心已破碎得難再修復,

這條命已殘破不堪,離死期不遠,

偉大的木匠啊,您有辦法修好嗎?」

祂伸出仁慈的雙手,欣然接納,

用祂完整的生命與

我們殘缺的生命交織融合,直到它們變成

新的創造──「一切都更新了」。

「拿撒勒的偉大木匠啊,

我內心破碎不堪〔的東西〕

願望、抱負、希望和信心,

請您再度使其完好無瑕!」19

願我們所有的人,特別是心中貧苦的人,都能歸向祂,而得到醫治。這是我的祈求,奉拿撒勒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1. 馬太福音5:3。

  2. 馬太福音11:28-29。

  3. 尼腓三書12:3。

  4. 約翰福音1:35-39,43。

  5. 見馬太福音4:19。

  6. 見尼腓二書9:43。

  7. 見阿爾瑪書32:27。

  8. 見阿爾瑪書32:21。

  9. 尼腓二書31:13,17。

  10. 教約81:5。

  11. 摩羅乃書7:47,46,45。

  12. See Alfred, Lord Tennyson, “Ulysses,“ in The Complete Poetical Works of Tennyson (1898), 89.

  13. 阿爾瑪書36:3。

  14. 見阿爾瑪書7:11-12。

  15. 「主,我願跟隨您」,聖詩選輯,第137首。

  16. 尼腓一書21:16。

  17. 馬可福音5:36。

  18. 馬太福音14:27-31。

  19. George Blair, “The Carpenter of Nazareth,“ in Obert C. Tanner, Christ’s Ideals for Living (Sunday School manual, 1955), 22.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