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微小而簡單的事
2007年10月


微小而簡單的事

願我們重新發現每日祈禱的神聖力量,以及摩爾門經中那使人信服的影響力,並在領受聖餐時,獻上我們的真心與忠誠。

凡每日奉行耶穌基督福音並持守到底的人將獲得永生──這是主的應許。1福音的基本原則簡單易懂,連最軟弱的人都做得到。2摩爾門經的先知阿爾瑪很貼切地這樣說:「你也許認為我這樣做很愚蠢,但是……藉著微小而簡單的事能成就偉大的事,……主以極微小的方法,使聰明人羞愧,並促成許多靈魂的救恩。」3

就在不久前,我很榮幸能從一位弟兄的生活中觀察到這個過程。這位弟兄名叫史坦,已有45年左右在教會中不太活躍。他一生循規蹈矩、生活良善,也會支持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參與教會活動,做個忠信的教友。但基於某些個人因素,他選擇不參與教會的活動。雖然如此,但他每個月還是歡迎家庭教導教師的造訪。

2006年2月時,史坦有了新的家庭教導教師。雖然史坦當時對福音或任何與靈性有關的事物都顯得不怎麼感興趣,他們的第一次探訪還是相當愉快。第二次探訪時,史坦比前次更熱情、更友善了些,但與他們初次見面時所觀察到的情形並沒有多少不同。不過,到了第三次探訪時,史坦的神情舉止有了明顯的改變。最讓他們驚訝的是,史坦等不及他們開始分享信息,便打斷他們,提出了好幾個經過深思熟慮的問題,並在接下來的討論中,細述了自己在上個月與妻子開始每天研讀一章摩爾門經的經驗。

布司·麥康基長老生動地描述了史坦所經歷的這種靈性復甦:「一個人得到了這本聖書,他開始閱讀,不斷地閱讀……直到讀完整本書,他飢餓的靈魂飽食了生命之糧。他無法將此書棄置一旁,更無法對其中的教導置之不理。因為生命的水正湧入他宛如荒蕪沙漠的靈魂,解除了他以往與神隔離時的那種貧瘠與空虛感。」4

家庭教導教師於是想起了摩爾門經的奇妙力量,想起了只要我們閱讀這本神聖經文,就會怎樣確實地感受到主的靈的影響力。他們也更充分明白了先知約瑟·斯密所宣告的這段話:「摩爾門經是全世界最正確的一本書,……人若遵循其中的教訓,比遵循任何其他的書更能接近神。」5

史坦渴望學習,渴望重新探討復興的福音,因此很快地,他不只是每天只讀一章經文而已,還會在閱讀的同時省思自己內心的感受,再加上懇切的祈禱。對那些有時擔心主是否真的會垂聽他們祈禱的人,救主提醒我們:

「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藉著〕聖靈〔將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6

我們所愛的先知戈登·興格萊會長也忠告我們:「你們無法自己一個人辦到。……你們需要主的協助,而再好不過的是,你們有機會祈禱,而且可以期待自己的祈禱會蒙得垂聽並得到回答。……祂隨時都準備好要幫助你們。」7

2006年8月,史坦戰戰兢兢地跟著他忠信的妻子到支會參加聖餐聚會──這是他45年來第一次參加聖餐聚會。他在那裡帶著一顆謙卑、虔敬的心,聆聽年輕的祭司獻上簡單的聖餐祈禱文。他覺得自己不配稱,同時也體會到這個神聖無比教儀的某種深層內在意義,因此他陷入沉思和痛苦的反省中,連續幾週都沒有領受麵包和水。

約瑟·斐亭·斯密會長多年前曾作過一個感人的見證,他說:「在我看來,聖餐聚會是教會所有聚會當中最聖潔、最神聖的聚會。當我沉思救主在那令人難忘的晚上將祂的使徒們聚在一起,向他們介紹聖餐……我的心充滿讚嘆,內心深受感動。我認為那次的聚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莊嚴美好的聚會。」8

史坦繼續研讀、祈禱、參加教會聚會,並接受家庭教導教師的適當忠告和鼓勵。終於有一天他開心地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可以伸出手來領受寶貴的聖餐了。當我們心懷虔敬與深思,配稱地領受聖餐,基督的贖罪和聖靈的力量就能夠使我們與「神的性情」9有分。

隨著史坦在教會重新恢復活躍,他獲得了一項召喚,並在幾個月後被按立為長老。2007年7月,史坦和妻子在一處主的殿裡,互跪在祭壇前,藉著神的權柄和永恆律法,締結了今生和全永恆的婚姻。10

弟兄姊妹們,願我們重新發現每日祈禱的神聖力量,以及摩爾門經和神聖經文中那使人信服的影響力。每逢安息日領受聖餐時,願我們也都能向那位賜予萬物的祂獻上我們的真心與忠誠。11

只要我們盡力而為,即使十分有限,由於主的無限慈悲,「微小而簡單的事」將「成就偉大的事」。

最後,我要對這些神聖的原則,加上自己個人的見證和保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見尼腓三書27:13-18;教約14:7。

  2. 見馬太福音11:28-30;摩爾門經雅各書4:14;阿爾瑪書37:44;教約133:57-58。

  3. 阿爾瑪書37:6-7。

  4. A New Witness for the Articles of Faith (1985), 414.

  5. History of the Church, 4:461.

  6. 路加福音11:11,13;see Joseph Smith Translation in footnote 13a.

  7.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7), 468.

  8.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29, 60--61.

  9. 彼得後書1:4;亦見尼腓三書18:1-14。

  10. 見馬太福音19:3-6;教約131:1-4。

  11. 見摩羅乃書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