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5章:真正悔改的原則


第5章

真正悔改的原則

「那些已付出真正悔改代價的人,必然能蒙得應許。你能再度成為潔淨。絕望會消除,寬恕的甜美平安將進入你的生活。」

泰福‧彭蓀的生平

泰福‧彭蓀會長在成為總會會長後的第一個總會大會中演講時說道:「當我尋求主的指引時,我心中獲得的靈感,再度肯定了主曾說的:『對這一代只要說悔改,別的都不要說』(教約6:911:9)。這一直是歷任後期先知……的主題。」1

彭蓀會長早在被召喚擔任總會會長之前,就已經把悔改當作是他使命中一個重要主題,當時十二使徒定額組會長喬治‧斯密建議他這麼做。斯密會長在彭會會長被召喚為十二使徒後不久,寫了一封信給他,說道:「從現在起,你的使命是找出傳播真理的方向和方法,並且盡可能親切地告誡與你往來的人,讓他們明白悔改是祛除這世界弊病的唯一良方。」2

彭蓀會長在世界各地教導福音時都忠於這項諭示。他教導說:「預備和防範勝於修補和悔改」。3他也說:「我們都需要悔改」。4他強調內心因悔改而起了「巨大的變化」(見阿爾瑪書5:12-14),並且說明救主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主的影響是由內而外,世界的影響是由外而內。世界要帶世人脫離貧窮,基督則從世人中除去貧窮,而後世人就脫離貧窮。世界以改變環境來塑造人,基督改變人,然後由人改變環境。世界想塑造人類的行為,但是基督能改變人性。……

「是的,基督改變人,改變了的人能改造世界。」5

圖像
A young man kneeling by his bed in prayer.

主說:「我給所有在我面前謙抑自己的人的恩典是充分的」(以帖書12:27)。

泰福‧彭蓀的教訓

1

若要真正悔改,首先必須明白福音計畫就是幸福計畫。

教會成員一詞通常指的是某人的名字正式登記於教會的教籍紀錄上。……

不過主給祂國度中的成員下了極為不同的定義。1828年,祂透過先知約瑟‧斯密說:「看啊,這就是我的教義──凡悔改且歸向我的,就是屬於我教會的。」(教約10:67)對祂而言,教會成員身分的意義遠超過只是教籍紀錄上的成員而已。

因此,我想在此指出一些重要概念,這些概念是我們想真心悔改歸向主,所必須了解且加以應用的。

撒但欺騙人的一貫伎倆就是要人們以為神的誡命是用來限制自由,減少幸福的。特別是年輕人,有時候會認為主的標準像圍牆和鎖鍊,阻礙他們享受那些看似人生中最快樂的活動。但事實恰恰相反。福音計畫才是帶給人完全快樂的計畫。這就是我要強調的第一個概念:福音原則是幫助我們找到真正幸福和喜樂的步驟和指南。

詩篇的作者領悟了這個概念,因此不禁說:「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你的命令……使我比仇敵有智慧。……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我以你的法度為永遠的產業,因這是我心中所喜愛的。」(詩篇119:97-98,105,111

我們若想真正悔改,歸向主,成為祂教會的成員,就必須先了解這項永恆的真理:福音計畫才是幸福的計畫。邪惡在過去、現在、未來都絕不會給人帶來幸福〔見阿爾瑪書41:10〕。破壞神的律法只會帶來悲慘,束縛和黑暗。6

2

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是真正悔改的先決條件。

我們必須了解的第二個概念是悔改和信心之間的關係。悔改是福音的第二項基本原則。福音的首要原則是,我們必須對耶穌基督有信心。何以如此?何以一定要對主有信心才能真正悔改?

要知道答案,我們必須對夫子的贖罪犧牲有所了解。李海曾如此教導:「除非藉著神聖彌賽亞的功勞、慈悲和恩典,凡屬血氣的,沒有一個能住在神面前。」(尼腓二書2:8)即使是最正直的人也無法全靠自己的功勞得救,因為誠如使徒保羅教導的:「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3:23)。

若沒有那完全、一生毫無瑕疵、志願為人捨命的救主,就沒有罪的赦免。

因此,悔改並不只是改變行為而已。世上有許許多多的人克服了不良的習慣以及肉體的軟弱,表現出極大的意志力和自制,不過,這些人並沒有把夫子放在心上,有時甚至公然排斥祂。因此,這種行為的改變,儘管是朝積極的方向去做,卻不能算是真正的悔改。

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乃是真誠且有意義的悔改的必要基礎。我們如果有心棄絕罪,首先必須仰望救恩的創始者。7

3

悔改的過程包括內心極大的改變。

如果我們有心成為名符其實的教會成員,就必須明白第三項重要的原則:悔改不只是行為的改變,也是心的改變。

便雅憫王在柴雷罕拉地講完了他那偉大的演講後,所有的百姓都一致說他們相信他的話。他們確實知道他提到的救贖應許是真實的,因為,他們說:「全能之主的靈……使我們或我們的心起了巨大的變化」,注意以下這一點,「我們不再想作惡,只想不斷行善。」(摩賽亞書5:28

人心能改變嗎?當然能!在本教會偉大的傳道事工中,每天都有這種事發生。這是基督在現代所行的奇蹟中,最普遍的一種。如果還沒有發生在你身上──那麼,現在該是時候了。

我們的主告訴尼哥德慕:「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翰福音3:3)……

阿爾瑪說:「主對我說:你不要希奇全人類──是的,各國、各族、各方、各民,不論男女──都必須重生,是的,從神而生,從肉慾和墜落的狀態變成正義的狀態,得到神的救贖,成為祂的兒女;

「這樣,他們就成了新的人;若不這麼做,他們絕不能承受神的國度。」(摩賽亞書27:25-26)……

阿爾瑪書第4章說到,尼腓人民歷史上,有一段時期「教會因此開始不再進步了。」(阿爾瑪書4:10)阿爾瑪迎向這個挑戰,辭去在政府部門擔任首席法官的職位,「完全獻身於……高級聖職」的職責。(阿爾瑪書4:20

他用「純正的見證」來壓制人民(阿爾瑪書4:19),阿爾瑪書第5章中,他提出了四十多個極重要的問題。他直言不諱地問教會成員:「教會中的弟兄們,我問你們,你們在屬靈方面是否已從神而生?你們在容貌上是否蒙得了祂的形像?你們的心是否體驗過這種巨大的改變?」(阿爾瑪書5:14

他繼續問道:「如果你們體驗過心的變化,如果你們曾覺得要唱救贖之愛的歌,我要問,你們現在還能有這種感覺嗎?」(阿瑪爾書5:26

教會今日能否隨著在靈性上重生之人增加而有顯著的進步?你們能否想像在家庭中會有什麼情形發生?你們能否想像有越來越多的傳教士從神而生,手中拿著摩爾門經,知道怎麼用這本書時,會有什麼情形發生?這些事情發生時,我們就能像主所應許的那樣,豐盛地採收靈魂。身為傳教士的阿爾瑪就是因為已「從神而生」,才使許多人也都從神而生。(見阿爾瑪書36:23-269

圖像
Book of Mormon prophet Alma the Younger depicted lying on a bed. He is just waking up from being struck dumb and repenting of his sins. Alma has his hand against his head.

小阿爾瑪經由悔改而體驗了內心奇妙的改變。

我們一旦經歷了這種極大的改變,這種唯有靠著對耶穌基督的信心,靠著靈在我們身上產生作用而促成的改變,就會變得像是一個新的人。所以,這種改變也就被比作新生。你們之中有成千上萬的人經歷過這種變化,你們已棄絕有罪的生活,有時是棄絕令人深惡痛絕的罪行,用基督的血洗滌了自己,成為潔淨。你們再也不想回復舊有的生活習性。你們確實是新生的人。這就是所謂心中的變化。10

4

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能導致真正的悔改。

我想強調的第四個概念是經文裡所謂的因我們的罪而「依神的意思憂愁」。世上許多人往往為自己的過錯感到懊悔。有時,這種懊悔是因為他們的行為給自己或家人帶來極大的憂傷和不幸;有時是因為他們犯錯被發現而遭到處罰。這種世俗的憂傷並不是「依神的意思憂愁」。

在尼腓民族最後的那段日子,摩爾門論及他的百姓說:「他們的憂傷並為使他們因神的良善而悔改,而是受詛罰者的憂傷,因為主不會一直讓他們從犯罪中得到快樂。

「他們未帶著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歸向耶穌,反而詛咒神,並且希望一死。」(摩爾門書2:13-14

在東半球,使徒保羅在哥林多人當中傳道。他聽到聖徒間有許多嚴重的問題產生,甚至連淫亂的事也存在(見哥林多前書5:1),因此寫了一封信,嚴厲斥責那些聖徒。結果教會成員們適時覺悟,終於把那些過錯都糾正過來,因為保羅在寫給他們的第二封信中提到:「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

「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哥林多後書7:9-10

在這兩段經文中,依著神的意思憂愁指的就是導致悔改的憂愁。

依神的意思憂愁乃是一種靈的恩賜。那是一種徹底的領悟,明白自己的行為冒犯了父神。那是一種深切的覺醒,知道由於自己的行為,使得那一生沒犯過罪,至尊無比的救主得忍受苦惱和痛苦。我們的罪行使得祂每一個毛孔流血。這種精神和靈性上的實際煎熬也就是經文上所謂的「帶著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見尼腓三書9:20摩羅乃書6:2教約20:3759:8詩篇34:1851:17以賽亞書57:15)。這種靈也是真正悔改的必要且先決的條件。11

5

天父和耶穌基督渴望看到我們改變自己的生活,祂們也會幫助我們。

接著我想討論的一項原則是:沒有人比天父和救主更希望我們改過自新。啟示錄記載了救主發出的一項強有力的呼籲。祂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啟示錄3:20)。值得一提的是,祂並沒有說:「我站在門外等你扣門。」祂只是呼喚著我們,向我們招手示意,要我們敞開心懷,接納祂。

摩羅乃在談論信心的那次強有力的講道裡,更加明確教導了這項原則。主告訴他,「如果世人到我這裡來,我必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弱點。我賦予世人弱點,使他們得以謙卑;我給所有在我面前謙抑自己的人的恩典是充分的;」不論我們有何缺憾,不論我們有何弱點,不論我們有何欠缺,祂的恩賜和大能足以彌補這一切。

摩羅乃繼續引用主的話,說:「因為如果他們在我面前謙抑自己,並對我有信心,我必為他們使軟弱的東西變成堅強。」(以帖書12:27

這是何等偉大的應許!由於這應許,我們問題的癥結得以改變而形成一股力量,成為力量之源。經文中有許多地方也一再以不同的方式提及這項應許。以賽亞說:「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以賽亞書40:29)主告訴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教義和聖約也說:「凡在我的能力下顫抖的,必成為堅強,並……結出讚美和智慧的果子。」(教約52:17;亦見尼腓一書17:3尼腓二書3:13教約1:28133:58-5912

對於已受引誘而犯罪的人,撒但最有效的伎倆,就是在他們耳邊低語,說他們已不配祈禱。他會告訴你,天父不再喜歡你,祂不再聽你祈禱。這完全是謊言,他這樣說是要矇騙我們。罪的力量雖大,但我們若要使自己脫離罪(特別是嚴重的罪),必須獲得超乎自身的更大的力量。

沒有人比天父更渴望幫助你脫離罪惡。去找祂。向祂認罪,坦承你的羞愧和罪惡,呼求祂幫助。祂有力量幫助你獲勝。13

弟兄姊妹,我們悔改時,必須懷著謙卑、憂傷的心,向主懺悔。我們必須懇求祂賜給我們力量去克服罪。主必定信守承諾,祂會援助我們,我們也會找到力量來改變生活。14

6

我們在努力追求變得像基督一樣時,切勿喪志。

悔改過程的第六個概念,也是我要強調的最後一點,就是我們千萬要小心,在我們努力追求變得更像神的時候,切勿沮喪、絕望。變得像基督一樣是畢生的追求,而且其中的成長和改變往往是緩慢而不容易察覺的。經文裡記載某些人一生中經歷到的戲劇化改變,就像剎那間發生的事一樣,例如小阿爾瑪、往大馬士革途中的保羅、日以繼夜祈禱的以挪士,以及拉摩那王。這些驚人的例子是要讓我們相信,即使深陷罪行中的人也可以改變,救贖力量當然也會臨到那些處於絕望深淵的人。

不過,討論這些超乎尋常的例子應當謹慎。雖然這些例子是真實又有力,但卻不是常例。不論保羅、以挪士,以及拉摩那王的經歷為何,成千上萬的人還是覺得悔改的過程是微妙且不容易察覺的。這些人每天都更加接近主,卻不知道自己正在過著像神一樣的生活。他們默默行善、服務、奉獻。他們就像主所說的拉曼人,受了「火與聖靈的洗禮,而他們不知道。」(尼腓三書9:20

切勿喪志。希望乃人心之碇錨。撒但希望我們能拋棄碇錨,讓我們灰心、屈服。但是切勿喪志。任何努力,即使微不足道,每天都在努力變得像祂一樣,主都會很喜悅。雖然達到完全的日子還十分遙遠,但絕不可喪志。15

那些已付出真正悔改代價的人,必然能蒙得應許。你能再度成為潔淨。絕望會消除,寬恕的甜美平安將進入你的生活。

主經由以賽亞而說的話是真實的:「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以賽亞書1:18

主在這個福音期也同樣清楚聲明:「看啊,凡悔改自己的罪的,就被寬恕,我,主,不再記住那些罪。」(教約58:4216

圖像
The resurrected Jesus Christ emerging from the Garden Tomb. Christ is portrayed stepping out of the tomb. He is depicted wearing white robes. Flowers are blooming near the entrance to the tomb.

我希望我們不要活在過去。活在過去的人不會有太多的未來。我們很可能會為所失去的事物覺得遺憾,或是回想過去所作的一些錯誤決定而感到悔恨。我們很可能厭惡自己的處境,覺得要是我們作了不一樣的決定,情形一定會更好。我們能從過去的經驗中獲益,但是我們不要花時間去為已經作了的決定和已經犯了的錯誤而煩惱。我們要活在當下,並為未來而活。17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我們努力做個名符其實的成員,即按基督所說的,悔改而歸向祂的人時,且讓我們記住這六條原則。第一,福音是主的幸福計畫,悔改的目的是使人獲得喜樂。第二,真正的悔改是以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為基礎、為出發點的,此外別無他途。第三,真正的悔改涉及心的變化,而不只是行為的改變而已。第四,這種極大的改變是依神的意思為自己的罪憂愁。就是要帶著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第五,只要我們懇求神協助,神的恩賜便足以克服每一項罪和弱點。最後切記,大多數的悔改並不一定有驚天動地或戲劇性的改變,而是按部就班、持續不斷努力使自己變得像神一樣。

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每天實踐,就可算是名符其實的耶穌基督教會成員。作為這樣的成員,我們就能得到主如下的應許:「凡屬於我教會並在我教會中持守到底的,我必將他建立在我的磐石上,地獄的門不能勝過他們。」(教約10:69

願我們都能贏得此項應許。18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問題

  • 彭蓀會長說,若要真正悔改,首先必須明白「福音計畫就是幸福計畫」,還有邪惡「絕不會給人帶來幸福」(第1部分)。你覺得明白這一點在悔改的過程中為什麼很重要?

  • 我們努力悔改時,為什麼光改變行為是不夠的?(見第2部分)你覺得我們為什麼需要仰望耶穌基督才能真正地悔改?

  • 你曾經在哪些方面像第3部分所說的那樣,體驗過「心中極大的改變」?我們能如何幫助其他人體驗這樣的改變?

  • 「依神的意思憂愁」與有些人在犯錯時的後悔感覺有哪些不同?(見第4部分)父母或主教要如何運用第4部分的教導來幫助需要悔改的人?

  • 複習第5部分,哪些教導特別讓你感到安慰?為什麼這些教導讓你感到安慰?

  • 彭蓀會長為救主的贖罪力量作見證時,說:「切勿喪志」(第6部分)。複習第6部分,你發覺有關贖罪的哪些真理為你帶來希望?

相關經文

路加福音15:11-32摩賽亞書4:10-1226:30-31阿爾瑪書34:17-18尼腓三書27:19-20教約18:10-1619:15-19

教學輔助說明

「你最關切的應是幫助其他人學習福音,而不是上一堂令人印象深刻的課程,也就是說要提供學員互相教導的機會」(教導,沒有更偉大的召喚〔1999〕,第64頁)。

註:

  1. 參閱「潔淨器皿的內部」,1986年7月,聖徒之聲,第2頁。

  2. Sheri L. Dew, Ezra Taft Benson: A Biography (1987), 184.

  3. 參閱「貞潔律法」,1988年10月,聖徒之聲,第50頁。

  4.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55, 47.

  5. 「從神而生」,1989年10月,聖徒之聲,第5頁。

  6. 參閱「心中極大的改變」,1990年3月,聖徒之聲,第4頁。

  7. 「心中極大的改變」,第2頁。

  8. 參閱「心中極大的改變」,第4頁。

  9. 參閱「從神而生」,第5頁。

  10. 參閱「心中極大的改變」,第4頁。

  11. 「心中極大的改變」,第5頁。

  12. 「心中極大的改變」,第5-6頁。

  13. 「貞潔律法」,第52頁。

  14. 「心中極大的改變」,第7頁。

  15. 「心中極大的改變」,第7頁。

  16. 「貞潔律法」,第52頁。

  17. The Teachings of Ezra Taft Benson (1988), 387.

  18. 「心中極大的改變」,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