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42章:家庭:今生和全永恆中最甜美的組織


第42章

家庭:今生和全永恆中最甜美的組織

「我們的家中充滿了團結快樂的溫馨氣氛,任何紛爭或不和都無法破壞我們當中所洋溢的寧靜與安祥。」(露西·麥克·斯密)

約瑟·斯密的生平

在1843年,納府聖殿雖然尙未完工,但先知已經宣布爲死者提供救恩的教義,並且爲一群忠信的聖徒執行了聖殿的恩道門。不過,神聖的聖殿事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還沒有準備就緒。1843年5月16日,先知從伊利諾州的納府去了雷慕斯,住在好友便雅憫·詹森的家裡。當晚,他教導詹森夫婦及一些好友有關「婚姻的新永約」。他說這聖約是獲得高榮國度最高一層所必要的「聖職體制」。(見教約131:1-4)。他還教導說,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除非訂立永恆婚姻的誓約,「否則他們死後,就停止增進;也就是說,他們在復活後,將不會有任何子女。」凡訂立又信守這誓約的人「將在高級榮耀中持續增進,並擁有子女。」1

兩個月後,也就是1843年7月12日,先知在他的紅磚店樓上向威廉·克雷頓口述一則有關永恆婚姻教義的啓示(見教約第132篇)。先知在之前一段時間就已經知道並教導過這項教義。主在這則啓示中說,丈夫和妻子如果不藉神聖聖職的權力印證,「他們不能被擴大,而要依然孤獨、單身,在他們得救的情況下,沒有超升,直到全永恆」(見教約132:15-18)。要獲得超升,丈夫和妻子必須由聖職權力印證,並且忠於他們的誓約:

「我實在告訴你們,如果一個男人藉我的話語,那是我的律法,也藉著新永約娶妻,藉著被膏抹的人,我已指定持有印證能力和這聖職權鑰的人,藉著應許的神聖之靈爲他們印證那約;……則我僕人放在他們身上的一切事物,都將在今生和遍及全永恆爲他們成就;而且當他們離開這世界時,將完全有效;他們將通過設在那裡的眾天使和眾神,達到他們在一切事物中的超升和榮耀,正如印證在他們頭上的那樣,那榮耀將是後裔的眾多與延續,永永遠遠。

「然後他們將成爲神,因爲他們沒有終止;所以他們將從永遠到永遠,因爲他們繼續;然後他們將在一切之上,因爲一切事物都服從他們。然後他們將成爲眾神,因爲他們有一切能力,天使們都服從他們」(教約132:19-21)。

對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帕雷·普瑞特長老而言,對這項教義的認識加深了他對家人的愛:「約瑟·斯密教導我如何珍視父親與母親、丈夫與妻子、兄弟姊妹及兒女間的親情關係。他也教導我,我的愛妻在今世及全永恆都可以歸屬於我。讓我們彼此相親相愛的那份眞心體恤與愛情,是源自於神的永恆之愛。從他那兒我得知,我們可以培養這些感情,從中不斷成長增進,一直到全永恆,而我們永無止境的結合,其結果是孕育出像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一樣多的子嗣。……從前我也愛人,但並不明瞭原因。現在我以純潔、崇高、高貴的情懷去愛。這種愛能提升我的靈魂,超越這悲慘世界上那些短暫易逝的事物,使我的靈魂像大海般開闊。……簡單來說,我現在可以用靈性,也可以用理解去愛。」2

約瑟·斯密的教訓

夫妻要用愛、仁慈與情感來表達對彼此的尊重。

「婚姻是天上的制度,在伊甸園裡就制定了。」3

「作丈夫的有責任去疼愛、珍惜和供養他的妻子,與她連合,沒有別人〔見教約42:22〕;他應該尊重她,如尊重自己一樣,他應該用溫柔的心來看待她的感受,因爲她是他的骨,他的肉,是安排來在屬世和屬靈的事務上當他的賢內助的;他可以毫不保留地向她傾吐心中所有的不愉快,她樂意(是安排來)分擔他的重擔,並用溫柔的聲音安慰鼓舞他的心情。

「男人的本分是要成爲一家之主,……而不是像暴君一樣去統治他的妻子,也不是要擔心或提防妻子會逾越自身的本分,使他無法行使其權柄。他的責任是成爲屬神的男子(因爲屬神的男子就是有智慧的男子),隨時都可以從經文、啓示和高天獲得必要的指示,好爲家人帶來啓發與救恩。」4

約瑟·斯密在婦女會姊妹們的聚會中,説:「妳們不要因爲丈夫的行爲而取笑他,卻要讓他們感受到妳們的純眞、仁慈與情愛,這要比在脖子上栓石磨更有力;要在所有好男人的眼中受到頌揚,憑的不是鬥爭,不是吵架〔爭執〕,不是抗辯或爭論,而是藉著溫柔、愛心、純潔這些美德。……

「……當一個男人被煩惱所困,當他被憂慮和困難所苦時,假如有人對他報以微笑,不爭執也不抱怨——假如有人對他和善,他的靈就能平靜,他的情緒就能舒緩;當他的心陷入絕望的時候,他需要的是愛情與仁慈的撫慰。……妳們回家後,不要對丈夫講氣話或刻薄的話,今後妳們的所作所爲都要充滿仁慈、仁愛和愛心。」5

伊莉莎·舒報導:「〔約瑟·斯密先知〕勸勉姊妹們總要對她們的丈夫獻出信心與祈禱,並且信任他們,因爲他們是神要姊妹們尊重的人。」6

孝順的兒女一生都感激並珍惜父母。

先知在1835年10月一連數天都去探望病重的父親,照顧他,「甚爲憂心」。先知在日記中寫道:「再度去照顧病重的父親。早上,我私下作祈禱時,主說:『我的僕人,你的父親會活下去。』我一整天都在照顧他,內心不斷奉耶穌基督的名向神祈禱,懇求神讓他康復,使我有幸常伴他左右,聽他諄諄教誨。我認爲父母健在是人世間最美好的祝福之一。他們的高齡和經驗使他們能夠說出對我們最有益的忠言。惠特茂弟兄晚上來了。我們奉耶穌基督的名熱切地向主祈禱,把手放在父親頭上,斥退疾病。神垂聽並答覆了我們的祈禱——我們的靈魂感到無比歡欣和安慰。年歲已高的父親起身,穿好衣服,大聲歡呼,讚美主。」7

「祝福我的母親!因爲她的靈魂總是充滿著良善與慈愛;儘管她歲數已高,卻願她仍有充沛的精力,願她因家人而得安慰,而且會有永生。祝福我的父親!願主的手庇護他,願他能看到他的兒女度過苦難;讓他活到高齡時,能看到自己猶如一棵橄欖樹,枝芽茂盛,結實累累;也願他能在高天擁有一席之地。」8

「我記得自己年幼時的情景。我想到死去的父親。……他身材高大,思想崇高、聖潔、超然且充滿美德。他的靈魂超脫了人心一切卑鄙與頑劣的天性。我現在可以說,就我所知,他這一生從未做過任何卑劣而被認爲心胸狹窄的舉動。我愛父親,也珍愛他留給我們的回憶;我永遠懷念他高貴的行爲,他爲人父的慈愛言語也深印在我的心版上。

「我視爲神聖而且珍惜的是他生平的經歷,我從出生以來所觀察到的那些事情一一浮現在我腦海,深植在我內心。我視爲神聖的是他的遺骸和他所安葬的地方。我視爲神聖的還有我打造的那塊置於他墳前的墓碑。願我對父親的懷念永遠不變。……願我所愛的神從天上俯看,救我脫離這裡的敵人,伸手帶我到我可以站立的錫安山上,由我父親在那裡爲我戴上永恆的冠冕。」

「天父賜給我如此尊貴的父母,我內心的這份感激實在是筆墨或言語所難以形容的。」

「母親也是最高貴、最能幹的婦女之一。願神同意延長她和我的壽命,好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享受天倫之樂。」9

「每當我們想到父母親爲了照顧我們,是多麼的用心,多麼的無怨無悔,在我們生病時,他們花了多少的時間,守在我們的搖籃和床邊,既憂傷又操心,就覺得眞是應該在他們老年時多多體貼他們的心情啊!我們要是說了或做了什麼事情讓他們增添白髮,抑鬱而終,那是絕不會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的。」10

手足之情可以是溫馨持久的。

先知談到他兩個早逝的兄弟,寫道:「我的哥哥奧文——我清楚記得,他去世時,我年幼的心靈嚐到的椎心之痛,我這顆軟弱的心幾乎就要破碎了。他是我父親家中的長子,也是最高貴的人之一。……他心裡沒有詭詐。他從小就沒有一點缺失。……他穩重從容,臨終前一刻還蒙主的天使造訪。……

「我的弟弟唐卡羅·斯密……也是一個好孩子;我從來不知道他有什麼缺點;從他出生到他過世的那段期間,我從來沒看過這孩子做過什麼不道德的事、反宗教的事或可恥的事。他是一個人見人愛、好性情、心地善良、有道德、忠信又正直的孩子;無論他的靈魂到哪,讓我的靈魂也跟著去吧。」11

約瑟·斯密寫了以下這封信給哥哥海侖:「摯愛的哥哥海侖,我非常擔心你,我永遠爲你祈禱,祈求神讓你得到安全,不受世人或魔鬼所害。……願神保護你。」12

先知論到海侖時,寫道:「我衷心期盼,所有的弟兄都能像我心愛的哥哥海侖一樣,溫順像綿羊,正直如約伯。換句話說,像基督般謙卑溫順;我對他的愛至死不渝。」13

父母愛護、支持並爲兒女祈禱,將爲兒女的生活帶來無盡的祝福。

1823年9月,約瑟·斯密去過克謨拉山後,把他的經驗講給家人聽,後來也繼續與他們分享他的經驗。先知的母親記載道:「我們……每天晚上都把孩子聚在一起。我想我們一家在這一方面很獨特,比這地面上任何一個家庭更獨特;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圍成圏坐在一起,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個〔十七歲的〕男孩教導著宗教方面的事。……

「我們十分肯定,神很快就要啓示一些事情,好讓我們在心思和靈性上更加鞏固,使我們能更加明白已教導給我們的一切事情。這件事使我們大爲歡喜,我們的家中充滿了團結快樂的溫馨氣氛,任何紛爭或不和都無法破壞我們當中所洋溢的寧靜與安祥。」14

1834年6月,錫安營行軍接近尾聲時,約瑟·斯密、海侖·斯密和其他許多人一樣都感染了霍亂。他們的母親講到以下這個經驗:「海倫和約瑟……由於他們外出期間所逃過的危險,現在能健康地與我們再度相會,眞是令我們高興得難以形容。他們一人一邊,在我身旁坐下,約瑟握著我一隻手,海侖握著我另一隻手,講到下面這件事情。……

「『這個病來勢洶洶,染上後不出幾分鐘我們就病得很慘了。我們彼此筆劃著手勢,離開屋子,爲的是要到一個隱密的地方,一起祈求神能從這個可怕的疾病中解救我們。但是我們還沒有走到可以不受干擾的距離,就幾乎站不起來了,我們驚覺到可能會死在離開家人這麼遠的西部荒野中,沒有機會祝福我們的兒女,給他們臨終的遺言。海侖哭著說:「約瑟,我們該怎麼辦?我們一定要被這可怕的詛咒從世上剪除嗎?」〔約瑟〕說:「讓我們跪下來,祈求神解除抽筋和其他的症狀,讓我們恢復健康,使我們能回到家人身邊。」我們這樣作了祈禱,可是我們沒有好起來,病情反而越來越嚴重。……

「『我們當下決定要再次祈求神顯慈悲,除非我們當中有一個人得到見證,知道會被治癒,否則我們就不起來。……我們一個接著一個地禱告了一陣子,不久就察覺到痙攣的情形已經開始好轉。過了不久,海侖跳了起來,呼喊道:「約瑟,我們會回家的,因爲我剛剛看到一個異象,看見母親跪在一棵蘋果樹下爲我們祈禱,她甚至哭著求神保全我們的性命,使她能夠在今生再見到我們。靈向我見證說,她的祈禱和我們的祈禱必蒙垂聽。」從那時起,我們就好了起來,歡歡喜喜地上路。』

「約瑟說:『噢,母親,在死亡陰影籠罩著我們的時候,有多少次就是靠您的祈禱救了我們啊!』15

1838年11月,先知和他哥哥海侖從密蘇里州遠西被押到密蘇里州里奇蒙囚禁時,我們從露西·麥克·斯密的記述中可看出她對這兩個兒子的愛。她説,家人都很擔心約瑟和海侖會遇害:「消息傳來,說我們的兒子會被押走。信差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在兒子還活著時再他們一面,就要去他們那裡,因爲他們被囚在一輛篷車上,過幾分鐘就要走了。我的丈夫當時病得很重,沒法去,只有我和〔小女兒〕露西能去,因爲我們倆是家裡唯一還健康的人。

「我們來到距離篷車大約350公尺遠的地方,就沒有辦法再往前走了,因爲很多人圍著他們。我哭著說:『我是先知的母親,難道沒有一個好心人願意幫我們穿過這群人,到篷車那裡去,在我的孩子們死前見他們一面,和他們說說話嗎?』有一個人自告奮勇來幫我們開路,讓我們穿過警衛;我們突破刀劍、毛瑟槍、手槍和刺刀的重圍,每一步都受到死亡的威脅,最後終於來到篷車旁邊。陪我們走的那個人告訴坐在前面的海侖他的母親來了,要他把手伸出來給我。海侖照做了,但是我無法見到他們的面,因爲蓋篷車的布很厚,前面緊緊地綁著,兩側也都釘牢了。……

「然後,我們那位朋友帶我們到篷車的後面,也就是約瑟坐的地方,對他說:『斯密先生,您的母親和妹妹來了,希望能和您握個手。』約瑟掙扎地把手從篷車和釘牢在後面木板上的布幕之間鑽出來。我們抓著他的手,但是他沒有對我們說話。沒聽到他的聲音,我捨不得走。我說:『噢,約瑟,跟你可憐的媽媽說話吧!不聽到你說話,我不能走啊!』

「他說:『母親,願神祝福您』,然後聽到一聲吆喝,篷車開動,拆散了我們,露西那時正握起她哥哥的手,要留下作妹妹的最後一吻,因爲我們知道他們被判槍決。

「我們舉步維艱,好不容易才回到家裡。……有一陣子,屋裡除了嘆息聲和呻吟聲外,聽不到其他的聲音,因爲我們心裡以爲我們見了約瑟和海侖最後的一面。但是我在憂傷中,卻得到超越這世上一切安慰的慰藉。我感受到神的靈,並且藉著預言的恩賜獲得了以下的話語:『不要爲妳的孩子擔心,因爲他們連一根毛髮都不會受到損傷。』……我說:『孩子們,別哭了。暴徒不會殺害他們的,因爲主已讓我知道祂會把他們從敵人手裡救出來了。』這給我們全家極大的安慰,之後我們就不那麼擔心他們會遇害了。」16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閱讀本章或準備教課時,不妨思考下列要點。如需其他建議,見第ⅶ-ⅹⅱ頁。

  • 複習帕雷·普瑞特長老所談到的,認識永恆婚姻的教義如何爲他的生活帶來祝福(第481頁)。這項教義如何影響我們對家庭的看法?又如何影響我們在家中對待家人的方式?

  • 閱讀約瑟·斯密對丈夫和妻子的忠告(第482-483頁)。想想看這項忠告如何對男人和女人都適用。父親和母親都研讀經文並接受啓示來帶領家庭,爲什麼這麼重要?男人看到自己的妻子「被煩惱所困」時,可以做哪些事?丈夫和妻子爲什麼都要避免講氣話或刻薄的話呢?

  • 先知約瑟雖然長大了,但是他還是喜歡和父母親在一起,聽取他們的建言,並且孝敬他們(第483-485頁)。先知談到他父母親時的哪一段話給你的印象最深刻?你曾看過哪些父母親帶給子女良好的長遠影響的實例?想一想你可以如何更孝敬父母。

  • 複習先知談到他的兄弟奧文、唐卡羅和海侖時所說的話(第485-486頁)。你認爲兄弟姊妹之間爲何可以有如此長久且深厚的感情?父母該如何鼓勵兒女成爲好朋友?兄弟姊妹可以做哪些事來維繫彼此間的手足親情?

  • 複習露西·麥克·斯密對兒子約瑟教導家人的回憶(第486頁)。說說看曾有哪些經驗讓你感覺到家人「團結與快樂」氣氛。父母可以從約瑟和海侖霍亂痊癒的經驗中學到什麼?(第486-488頁)。

相關經文:出埃及記20:12哥林多前書11:11以弗所書6:1-4摩賽亞書4:14-15摩西書3:18,21-24

註:

  1. History of the Church, 5:391;約瑟·斯密於1843年5月16日在伊利諾州雷慕斯所作的指示;威廉·克雷頓報導。

  2. Parley P. Pratt, Autobiography of Parley P. Pratt, ed. Parley P. Pratt Jr. (1938), pp. 297–98;分段改變。

  3. History of the Church, 2:320;摘自約瑟·斯密所寫的日記,1835年11月24日,伊利諾州納府。

  4. 刊載於1838年8月的Elders’ Journal的社論「論丈夫與妻子的職責」,第61頁;分段改變;約瑟·斯密是該期刊的編輯。

  5. History of the Church, 4:605–7;改用現代英文拼法;分段改變;摘自約瑟·斯密於1842年4月28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伊莉莎·舒報導;亦見第562頁,附錄,第3項。

  6. History of the Church, 4:604;摘自約瑟·斯密於1842年4月28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伊莉莎·舒報導;亦見第562頁,附錄,第3項。

  7. History of the Church, 2:289;摘自約瑟·斯密所寫的日記,1835年10月8日和11日,俄亥俄州嘉德蘭。

  8. History of the Church, 1:466;分段改變;摘自約瑟·斯密所寫的日記,1833年12月18日,俄亥俄州嘉德蘭。

  9. History of the Church, 5:125–26;摘自約瑟·斯密所寫的日記,1842年8月23日,伊利諾州納府附近;該信件日期在教會史中誤植爲1842年8月22日。

  10. History of the Church, 2:342;摘自約瑟·斯密給威廉·斯密的信,1835年12月18日,俄亥俄州嘉德蘭。

  11. History of the Church, 5:126–27;摘自約瑟·斯密所寫的日記,1842年8月23日,伊利諾州納府附近;該信件日期在教會史中誤植爲1842年8月22日。

  12. 約瑟·斯密給海侖·斯密的信,1831年3月3日,俄亥俄州嘉德蘭;Joseph Smith, Collection, Church Archives,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

  13. History of the Church, 2:338;摘自約瑟·斯密所寫的日記,1835年12月18日,俄亥俄州嘉德蘭。

  14. Lucy Mack Smith, “The History of Lucy Smith, Mother of the Prophet,” 1844-45 manuscript, book 4, p. 1, Church Archives.

  15. Lucy Mack Smith, “The History of Lucy Smith, Mother of the Prophet,” 1844-45 manuscript, book 13, pp. 12-14, Church Archives.

  16. Lucy Mack Smith, “The History of Lucy Smith, Mother of the Prophet,” 1844-45 manuscript, book 16, pp. 3-6, Church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