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25章:救主在馬太福音第13章的比喻裡所教導的眞理


第25章

救主在馬太福音第13章的比喻裡所教導的眞理

「耶和華強而有力的臂膀依然繼續推著神國的戰車向前滾動;儘管有種種敵對的勢力,它必繼續向前滾動,直到祂的話全部應驗。」

約瑟·斯密的生平

嘉德蘭聖殿將竣工時,約瑟·斯密和聖徒開始爲他們即將在聖殿裡接受的偉大祝福準備自己。爲了幫助弟兄們爲奉獻聖殿作好準備,長老學校在1835年11月開始一個新學期。長老學校成立於1834年,是之前開辦的先知學校的延續。

在研讀的各個科目中,約瑟·斯密和其他弟兄也學習希伯來文,因爲舊約絕大部分的原文都是用希伯來文寫的。從先知在此時期所寫的日記,可看出他幾乎天天都在研習希伯來文,而且往往一天花上很長的時間。他在日記上寫著:「整天都在讀希伯來文」、「去學校讀希伯來文」等字句。1他在1836年1月19日的日記寫著:「整天都待在學校。主祝福我們的學習。今天我們開始閱讀希伯來文聖經,讀得很順。主似乎以奇妙的方式開啓我們的心智,使我們能用原文瞭解祂的話。」2一個月後,他寫道:「如同往常一樣去學校,與同學一起閱讀、翻譯。以原文來閱讀主的話,讓我的靈魂感到喜悅。」3

約瑟·斯密在長老學校的經驗只不過是證明他喜愛經文的一個例子。他勤奮研讀經文,終其一生在經文中尋得安慰、知識和靈感。最特別的,就是聖經中的一節經文促使他向神尋求智慧,使他在年僅14歲時就獲得了第一次異象(見聖經雅各書1:5)。

先知在寫作和講道時,經常引用經文,解釋經文,因爲他博覽群經,經文早已融入他的思想中。他教導時會直接引用經文,間接地提到經文,用自己的話來轉述經文,且根據經文來講道。他曾在1844年4月表示:「我熟知經文,也瞭解經文」。4

他廣博的經文知識讓他在教導和解釋經文時格外清楚有力,許多聽過他演講的人都記得他這項才能。百翰·楊會長記得先知有辦法「把經文變得簡單易懂,讓每個人都明白」。5

汪德·梅斯回憶道:「無論是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下,天晴還是天雨,我和許多人一樣,都聽過先知約瑟·斯密在台上教導。無論是在我家還是他家,我和他都很熟……我眞的知道他是從神那裡接受到教導的,否則無法把經文解釋地如此清晰透徹、淺顯易懂,讓每個人都明白經文的意思。

「有時候我覺得很慚愧,因爲我從小也學了不少經文,但經他解釋之後,我才知道經文竟是如此簡單易懂。就像是他轉動了鑰匙,讓知識的大門敞開,把許多新的、舊的寶貴原則都顯露出來。」6

先知對經文的知識可從以下的書信看得出來,他在這封信中以先知的身份闡釋了救主在馬太福音第13章中的比喻。他教導,這些比喻描述了教會在救主時代建立的情形,以及教會在後期時代驚人的成長與遠景。

約瑟·斯密的教訓

救主用比喻教導,是要讓所有相信祂教導的人得到更大的光,但那些拒絕祂教導的人會連原有的光都失去。

「『門徒進前來,問〔救主〕說:「對眾人講話,爲甚麼用比喻呢?」〔我要在這裡解釋一下,這個問句裡的『眾人』……指的是一般群眾。〕耶穌回答說〔這是在對門徒講話〕:「因爲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這個他們指的是那些不信者〕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馬太福音13:10-12〕。

「由這段話我們了解,那些先前曾根據眾先知的見證而期待彌賽亞來臨的人們,也在那時期待著彌賽亞,但是由於他們的不信,以致沒有足夠的光認出祂是他們的救主,那位眞正的彌賽亞;因此他們一定很失望,甚至失去這此對經文例子所有的知識,也就是說他們原本對此主題所有的光、理解和信心都被取走了。因此,凡不接受那更大的光的,連原本擁有的光也一定會被取走;裡頭的光若黑暗了,看啊,那黑暗是何等大呢!救主說:『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馬太福音13:13-14〕。

「從這裡我們看出〔以賽亞〕這位先知所說的眾人不願接受彌賽亞的眞正原因,是因爲他們不了解,也不願了解;他們看見,卻不曉得;『因爲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馬太福音13:15〕。但是祂對祂的門徒說了些什麼呢?祂說:『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爲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爲聽見了。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馬太福音13:16-17〕。

「這裡我們要再說明一下——因爲我們發現門徒們之所以被認爲有福,是因爲他們被允許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而不接受祂話語的群眾被定罪,是因爲他們不願意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不是因爲他們不能,也不是因爲他們沒有機會去看、去聽,而是因爲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罪惡和憎恨;『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使徒行傳7:51〕。那位先知早就知道他們會這樣硬起他們的心,因此很清楚直接地宣告此事;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爲是惡的,不選擇光,倒選擇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救主已如此清楚直接地教導,連一個普通路人都不難明白。

「……當神的僕人顯示眞理時,人們常會習慣地說,這都是奧祕,是用比喻來講的,所以,不是人能了解的。他們確實都有眼睛可看,但卻看不見;其實不願意去看的人才是眞正眼盲的人;雖然救主對這樣的人講了這些話,但對祂的門徒卻解釋得很清楚;我們有理由要在我們列祖的神面前眞正謙抑自己,因爲祂已爲我們將這些事那麼明白地記錄下來,只要我們願意張開眼睛,公正不偏地閱讀片刻,那麼縱使巴力的祭司聯合起來施展他們的勢力,也沒有力量蒙蔽我們的眼睛,遮暗我們的悟性。」7

撒種的比喻說明傳播福音的各種結果,也說明救主在全盛時期建立了祂的國度。

「在救主講述〔馬太福音第13章〕那些美妙的話語和比喻時,我們看到群眾爲了聽祂說話而擠向祂,因此祂坐在一艘船上,開始教導他們,說:

「『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爲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馬太福音13:3-9〕。……

「你們且注意聽這撒種比喻的解釋:『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請注意這句——把所撒在他心裡的。『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馬太福音13:19〕。凡心中沒有正義原則、內心充滿不義、不渴慕眞理原則的人,他們聽到眞理的道時是不會了解的。魔鬼就將眞理的道從他們心裡取走,因爲他們不渴慕正義的事。

「『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爲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馬太福音13:20-23〕。

「救主親自對祂的門徒解釋祂所說的比喻,不帶玄理,也毫不保留地啓發那些深信祂話語的人。

「因此,我們推斷,救主所稱的眾人或世人之所以不接受祂對比喻所作的解釋,正是因爲他們不信。祂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指祂的門徒)知道〔見馬太福音13:11〕。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對祂有信心且相信祂。這個比喻是爲了說明傳道所產生的各種結果,我們相信這比喻是暗指神的國度在那時代開始建立或正在建立;因此我們要繼續遵循祂從那個時候起對這國度的教導,甚至到世界的末了。」8

麥子和稗子的比喻教導:義人和惡人將一起成長,直到世界的末了,那時義人會被聚集,惡人會被焚燒。

「『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這比喻也暗指神在那時代在世上建立國度。〕「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到了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裡嗎?從哪裡來的稗子呢?』主人說:『這是仇敵做的。』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馬太福音13:24-30〕。

「從這個比喻,我們不僅知道神的國度已在救主的時代建立(這國度是以能結出果實的好種子來表示),也知道教會的腐敗(那是用由敵人撒下的稗子來表示),如果救主贊同,那些門徒們早已欣然地將稗子連根拔起,潔淨教會了。但知道萬事的祂說,不是如此。這好像是說,你們的看法不正確,教會尙在萌芽階段,如果你們採取這種輕率的步驟,會將麥子,即教會,和稗子一起毀壞;因此最好讓它們一起生長,直到收割的時候或世界的末了(意指惡人的毀滅),但這事還不到應驗的時候。……

「『……祂的門徒進前來,說:「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祂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馬太福音13:36-38〕。

「現在請讀者注意這幾句——『田地就是世界;……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讓他們特別注意這句——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馬太福音13:38-39〕。

「所以人們實在沒有理由說這比喻是象徵性的,或說這不是那個意思:因爲救主現在解釋的是祂先前在比喻中所說的話;按照這裡的說法,世界的末了就是惡者的毀滅;收割的時候及世界的末了所指的是末世時代的人類家庭,而不是眾人所想的大地;而且這事將在人子降臨及創世以來所有聖先知口中所說萬物復興之前發生;天使們在此偉大的事工中也有些事情要做,因爲他們就是收割的人。

「『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馬太福音13:40〕;這就是說,神的僕人會出去警告各邦各民,包括教士和人民,當他們硬起心來拒絕眞理之光,這些人會先交到撒但的蹂躪下,並且律法及見證都將封住,……他們要被留在黑暗中,並在燃燒的日子被交出;他們就這樣被他們的教條所束縛,而他們的教士使那綁索更結實,〔他們〕就被準備好應驗救主的這番話——『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祂國裡挑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馬太福音13:41-42〕。

「我們知道,收麥子入倉的工作將在綑稗子成束準備燃燒的日子發生;在焚燒之日過後,『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馬太福音13:43〕」9

芥菜種的比喻教導:在末後日子所建立的教會及神的國度將遍及大地。

「〔救主〕又對他們說了另一個比喻,暗示他們國度將要在收割之前或收割時建立,這比喻是這樣的——『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馬太福音13:31-32〕。如今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這比喻是代表將在末世時代出現的教會。看啊,天國被比喻爲芥菜種,那麼,這到底怎麼比喻成芥菜種呢?

「讓我們以摩爾門經爲例:有人把該書埋藏在地裡,以信心保護著,使其在末世時代或適當的時候出現;讓我們看啊,這書由地底下出現了,的確可視爲所有種子中最小者,但是看它枝葉茁壯,是的,甚至巍峨高聳、神聖莊嚴地矗立,從像芥菜種般微小,長成百草中最高大的。的確,眞理已從地而生,正義已從天而現〔見詩篇85:11摩西書7:62〕,神差派祂的權力、恩賜和天使,停留在其枝葉上。

「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看啊,這天國不正是那在末世時代,在神的莊嚴中嶄露頭角的後期聖徒教會嗎?教會像深海中一塊穿不透、移不動的中流砥柱,受著撒但狂風暴雨的襲擊,至今依然堅定不移,還在抵擋著如排山倒海般的敵對勢力。那敵對勢力在狡詐詭計的巨風帶動之下,在正義之敵加倍憤怒的鼓動中,始終不斷地掀起滔滔巨浪衝擊著這中流砥柱、矗立不屈的峭石。

「……黑暗的勢力一直如排山倒海般,擊打著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這塊屹立不搖的磐石。儘管遭遇這一切,這顆芥菜種茂盛的枝葉仍不斷向上成長,也向外擴展地越來越大。耶和華強而有力的臂膀依然繼續推著神國的戰車向前滾動;儘管有種種敵對的勢力,它必繼續向前滾動,直到祂的話全部應驗。」10

三位見證人的見證和末後時代的經文像是藏在麵裡的麵酵;撒網的比喻教導在世界各地的聚集。

「『祂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到全團都發起來。」〔馬太福音13:33〕。我們可以知道後期聖徒教會已從放在三位見證人心中的一些麵酵發了起來。看啊,這情形和該比喻是多麼相似啊!那一團麵酵正在急速發酵,不久將使整糰麵都發起來。……

「『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馬太福音13:47-48〕。關於這個比喻的例子,可看看約瑟的後裔,他們正將福音的網撒在地球表面,聚集著每一種人,把好的收在特別爲此準備的器具內獲救,而天使們將收拾那些不好的。『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耶穌〔對他們〕說:「這一切的話你們都明白了嗎?」他們〔回答祂〕說:「我們明白了。」』〔馬太福音13:49-51〕。我們也要說:「我們明白了」;他們當然會說:「我們明白了」;因爲這些事情是如此明白、如此榮耀,末世時代的每一位聖徒也必由衷說阿們來表示同意。

「『〔然後〕祂說:「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馬太福音13:52〕。

「有關這比喻的實例,可看看摩爾門經,它就是從心庫裡拿出的珍寶;賜給後期聖徒的聖約〔教義和聖約〕也是,聖經的譯本也是——這就是所謂的從人們心中拿出新舊的東西來,這也表示那三斗麵在耶穌基督的啓示下進行了去蕪存菁的淨化過程,而早在末世時代便開始這事工的施助天使就好比使整糰麵發起來的麵酵。阿們。」11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閱讀本章或準備教課時,不妨思考下列要點。如需其他建議,見第ⅶ-ⅹⅱ頁。

  • 複習第293-294頁。我們可從約瑟·斯密的榜樣學到哪些事情,對我們個人的經文研讀有所幫助?

  • 救主爲何有時會用比喻教導,複習約瑟·斯密對此事所作的解釋(第295-296頁)。我們學習福音眞理時,你認爲「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是什麼意思?我們不願意接受更大的光時,那光會從我們身上被取走。你認爲這是什麼原因?想想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接受更多福音的光。

  • 研讀撒種的比喻(第296-299頁)。救主在這個比喻中指出,同樣的福音信息會因人們接受的情形而有不同的結果。爲什麼「內心充滿不義」的人容不下神的話?爲什麼患難和逼迫會使一些人離開神的道?「世上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會如何擠住我們心中的道?

  • 我們要怎樣才能確保種子撒在我們心中時,是落在「好土」上?父母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子女準備他們的心接受神的話?

  • 在麥子和稗子的比喻裡(第299-301頁),麥子代表義人或「天國之子」,稗子代表「惡者之子」。在「稗子」被容許和「麥子」一起成長的情況下,我們要如何才能保持忠信?教義和聖約86:1-7如何幫助你瞭解這個比喻?

  • 今日的教會在哪些方面就像芥菜種比喻中的那棵不斷成長的樹?(例見第301-302頁。)

  • 複習第302-303頁。注意:麵酵是用來醒麵的東西。後期經文在哪些方面就像教會的麵酵?對你個人而言,後期經文如何像麵酵一樣?後期經文如何像「新的和舊的」寶藏?

  • 在撒福音的網的比喻中(第303頁),你認爲「聚攏各樣的水族」爲什麼很重要?今日這個比喻正如何在應驗?

相凝經文:路加福音8:4-18阿爾瑪書12:9-11教約86:1-11101:63-68

註:

  1. History of the Church, 2:326, 387;摘自約瑟·斯密的日記,1835年12月7日和1836年1月29日,俄亥俄州嘉德蘭。

  2. History of the Church, 2:376;摘自約瑟·斯密的日記,1836年1月19日,俄亥俄州嘉德蘭。

  3. History of the Church, 2:396;摘自約瑟·斯密的日記,1836年2月17日,俄亥俄州嘉德蘭。

  4. History of the Church, 6:314;摘自約瑟·斯密於1844年4月7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惠福·伍、威拉·理查、陶姆斯·布羅克和威廉·克雷頓報導。

  5. Brigham Young, Deseret News, Dec. 30, 1857, p. 340;改用現代英文拼法。

  6. Wandle Mace, Autobiography, ca. 1890, p. 45, Church Archives,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5

  7. History of the Church, 2:265–66;第一段第二、第三和第四組括號內的文字爲原文;改用現代標點符號和文法;摘自約瑟·斯密給教會長老的信,1835年12月,俄亥俄州嘉德蘭,刊載於1835年12月Messenger and Advocate,第225-226頁。

  8. History of the Church, 2:264–67;改用現代標點符號和文法;分段改變;摘自約瑟·斯密給教會長老的書信,1835年12月,俄亥俄州嘉德蘭,刊載於1835年12月Messenger and Advocate,第225-226頁。

  9. History of the Church, 2:267, 271;第一段第一組括號內的文字爲原文,第四段第一組括號內的文字爲原文;改用現代標點符號和英文大寫;分段改變;摘自約瑟·斯密給教會長老的信,1835年12月,俄亥俄州嘉德蘭,刊載於1835年12月Messenger and Advocate,第226-229頁。

  10. History of the Church, 2:268, 270;第三段括號內的文字爲原文;改用現代標點符號、英文大寫和文法;摘自約瑟·斯密給教會長老的信,1835年12月,俄亥俄州嘉德蘭,刊載於1835年12月Messenger and Advocate,第227-228頁。有關變更教會正式名稱的資料,見第ⅹⅵ頁。

  11. History of the Church, 2:270, 272;改用現代標點符號和英文大寫;分段改變;摘自約瑟·斯密給教會長老的信,1835年12月,俄亥俄州嘉德蘭,刊載於1835年12月Messenger and Advocate,第228-2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