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14章:死亡時的希望和安慰話語


第14章

死亡時的希望和安慰話語

「關於人的去世,我們有什麼足以慰藉的嗎?就世上所有的人中,我們有理由爲我們的死者懷抱最大的希望和安慰。」

約瑟·斯密的生平

約瑟·斯密先知的一生飽受痛喪親人的打擊。1828年6月15日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約瑟和愛瑪的長子奧文出生不久即告夭折。約瑟和愛瑪於1831年2月從約紐州搬到俄亥俄州嘉德蘭時,愛瑪再次懷孕,懷的是雙胞胎。約瑟和愛瑪抵達嘉德蘭不久,即遷入教友以撒·摩利農場裡的木屋。4月30日,薩迪斯和露易莎就在那裡出生,但他們並沒有活太久,出生幾個小時便告夭折。

同一時間在鄰近的俄亥俄州沃倫斯維鎭,約翰·莫達弟兄的妻子茱莉亞生下健康的雙胞胎後難產去世。莫達弟兄此時已有五名子女,實在無力照顧這兩個新生兒,因此請約瑟和愛瑪領養他們並視爲己出。約瑟和愛瑪感激地答應收養這兩名嬰兒,並將他們命名爲約瑟和茱莉亞。不幸地,1832年3月,十一個月大的小約瑟在約瑟被暴徒塗焦油及撒羽毛的當晚出麻疹又感染風寒,也死了。小約瑟的去世,讓這對傷痛的父母埋葬了頭五名子女中的四名,只有茱莉亞存活。

約瑟和愛瑪的十一名子女——九名親生的和兩名領養的——只有五名長大成人:1831年出生的茱莉亞、1832年出生的約瑟三世、1836年出生的菲德克、1838年出生的亞歷山大和1844年11月,約瑟去世五個月後出生的遺腹子大衛。1841年約瑟和愛瑪的兒子唐卡羅在14個月大時去世,1842年出生的另一個兒子,則在出生那天即告夭折。

約瑟·斯密一生中也曾痛失三位早逝的兄弟。以法蓮在1810年出生後不久即死亡。約瑟的大哥奧文在1823年去世,得年25歲,其弟唐卡羅在1841年去世,得年也是25歲。

先知的父親1840年在伊利諾州納府去世時,使先知又遭逢另一個重大的打擊,因爲他一直很依賴父親的忠告和力量。老約瑟·斯密知道自己將不久人世時,便召集家人到床邊。他對妻子說:「看著我的子女,我明白雖然養育他們長大成人是要他們從事主的事工,但是只要是活在世上,他們還是得經歷許多的艱辛困苦,想到要把你們留在敵人環伺的情況下,我就覺得心痛難過。」1

然後他一一對每個子女說話,給他們最後的祝福。根據先知母親的紀錄,他給約瑟先知這樣的保證:

「『約瑟我兒,你蒙得崇高聖潔的召喚,你甚至蒙召去做主的事工。要忠信持守,你必蒙祝福,你的子女也必蒙祝福。你會活著直到完成你的事工。』

「這時候,約瑟哭喊道:『噢,父親,眞的嗎?』他父親說:『是的,你必活著直到神要你做的事工都作好計畫爲止。這是我臨終前奉耶穌的名給你的祝福。』」2

基於自己這些困難的人生經驗,加上對救主贖罪的了解,約瑟·斯密先知才能給許多哀傷的聖徒他們迫切需要的安慰。

約瑟·斯密的教訓

摯愛的親人或朋友去世時,知道來生會再與他們相見,能爲我們帶來莫大的安慰。

1844年4月7日,先知在納府舉行的教友大會上演講,談到最近過世的朋友金·佛烈時説:「親愛的聖徒,我要和你們談談死者這個主題,希望大家注意。我們所愛戴的弟兄金·佛烈長老在井裡被一個裝滿石塊、落下來的桶子擊斃,他的死是促使我討論這個題目的主因。他的親友請我講話,但是因爲在這會眾中有許多住在本地或別處的人也曾痛失朋友,因此我覺得需要廣泛地講這主題,並在我的能力和聖靈感召所及的範圍內,就這主題提供我的意見。我需要你們的祈禱和信心,使我能有全能之神的指示及聖靈的恩賜,好說出你們容易了解的眞理,並使那見證能讓你們的心意和心智確信我所要講的眞理。……

「……我知道我的見證是眞實的;因此,我對這些悲痛的人說,他們失去的是什麼呢?他們的親戚朋友只是暫時離開他們的身體;也可以說他們那曾與神同在的靈只是暫時離開肉體身軀;他們現在生活的地方,大家可以互相交談,就像我們在地上交談一樣。……

「……關於人的去世,我們有什麼足以慰藉的嗎?就世上所有的人中,我們有理由爲我們的死者懷抱最大的希望和安慰,因爲我們已看到他們配稱地行走在我們之中,也看到他們熟睡在耶穌的臂膀裡。……

「談到金·佛烈長老之逝世,你們哀傷的人應當歡欣;因爲你們的丈夫和父親已經先去等待,直到死人復活——直到其他的人得完全;因爲在復活時,你們的朋友將在完全的幸福中起來,前往高級榮耀,……

「我藉著聖靈的權柄,蒙授權說,你們沒有理由懼怕;因爲他已去義人的居所。別傷心,別流淚。知道這些,是藉著我裡面的聖靈的見證;你們可以等待,在高榮世界的早晨,你們的朋友將出來與你們相見。……

「我的父親、兄弟、兒女和一些朋友都已前往靈的世界。他們只是離開一會兒,他們是在靈體中,我們不久將重逢。號角響起的時刻即將來到。我們離開今生時,會呼喚問候已在耶穌中熟睡的母親、父親、朋友和一切我們所愛的人。在那裡我們不再畏懼暴徒、迫害或惡意訴訟和拘捕,只有幸福的永恆。」3

羅連卓。巴恩斯長老在英國傳教時去世。先知在未完工的納府聖殿內的一次會議上談到他的去世時説:「讓我告訴你們我想要什麼。如果明天我蒙召躺在遠處的墓穴中,在復活的早晨,當岩石一裂開,我們由墳墓中出來之前,讓我與我的父親攜手,並叫道:『父親』,而他將說:『我兒,我兒。』

「我們可以如此看待死亡和復活嗎?是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生、如何死。我們躺下時,想想自己在早晨起來時的情景;朋友們躺在一起,緊抱在愛的臂膀中,在彼此的懷中睡著和醒來,並繼續交談,這是多麼愉快的事。

「如果我敘述我在異象中看到的關於這有趣主題的事,你們會覺得奇怪嗎?那些死在基督裡的人,他們出來時,可望享受所有喜樂的成果,那是他們在這世上所享有或期待的。

「這異象如此清楚明白,我眞的看到一些人,他們由墳墓起來前,就像是慢慢睡醒一樣。他們握住彼此的手說:『我的父親、我的兒子、我的母親、我的女兒、我的兄弟、我的姊妹。』那聲音開始呼喚死人起來時,假設我躺在父親旁邊吧,我心中第一個喜樂是什麼呢?就是迎見我的父親、母親、兄弟、姊妹;他們在我身邊時,我擁抱他們,他們也擁抱我。……

「對我來說,比想到死亡更痛苦的,是想到靈魂與肉體的毀滅。如果不是因爲能期待再看到我父親、母親、兄弟、姊妹和朋友,我的心會馬上破裂,我一定會走進墳墓。能在復活的早晨看到朋友的這份期待,使我的靈魂喜悅並使我能忍受生活中的不幸。這就好像他們在作一次長途旅行,回來時,我們以加增的喜樂迎接他們。……

「我要向馬賽拉斯·貝特斯〔一位喪妻的教友〕致意,你的伴侶很快就會在榮耀的世界陪伴你。還有巴恩斯弟兄的朋友和所有哀傷的聖徒,這對我們大家是警告的聲音,要我們沉著、勤勉,收拾起喧譁、虛榮和愚行,並要準備好明天就可以死去。」4

喪失兒女的父母會在復活時迎接兒女,他們的狀態會像剛去世時那樣。

先知在兩歲的瑪霍安·李昂的喪禮上説:「警告的聲音又在我們之中響起,顯示人生之無常,而我在空閒的時候常默想這主題,並問這問題:爲何嬰兒、天眞無邪的小孩會從我們身邊被帶走,尤其是那些看起來最聰明伶俐、逗人喜愛的小孩。我腦海中所得到的最有力理由是:這是個非常邪惡的世界,並且……變得越來越邪惡腐敗。……甚至許多人在嬰孩時期就被主帶走,使他們能避免人類的嫉妒以及現在世上的憂患及邪惡;他們太純潔,太可愛了,以致不能生活在世上;因此如果正確地思考,我們就不會哀傷,反而有理由因他們脫離了邪惡而歡欣,並且不久我們必再擁有他們。……

「……晚死與早死唯一的差別在於,後者住在天上及永恆的光與榮耀中比前者久,他們較早脫離這個悲慘邪惡的世界。雖然有這一切榮耀,但我們暫時看不見這種榮耀,因而爲親友死去而哀傷,但我們不像那些沒有希望的人那樣哀傷。」5

「有人或許會問——『在永恆中,母親還能保有她的子女嗎?』是的!是的!母親,你們會有你們的子女;因爲他們會有永生,他們的債已償還了。」6

「孩子……必像死時一樣起來;我們能在那裡以同樣的榮耀歡迎我們可愛的嬰孩——在高級榮耀中是同樣的可愛。」7

第六任總會會長斯密F.約瑟會長發表聲明:「約瑟·斯密曾經教導這教義:夭折的嬰孩在復活時將以小孩的樣子起來;他曾指著一位孩子過世的母親,對她說:『在孩子復活後,你必將享有撫育這孩子的喜悅、快樂及滿足,直到這孩子達到其靈體的完全身量。』……

「1854年,我和叔叔唐卡羅·斯密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嬸嬸〔斯密愛妮思〕見面,她的女兒〔撒弗尼〕就是先知約瑟·斯密談到母親將享有撫育孩子的喜悅、快樂及滿足,直到孩子達到靈體的完全身量時提到的那個小女孩;這樣的喜樂是在塵世間享受不到的,因爲她再也不會有塵世的憂傷、恐懼和能力不足,她所知道的會比在世時多得多。我遇見這位寡婦,也是這孩子的母親,她告訴我這件事,並見證這確實是約瑟·斯密先知在她女兒的葬禮上所說的話。」8

瑪莉·霍恩和莉諾拉·泰來各有一名年幼的子女夭折。霍恩姊妹記得約瑟·斯密先知給這兩位姊妹如下的安慰:「他告訴我們,我們會在復活的早晨迎接這些孩子,他們的狀態會和剛去世時一樣純潔、天眞,我們應該像母親那樣撫養他們、照顧他們。他說這些孩子會在復活中起來,就像去世時的那個狀態;他們會得到一切必要的智能來享有寶座、主權和權力。」9

我們爲失去親人而哀傷時,可以相信「全地的神必行公義」。

先知在得年24歲的以法蓮·馬可斯的喪禮上表示:「這是個非常肅穆難過的日子,我從未感到如此肅穆。這個場合使我想起我在紐約去世的長兄奧文,還有在納府去世的小弟唐卡羅。要我活著看到這些給我們扶持和慰藉的人英年早逝,實在令人難以承受。是的,這樣的事很難讓人坦然接受。有時候我想,如果合乎神的旨意,我被召離世間還比較能承受一些;可是我知道我們必須平靜下來,了解那是神的事情,而要順服祂的旨意;一切都是對的。不久以後,我們都會蒙主寵召;我可能蒙主寵召,你們也一樣。」10

約瑟·斯密在1832年6月6日給愛瑪·斯密的信上説:「我很難過聽到海侖的孩子去世的消息。我想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可以了解他的感受,但是我們都必須承擔自己的命運,並且說願主的旨意得成。」11

約瑟·斯密在1840年1月20日寫信給愛瑪·斯密,信上説:「我收到海侖的來信,得知家人都無恙令我非常高興。我的心仍爲那些死去的人哀傷,但不是全然沒有希望,我還會再看到他們,和他們一起。因此,我們更能夠接受神的做法。」12

「出於對錫安死者的尊敬,我們的心與哀者同哀,但要記得全地的神必行公義。」

「有那麼多的人去世,這使我們無比傷痛,但也無可奈何。神從諸天之上說話,召喚我們回天家時,我們就必須順從祂的旨意。」14

先知在詹姆斯·亞當的喪禮上説:「我第一次看到他是在我由密蘇里州前往華盛頓,路經〔伊利諾州〕春田市的時候。他尋找到我這陌生人,帶我到他家,鼓勵我、安慰我,並給我錢。他一直是我最親密的朋友。……他曾獲得關於他辭世的啓示,如今已去從事更重要的工作。人們作好準備時,死亡對他們也是好的。亞當斯弟兄已經去爲死者打開一道更有效力的門。義人的靈超升去承擔更偉大、更榮耀的事工,因此他們去世而進入靈的世界是蒙福的。」15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閱讀本章或準備教課時,不妨思考下列要點。如需其他建議,見第ⅶ-ⅹⅱ頁。

  • 閱讀第171-173頁的敘述時你有什麼想法或感受?這些經驗對於先知約瑟教導死亡和復活一事會有什麼影響?

  • 本章包含約瑟·斯密與遭遇喪親之痛的人分享的信息(第174-179頁)。在這些信息中,先知教導福音教義並告訴聽者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些教義,藉此帶給他們「希望和安慰」。想到已逝或即將去世的親人,哪些福音眞理爲你帶來安慰?這些眞理爲何對你很重要?

  • 閱讀約瑟·斯密在談到巴恩斯長老的死亡時提出的忠告,包括有關「如何生、如何死」(第175-176頁)的忠告。他的勸告對你有何意義?想想一旦記住他的忠告,你的人生會有何改變。

  • 複習先知對那些子女夭折的父母所說的話(第176-178頁)。這些教義如何爲傷痛的父母帶來希望?

  • 研讀約瑟·斯密有關親人死亡時要順服神旨意的忠告(第178-179頁)。決定接受神的旨意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心情及言行?我們的決定會如何幫助他人?

相關經文:約翰福音20:1-29摩賽亞書16:7-8阿爾瑪書40:11-12摩羅乃書8:11-20教約42:45-46

註:

  1. Joseph Smith Sr., quoted in Lucy Mack Smith, “The History of Lucy Smith, Mother of the Prophet,” 1844-45 manuscript, book 18, p. 5, Church Archives,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

  2. 老約瑟·斯密,1840年9月14日在伊利諾州納府,老約瑟·斯密臨終時給約瑟·斯密的祝福;quoted in Lucy Mack Smith, “The History of Lucy Smith, Mother of the Prophet,” 1845 manuscript, p. 298, Church Archives.

  3. History of the Church, 6:302–3, 310–11, 315–16;括號內爲原文;分段改變;摘自約瑟·斯密在1844年4月7日於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惠福·伍、威拉·理查、陶姆斯·布羅克和威廉·克雷頓報導;亦見第562頁,附錄,第3項。

  4. History of the Church, 5:361–63;分段改變;摘自約瑟·斯密於1843年4月16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惠福·伍和威拉·理查報導。

  5. History of the Church, 4:553–54;摘自約瑟·斯密於1842年3月20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惠福·伍報導。

  6. History of the Church, 6:316;摘自約瑟·斯密於1844年4月7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惠福·伍、威拉·理查、陶姆斯·布羅克和威廉·克雷頓報導;亦見第562頁,附錄,第3項。

  7. History of the Church, 6:366;摘自約瑟·斯密於1844年5月12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陶姆斯·布羅克報導。

  8. Joseph F. Smith, “Status of Children in the Resurrection,” Improvement Era, May 1918, p. 571.

  9. Mary Isabella Horne, quoted 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4:556, footnote; from her statement given on Nov. 19, 1896, in Salt Lake City, Utah.

  10. History of the Church, 4:587;摘自約瑟·斯密於1842年4月9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惠福·伍報導。

  11. 約瑟·斯密給愛瑪·斯密的信,1832年6月6日,印地安納州綠村;Chicago Historical Society, Chicago, Illinois.

  12. 約瑟·斯密給愛瑪·斯密的信,1840年1月20日,賓夕法尼亞州徹斯特郡;Chicago Historical Society, Chicago, Illinois.

  13. History of the Church, 1:341;摘自約瑟·斯密給在密蘇里的弟兄們的信,1833年4月21日,俄亥俄州嘉德蘭。

  14. History of the Church, 4:432;摘自約瑟·斯密給杜斯密的信,1841年10月9日,伊利諾州納府。

  15. History of the Church, 6:51–52;摘自約瑟·斯密在1843年10月9日於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威拉·理查和時代與季節的報導,1843年9月15日,第331頁;本期時代與季節延遲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