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e
第54課:教義和聖約第134~136篇


「第54課:教義和聖約第134~136篇」,教義和聖約教師用本(2017)

「第54課」,教義和聖約教師用本

第54課

教義和聖約第134~136篇

導言和大事紀

1835年8月17日,俄亥俄州嘉德蘭的教會成員舉行了特別會議,以核准即將出版的教義和聖約。教會成員在會議中表決,在教義和聖約中納入「有關政府與一般法律的信仰宣言」(教約第134篇前言)。這段話記載於教義和聖約第134篇

1844年6月27日,先知約瑟·斯密和他擔任總會會長助理暨總會教長的哥哥海侖,在伊利諾州卡太基殉教。1844年版教義和聖約所包含的殉教公告,是根據十二使徒定額組成員約翰·泰來長老和威拉·理查長老的目擊紀事而來。這篇公告記載於教義和聖約第135篇

1846年2月,教會成員開始離開伊利諾州納府,橫越愛阿華境內向西遷徙。1847年1月,百翰·楊會長在內布拉斯加州冬季營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36篇所記載的啟示。主在其中勸告聖徒要將自己組織起來,準備好西遷的旅程。

1835年8月17日 教會成員在俄亥俄州嘉德蘭核准將教義和聖約第134篇納入教義和聖約中。

1844年6月27日先知約瑟·斯密和海侖·斯密在伊利諾州卡太基的卡太基監獄殉教。

1844年7-8月 教義和聖約第135篇寫成。

1846年2月4日第一支聖徒隊伍離開伊利諾州納府,踏上西遷的旅程。

1846年6月百翰·楊帶領的聖徒隊伍抵達密蘇里河;這裡是日後愛阿華州坎斯威爾和內布拉斯加州冬季營建立起來的地方。

1847年1月14日 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36篇的啟示。

1847年7月24日百翰·楊帶領的先驅者隊伍抵達鹽湖谷。

教學建議

教義和聖約134:1-12

概述政府和公民的責任

註:不妨唱「讚美先知」(聖詩選輯第15首),作為靈修的一部分。

在白板上展示或寫出以下問題,並邀請學生回答:如果這世上沒有政府會是什麼樣子?

邀請學生今天在研讀教義和聖約第134篇時,找出可以幫助他們明白政府應有的職責的教義和原則。

為了幫助學生明白教義和聖約第134篇的歷史背景,邀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這段內容:

1833年末,密蘇里州傑克森郡的暴徒將教會成員驅離家園後,教會領袖向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官員尋求保護,並且幫助他們取回失去的財產,但他們的訴求失敗了。1835年8月,教會成員仍在向政府請求補償和伸張正義的期間,奧利佛·考德里和西德尼·雷格登向俄亥俄州嘉德蘭的教會總集會提交一份文件,概述後期聖徒對政府和法律的看法。(See Spencer W. McBride, “Of Governments and Laws,” in Revelations in Context, ed. Matthew McBride and James Goldberg [2012], 295, or history.lds.org.)這篇宣言記載於教義和聖約第134篇

邀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134:1-3。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政府這個概念由誰設立及為何設立。

  • 關於政府的目的,我們能從第1節找出什麼真理?(幫助學生找出以下這項真理:政府是神為所有人的利益而設立的。

向學生指出,第1節中的政府指的是一般政府,而非特定形式的政府。

  • 根據第2節,政府應保障哪些權利?

  • 根據第3節,為什麼政府有「公務員」是很重要的?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134:4。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這節經文教導關於宗教自由的什麼事。

  • 關於宗教自由,第 4節教導了什麼事?

  • 宗教自由如何影響我們跟隨天父救恩計畫的能力?

概述教義和聖約134:5-12時,向學生說明,該宣言聲明所有國民都應「擁護並支持」公正的政府並尊重法律(第5節)。政府應當制定法律來保護宗教行為,不該偏好某一宗教甚於另一個。此外,宗教團體在必要時,可以透過開除教籍來懲戒成員,但不能沒收成員的財產或傷害其身體。

教義和聖約135:1-7

教會宣布先知約瑟·斯密和海侖·斯密殉教

Image
先知約瑟·斯密

展示一張先知約瑟·斯密的圖片。向學生指出,1844年6月27日,先知約瑟·斯密和哥哥海侖在卡太基監獄殉教,如同教會過去受到迫害的許多時期一樣,政府官員再次未能保護後期聖徒的權利。之後,教會成員在日誌內容、信件和公開寫作中記錄對先知的頌讚。這些成員往往描述他們得知先知死亡時的感受,以及對他神聖職責和使命的見證(see Jeffrey Mahas, “Remembering the Martyrdom,” in Revelations in Context, ed. Matthew McBride and James Goldberg [2012], 299–306, or history.lds.org)。其中一篇頌讚記載於教義和聖約第135篇,是根據先知遇害時在他身旁的約翰·泰來長老和威拉·理查長老的目擊紀事而來。

邀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學生用本裡的教義和聖約第135篇:額外的歷史背景。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是什麼導致約瑟和海侖·斯密的殉教。

邀請學生默讀教義和聖約135:1-2,找出有關殉教的細節。

  • 如果你當時住在納府並聽到先知的死訊,你會有什麼感受?

邀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135:3-7。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對先知約瑟·斯密的描述。不妨邀請學生將吸引他們注意的字句劃記下來。

  • 這幾節經文有什麼地方吸引你的注意?

  • 關於約瑟·斯密「為〔神的兒女〕的救恩」所做的,我們可以從第3節中找出哪項真理?(幫助學生找出以下這項真理:先知約瑟·斯密為這世上神的兒女的救恩所做的,除了耶穌之外,比其他曾活在世上的任何人都多。

展示以下約瑟F.·斯密會長(1838-1918)所說的話,並邀請一位學生讀出來:

Image
約瑟F.·斯密會長

「約瑟·斯密所從事的事工並不僅限於今生,也攸關未來與過去的生命,換句話說,這與所有曾經來過世上、正活在世上,以及將要來到世上的人都有關」(Joseph F. Smith, Gospel Doctrine, 5th ed. [1939], 481)。

  • 這段話如何幫助我們明白先知約瑟·斯密的使命有多麼重要?

邀請學生寫下先知約瑟·斯密為他們的救恩做了什麼。在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幾位學生報告他們所寫的內容。

分享你對先知約瑟·斯密的見證,並邀請幾位對分享見證感到自在的學生也分享他們的見證。

教義和聖約136:1-33

主組織教會成員,並勸告他們為西遷的旅程作好準備

向學生說明,約瑟和海侖·斯密在伊利諾州卡太基遇害兩週後,一家報紙報導了先知和他哥哥的死訊。「那篇文章……以這九個字的結論和預言作結尾:『摩爾門主義從此結束』」 (Lawrence R. Flake, “Of Pioneers and Prophets”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evotional, July 18, 1995], 3, speeches.byu.edu)。

  • 這篇文章的作者對耶穌基督復興的教會不了解的地方是什麼?

Image
百翰·楊

展示一張百翰·楊的圖片,並邀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這段話:

先知約瑟·斯密臨終前把聖職權鑰交托給十二使徒定額組成員。在他去世後,由百翰·楊主領的十二使徒定額組繼續領導教會。在日益加劇的迫害中,聖徒於1846年2月離開伊利諾州納府,開始向西朝洛磯山脈前進。然而,由於降雨過多和補給不足,旅程進展緩慢,他們花了將近四個月的時間才旅行300英里,越過愛阿華州。教會領袖決定等到隔年春天再繼續西行,於是他們在密蘇里河畔建立臨時屯墾區,其中最大的就是冬季營。百翰·楊會長就是在這裡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136篇所記載的啟示。(見圓滿時代的教會歷史學生用本,第二版〔教會教育機構課本,2003年〕,第291–293306–314319330頁。)

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136:1-5。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透過百翰·楊會長揭示了什麼事情。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 知道主繼續向他們顯明祂的旨意,這一點如何幫助了教會成員?

概述教義和聖約136:6-16時,向學生說明,主告訴百翰·楊會長如何「為那些要留下來的〔或稍後來的〕人作準備」(第6節),並召喚一些人帶領聖徒不同的隊伍。

在白板上寫出以下參考經文: 教義和聖約136:17-31 。每個學生分配一節或幾節經文(使所有經文都得到分配)。邀請學生默讀他們被指定的經文,找出主給聖徒的勸告。在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幾位學生報告他們發現的事。

  • 主的勸告如何在教會成員的西遷途中祝福他們?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136:30-33。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給聖徒的應許。

  • 我們可以從主給聖徒的應許中找出什麼原則?(幫助學生找出類似以下的原則:我們不需要怕我們的敵人,因為他們掌握在主的手中。考驗能使我們準備好接受未來的榮耀。如果我們謙抑自己並呼求主,祂就會透過祂的靈來啟發我們。把這些原則寫在白板上。)

  • 這些原則如何幫助西遷途中的教會成員?

邀請學生思考,這些原則如何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幫助他們。針對運用這些原則如何使你蒙福,分享你的見證。

教義和聖約136:34-42

主讓聖徒感到寬慰,並勸告他們要勤奮遵守祂的誡命

再次指出你先前展示的先知約瑟·斯密的圖片。概述教義和聖約136:34-40時,向學生說明,主告訴百翰·楊,雖然許多人「因〔約瑟·斯密的〕死亡而感到驚奇」(第39節),或對他為什麼會死感到不解,但約瑟已忠信地完成了他的使命(第38節)。主也說明,先知被殺害好使他能「用他的血來封印他的見證……,好使他得以受尊崇,惡人得以被定罪」(第39節)。

向學生說明,主用鼓勵的話語結束這項啟示。邀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136:37,40-42。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對聖徒說了什麼話,讓他們感到寬慰。

  • 主的話如何使聖徒感到寬慰?

  • 根據第37節,「如果〔我們〕忠信地遵守〔主〕……的一切話語」或誡命,將會得到什麼祝福?(在學生回答後,將以下原則寫在白板上:如果我們忠信地遵守主的一切話語,我們有一天會看見祂的榮耀。

向學生指出,主知道,一直遵守或服從祂所有的話語是一件困難的事,但祂希望我們盡力而為。

  • 這項原則如何鼓勵你奉行福音?

為這項原則的真實性作見證。邀請學生努力遵守主的一切話語,並耐心地等待祂的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