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e
第3課:教義和聖約第3篇;第10篇


第3課

教義和聖約第3篇第10篇

導言和大事紀

1828年夏天,馬丁·哈里斯帶著摩爾門經116頁手稿離開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拿去給住在紐約州拋邁拉的家人看。馬丁沒有按照指定的時間回到哈茂耐時,約瑟·斯密便前往他的父母位於紐約州曼徹斯特的家,他在那裡得知馬丁已經遺失了手稿。約瑟相當懊惱,隔天便返回他在哈茂耐的家。他在1828年7月抵達之後,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篇所記載的啟示。主在這項啟示中斥責約瑟,並告訴他,他已暫時失去翻譯的特權,但主也向他保證,說:「你仍是被揀選的,並且再被召喚來做這事工」(教約3:10)。主進一步解釋祂將摩爾門經帶到世上來的目的,並且宣告,儘管世人很邪惡,祂的事工仍會成功。

約瑟·斯密經過一段時間的悔改後(見教約3:14),摩羅乃在手稿遺失時取走的金頁片又回到約瑟手中,他也再次被賜予翻譯的恩賜。約瑟再度開始翻譯之後,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0篇的啟示(該啟示的一部分可能已於1828年夏天獲得)。在這項啟示中,主命令約瑟不要重新翻譯遺失的手稿。先知了解到,為了彌補遺失的手稿,並且保存摩爾門經中的訊息,受靈啟發的準備工作早在古代就已完成。

1828年6月14日馬丁·哈里斯從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帶著摩爾門經116頁手稿,前往紐約州拋邁拉。

1828年7月約瑟·斯密抵達紐約州曼徹斯特,得知手稿已經遺失。

1828年7月 約瑟·斯密返回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篇的啟示。

1828年9月22日約瑟·斯密因手稿一事違誡而失去金頁片及烏陵和土明後,再次從摩羅乃手中獲得這些物品。

1829年4月5日奧利佛·考德里抵達哈茂耐,協助摩爾門經的翻譯。

1829年4月 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0篇的啟示(一部分可能已於1828年夏天獲得)。

教學建議

教義和聖約3:1-20

主宣告,祂的事工不會挫敗,並且斥責約瑟·斯密

邀請學生想想某人曾試圖說服他們違反神的誡命的一次經驗。

  • 為什麼有時很難抵擋社會上要我們犯下錯誤的這種壓力?

向學生說明,約瑟·斯密翻譯摩爾門經時,面對的是要他忽視神的忠告的這種壓力。邀請學生在研讀教義和聖約第3篇第10篇時,找出一些真理,在別人要他們違反神的忠告時,可以幫助他們抵擋壓力。

邀請學生說明,他們對摩爾門經116頁手稿遺失的事情有何了解。需要時,在學生回答之餘,補充下列細節:

1828年4月至6月,先知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的家中翻譯頁片,而富裕的農場主人馬丁·哈里斯則擔任他的抄寫員。馬丁比約瑟年長22歲,在約瑟和愛瑪搬往哈茂耐(愛瑪家人居住的地點)時曾給予資助,並在先知翻譯時協助他。馬丁對於約瑟工作的熱衷和資助,讓他的妻子露西越來越感到擔憂。她和其他人向馬丁施壓,要他拿出頁片存在的證據。馬丁為了消除他們的疑慮,要約瑟求主允許他把已完成的116頁手稿拿給他們看,當作證據。

  • 為什麼這樣的請求可能讓先知陷入艱難的處境?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約瑟·斯密所說的話:

「我真的求問了,答案是不行〔帶走手稿〕。可是,他不滿意這個答案,要我再次求問。我又去求問,結果是跟上次一樣。他仍然不滿意,堅持要我再求問一次」(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62頁)。

  • 你覺得為什麼即使已得到明確的答覆,約瑟仍一再地求問神相同的問題?

邀請另一位學生讀出以下額外的歷史細節:

馬丁多次懇求之後,約瑟第三次去求問主,主終於准許馬丁「在某些條件下」帶走手稿(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第62頁)。馬丁立約說他只會將手稿拿給他的妻子和幾位特定的家人看。馬丁帶著手稿回到紐約州,但幾週後,卻沒有按照他和先知約定的時間回來,也沒有隻字片語。最後,約瑟長途跋涉來到父母的家,派人去請馬丁來,想知道他失約的原因。一整個早上過去了,馬丁才抵達,他坐下來與斯密家庭一起用餐,卻隨即放下餐具。當有人問他是否還好時,他大喊道:「我失去我的靈魂了!」,最後承認他遺失了那116頁手稿(see Lucy Mack Smith,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5,” 130–31, josephsmithpapers.org)。

  • 如果你此時身處約瑟的境地,你會有什麼想法、感覺和擔憂?

請一位學生讀出約瑟得知手稿遺失時所說的話:

「全完了!全完了!我該怎麼辦?我有罪了;是我激起了神的憤怒。我早該接受神的第一個答覆;因為祂告訴我讓譯稿離開我的身邊是不安全的」(Joseph Smith, in Lucy Mack Smith,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5,” 131, josephsmithpapers.org)。

向學生說明,因為約瑟「煩擾主,為馬丁·哈里斯請求特權,讓他帶走手稿」(Manuscript History of the Church, vol. A-1, p. 10, josephsmithpapers.org),所以摩羅乃就取走頁片及烏陵和土明,約瑟也失去了翻譯的恩賜。然而,摩羅乃應許約瑟,只要他謙卑並悔改,就能再次取得這些物品。約瑟返回哈茂耐並懇求主的寬恕後,摩羅乃暫時歸還了烏陵和土明,讓約瑟透過它們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3篇所記載的啟示。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3:1-3。請全班找出主想要約瑟了解的事。

  • 主教導約瑟·斯密關於祂的事工的哪項真理?(學生應找出類似以下的這項真理:神的事工不會挫敗。

  • 了解這項真理如何幫助約瑟·斯密度過這痛苦的時期?

邀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3:4-11。請全班找出主針對約瑟·斯密在遺失手稿一事上的責任,給予他什麼忠告和糾正。

  • 約瑟在哪些方面已「連續聽從了人的勸誘」,並且「怕人甚於怕神」(教約3:6-7)?

  • 關於怕人甚於怕神可能導致的後果,我們可以從這些事件學到些什麼?

  • 關於我們對主忠信時祂會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根據第8節,我們可以找出哪項原則?(如果我們對主忠信,祂會支持我們,抵抗敵人帶火的箭,並且在我們有困難時與我們同在。)

  • 別人要我們犯下錯誤的這種壓力,如何能比作敵人帶火的箭?

請學生想想,他們曾選擇對主忠信,而非屈服於他人壓力的一次經驗。邀請一些學生分享,由於他們的服從,主曾用哪些方法在他們的考驗中支持他們。

鼓勵學生現在就下定決心對主保持忠信,不屈服於他們周遭的壓力。

概述教義和聖約3:12-20,向學生說明,主提醒約瑟,由於他沒有聽從主的忠告,因此失去了翻譯的特權一段時間。然而,主向他保證,祂的事工會向前推進,而主的人民會透過摩爾門經認識救主。

教義和聖約10:1-29

主向我們揭露撒但企圖摧毀約瑟·斯密和神的事工的這項計畫

向學生說明,約瑟·斯密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篇所記載的啟示後,繼續在神前謙抑自己,最後在1828年9月重新獲得翻譯摩爾門經的恩賜。到了1829年4月,他也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10篇所記載的啟示,儘管他可能早在前一年的夏天,已經接受其中一部分的啟示。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第10篇的前言。請全班找出關於遺失的116頁手稿,主對先知說了什麼話。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10:1-7,請全班找出約瑟重新開始翻譯時,主給予他的忠告。邀請一些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 我們可以從第5節中主給約瑟的忠告裡學到什麼原則?(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要幫助他們找出以下這項原則:如果我們一直祈禱,就能征服撒但和支持他工作的徒眾。

  • 祈禱如何幫助我們征服撒但,也逃離那支持撒但工作的徒眾?

請幾位學生分享幾個祈禱如何幫助他們抗拒撒但的誘惑的例子。(提醒學生不應分享太過個人或隱私的經驗。)

概述教義和聖約10:8-19,向學生說明,主已警告約瑟,如果他重新翻譯遺失的116頁手稿,撒但的邪惡計畫會破壞即將到來的事工。

向學生說明,在教義和聖約10:20-29中,主談到撒但對取得116頁手稿之人的影響,以及撒但如何完成他邪惡的目的。在白板上畫下兩個欄位。其中一欄標註為撒但的目的,而另一欄標註為撒但的計策。將全班分成兩組,請一組學生默讀教義和聖約10:20-29,找出這幾節教導哪些關於撒但的目的的事。請另一組閱讀相同的經文,找出撒但利用哪些計策來達到他的目的。在給予充分的時間後,邀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並將答案寫在白板上適當的欄位裡。

  • 有關撒但的目的,我們可以從幾節經文學到什麼?(學生分享所找到的原則時,強調以下這項真理:撒但想要摧毀我們的靈魂和神的事工。不妨將這項真理寫在白板上。你也不妨建議學生將第22-23節第27節中教導這項真理的詞句劃記下來。)

  • 了解撒但的目的和計策,如何幫助我們避開及逃離他的陷阱?

教義和聖約10:30-70

約瑟·斯密得知神的計畫會阻擋撒但為摧毀神的事工所做的努力

概述教義和聖約10:30-45,向學生說明,主命令約瑟不要重新翻譯已翻譯過的頁片,即116頁手稿的部分。相反地,主命令先知翻譯尼腓小片上的紀錄。由於主通曉萬事,祂賜給摩爾門靈感,要在他的紀錄裡,納入尼腓小片中,與遺失的手稿涵蓋大約相同時期的部分。邀請一位學生讀出第44-45節,並請全班注意,主在將遺失的手稿,與尼腓小片裡的紀錄作一比較之後,說了什麼話。

概述教義和聖約10:46-70,向學生說明,主也教導約瑟有關摩爾門經在建立祂的教義上所扮演的角色。

結束時,為這些啟示所教導的教義和原則分享你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