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e
第48課:教義和聖約第124篇


「第48課:教義和聖約第124篇」,教義和聖約教師用本(2017)

「第48課」,教義和聖約教師用本

第48課

教義和聖約第124篇

導言和大事紀

教會成員在1838年至1839年之間的冬天被驅離密蘇里州時,在伊利諾州和愛阿華地區找到了避難之地。1839年4月,先知約瑟·斯密被容許逃離監禁之後,到伊利諾州昆西與聖徒團聚,並協助在伊利諾州克貿斯(後來改名為納府)建立新的聚集地。將近兩年後,先知約瑟·斯密於1841年1月19日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124篇所記載的啟示,主在啟示中命令他要寫下「〔祂〕福音……的嚴正文告」,向「各地的所有國家」的領袖發出(教約124:2-3),祂也指示聖徒建造供訪客食宿的家宅,並在納府建造聖殿。祂也勸告個別的教會成員,並指派弟兄擔任各樣的聖職領導人職位。

1838年至1839年之間的冬天教會成員被驅離密蘇里州後,在伊利諾州和愛阿華地區避難。

1839年4月16日先知約瑟·斯密和同伴們被送到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受審時,被容許逃離監禁。

1839年4-5月教會成員買下伊利諾州克貿斯(後來改名為納府)的土地,將那裡建設為一處聚集地。

1840年8月15日先知約瑟·斯密第一次針對死者的洗禮公開發表演講。

1840年12月16日伊利諾州核可納府市的正式憲章。

1841年1月19日 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24篇的啟示。

1841年4月6日安放納府聖殿的房角石。

教學建議

教義和聖約124:1-21

主命令先知約瑟·斯密要「向……各地的所有國家發出」一份「福音……文告」,並勸告教會裡個別的成員

在白板上寫出以下問題:你能從別人得到的最大讚美是什麼?為什麼?

邀請一些學生向全班分享他們的答案。然後,在白板上寫出以下問題:你希望從主那裡得到什麼讚美?為什麼?

邀請學生思考這些問題。鼓勵他們在研讀教義和聖約第124篇時,找出主看重的是祂僕人身上的哪些品格。

提醒學生,1838年到1839年之間的冬天,教會成員被逐出密蘇里州之後,他們許多人沿著密西西比河兩岸,定居在伊利諾州和愛阿華地區的一些小社區裡。這些社區裡仁慈的居民盡一切所能幫助聖徒,但要為這一大群逃難的人找到足夠的食物和避難所往往並不容易。

展示以下這段話,並邀請一位學生讀出來:

1839年4月,先知約瑟·斯密和一起被囚禁的人被容許逃離監禁,他們逃到伊利諾州昆西,在那裡與家人團聚。抵達昆西後,先知與其他人買下了伊利諾州和愛阿華地區的土地,供聖徒定居。伊利諾州克貿斯成了他們的新總部,他們將它改名為Nauvoo(納府),在希伯來文是「美麗」的意思。然而,聖徒(他們許多人在逃離密蘇里州的屯墾區之後,已經一貧如洗)此時正全力整理土地、建造新家和謀求生計,這使得城市的建設不得不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格外辛苦。接下來的冬天,建設有了足夠的進展時,教會領袖轉而重新組織教會的領導層級;教會在密蘇里州這段動盪的時期,領導層級因叛教和死亡而折損多人。1841年1月19日,先知約瑟·斯密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124篇所記載的啟示,主在啟示中稱呼納府為「錫安房角石」(教約124:2)及當時的教會總部,並任命弟兄們在各樣的教會領導職位中服務。

向學生說明,如同教義和聖約124:1-22所記載的,主讚揚及勸告納府多位不同的教會領袖。在白板上寫出以下參考經文和名字:

教義和聖約124:1-3——約瑟·斯密

教義和聖約124:12-14——羅伯特·湯普森

教義和聖約124:15——海侖·斯密

教義和聖約124:16-17——約翰·班尼

教義和聖約124:18-19——列曼·魏特

教義和聖約124:20-21——喬治·密勒

指派每位學生其中一段參考經文,然後邀請學生默讀被指派的章節,找出主針對這其中每一個人說了什麼話。邀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他們報告時,在白板上對應的參考經文和名字旁邊,寫下他們的答案。

  • 你希望從主那裡得到這些讚美中的哪一句?為什麼?

邀請學生快速複習第15和20節中,主給海侖·斯密和喬治·密勒的讚美。

  • 依照主對這兩人所說的話,祂對正直的人有何感覺?(學生應該要找出一項類似以下的真理:主喜愛且信任那些心地正直的人。

向學生指出,主愛所有的人。然而,主在第15和20節中對海侖·斯密和喬治·密勒所表達的愛,指出了由於他們正直(意指純潔、誠實和正義),他們的生活得到主的認可。

展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約瑟·胡適令長老(1917-2008)所說的話。邀請一位學生讀出這段話,並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胡適令長老針對正直的意義說了些什麼。

「對我而言,正直就是不管結果如何,依義而行,樂於行善;正直是從靈魂深處堅守正義,不只是行為正義而已,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心中都堅守正義。一個正直的人值得別人的信賴,絕不動歪腦筋,不違背誓約,也不辜負別人的託付」(參閱約瑟·胡適令,「正直」,1990年7月,聖徒之聲,第31頁)。

  • 有哪些情況可以測試一個人是否正直?

  • 我們可以做哪些事,使我們即使在情況艱難時,仍然可以幫助我們保持正直?

邀請學生想想他們認識的某個正直的人。請一些學生與全班分享,他們想到的那個人為何是個正直的榜樣。

鼓勵學生寫下他們會做些什麼事,使自己在思想、言語和行為中努力保持正直。

教義和聖約124:22-83

主命令教會成員在納府建造聖殿和接待訪客的家宅

向學生說明,主在教義和聖約124:22-83中,給予教會成員明確的誡命。邀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124:22-27,56,60。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告訴聖徒去做什麼事。

  • 主告訴聖徒要在納府建造什麼?(一間供食宿的家宅,稱為納府之家,及一座聖殿。)

  • 根據第23,60節,主為什麼命令聖徒建造納府之家?

展示一張納府聖殿的圖片

Image
納府聖殿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124:28。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為什麼命令聖徒在納府建造聖殿。

  • 主為什麼命令聖徒在納府建造聖殿?

向學生說明,先知約瑟·斯密教導,要獲得「圓滿聖職」,必須先獲得聖殿教儀並遵守相關的聖約(見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419頁)。雖然聖職權鑰已於1836年在嘉德蘭聖殿中復興,但當時並未揭示所有的聖殿教儀。例如,1840年8月15日,在先知約瑟·斯密獲得教義和聖約第124篇所記載的啟示之前六個月,他第一次教導透過替代的洗禮救贖死者的教義。此後,有許多死者的洗禮在密西西比河及附近的溪流中執行。

邀請一些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124:29-34。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告訴聖徒哪些關於死者洗禮的事。

  • 主說死者的洗禮必須在哪裡執行?

  • 根據第30節,主為什麼允許聖徒在聖殿以外的地方執行死者的洗禮?

  • 主說聖徒若在指定完成聖殿的時間以後,在聖殿以外執行死者的洗禮會怎麼樣?

向學生說明,在密西西比河執行的替代洗禮於1841年10月3日中止,當天,先知宣布:「我們不再為死者洗禮,直到可以在主的屋宇裡執行為止。……因為主這樣說了!」(教訓:約瑟·斯密第469頁)。1841年11月,在部分完工的納府聖殿中,位於地下室的洗禮池建造完成並進行奉獻後,重新開始為死者洗禮。

邀請一些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124:37-41。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命令聖徒在納府建造聖殿的另一個原因。

將以下不完整的句子寫在白板上:聖殿是……的唯一處所

  • 根據教義和聖約124:28-42所記載的主的教導,你會如何完成白板上的句子?(學生回答後,完成白板上的句子如下:聖殿是讓我們獲得活人與死者救恩所需的一切聖職教儀的唯一處所。

  • 這項教義如何激勵了聖徒付出必要的犧牲來建造納府聖殿?

概述教義和聖約124:41-83,向學生說明,主應許教會成員,他們若建造聖殿就必蒙福。若不這樣做,必受咒詛。主也應許,祂必會令教會的敵人為聖徒無法在密蘇里州傑克森郡建造聖殿一事負責。此外,主也針對建造納府之家給予聖徒指示。

教義和聖約124:84-145

主任命要擔任聖職領導人職位的人

提醒學生,密蘇里州發生的諸多困難使得教會的領導層級折損多人。在那段期間,有些領袖離開了教會,有些領袖則過世或遇害。1838年到1839年之間的冬天,聖徒被逐出密蘇里州之後,教會領袖花費大部分的心力,為聖徒即將在伊利諾州和愛阿華地區聚集的地點作準備。到了1840年至1841年之間的冬天,教會的領導層級終於能將他們的精神放在填補教會職位的空缺上。教義和聖約124:84-145包含了蒙召喚在教會中服務之人的名字,以及主給他們的應許和警告。

邀請一些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124:91-95。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對教會領導層級作了哪些變更。

  • 威廉·勞接受到什麼召喚?

  • 海侖·斯密接受到什麼召喚?

你不妨說明,當海侖·斯密蒙召喚擔任教會的教長時,整個教會只有一位教長。更多的支聯會成立之後,每個支聯會中都會按立教長。

  • 在海侖·斯密的新召喚中,他蒙應許獲得哪些祝福?(海侖被賜予曾經應許給奧利佛·考德里的祝福;奧利佛在1838年因背叛而被開除教籍〔見第95節〕。)

概述教義和聖約124:103-142,向學生說明,主召喚西德尼·雷格登繼續擔任先知約瑟·斯密的諮理。主也認可約瑟·斯密為先知和總會會長,百翰·楊為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會長,並列出該定額組的成員。此外,主也任命高級諮議會的成員、大祭司的會長(支聯會會長)、長老定額組的會長、七十員定額組的會長,以及主教團。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124:143。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為什麼建立這些聖職的「職位」和「權鑰」。

  • 根據第143節,主為什麼建立聖職的權鑰和職位來組織並指導祂的事工?(主建立聖職的權鑰和職位來組織並指導祂的事工,以便能成全祂的聖徒。

結束時,為這項原則及本課的其他真理作見證。邀請學生在生活中應用這些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