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e
第32課:教義和聖約第85~87篇


「第32課:教義和聖約第85~87篇」,教義和聖約教師用本(2017)

「第32課」,教義和聖約教師用本

第32課

教義和聖約第85~87篇

導言和大事紀

1832年11月下旬,已遷往錫安的一些聖徒並未遵照主的命令來獻納財產。 由於這件事,他們沒有按照教會的律法獲得繼承產業。先知約瑟·斯密受靈啟發,寫了一封信給威廉·斐普,提到這個問題,信上註明的日期為1832年11月27日;其中一部分內容記載於教義和聖約第85篇

1832年12月6日,約瑟·斯密在進行靈感本聖經的翻譯時,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86篇所記載的啟示。這項啟示中進一步說明了麥子和稗子的比喻,以及聖職在末日要協助主聚集義人一事上所扮演的角色。

先知約瑟·斯密與教會其他的成員很可能在1832年一整年間,透過報紙上的報導而得知苦難正橫掃大地四方。比方說,他們察覺到美國境內在奴隸制度一事上有許多爭辯,他們也知道南卡羅來納州有意廢除聯邦關稅政策。1832年12月25日,約瑟·斯密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87篇所記載的啟示,其中包括了一些預言,談到會在這末世「傾倒在各國上」(教約87:3)的戰爭和審判。

1832年11月6日愛瑪·斯密生下約瑟·斯密三世。

1832年11月6日約瑟·斯密從美國東部傳教返鄉。

1832年11月8日約瑟·斯密第一次見到百翰·楊。

1832年11月27日 寫下教義和聖約第85篇(摘錄自約瑟·斯密寫給威廉·斐普的一封信)。

1832年12月6日 獲得教義和聖約第86篇的啟示。

1832年12月25日 獲得教義和聖約第87篇的啟示。

教學建議

教義和聖約第85篇

主命令要為已經獻納並接受產業的人留下紀錄

邀請學生想像自己是一支運動隊伍的成員,這支隊伍已訂下規定來幫助他們成功。

  • 如果隊上有人決定不遵守規定,情況將會如何?

向學生說明,1832年,越來越多聖徒抵達密蘇里州時,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其中一些聖徒不遵守主為了建立錫安所賜的律法。早期的啟示規定,教會成員若沒有從教會領袖那裡獲得一張證書,就不能在錫安定居。他們一抵達,就要獻納出所有的錢財和財產給教會,並從主教那裡獲得一份繼承產業。此外,他們要遵守神所有的誡命。(見教約64:34-3572:15-19,24-26。)教義和聖約第85篇摘錄自先知寫給密蘇里州的教會領袖威廉·斐普的一封信,其中說明了對於那些不遵守主的律法的成員,應該做些什麼。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85:1-2。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密蘇里州的文書被告知要記錄什麼。

  • 文書獲指示要記錄什麼?

邀請一些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85:3,5,9,11。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對於不奉行主為了建立錫安所賜之律法的那些人,先知告訴密蘇里州的教會領袖該做些什麼。邀請一些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 從先知針對不服從神律法的人所給予的指示,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教義和聖約第86篇

主進一步說明麥子和稗子的比喻

告訴學生,1832年12月6日,約瑟·斯密在進行靈感本聖經的翻譯時,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86篇的啟示,其中詳細說明了聖經中麥子和稗子的比喻。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太福音13:24-30中的比喻。在這位學生讀出來的時候,將以下詞語寫在白板上:麥子、稗子、田地、撒種的人、仇敵。

  • 麥子和稗子分別代表什麼?(必要時向學生說明,麥子象徵義人,稗子則象徵惡人〔見馬太福音13:38〕。)

  • 為什麼比喻中的人要等待一陣子後,才將稗子拔出來?

Image
麥子和稗子

展示一張麥子和稗子的圖片。說明稗子是一種有害的雜草。麥子和稗子在萌芽的時候看起來幾乎一樣,但成熟後就能夠分辨得出來。如果收割者試圖在麥子和稗子成熟前把稗子拔出來,可能會同時毀掉很多麥子。

邀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86:1-6。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田地、撒種的人及仇敵代表的意義。請學生報告他們所學到的事。

  • 根據主對這些象徵物的說明,你會如何概述這比喻的意義?

必要時向學生說明,這個比喻所代表的時期,是從基督的教會早期,即救主和最初的使徒活著的時代,一直到世界的終了。第3節的這兩句話「他〔撒但〕撒下稗子」以及「稗子……將教會趕進曠野」指的是大叛教,而第4節的「葉子剛冒出來」這句話指的是福音的復興。

邀請學生默讀教義和聖約86:7,找出主還教導了哪些有關麥子和稗子的比喻。

  • 關於在末世時代的收集次序,我們從第7節中學到哪些事?

  • 這件事教導了哪些將來在末世會發生在義人和惡人身上的事?(學生應該要找出一項類似以下的真理:主會在末世聚集義人,並在祂第二次來臨時毀滅惡人。

概述教義和聖約86:8-10,向學生說明,主在揭示這個比喻的意義後,稱呼教會成員為「合法的繼承人」(第9節)。這意味著亞伯拉罕所立的聖約涵蓋了教會成員,透過這項聖約,亞伯拉罕獲得應許,他的後裔能享有聖職的祝福,也會將這些祝福分享給他人(見亞伯拉罕書2:9-11)。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86:11 。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我們能如何與人分享聖職的祝福。

  • 我們能如何與人分享聖職的祝福?(學生回答後,將以下原則寫在白板上:只要我們繼續在主的恩慈裡,就能藉著幫助別人獲得從聖職而來的祝福,成為世上的光和他人的拯救者。

  • 在你看來,「繼續在〔主的〕恩慈裡」(第11節)是什麼意思?

  • 白板上的這項原則與麥子和稗子的比喻有何關聯?(我們身為亞伯拉罕聖約的一環,就有責任在為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作準備時,協助聚集義人。)

  • 這項原則在哪些方面與家譜、聖殿服務及傳道事工有關?

請學生想想某人曾在何時成為他們或他們認識之人的光,協助引導他們接受聖職教儀。請幾位學生與全班分享他們的經驗。邀請學生思考他們能做些什麼來繼續在主的恩慈裡,成為周遭之人的光,以及他人(包括自己祖先)的拯救者。

教義和聖約第87篇

主揭示說,戰爭必傾倒在各國上

請學生想想他們曾遇到別人批評先知約瑟·斯密的一次經驗。

向學生說明,1832年12月25日,主向約瑟·斯密揭示的一項預言,導致一些人批評先知。

邀請一些學生輪流讀出教義和聖約87:1-4。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賜給約瑟·斯密什麼預言。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向學生說明,約瑟·斯密得知南卡羅來納州與美國政府之間因為關稅(進口貨物稅)而產生政治衝突。南卡羅來納州居民比起北方各州的人民更嚴重倚賴各項進口的加工產品,因此他們認為聯邦政府徵收關稅對他們不公平,是犧牲南方人民的利益而強索關稅。南卡羅來納州政府的領袖們通過法令,廢除這項聯邦法律,許多南卡羅來納州的居民則開始為採取軍事行動對抗聯邦政府作準備。美國總統堅稱要以武力維護美國的法律。1832年12月,全美各地的報紙都在報導這起衝突事件。就在此時,約瑟·斯密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87篇所記載的啟示。1833年初,先知說出這個預言後不久,美國政府就解決了與南卡羅來納州之間的問題。

  • 一些人可能如何利用這些事件,懷疑約瑟·斯密的先知角色?

告訴學生,儘管這件事似乎已獲得解決,但在1843年,約瑟·斯密重申這項預言,說南卡羅來納州將會因為奴隸問題而開始戰爭(見教約130:12-13)。一直到了1861年,南北各州才因為彼此對奴隸制度意見不合,導致南方的戰艦對美國聯邦駐守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口薩姆特堡的士兵開火。南方其他各州則加入內戰,對抗北方各州。最後,南部諸州呼求大不列顛出手援助。此外,許多曾經為奴的南方人加入了北方的軍隊,對抗自己以前的主人。這次的美國內戰持續到1865年才停止,造成了大約620,000-750,000名士兵死亡。這項預言的其他部分仍有待應驗,那部分談到的是將造成各國終結的大災難和戰爭。

  • 從這些有關主先知的預言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教義?(學生應該要找出一項類似以下的教義:主的先知的預言都必將應驗。

  • 你能舉出哪些其他的例子,說明主的先知的預言已經應驗?

邀請一位學生讀出教義和聖約87:5-8 。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主說在末世時代會發生什麼事。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 根據第6-7節,主說這些悲慘事件會發生的一些原因為何?(第6節中,神的「懲戒之手」這句話,指的是主會用祂的審判來提醒人們悔改,並且懲罰惡人。)

  • 根據第8節,為了使我們能為末世將發生的戰爭和災難作好準備,主命令我們要做些什麼?(幫助學生找出以下這項真理:主命令我們要站在聖地,不要動搖。

  • 在你看來,「站在聖地,不要動搖」(第8節)對我們的意義為何?

  • 有哪些聖地能提供我們平安和安全?

邀請學生分享他們因站在聖地,而感到蒙福獲得平安和安全的經驗。邀請學生設立目標要更常站在這些聖地上,並盡其所能不要動搖。

結束時,就今天課程中所找出的真理分享你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