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福音教義
第5課:「這是啟示之靈」


5

「這是啟示之靈」

目標

幫助班員知道如何準備好接受個人啟示;並鼓勵他們準備好接受個人啟示。

準備事項

  1. 審慎研讀教義和聖約第6、8、9篇約瑟·斯密——歷史1:8-17,以及本課其他經文。

  2. 閱讀班員研讀指南(35686 265)中本課的資料。計畫用不同方式在課程中引用這資料。

  3. 若採用專心活動,請準備一些先知接受啟示的圖片,例如:摩西與燃燒的荊棘(62239;福音圖片集107);主呼喚童子撒母耳(62498;福音圖片集111);但以理為尼布甲尼撒王解夢(62531;福音圖片集115);雅列的哥哥見到主的手指(62478;福音圖片集318);以及第一次異象(62470;福音圖片集403)。你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班員的照片。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己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 拿出眾先知的圖片(見準備事項第3項)。說明每張圖片都傳遞了一項類似的信息,是什麼呢?(每張圖片都呈現出一位先知在接受啟示。)

分享先知約瑟·斯密的一段話:「神沒有對約瑟顯示任何事,除了祂所要使十二使徒知道的,即使最小的聖徒,一到他能承擔得起的時候,也能知曉所有的事」(約瑟·斯密先知的教訓,第149頁)。

強調我們不需成為先知,才能接受從神而來的啟示。我們不會接受到帶領教會的啟示,但是我們可以接受啟示,來幫助我們學習福音真理,引領我們個人的生活,履行我們在家中以及在教會中的職責。如果你有班員的照片,把他們的照片擺在眾先知的圖片旁。

討論及應用

請審慎選出最符合班員需要的課程資料。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經文。鼓勵班員分享與經文原則有關的經驗。

說明第5課和第6課都是在講個人啟示。教義和聖約在這個重要主題上給我們許多的啟發。本課著重在為什麼我們需要個人啟示,以及我們如何準備好接受個人啟示。第6課的重點則是放在如何辨認來自聖靈的個人啟示。兩課的指定閱讀範圍包括教約第6、8、9篇,這些是在約瑟·斯密翻譯摩爾門經,奧利佛·考德里擔任抄寫員時得到的啟示。教約第9篇的內容雖然是在講奧利佛·考德里嘗試翻譯摩爾門經的事,但其原則亦適用於其他啟示。

1.我們需要個人啟示。

說明我們最大的祝福之一就是——天是敞開的,主透過不斷的啟示與祂的子女溝通。「神聖的啟示是耶穌基督福音中最主要的觀念及原則之一。沒有啟示,人就無法知曉神的事。……聖徒接受從神而來的不斷啟示……使人們能行走在真實的道路上,日日有神的帶領,並引領忠信的靈魂完成高榮國度的永恆救恩。……沒有啟示,一切就只是猜測、黑暗及困惑」(Bible Dictionary,“Revelation,” 762)。

  •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培道·潘長老說:「缺乏個人的啟示將使我們難以應付今日世界的挑戰,而將來的情形會更惡化」(1992年1月,聖徒之聲,第23頁)。你認為個人啟示為什麼對今日的我們很重要?(答案可能包括下列各項。)

    1. 個人的啟示是我們獲得對耶穌基督、祂的福音以及對約瑟·斯密神聖召喚見證的方法。

    2. 個人的啟示是我們學習神聖真理的方法。

    3. 個人的啟示是我們在需要解決生活問題、面對挑戰及做決定時,獲得超乎我們有限理解力以外指引的方法。

  • 個人的啟示在哪些決定或情況中可以幫助我們?(邀請班員分享個人的啟示如何幫助了他們履行家庭的職責、教會召喚,並如何在生活的其他層面幫助他們。)

了解我們必須做什麼來接受啟示。

說明知道如何準備好接受個人啟示是很重要的。請班員讀以下斜體字的經文,然後要他們指出這些經文告訴我們要做什麼來準備接受個人啟示(括號裡的是可能的答案)。把答案的摘要寫在黑板上,然後加以討論。

A.教約9:8約瑟·斯密——歷史1:8-10。(在意念中仔細研究。)

  • 我們如何在意念中研究一個問題?

    你可以請班員閱讀約瑟·斯密——歷史1:8,找出描寫約瑟·斯密在心中研究問題的敘述。一些重要的敘述如下:

    1. 「我的腦海陷入了認真的思考。」

    2. 「我感觸很深而且時常很強烈。」

    3. 「在情況許可下……我常去參加他們的聚會。」

    指出約瑟·斯密深思熟慮想要解答問題所在,即哪個教會才是正確的。他也花了不少時間和努力,參加聚會、研讀經文,用了兩年以上的時間尋求答案。鼓勵班員在心中研究問題以尋求啟示時,要向約瑟·斯密的榜樣看齊。

  • 為什麼主要我們在接受啟示之前先在心中加以研究?(答案可能包括:主希望我們主動尋求祂的啟示,而非被動。祂也希望我們運用選擇權。利用祂提供的恩賜和資源來研究我們心中的問題,這樣我們就會成長。)在心中研究問題如何幫助你靈性方面的成長?

B.教義和聖約138:1-11約瑟·斯密——歷史1:11-12。(沉思經文及近代先知的教訓。)說明沉思經文是獲得這兩段經文中的啟示的催化劑。

  • 尋求啟示時,為什麼研讀和沉思經文很重要?研讀經文如何幫助你尋求主的啟示?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達林·鄔克司長老解釋:

    「閱讀經文可能會……得到主要賜給當時閱讀者關於某件事的啟示。若說經文是可以幫助每一個人獲得個人啟示的「烏陵和土明」,一點也不為過。

    「我們相信閱讀經文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啟示,因此我們受到鼓勵要一再地閱讀經文。藉此,我們就建立和天父溝通的管道,知道祂要我們在今日個人生活中所應該知道以及去做的事。這是後期聖徒相信必須每日研讀經文的原因之一」(“Scripture Reading and Revelation,” Ensign, Jan. 1995, 8)。

C.教義和聖約6:5,148:142:6188:63-64。(用信心來求問主,加上誠意,並相信你會得到。)

培道·潘長老說:「經文中,沒有一句比『祈求,你們就得到』所要傳達的信息出現再多次數的了」(1992年1月,聖徒之聲,第21頁)。用信心祈禱是獲得啟示的過程中的重要部分。指出在教義和聖約中的啟示,大部分是約瑟·斯密求問主後所獲得的答案。

  • 「憑信心〔求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教約8:1;亦見尼腓一書15:11摩羅乃書10:4。)

    以下賓塞·甘會長所提出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用信心來祈禱的意思:「你是說出陳舊老套的話,還是與主親密的傾談呢?當你應該規律、經常及定時不斷作祈禱時,你是否只是偶爾作作祈禱呢?……你祈禱時是否只顧著說,還是你也傾聽呢?……你是否感謝神,還是只是提出請求?」(參閱1980年5月,聖徒之聲,第3,5頁)。

  • 用「誠意」求問是什麼意思?(教約8:1;答案可能如下頁所示。)

    1. 我們應當誠實地尋求了解主的旨意,只求問和主的旨意一致的事情。

    2. 我們應該確定我們求問的動機是純正的。

    3. 我們應該有悔改之心。

  • 和班員閱讀約瑟·斯密——歷史1:13-16。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對祈禱有什麼認識?(答案可能包括:出聲祈禱的重要、跪下祈禱的重要、傾訴心中的願望而不只是說說話的重要,以及用盡所有力量呼求神的重要。)

  • 假如我們藉著信心和誠意來祈求,主的應許是什麼?(見教約6:1442:61。)這些應許如何應驗在你的生活中?

D.教義和聖約63:2376:5-1093:1,28101:7-8。(服從並事奉神。)

  • 尋求主的啟示時,為什麼服從很重要?

    達林·鄔克司長老教導:「正義是通往啟示之路」(The Lord’s Way [1991], 34)。他也教導:「若我們違誡,或生氣、或是反叛神所揀選的持有權柄人員,則聖靈——那位個人啟示的媒介就不會與我們同在了」(1999年5月,利阿賀拿,第18頁)。

E.教義和聖約5:2419:23112:10136:32-33。(要溫順謙卑。)

  • 尋求主的啟示時,為什麼謙卑很重要?

    大衛·惠特茂想起,有一天早上約瑟·斯密準備要翻譯摩爾門經,「家裡卻出了些事,他為此感到非常煩躁。起因在於他的妻子愛瑪,約瑟對她做的事感到不滿。奧利佛和我上樓,不久,約瑟也上樓來繼續翻譯,但是他什麼事也不能做,一個字都翻譯不出來。於是他便下樓到果園裡向主禱告。大約一個小時後,他回到屋內,求愛瑪原諒他,然後上樓,翻譯的工作就順利進行下去了。所以,除非他謙卑且忠信,不然他什麼事也不能做」(quoted in B. H. Roberts,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the Church, 1:131)。

F.教義和聖約25:1030:2。(專注神的事,而非世上的事。)

  • 尋求啟示時,為什麼專注「〔神〕的事物」而非專注「世上的事務」(教約30:2。)是很重要的?尋求啟示時,我們如何能免於世俗的操心和干擾?

    培道·潘長老教導:

    「在安詳的環境裡比較容易得到靈感,經文裡隨處可見諸如平靜、靜止、平安、保惠師等字眼。……

    「世俗日益喧囂,人們的裝扮漸趨邋遢隨便,舉止行為更加放蕩無紀,靡靡之音和猥褻的歌詞流傳於大街小巷,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令人眩目,吸毒文化大行其道,各類光怪陸離的事逐漸為大眾所接受,年輕一代的心靈受到腐蝕。……

    「一味地追求刺激,製造喧囂紛爭而不加以節制約束,忽略莊重禮儀的現象並非出於一時興起或無知,更不是沒有傷害。

    「指揮官發動軍事攻擊時所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干擾他所要攻佔一方的通信管道。

    「不虔敬阻礙你在心智及靈性上接受啟示的微妙管道,這正好符合撒但的目的」(1992年1月,聖徒之聲,第21-22頁)。

    尼爾·麥士維長老服務於七十員會長團時曾教導過:

    「神聖的指引是如此重要,……因此我們需要加倍努力將自己置身在一種環境,好獲得這種特別的協助。大衛奧·麥基會長曾說,早晨的時刻特別敏於獲得靈感,因為我們尚未被一天的瑣事所煩擾。有的人則認為,獨處及閱讀經文可以營造出邀請聖靈的氣氛;這種氣氛是可以培養的。總之,在我們要求更多之前,先閱讀面前已有的基督的話是一件值得去作的事」(Wherefore, Ye Must Press Forward [1977], 121)。

結論

強調個人啟示在生活中的重要。見證教會的每一位成員都可以透過聖靈接受到啟示。鼓勵班員準備好自己以接受這神聖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