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福音教義
第27課:「他們必須受管教和考驗,就像……亞伯拉罕那樣」


27

「他們必須受管教和考驗,就像……亞伯拉罕那樣」

目標

了解早期聖徒在密蘇里州建立錫安城的努力,並鼓勵班員協助在今日建立錫安。

準備事項

  1. 審慎研讀下列經文及其他資料:

    1. 教義和聖約第101篇第103篇第105篇

    2. 傳承,第27-2937-45頁

  2. 閱讀班員研讀指南(35686 265)中本課的資料。計畫用不同方式在課程中引用這資料。

  3. 請班員準備好摘要傳承一書中的下列部分:

    1. 「傑克森郡的迫害」及「裴垂治主教遭人塗焦油和羽毛」(第39-4041-42頁)。

    2. 「在克雷郡避難」(第43-44頁)。

    3. 「訓練錫安營的領袖」及「錫安營的迫害」(第27-2944-45頁)。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己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 如果要你離鄉背井,跋涉1,000英里(約1,609公里)的艱苦路程去幫助身陷險境的教會成員,你有何感受?(不妨找出一個在1,000英里外的知名地點,然後用地圖指出那有多遠。)你需要付出多大的犧牲?如果你好不容易抵達目的地,卻要你無功而返,你作何感受?

說明密蘇里州傑克森郡的聖徒被驅離家園時,約瑟·斯密召集了207人組織成錫安營,由俄亥俄州出發,行軍將近1,000英里(約1,609公里)去援助他們。先前的問題可幫助我們了解參與錫安營的人面對怎樣的問題。

討論及應用

請審慎選出最符合班員需要的課程資料。可以用兩堂課的時間教導這一課。

1.聖徒定居於密蘇里州的傑克森郡,後來卻被驅離。

簡單閱讀以下歷史資料。提醒班員,1831年到1838年之間,教會人口集中於二地,一是俄亥俄州嘉德蘭,另一地則是密蘇里州西部。兩地都曾發生重要事件,第27及28課的重點是與密蘇里州教會有關的教義及事件。

1831年7月,約瑟·斯密首次前往密蘇里州,他在那裡得到一項啟示,指示密蘇里州為錫安城之地,並以獨立城為中心(教約57:1-3)。8月2日,西德尼·雷格登奉獻該地為聚集聖徒之用;次日,先知約瑟·斯密在獨立城奉獻聖殿用地。

紐約考斯威爾分會的成員是首批定居於密蘇里州的聖徒,其他人也陸續到來;大家都急於參與建設錫安城的工作(教約63:24,36)。到了1832年,已有800多名聖徒聚集於獨立城及傑克森郡周圍地區的五個分會中。

傑克森郡的聖徒享受了一段和平與樂觀的時光。不過到了1832年末,開始發生問題。有些聖徒不認同當地教會領袖的權柄,有些人則批評已返回嘉德蘭的先知約瑟。一些成員之間充滿了爭執、怨妒、自私和不信。

除此之外,教會成員和該地區其他屯墾者間的緊張情勢也日益升高。1833年7月20日,緊張的情勢終於爆發成武力衝突。請指派的班員摘要傳承第39-40頁「傑克森郡的迫害」,及第41-42頁「裴垂治主教遭人塗焦油和羽毛」。

1833年7月到11月間,對聖徒的迫害有增無減,暴徒焚毀他們的莊稼、破壞他們的房舍、鞭打及痛歐男子並恐嚇婦女小孩。

圖像
密蘇里州的迫害

密蘇里州的迫害聖徒被驅離密蘇里州傑克森郡的家園。

11月4日,離大藍河不遠,暴徒開始和一小群後期聖徒男子作戰(傳承,第42-43頁)。其後兩天,1,000多名聖徒在嚴寒中被逐出傑克森郡。在匱乏的情況下,大部分聖徒越過密蘇里河,暫時棲身於克雷郡。請指派的班員摘要傳承第43-44頁的「在克雷郡避難」部分。

2.主賜給被逐出傑克森郡的聖徒指示。

說明密蘇里州聖徒有難的消息傳到嘉德蘭的約瑟·斯密那裡時,他十分難過,並為錫安的救贖祈禱,因而得到現今記載在教約第101篇的啟示。

  • 主讓這些痛苦臨到密蘇里州聖徒的原因是什麼?(和班員閱讀下列經文。將資料摘要在黑板上,選出幾個問題來帶動討論。)

    1. 教約101:2,6;亦見教約103:4。(由於他們違誡。)

    2. 教約101:4。(因為他們需要「受管教和考驗,就像……亞伯拉罕那樣」。)主管教祂人民的目的是什麼?(見教約95:1105:6希拉曼書12:3希伯來書12:11。)主管教我們時如何顯示祂的愛?主管教我們如何幫助我們學習服從並記得祂?

    3. 教約101:7-8。(因為有些聖徒遲於聽從主。)為何人有時會在「他們平安日子」忘記神而且不理會祂的勸告?如何幫助自己積極地遵從神的勸告?

  • 主在管教聖徒後如何表示對他們的愛?(和班員閱讀下列經文。將資料摘要在黑板上。)

    1. 教約101:9。(祂承諾不會丟棄他們,並會在「憤怒的日子」慈愛。)

    2. 教約101:10。(祂承諾祂的義憤會落在他們的敵人身上。)

    3. 教約101:11-15。(祂承諾要拯救、聚集和安慰祂的聖徒。)

    4. 教約101:16-19。(祂承諾錫安將來會得救贖。)

    請班員分享在他們有特殊需要時感受到主的愛和憐憫的經驗。

  • 和班員閱讀教約101:35-38。這幾節經文讓我們知道如何以正確的角度看待今生?知道主的永恆應許如何幫助你度過難關?

3.錫安營完成建軍並行向密蘇里州。

說明聖徒被驅離傑克森郡後,便請求密蘇里州長但以理·鄧克幫助他們重建家園並保護他們。州長表示願意幫助他們,但他們需要組織自衛隊。

1834年2月,約瑟·斯密在俄亥俄州嘉德蘭獲悉這項支援的消息,便組織了一隊人馬行軍1,000英里(約1,609公里),要去援救在密蘇里州的聖徒,幫助他們回到家園,並在事後保護他們。給予這支名為錫安營的遠征軍指示的啟示記載在教約第103篇

請指派的班員閱讀傳承,第27-29頁44-45頁中錫安營的故事。不妨請大家看此用本第276頁的地圖3及班員研讀指南第31頁上的地圖,以了解嘉德蘭和密蘇里州的距離。

  • 約瑟·斯密根據主在教約第103篇的指示組織了錫安營,以幫助傑克森郡的聖徒取回房舍和土地。錫安營達成了這個目標嗎?(該營行軍將近1,000英里到達傑克森郡附近的釣魚河時,主向先知啟示,聖徒必須等待錫安的救贖。不久先知便解散了這支軍隊。)

  • 百翰·楊在錫安營解散回到嘉德蘭時,有人問他:「這趟路程你獲得了什麼?」他說:「正獲得了我們去的目的;……就算給我〔這〕郡內所有的財富,我都不會拿這次所學到的知識來交換」(in Journal of Discourses, 2:10)。錫安營達成什麼重要目的?(答案包括下列各項。)

    1. 參加的人目睹數次主之大能的奇妙顯現,因而被鞏固(見傳承第44-45頁中的一例)。

    2. 提供機會試驗參與者的信心,讓他們能證明自己會服從主並願意犧牲所有——甚至必要時犧牲生命——以完成祂的旨意。

    3. 證明誰真的忠信,能擔任教會領袖的職務。

    4. 給參與者機會熟識先知,並向他學習,準備好日後承擔領袖職責。

    說明儘管有人認為錫安營是失敗之舉,但達成上述這些目的,對教會而言卻非常重要。錫安營是一個極佳的例子,幫助我們知道神的目的有時會以我們當時無法了解的方式達成。

  • 錫安營的經驗如何培育出教會未來的領袖?

    1835年2月,也就是錫安營解散後五個月,十二使徒定額組和七十員第一定額組組織完成。十二使徒中的九位及七十員定額組中的70位成員都參與過錫安營。在談到錫安營如何培育這些領袖時,約瑟·斯密說:

    「弟兄們,你們之中有些人因未參與密蘇里的爭戰而對我有所不滿。然而,容我告訴你們,是神不要你們參與的。祂無法單憑十二個人,或者再加上在他們指導下而跟隨其腳步的七十個人,向大地的各邦開啟福音之門,就能組織祂的國度。除非祂從那些願意獻出生命且曾做過像亞伯拉罕那樣偉大犧牲的人中間挑選出他們」(History of the Church, 2:182)。

    喬治·斯密的經驗顯示錫安營如何培育出未來的教會領袖。當時他年僅16歲,是營中最年輕的,經驗不足也缺乏自信。儘管身體不適,再加上許多人抱怨環境太差,喬治仍樂意遵行約瑟·斯密的每一項指示。他睡在先知的帳篷裡,因此得以聽到先知的許多勸誡和指示。經由和先知的密切往來,喬治學習到領導技巧,也培養出力量,足堪日後終生在教會中擔任領袖之職。錫安營解散後不到五年,喬治·斯密便蒙按立為使徒,後來在總會會長團中與百翰·楊共事。

  • 錫安營的經驗有哪些是我們能應用在生活中的?(部分答案可能如下,不妨提出問題以帶動討論。)

    1. 了解考驗的目的。錫安營中有什麼考驗?錫安營的經驗讓我們學到人生考驗的目的是什麼?(見教約103:12。)

    2. 服從的重要。錫安營教導我們哪些有關服從的事?(見教約103:7-10,36。)

    3. 需要願意為主犧牲一切。錫安營教導我們哪些有關犧牲的事?(見教約103:27-28。)為何神要求我們樂意為祂犧牲一切?如何培養出這種樂意的態度?我們現在如何展示這種樂意的態度?

    4. 從事主的事工時團結一致的重要。指出只要少數人抱怨及反對,整體的力量就減弱。

    5. 支持先知及遵從他的勸誡的重要;即使不容易做到或無法完全了解其中的原因。

4.主啟示說祂的人民「必須為錫安的救贖等待一個短時期」。

說明主承諾要救贖錫安,並幫助祂的人民回到他們在密蘇里州傑克森郡的土地。不過,這個應許的附帶條件是聖徒的服從(教約103:5-8,11-14)。像古代以色列人因不服從而40年無法進入應許地一樣,主啟示:由於部分聖徒的不服從及紛爭,現代的以色列人必須「等待一個短時期」,才能得到錫安的救贖(教約105:9,13)。

  • 和班員閱讀教約105:1-13。為了最後終將建立的錫安,主提出什麼要求?(答案包括下列各項。討論這些要求如何適用於我們。)

    1. 聖徒必須學會服從(教約105:3,6;亦見教約105:37)。

    2. 他們必須照顧貧窮和困苦的人(教約105:3)。

    3. 他們必須「按照高榮國度的律法所要求的團結,團結起來」(教約105:4教約105:5)。

    4. 他們必須完全地受到教導,獲得經驗,並且更完全地知道自己的職責(教約105:10)。

    5. 他們必須自高天被賦予能力(教約105:11-12;亦見教約105:33)。

  • 主在教約105:38-40中勸誡聖徒要尋求和平,即使是面對迫害他們的人也一樣。祂承諾為酬賞聖徒,「萬事將互相效力,叫你們得益處」(教約105:40)。當你遵從這個勸誡尋求和平時,得到了什麼祝福?

結論

主承諾錫安會得救贖,祂也告訴我們如何為那一天作準備。提醒班員應全心協助在家中及在支聯會中建立錫安。受到聖靈提示時,見證本課所討論的真理。

其他教學建議

不妨採用下列構想中的一項或多項,以補充建議的課程大綱。

1.密蘇里州時間表

以下的密蘇里州大事時間表或許有助於教導本課。不妨參考此用本第275頁的地圖2及班員研讀指南第30頁上的地圖,以了解重要地點所在。

1831年1月:首批傳教士抵達密蘇里州。

1831年7月:主指定密蘇里州為錫安城所在。

1831年8月:約瑟·斯密在密蘇里州獨立城奉獻聖殿用地。

1833年7月:暴徒攻擊密蘇里州獨立城的聖徒。

1833年11月:大藍河戰役爆發,聖徒從密蘇里州傑克森郡被趕到克雷郡。

1834年5-6月:錫安營從俄亥俄州嘉德蘭行軍到密蘇里州克雷郡。

1836年6月:克雷郡居民要求聖徒離開該郡。

1836年9月:聖徒開始移居遠西城以及後來成為密蘇里州考德威爾郡和戴維斯郡之間的地區。

1838年3月:約瑟·斯密和家人逃脫俄亥俄州嘉德蘭的暴徒,並抵達密蘇里州遠西城。

1838年10月:彎河戰役爆發,密蘇里州長包格簽署屠殺令。

838年10月~1839年4月:約瑟·斯密和教會其他領袖被監禁在密蘇里州。

1839年4月:聖徒從密蘇里州逃往伊利諾州。

2.主給逃難聖徒的指示

聖徒被驅離傑克森郡後,主給他們明確的指示,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不妨閱讀下列指示:

  1. 致力救贖錫安(教約101:43-62)。主透過這幾節經文中的比喻,提醒聖徒不服從已削弱他們的優勢,也讓敵人有機可趁。不過,祂重申錫安會在祂認為適當的時間蒙救贖。

  2. 繼續聚集的事工(教約101:63-75)。雖然錫安的中心地落入敵人手中,主清楚地表示:聖徒仍應繼續聚集到祂指定的地方(第67節)。今日,這些地方指的是世界各地的錫安支聯會。我們應努力使我們的支聯會成為「聖地」(教約101:21-22)。

  3. 尋求補償(教約101:76-95)。聖徒被吩咐要正式要求賠償及公道。美國憲法保障每個人有宗教自由及財產權,但密蘇里州聖徒這方面的權利卻被剝奪。聖徒遵從主的勸誡,向地方、州政府及中央要求賠償,卻都遭駁回,因此他們將審判的責任交到主手中,並繼續自己的生活。

  4. 持有他們在傑克森郡的財產權(教約101:96-101)。

3.播放錄影帶:「錫安營」

若有教義和聖約及教會歷史的教訓(53933 268)錄影帶,考慮播放片長19分鐘的「錫安營」,做為本課第三部分的部分討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