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福音教義
第28課:「哦神啊,您在哪裡?」


28

「哦神啊,您在哪裡?」

目標

幫助班員經由轉向救主而更能忍受逆境。

準備事項

  1. 審慎研讀下列經文及其他資料:

    1. 教義和聖約121:1-33第122篇;及本課其他經文。

    2. 傳承,第45-53頁

  2. 閱讀班員研讀指南(35686 265)中本課的資料。計畫用不同方式在課程中引用這資料。

  3. 事先邀請一、二位班員簡單說出他們從逆境中學到什麼及獲得什麼樣的成長。務必確定他們不會覺得不自在。

  4. 如採用專心活動,為每位班員準備一張紙及一支筆。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己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給每位班員一張紙及一支筆,請他們寫下曾遇到的困難或逆境。寫完後,請他們寫下在這次逆境中學到的教訓及獲得的成長。

說明本課談的是經由轉向救主而忍受逆境。告訴班員稍後會有機會分享他們寫下的事情。

討論及應用

請審慎選出最符合班員需要的課程資料。鼓勵班員分享與經文原則相關的經驗。

簡略摘要以下在密蘇里州發生的事件。可參考傳承第45-49頁;此用本第155頁的時間表、第275頁班員研讀指南第30頁的地圖2。

聖徒在1833年末被驅離傑克森郡後,在附近的克雷郡暫時棲身,直到1836年被要求離開為止。他們從克雷郡遷居到北方60英里處,建立了遠西城及其他屯墾區。

教會在密蘇里州北部興盛了一陣子,人口激增,並在遠西城及亞當安帶阿曼奉獻了聖殿用地,不過某些聖徒間仍有衝突。幾位領袖被開除教籍,包括奧利佛·考德里及大衛·惠特茂。

除了教會成員間紛爭不斷之外,聖徒和北密蘇里州的其他居民也常有衝突。1838年,暴徒和民兵團成員開始攻擊聖徒。10月25日,三名教會成員在彎河之役中陣亡,包括使徒大衛·裴坦。兩天後,密蘇里州州長里本·包格下令「摩爾門教徒應視為敵人;……必須消滅或趕出本州」(History of the Church, 3:175)。

10月30日,為數約200人的暴徒在豪恩磨坊殺害了17名男子和男孩;第二天,約瑟·斯密和另外50名左右的教會領袖以不實的罪名被逮捕。三星期後,大部分的人獲釋,不過其中六人,包括約瑟和海侖·斯密,卻仍遭無罪拘留。11月他們首先被提往獨立城,然後到里奇蒙,最後到利伯地;他們被拘禁在利伯地監獄直到1839年4月。

利伯地監獄內的情況極差,犯人被拘禁在下層,像個地牢;陰暗濕冷又缺乏衛生設備,食物不足且骯髒。先知和同在的人只有一些乾草舖在石頭地板上為床,蓋在身上的也僅是薄薄的被毯;天花板極低,幾位弟兄,包括約瑟和海侖,都無法站直;他們的性命也一直飽受威脅。

先知身陷囹圄時,約有8,000名密蘇里州聖徒因州長的撲滅令而被迫離開家園。許多人在逃往伊利諾州途中被暴徒洗劫、毆打或殺害。先知知道聖徒受害的消息,便懇求主援助。主以幾則有力的啟示回答他的祈禱。先知將這些啟示寫在信中,給在伊利諾州昆西,正帶領聖徒逃離密蘇里州的教會領袖。這些啟示的一部分目前記載在教義和聖約第121、122和123篇。

圖像
利伯地監獄

利伯地監獄。1838-1839年間,先知約瑟·斯密非法被捕拘禁在此地時,接受到現今記載在教約第121、122及123篇的啟示。

1.約瑟·斯密在利伯地監獄中的祈禱及主的回應。

  • 和班員閱讀教約121:1-6。從這幾節經文可看出約瑟·斯密當時的感受和想法是什麼?他向主懇求什麼?讀到約瑟·斯密向主懇求的這幾節經文讓你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 主給約瑟·斯密祈禱的回應記載在教約121:7-33教約第122篇。和班員閱讀教約121:7-10。主在這幾節經文中教導約瑟什麼?假設這些話是對你說的,你會有什麼感受?從這個回答中讓我們對主有什麼認識?

指出這些啟示「使利伯地監獄一時成為指導中心。聖徒的眼睛都轉向此處,想在此得到鼓勵及勸誡,也就是主的話。先知在此地的這段時間,與其說這裡是監獄,不如說它更像聖殿,這裡是沉思和祈禱之地。……約瑟·斯密在這簡陋的地方尋求神,而他也找到了祂」(B. H. Roberts,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the Church, 1:526)。

2.救主完全了解我們的痛苦和逆境。

  • 請一位班員讀教約122:5-8。其他班員在他讀時,一邊想想自己的考驗。救主如何「降下低於」一切?(見阿爾瑪書7:11-12教約19:16-19。)

    說明因救主曾降下低於一切,所以祂能完全了解我們的考驗。談到救主承受的至高痛苦,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尼爾·麥士維長老說:

    「這是祂永恆救贖過程的一部分。……祂已忍受了每個男人,女人,和小孩的罪,痛苦,和悲傷(見尼腓二書9:21)。祂由於成全了祂對我們的愛,因此祂知道如何來協助我們。……一切都在祂的救贖大能之內,一切都在祂無所不包的愛的範圍。因此,一旦我們記得誰戴上了荊蕀冠,我們就不會埋怨自己的生活不是一個玫瑰園」(1987年7月,聖徒之聲,第57頁)。

  • 有任何考驗是救主無法給予我們安慰的嗎?(見希伯來書4:15。)了解救主所受的苦如何幫助我們在面對苦難時仍保持忠信?

  • 如何才能更完全領受耶穌透過贖罪賜給我們的安慰和力量?(見希伯來書4:16彼得前書5:6-11。)身處逆境時,祈禱、謙卑及對耶穌基督的信心如何幫助我們得到力量?

3.逆境的目的。

說明逆境是神計畫的一部分,目的是在今生試煉我們,並幫助我們成長。來到世上時,我們便知道自己會經歷痛苦、考驗及其他困難。

先知約瑟·斯密歷經無數考驗,他說這些「在我看來不過是件小事,……我覺得像保羅一樣,以患難為喜樂」(教約127:2)。主除了在利伯地監獄給予先知安慰和勸誡外,也在其他許多場合教導他有關逆境的事。本課其餘部分將查看教義和聖約中的這些教導。

  • 主在教義和聖約中啟示我們,逆境的目的為何?(和班員閱讀下列經文。將資料摘要在黑板上。)

    1. 教約98:12,14-15101:4136:31。(主容許我們身處逆境是要試驗我們,並證明我們是否會遵行祂的聖約。)主為何要讓祂的人民「在一切事上受考驗」?

    2. 教約101:1-2。(有時苦難是我們違誡的結果。)

    3. 教約122:7。(主容許逆境發生是要給我們經驗並幫助我們成長。)

  • 了解逆境的這些目的如何幫助我們「好好持守」?(教約121:8)。

  • 有些人誤信所有的痛苦都起因於神的懲罰;這種想法有何危險?為何正義的人無法免於受苦?

    強調犯罪是造成逆境的一個原因,但並非是唯一的原因。有時,逆境發生是因為「萬事必須有對立」(尼腓二書2:11),即使對於正義的人也一樣。有時逆境來到是肉體脆弱老化的自然結果。有時是因意外,有時是因個人的選擇所致——但不一定是因為犯罪,也因為別人的選擇——神可保護我們不必承受這些,但有時祂不這麼做,因為「福音的基本律法就是自由選擇及永恆發展」(Spencer W. Kimball, Faith Precedes the Miracle [1973], 96)。逆境的來到也可能是「為了要完成主在我們生命中,藉考驗來精煉我們的目的」(1996年1月,聖徒之聲,第17頁)。

    海樂·李長老在十二使徒定額組任職時說「實踐耶穌基督的福音並不保證生活中不會有考驗;但實踐福音帶給我們力量、信心和能力去超越逆境,讓眼光越過目前的困難,望見更光明的日子」(quoted by A. Theodore Tuttle,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67, 15; or Improvement Era, Dec. 1967, 47)。

經文中其他有關逆境的教導,請見尼腓二書2:11阿爾瑪書32:5-662:41;及希拉曼書12:1-3

4.主給身處逆境之人的勸誡。

  • 主在教義和聖約提出什麼勸誡幫助我們面對逆境?(和班員閱讀下列經文。將資料摘要在黑板上。選出一些問題來帶動討論。)

    1. 教約24:831:954:10121:7。(在苦難中要忍耐,那「不過是片刻」;亦見阿爾瑪書17:11。)如何增加耐性以忍受苦難?從什麼角度來看,約瑟·斯密的苦難「不過是片刻」?如何從神永恆的眼光來看我們所面臨的苦難?

    2. 教約98:1。(喜樂及感謝。)面對考驗時如何還能感謝神?即使身處最困難的逆境,我們仍然不斷接受到哪些祝福?

    3. 教約98:11)。(仍應服從並「固守一切善良」。)遇到逆境時為何不易繼續服從?

    4. 教約101:36-38。(為靈魂憂慮,不要為肉體的生命憂慮,並要尋求主。)如何遵行這項勸誡?

    5. 教約122:9。(不要怕人所能做的,因為神將永遠與我們同在;亦見教約98:13。)

  • 遇到困難時為何有些人會痛苦,有些人卻獲得成長,變得更堅強?如何能更善於面對個人的考驗及逆境?(見阿爾瑪書62:49-51。)哪些經文故事曾在你身處逆境時幫助或啟發你?

  • 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幫助你渡過逆境?如何幫助別人面對考驗?如何運用我們從考驗中學習到的事來幫助別人?自己身處考驗卻仍對別人伸出援手,如何使我們獲益?(見路加福音9:24加拉太書6:2。)

  • 逆境使我們氣餒或絕望時該怎麼辦?(見阿爾瑪書36:3。)如何使自己堅強以預備好他日面對更艱難的考驗?

5.主給在逆境中保持忠信的人的應許。

  • 主在教義和聖約中給那些在逆境中仍保持忠信的人什麼樣的應許?(和班員閱讀下列經文。將資料摘要在黑板上。選出一些問題來帶動討論。)

    1. 教約3:824:8112:13122:4。(主會與我們同在、支持我們,並在我們受苦時醫治我們;亦見摩爾門經雅各書3:1摩賽亞書24:13-14阿爾瑪書36:27。)知道受苦時主會與我們同在為何很重要?哪些經驗顯示主在你的考驗中與你同在?

    2. 教約58:2-4101:35-36103:12121:29127:4136:31。(在苦難中仍保持忠信的人會得到榮耀、喜樂和其他祝福。)

    3. 教約98:3122:7。(所有的事情都將致力為求我們的益處及主的榮耀;亦見教約90:24100:15尼腓二書2:2羅馬書8:28。)逆境如何帶給我們益處?

      請預先指定的班員簡單說出他們從逆境中學到的事及成長(見「準備事項」第3項)。若採用專心活動,則邀請其他班員分享他們寫下的事。如果沒有採用專心活動,則邀請其他班員說出他們從逆境中學到的事及獲得的成長。

      雅各·傅士德長老在十二使徒定額組任職時說:「我們在痛苦、煎熬、英雄式的事蹟生活中,過了試煉之火,生活中一切微不足道的事像鐵渣般融化,而我們的信心更光亮強壯。……有些人是因為通過這滌除罪惡的火所付的代價而得認識神。我們在人生痛苦時刻,似乎能更清楚聽到神聖牧羊人的微聲呼喚」(1979年10月,聖徒之聲,第67頁)。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墨林·羅慕義長老說:

      「我曾見過那些在面對考驗時詛咒神,而在靈性上死亡的人生活中的悔恨及絕望,也曾見到人從似乎難以負荷的重擔中升起到極高處。

      「最後,我曾在個人的苦難中尋求主,而學到:在考驗和痛苦驅使我跪下祈禱時,我的靈魂成長最多」(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69, 60; or Improvement Era, Dec. 1969, 69)。

    4. 教約121:8127:2。(在苦難中忠信的人必被提升。)

  • 如何在面對考驗時更充分感受到主在教約121:7所說的那種平安?(亦見教約19:23。)

結論

1839年4月,先知和他的同伴被監禁在利伯地監獄將近五個月後,就被拘提到戴維斯郡,然後到波恩郡受審。押解到波恩郡途中,守衛釋放了他們,因為有些官員發覺他們無法起訴他們。約瑟·斯密和其他犯人隨後便到伊利諾州和家人及其他聖徒會合。

鼓勵班員在遇到逆境時閱讀在利伯地監獄接受到的啟示。見證耶穌基督已透過贖罪承擔了我們的痛苦。若我們轉向祂,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祂也會安慰、提升我們。感謝約瑟·斯密在面對逆境時所立下的榜樣,也感謝基督願意幫助我們忍受逆境並從中學習。

其他教學建議

1.護衛信仰的勇氣

被拘禁在利伯地監獄前,約瑟·斯密和同伴曾被鏈在一起,在守衛的看守下,關在密蘇里州里奇蒙的一間舊空屋內將近兩星期的時間。約瑟·斯密在里奇蒙回應守衛謾罵的記事就寫在傳承,第49頁最後一段至51頁,請複習一下。

  • 如何培養必要的勇氣面對困難的環境?在什麼情況下,勇氣是每日必須的?(請班員分享個人或他們認識的人勇敢堅守福音原則的經驗。)

2.娥曼達·斯密得到靈感幫助兒子阿爾瑪

傳承一書中記載了娥曼達·斯密得到靈感幫助兒子阿爾瑪的故事;阿爾瑪在豪恩磨坊的屠殺事件中受傷(47-48頁若沒有在第15課複習這個故事,不妨在本課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