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福音教義
第37課:「凡願意來的,我必接納他」


37

「凡願意來的,我必接納他」

尼腓三書第8~11章

目標

幫助班員了解撒母耳的預言如何應驗,以及凡歸向救主的人所能享有的祝福。

準備事項

  1. 閱讀下列經文,並加以沉思、祈禱:

    1. 尼腓三書第8章。基督死亡時,美洲發生大毀滅。許多城市被毀滅。

    2. 尼腓三書第9~10章。倖存者聽到主的聲音邀請他們歸向祂、悔改並歸信。

    3. 尼腓三書第11章。復活的救主從天上降下並教導人民。

  2. 如果能取得下列圖片,請備妥在課程中使用:基督向尼腓人顯現(62047;福音圖片集315)及耶穌教導西半球的人民(62380;福音圖片集316)。

  3. 上課前,請將第165頁的圖表寫在黑板上。

課程發展建議

專心活動

適時採用下列活動或是你自創的活動來開始上課。

說明尼腓三書第11章通常是人們從傳教士手中接受摩爾門經之後,受邀請去閱讀的第一章。此章包含復活的救主造訪尼腓人的記載。

  • 你認為尼腓三書第11章為什麼是促使他人認識摩爾門經的一個有效方法?你讀過此章後有什麼感想和體驗?

指出描述救主造訪尼腓人的這幾章經文,是摩爾門經中最強而有力的經文之一。本課討論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發生於美洲的災難,其中也包含祂在尼腓人中間施助的記載。

經文討論及應用

虔敬選擇最能切合班員需要的經文章節、問題及本課中其他部份的資料。討論如何將所選的經文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鼓勵班員分享與經文原則有關的適當經驗。

1.耶穌死亡時,美洲發生大毀滅。

討論尼腓三書第8章。邀請班員朗讀選出的經文。提醒班員,拉曼人撒母耳已預言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將發生驚人的毀滅(希拉曼書14:20-27)。在耶穌降生的徵兆出現後的第33年,人民「開始殷切期盼」撒母耳的話的應驗(尼腓三書8:3)。

將班員的注意力引向黑板上的圖表:

撒母耳的預言

應驗

希拉曼書14:21,23

尼腓三書8:5-7,17-189:8

希拉曼書14:24

尼腓三書8:8-10,14

希拉曼書14:20,27

尼腓三書8:20-21

請班員閱讀列在「撒母耳的預言」項目下的每段經文,然後閱讀列在「應驗」項目下的相關經文。

2.倖存者聽見主的聲音邀請他們歸向祂。

閱讀並討論自尼腓三書第9~10章中選出的經文。

  • 在毀滅過後,倖存的尼腓人聽見基督的聲音述說不同的城市是如何被毀滅的(尼腓三書9:1-12)。主宣告毀滅的原因是什麼?(見尼腓三書9:12。你可以指出祂在第2-12節一再重複地說明這原因。)祂向倖存者發出了什麼邀請?(見尼腓三書9:13-14。你可以指出在第14節中,「歸向」這個字出現了兩次。亦見以下引文。)今日我們必須做什麼以來接受這項邀請?

    傑佛瑞‧賀倫長老說:「〔耶穌〕慈愛地說:『來跟從我。』不管你要去哪裡,首先來看我怎麼做,看我在何處,如何支配我的時間。學我的樣式,與我同行,與我交談,相信我,聽我的禱告,然後你們也會得到你們祈禱的答案。神必讓你的心得到安息。來,跟從我」(1998年1月,聖徒之聲,第74頁)。

你可以請班員在此時或課程結束時,唱「來近主耶穌」(聖詩選輯,第64首)或讀出其歌詞。

  • 耶穌宣告摩西律法已因祂而成全,祂不再接受供祭和燔祭(尼腓三書9:17,19)。祂說我們必須獻什麼樣的祭品?(見尼腓三書9:20)獻上「一顆破碎的心和一個痛悔的靈」是指什麼意思?(見以下引文)對於獻出這樣祭品的人,主應許什麼?(見尼腓三書9:20

    曾任總會會長團成員的小路賓‧克拉克會長說:「訂下了由基督而來的新永約後,犯罪的人必須將自己的生命當作祭品獻出,而非獻出其他生物的血;他必須捨棄他的罪,他必須悔改,他必須以自己當作祭品」(Behold the Lamb of God [1962], 107)。

  • 耶穌說過祂曾為誰捨命?(見尼腓三書9:22)我們必須具備哪些小孩子般的特質才能歸向救主?(見摩賽亞書3:19

  • 在耶穌宣告災禍的程度,並應許救贖相信祂的人後,又經過了好多時辰的靜寂。耶穌再度說話時,用了什麼比喻來形容祂對聚集祂人民的熱切渴望?(見尼腓三書10:4-6。指出耶穌使用這比喻三次,但在每節經文中這比喻都稍有不同。)祂為什麼要聚集我們?(見以下引文)我們該如何協助此項聚集的工作?(見教約4:1-7

    先知約瑟‧斯密教導:「在這世上的任何時代中聚集……神的人民的目的為何?……這主要的目的,是要為主建立一所屋宇,使祂能在其中將祂屋宇的教儀及祂國度的榮耀啟示給祂的人民,並教導人民救恩的道路……為了這同一個目的,神在此末世將祂的人民聚集在一起」(約瑟‧斯密先知的教導,第307-308頁)。

  • 基督在呼喚人民悔改並來就祂之後,停止對人民說話。悲痛的三天過去了。然後黑暗消散、喧囂和毀滅也停止,人民的哀痛轉成了喜樂(尼腓三書10:9-10)。這些人民為何得以保全生命?(見尼腓三書10:12-13)他們蒙得了什麼祝福?(見尼腓三書10:18-19

  • 摩爾門對於我們,也就是閱讀此記事的讀者,有什麼忠告?(見尼腓三書10:14

3.耶穌基督從天上降下並教導人民。

閱讀並討論自尼腓三書第11章中選出的經文。說明人民聚集在滿地富地聖殿的周圍,驚異著曾經發生的變化,並「談論其死亡徵兆已經顯示的這位耶穌基督」(尼腓三書11:1-2)。

  • 人民正談論所發生的事時,他們聽見了父神的聲音。那聲音像什麼?(見尼腓三書11:3)那聲音他們聽了幾次後才聽懂?(見尼腓三書11:4-6

  • 人民最後是怎樣聽懂那聲音的?(見尼腓三書11:5)你認為他們「啟耳傾聽」是指什麼意思?(尼腓三書11:5)我們如何才能將神的話聽得更清楚、更明白?

  • 父神如何介紹救主?(請一位班員朗讀尼腓三書11:7。)救主如何介紹祂自己?(請一位班員朗讀尼腓三書11:8-11。如果要使用耶穌向尼腓人顯現的圖片,請現在展示出來。)

  • 耶穌向群眾裡的每個人提出什麼邀請?(見尼腓三書11:13-15;亦見尼腓三書17:25,其中提到群眾有2500人。如果要使用耶穌教導的圖片,現在就展示出來。)我們能從救主這項愛的榜樣中學到什麼事情?

  • 救主賜予尼腓及其他人施洗的權力之後,又教導他們哪些關於洗禮的事情?(見尼腓三書11:22-27)為什麼以正確的方式受洗,並由持有權柄者施洗很重要?

  • 耶穌教導人民對於洗禮或祂的教義的其他要點「不可……有爭論」(尼腓三書11:22,28)。為什麼對福音教義起爭論是件危險的事?(見尼腓三書11:29教約10:62-63)我們如何能在教義的真理中合而為一?

  • 救主教導了哪些祂的教義?(見尼腓三書11:30-38。答案應包括相信天父和耶穌基督、悔改並成為像小孩子一樣、受洗以及接受聖靈。)祂賜予什麼應許給那些將生活建立在祂的教義上的人?(見尼腓三書11:39

  • 我們如何能更徹底地遵照救主的指示,「到大地各端」宣揚這些話?(尼腓三書11:41)。

結論

讀出尼腓三書10:14,並提醒班員理解與探索經文的重要。隨著義人與惡人之間的差距擴大,迫害也隨之加遽,但只要研讀經文並跟隨先知,我們就會被鞏固。

在聖靈的指引下,為本課所討論的真理作見證。

其他教學建議

以下資料可用來補充本課所建議的課程大綱。可採用其中一項或多項建議,作為課程的一部分。

複習活動

展示耶穌教導西半球的人民的圖片(62380;福音圖片集316)作為複習活動。讀出以下的話,並請班員辨識每句話的對錯。請班員讀出為每段話所列舉的經文。

  1. 這張圖片的事件是發生在柴雷罕拉城。(錯;見尼腓三書11:1。)

  2. 人民已經聽見主的聲音了。(對;見尼腓三書9:1-2。)

  3. 主叫他們不要碰祂。(錯;見尼腓三書11:14。)

  4. 耶穌基督在造訪尼腓人時已經擁有復活的身體。(對;見尼腓三書11:15。)

  5. 劫後餘生的人是完全無罪的。(錯;見尼腓三書9:13。)

  6. 耶穌教導人民正確的洗禮方式。(對;見尼腓三書1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