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23和諧的一體


第23章:「和諧的一體」,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二冊,沒有不潔的手,1846-1893(2019)

第23章:「和諧的一體」

第23章

和諧的一體

圖像
鐵軌上的鎚子和道釘

蘇西·楊一直是個體弱多病的孩子。1865年春天,剛滿九歲的她已經得過肺炎、百日咳,還有許多其他重病。她跑得太快或玩得太瘋時,就會氣喘。有時候,父親百翰·楊會溫柔地攬著她,抱在身旁,輕聲對她說:「女兒,等一下,不要這麼急,慢慢來,喘口氣。」1

蘇西老是急著玩,不願意等。父親的許多妻子和他大部分的年幼孩子,都與蘇西同住一棟房子,這裡一直都很熱鬧。這棟二層樓的長形房子叫做獅屋,位於她父親辦公室隔壁,在鹽湖城的聖殿用地東側的街區。獅屋的二樓有家人使用的許多臥房和幾個客廳。一樓還有更多臥房,以及一個招待客人和舉行家庭祈禱的大客廳。地下層則有一些儲藏室和地窖、一間洗衣間兼廚房,以及一個足以容下全家人的飯廳。

一座氣勢十足的獅子雕像蹲臥在屋子前廊,日夜守護著家宅。2

蘇西的五十五位兄弟姊妹中,將近三十位曾經住過那裡。有時,他們家會收留孤兒,其中一位是印度女孩茵娜·梅伯特。鄰居有個名叫禧伯·郭的男孩,常常來獅屋和蘇西的兄弟們玩耍,還會加入楊家一起作家庭祈禱。他是拉結·伊文斯和耶地底亞·郭的獨生子;耶地底亞曾任百翰·楊的諮理。冬天的時候,禧伯喜歡抓起百翰的雪橇,到冰上滑著玩。3

楊家的人為維持家中秩序,盡可能遵守嚴謹的作息時間表,按時吃飯、學習和祈禱。儘管如此,卻無法阻止蘇西和兄弟姊妹玩捉迷藏、奔跑上樓,並沿樓梯扶手溜下來。4對蘇西這小女孩來說,有這樣一個大家庭,而且父親和十幾位妻子同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事實上,即使在多重婚姻家庭中,她的家庭也很不尋常,因為其他家庭相較之下人數通常少多了。教會中實行多重婚姻的男性和她的父親不一樣的是,他們多半只有兩位妻子。5

她的生母露西·畢格羅·楊,是一位盡職的好母親,讓蘇西得到照顧與關愛。她父親另兩位曾住過獅屋的妻子,琪娜·韓庭頓·楊和愛蜜莉·裴垂治·楊,對她而言也像自己的母親一般。她父親的一位妻子克萊拉·楊也是如此,克萊拉常常與蘇西和她的姊妹們聊到深夜,給予她們忠告,6

他的另一位妻子伊莉莎·舒是一位詩人,一有空閒就讀書,她鼓勵蘇西發揮自己嶄露頭角的創作能力。伊莉莎很聰明,口才又好,而且相當自律。她的臥房、客廳、書桌總是整潔有序。有人覺得伊莉莎為人冷漠,但蘇西知道她是個仁慈溫柔的人,尤其是在照顧病人的時候。7

獅屋中並非總是相安無事,但是他們全家人都很努力要讓這種生活方式成功。百翰不喜歡將多重婚姻和世上的習俗相比較。他告訴聖徒:「這是來自天上的制度。主建立這項制度的目的,是為了迅速地為祂自己興起忠誠的國度、聖潔的聖職,一個屬神的國度,屬於祂且能接受祂的祝福。」8

他又見證說:「如果要說我在世上曾經遭遇過哪個信心的考驗,那就是在約瑟·斯密向我揭示這項啟示的時候。我必須不斷禱告,我也必須運用信心,而主啟示了我,這是真實的,我這才感到安心。」9

這樣的信心所結的果子,就是讓他得以在基督的福音中教養眾多子女,因而感到喜悅。10夜晚時,他會搖鈴召集大家作家庭祈禱。他祈禱時的語調往往充滿真摯的愛,然後溫柔地對主說:「我們感謝在這些平靜的山谷中,有您賜給我們的家園,感謝您保留山區裡的這些堡壘,作為您人民的聚集地。請祝福窮困的人和生病受苦的人,安慰哀慟者的心。請您成為年長者的後盾和支柱,成為年輕人的嚮導。」11

百翰經常為聖徒的福祉沉思。時代在變,如今橫貫北美洲的鐵路正在興建。12他投資了這項事業,因為他確信鐵路會讓傳教士與移民以更快速、更便宜、更省力的方式往返猶他。但他知道這也會為猶他領地帶來更多誘惑,他希望聖徒們能在靈性和經濟上作好準備,迎接鐵路的到來。13

他也想要增強自己家人的能力,所以,那年春天,蘇西和兄弟姊妹得知,父親聘用卡爾·梅瑟擔任他們的家庭教師。蘇西有幾個兄弟不喜歡梅瑟教授上的課,於是就退學了,但蘇西卻對他的課程十分著迷。

在他的課堂上,書本變得栩栩如生,經文尤其如此。梅瑟教授鼓勵楊家的孩子發問,也鼓勵他們自己為問題找出答案。雖然蘇西總是積極地學習新事物,但有時卻因功課出錯而感到氣餒。14

梅瑟教授很有耐心。他告訴蘇西:「只有不怕犯錯的人才會學到寶貴的教訓和真理。」15


那年春天,約翰·杜里斯在以法蓮堡當鞋匠。他和哥哥卡爾在斯堪地那維亞傳教兩年後返鄉。離開丹麥前,他們希望帶母親安索菲一起回來。但她的新婚丈夫不願離開哥本哈根,所以她決定留下。幾天後,兄弟倆懷著失望的心情,和三百位聖徒一道搭船離開丹麥。

自從回到猶他之後,約翰就一直努力賺錢。他離家的那段時間,妻子凱倫在他們位於斯普陵鎮的空地上,蓋了一幢兩室的屋子,還種植了作物,養了一院子的家畜。凱倫盼望著與丈夫孩子在新家展開幸福快樂的日子;但約翰回來後不久,得到許可,娶第二位妻子,是名叫格妮特·托格森的挪威歸信者。對於這項新安排,凱倫感到痛苦難耐,但對主的信心支持了她。如今他們的房子太小了,因此這一家人就在那年當中,遷到以法蓮市區更大的一塊土地。16

大約就在那段時間,桑比特谷的聖徒與猶特族印第安人的關係日益緊張。隨著在猶他聚集的移民增多,城鎮急速成長,新屯墾區往往切斷了猶特族固有的食物和飲水來源。還有一些屯墾居民在猶他中部的大片草原上畜養大批牛群,迫使猶特人遷離此地。17

百翰·楊得知這些問題後,敦促聖徒要提供食物給印第安人,並且善待他們。他在寫給一位教會領袖的信中,說:「我們在他們的土地上定居,嚴重影響了他們狩獵、捕魚等方面的收穫。基於這些原因,我們理當盡可能對他們展現仁慈、氣度、耐心和寬容。」18

儘管百翰希望激發他們對印第安人更具同情心,但是在一些屯墾區裡,食物已經嚴重不足,因此願意分享糧食的聖徒少之又少。在屯墾居民拒絕分享食物的情況下,猶特人經常用掠奪牛群的方式來維持生計。19

桑比特谷的聖徒和猶特人多次和談,結果都不歡而散。1865年春天,暴力衝突終於爆發了。一個名叫黑鷹的男子率領一群猶特人,數週之內開始強奪牛群、殺戮屯墾居民。20到了春末夏初,衝突越演越烈。六月時,百翰和美國政府嘗試勸說猶特族領袖,帶族人搬遷至保留區——由政府規劃讓印第安人居住的土地——但是屯墾區的攻擊事件未曾停歇。百翰因而下令,要民兵團阻止掠奪行動,但不可傷害婦孺或沒有武裝的猶特族男人。然而雙方仍互相攻擊,情況持續惡化。21

10月17日下午,約翰·杜里斯看到黑鷹帶著人馬,在以法蓮郊外的田野中,攻擊一對年輕的丹麥夫妻和他們的小男嬰,以及一名年輕的瑞典女子;這一幕讓他驚駭萬分。黑鷹的手下騎馬離開,朝著屯墾區前去掠奪牛群後,約翰和數名聖徒衝出來,向田野跑去。那對夫妻已經死亡,瑞典女子奄奄一息,但不知為何,小男嬰毫髮無傷。約翰一把將他抱起,帶回到鎮裡。22

民兵團開始追捕黑鷹這一幫人時,教會領袖也命令桑比特谷及周圍地區的聖徒,要處處小心、保護自己。然而一些身受其害的聖徒,仍籠罩在恐懼和懷疑之中,因而漠視領袖的忠告。23

以法蓮堡攻擊事件發生六個月後,在瑟克爾維爾這個缺乏防禦的小社區,教會成員抓到大約二十名沒有武裝的派尤特人,懷疑他們是黑鷹派來的間諜。屯墾居民把他們綁起來,帶到當地的教堂,並派衛兵看守;婦女和小孩則被帶到一個空地窖。幾個派尤特族男人試圖逃脫時,屯墾居民開槍射殺,隨後將其餘俘虜一一處決,包括婦女和較大的兒童。24

百翰嚴厲譴責這樁暴力事件,他說:「開槍射殺無辜的印第安人,就是犯了謀殺罪。」25百翰認為這起衝突的罪魁禍首是聖徒,而非猶特人。「如果以色列的長老們一直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拉曼人,」他表示,「我不相信和他們相處會有困難。」26

接下來的一年中,猶他中部的聖徒和印第安人之間的衝突持續蔓延。居住在小社區的聖徒搬到較大的城鎮,屯墾居民也設立衛兵保護牛群。1867年7月,聖徒阻止了一場大規模的印第安人掠奪行動後,黑鷹和兩位首領向政府官員投降。一些猶特人仍繼續搶奪聖徒的牛群,但基本上衝突算是結束了。27


同年稍晚,在10月6日這天,聖徒首次在聖殿用地西側一座寬敞、嶄新的大會堂中,舉行總會大會。1863年,總會會長團宣布,將在聖殿街區建造更大的會堂。這棟橢圓形建築,有著龜殼形狀的大型圓屋頂。這個由四十四根砂岩石柱支撐的圓形屋頂,是出自經驗豐富的造橋師父亨利·葛羅之手,他用木製桁架搭起拱形的格狀結構,再以木橛和牛皮帶緊緊結合而成。由於這樣的創新設計並未在室內使用任何柱子來支撐巨大的天花板,因此參加大會的聖徒可以看清楚講台上的演講者,沒有任何阻礙。28

那年秋天,百翰·楊持續關注鐵路的進展。美國內戰在1865年春天結束,北軍獲勝,全國開始向西找尋新的契機,為鐵路工程注入新的動力。百翰是一家鐵路公司的董事,但他對鐵路事業的支持,並未消除他的憂慮:鐵路會對猶他領地及其經濟狀況帶來什麼改變?29

主在教義和聖約中,教導他的人民「要合一」,在經濟上分擔彼此的重擔,並「在高榮世界以下的所有生物之上,保持獨立。」30多年來,百翰及其他領袖用各種方法努力使聖徒團結合一,讓他們彼此緊緊相繫。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德撒律字母;這套拼音系統是為了解決已知的英文拼寫問題,教導年輕聖徒閱讀,也幫助移民快速學習英文,在猶他找到歸屬感。31

此外,為了使錫安的經濟獨立,百翰開始在聖徒中推行合作社運動。他在講道中常常鼓勵教會成員自己種植糧食作物,織布製衣,蓋磨坊、工廠和鑄造場。百翰也批評一些進出教會的商人;他們帶著稀有的東部貨物來猶他領地販售牟利,好使自己發財致富,而不是為了錫安的偉業。32

百翰知道鐵路會帶來更多商人和貨物,與聖徒的家庭工業競爭,因此請求教會成員要支持當地的商業活動,並尋求經濟獨立,不受外部市場影響。33對他而言,聖徒在經濟方面獲得拯救,和他們在屬靈方面獲得拯救同等重要。攻擊錫安的經濟就等於攻擊錫安。

百翰也開始透過教會內的機構努力鞏固聖徒。1849年,蘇格蘭聖徒理查·巴藍泰成立了鹽湖谷中第一個主日學組織。從那時起,許多支會開始獨立運作各自的主日學,使用不同的課本和教材。但到了近期,喬治·肯農創辦了圖文並茂的雜誌青年導師(Juvenile Instructor,內含福音課程,可讓教師和學生以低價取得,在主日學中使用。1867年11月,百翰和教會其他領袖選派喬治擔任主日學聯盟的會長,由他鼓勵教會裡所有支分會成立自己的主日學。34

當時主日學這些基本的基礎班級,主要專注在教會男女青年的身上。至於教會裡的成年男子,百翰決定在領地內每個較大的城鎮成立先知學校。將近三十五年前,主命令約瑟·斯密在嘉德蘭和密蘇里成立這樣的學校,以便能在初創的教會中,幫助聖職持有人團結合一和培養信心,並且幫助他們準備好宣講福音。35

百翰希望重新成立的先知學校,能幫助教會中的男士更加靈性合一,更有奉獻精神。他相信在鐵路來臨前,先知學校能幫助他們了解經濟合作、遵守聖約和建立錫安有多麼重要。

1867年12月2日,先知學校在鹽湖城開始運作。接下來的幾週,百翰敦促成員創業,以此方式造福聖徒,而不是讓外來商人獲利。他教導說:「我們要合一,要彼此了解。」他也譴責那些不顧錫安需要,不分時地、只依自己喜好購買物品的教會成員。

他宣告說:「他們與此國度已無瓜葛。」36


百翰在鹽湖城成立先知學校六天後,與主教們談到重新成立支會慈助會的事。十年前,在那段飽受美國軍隊攻擊威脅的期間,慈助會已大致解散。百翰希望各支會的慈助會能幫助最為困苦的成員,藉此促成聖徒更加團結合一。37

由於主教們不太了解慈助會的目的,他便邀請伊莉莎·舒協助他們在支會中成立慈助會。伊莉莎覺得很榮幸能提供協助。很少人像她這麼了解慈助會的目的;伊莉莎曾經是納府女性慈助會的祕書,仔細寫下會議紀錄,記載約瑟·斯密給婦女的教導,保存在紀錄簿中。

伊莉莎很喜歡和主教們共事,他們也很感謝她的協助。38接下來的春天,當百翰告訴她,要交給她另一項任務時,她並沒有問是什麼任務,只說:「我會全力以赴。」

「我要妳去教導姊妹,」百翰告訴她。他相信教會中的婦女需要伊莉莎幫助她們了解,慈助會在建立錫安中扮演的角色。

伊莉莎感覺得到,她的心跳加速。教導教會中的婦女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除了見證聚會之外,教會中的婦女通常不會在公開聚會中演講。現在,他們期許伊莉莎到領地內每個屯墾區,個別拜訪每個支分會的慈助會,並公開演講。39

伊莉莎和百翰會面後不久,就在德撒律新聞(Deseret News發表一篇文章。她問讀者:「女性慈助會的宗旨是什麼?我的回答會是——行善——發揮我們擁有的一切行善潛能,不僅為貧窮者紓困,也要拯救靈魂。」

她引用納府慈助會的紀錄,敦促婦女們自動自發,並樂於承擔責任。「如果以色列的女兒和母親中,有任何人覺得在目前的職責上無法完全大展身手,」她寫道,「那麼現在她們會找到足夠的空間,發揮行善的一切能力和才幹。」40

1868年4月30日下午,伊莉莎造訪鹽湖城第十三支會的女性慈助會。約有二十五位婦女在場,包括琪娜·韓庭頓·楊、愛蜜莉·裴垂治·楊及拔示巴·斯密,她們過去都是納府慈助會的成員。當天主持聚會的人,是該支會剛召喚的慈助會會長拉結·郭,她的兩位諮理是雙胞胎姊妹安妮·葛都比和瑪格麗特·米契爾。41

拉結·郭如今四十七歲;1840年代初期,她曾住在納府,但並未參加最初成立的慈助會。她得知多重婚姻時,信心受到極大的考驗,在約瑟·斯密過世後,她回到東部與家人同住。然而她一直與傳教士和教會其他成員保持聯絡,經過多次祈禱和沉思,1853年她決定來到猶他。兩年後,她嫁給耶地底亞·郭,成為他多重婚姻的妻子,並生下她唯一的孩子禧伯;孩子出生九天後,丈夫英年早逝。從那時起,她就以微薄的裁縫收入照顧禧伯。42

慈助會的開會儀式後,拉結請伊莉莎教導姊妹們。「先知約瑟·斯密期望女性慈助會的成立能帶來豐碩的成果,」伊莉莎告訴這些婦女,「姊妹們藉由拜訪生病和受苦的人,能成就許多好事。」她鼓勵她們,要舉行有秩序的會議、做善事,並彼此照顧。

她解釋道:「這個組織應該像母親對待孩子那樣,不是將孩子抱起卻保持距離,而是拉近、擁入懷中,展現應有的愛與合一。」

伊莉莎結束演講後,拉結說她以這些婦女為榮,同時希望她們能從聚會中獲得力量。然後伊莉莎鼓勵在場的婦女開口說話,她見證,只要她們對彼此演講,就會找到力量。

她說:「我們若不克服膽怯的心,閉口不說鼓舞人心和堅定意志的話語,敵人就高興了。一旦突破羞怯這一關,我們很快就會獲得自信。」

她應許說:「時候將到,那時我們必將前往重要場合,承擔重責大任。」43


各分支會成立慈助會時,伊莉莎與納府慈助會另一位創始成員莎拉·甘見面,擬定慈助會職員的職責概要。44接著伊莉莎開始拜訪領地內各地的慈助會,她經常引用最初成立的慈助會的會議紀錄,來教導婦女她們的責任。伊莉莎教導教會中的婦女:「慈助會是基督的教會組織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任何福音期中,教會都必須使之完全復興。」她不能親自拜訪慈助會時,就寫信給她們。45

在那同時,百翰為先知學校成立更多分校,並勸告學員要研究各類知識,大家一心一意。461868年4月,百翰前往普柔浮建立一所學校,並交由亞伯拉罕·斯穆特管理;百翰曾經派他和約翰·泰來、惠福·伍、約瑟F·斯密等人,來改革這個混亂失序的小鎮。百翰和亞伯拉罕在普柔浮力勸這個學校的學員,做生意的對象要以學員為主,將資源和利潤保留在聖徒當中。

「每位學員都有影響力,」亞伯拉罕說,「我們應該將它用在正確的方向。」47

幾星期後,百翰的諮理禧伯·甘在普柔浮發生了車禍。他被猛烈地拋出馬車外,頭部撞擊地面。他躺在地上一段時間,暴露於寒冷的空氣中,直到一位朋友發現了他。百翰希望禧伯這位老朋友能從車禍中康復,然而,禧伯六月初中風,當月就在家人的陪伴下過世了。

他的妻子維蕾特在整整八個月前才過世。禧伯在她過世時曾預言:「我不久後將追隨她的腳步。」在禧伯的喪禮上,百翰選擇為他這位朋友兼諮理致上簡單的頌詞,讚揚他為人正義。

他說:「曾活在世上的人當中,他是最正直的其中一個。」48


在禧伯過世的同時,包括許多中國移民、過去的奴隸及美國內戰退伍軍人在內的鐵路工人,正在加速完成這條橫貫大陸的鐵路。八月時,百翰鼓勵教會中的男丁協助建造鐵路。一旦兩條鐵路線在大鹽湖北邊交會,他希望建造一條支線,串連鹽湖城和其他南部城鎮,以加速屯墾區之間的交通運輸,也能運送聖殿所需的石材。49

不過,有天晚上,在家庭祈禱之後,百翰對一些妻子、朋友及較大的孩子,說出他對鐵路的憂慮。他說:「我們遠離俗世,但俗世卻朝我們而來。」主日學、先知學校和慈助會已經就緒,能支持和鞏固聖徒;但百翰和他這一代做的是否夠多,足以讓青少年準備好面對即將來臨的事呢?

「他們將來要面對的考驗,不會與他們父母經歷的考驗相同,」他說「邪惡世界的驕傲、荒唐和享樂,將會考驗他們。」如果他這一代沒有幫助年輕人培養對耶穌基督的信心,世俗的誘惑會將他們帶入歧途。50

百翰最終仍相信,耶穌基督的福音會繼續使神的人民團結並受到保護,包括青少年在內。

1869年初,他回顧過往,看到復興的福音「將教師派往大地各端,聚集天底下各種語系和宗教的人、教育背景互異的人及傳統迥然不同的人,然後將他們融合成和諧的一體。」

他說:「有一種信仰,具有不為列國所知的力量,能帶領不同族群的人,讓他們成為一群快樂、滿足、團結的人;那力量就是神的力量。」51


1869年3月,奧格登鎮民湧至陡峭的斷崖上,觀看鐵路工人鋪設鐵軌。枕木一條條地鋪,鐵軌一段段地架,鐵路終於鋪到了領地的中心地帶。火車很快就要將黑煙白霧噴入雲霄,朝這裡駛來。52

那年稍晚,百翰造訪了南部各屯墾區的聖徒。他造訪的許多小鎮,如今已有主日學、先知學校和慈助會。在他的要求下,聖徒也開了新商店,稱為「合作社」,以促進聖徒之間經濟合作,而非互相競爭。百翰希望每個小鎮都有一間合作社,用合理的價格提供聖徒基本需求。53

五月初,他勸告猶他中部的聖徒,要按照神的每一句話生活。「光是在這些山谷中生活,並不能證明你就是神的聖徒,」他說,「如果我們想向神或向人證明我們是聖徒,我們就必須為神而活,不為別的。」54

隔天,也就是1869年5月10日,往東和往西的兩條鐵路線,終於在奧格登西邊的山谷交會。鐵路公司把電報線接在將最後一批道釘敲入枕木的鐵鎚上,這些鐵鎚每敲一下,就會透過電報線將電脈衝傳送到鹽湖城和全國其他城市,宣告一條鐵路現在已連接美國大西洋岸和太平洋岸。55

鹽湖城的聖徒在聖殿街區裡新建的大會堂慶祝此一盛事。那天晚上,所有公家機關和建築物在營運時間之後,繼續點燈一段長時間,照得整座城市燈火通明。在鹽湖城北邊的山丘上,聖徒生起巨大營火,好幾公里外都清晰可見。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