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13盡一切所能


第13章:「盡一切所能」,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二冊,沒有不潔的手,1846-1893(2019)

第13章:「盡一切所能」

第13章

盡一切所能

圖像
梯皮圓錐帳篷營地

到了1853年秋天,奧古斯塔·杜里斯在鹽湖城已經住了將近一年。這城巿的規模遠不及哥本哈根,大部分的建築物不是木屋,就是一、兩層樓的泥磚房。除了供政府及教會舉行各項聚會的大議會堂外,聖徒還蓋了一間辦公室及牲畜圍場,以收集什一奉獻,更蓋了一座交誼廳,供舞蹈、戲劇,及其他社區活動之用。鄰近的聖殿街區中,為了興建聖殿開設了各式工場,還有一座新建的泥磚大會堂,可容納近三千人。1

奧古斯塔和山谷中其他年輕的移民婦女一樣,在別人家裡幫傭。和雇主一家一起生活及工作使她的英文進步很快,但她還是很想念丹麥和家人。2她的哥哥約翰剛從挪威的監獄被釋放,現在和卡爾在丹麥及挪威宣講福音,兩人有時還是同伴。奧古斯塔的父親在照顧她的三個妹妹之餘,也到丹麥各地傳教。奧古斯塔的母親住在哥本哈根,對教會還是沒什麼興趣。3

九月底,一隊兩百多人的丹麥聖徒抵達鹽湖城,讓奧古斯塔喜出望外。雖然她的家人沒來,但丹麥同胞的來到讓她在猶他比較有家的感覺。但這個丹麥隊伍一抵達,百翰·楊幾乎立刻召喚他們到領地的另一地區協助屯墾。4

聖徒來到洛磯山脈後,屯墾的範圍不限於鹽湖谷,也擴及北部的奧格登和南部的普柔浮。這些屯墾區之間和外圍地區還建立了其他的城鎮。百翰也派遣一些家庭到猶他南部興建鐵工廠製造鐵器,使他們在領地更為自給自足。5

百翰派丹麥人到鹽湖城東南方約160公里的桑比特谷,鞏固那裡的屯墾區。6拓荒者在1849年秋天應猶特族一位有權勢的領袖瓦卡拉邀請,首度來到桑比特;瓦卡拉則在隔年春天接受了洗禮。7不過,大約在這個時候,三位拓荒者在附近的猶他谷,因為一件襯衫和人起了爭執,殺了一位名叫「老主教」的猶特人。

猶特人來報仇時,百翰先是呼籲拓荒者不要還手,他一向秉持的政策是教導聖徒要和印第安鄰人和平共處。不過,百翰在與普柔浮屯墾區的領袖商議時,他們沒有告訴他「老主教」被謀殺一事,因此他最後下令民兵對來襲的猶特人發動攻勢。1850年初,民兵攻擊普柔浮河沿岸一個約有七十名猶特人的營地。交戰兩天後,營地的人潰散,民兵追擊大部分的人到猶他湖南端,將剩下的猶特人團團圍住,全數殺害。

這次迅雷不及掩耳的血腥攻擊終止了普柔浮周圍的紛爭。8不過,這次攻擊造成的緊張情勢很快就傳到桑比特谷,那裡的拓荒者佔據了最好的土地,阻斷印第安人通往捕漁場及狩獵場的道路。飢餓加上走投無路,有些印第安人開始偷襲牛隻,或向拓荒者索討食物。9

領地的領袖也因為規範該地的貿易,包括印第安人行之多年、俘虜他族的人賣為奴隸的做法,而激怒瓦卡拉和他的人民。猶他的法律雖然禁止印第安人將虜獲的人賣給西班牙或墨西哥的奴隸販子,但瓦卡拉和其他印第安人卻仍然可以將俘虜賣給聖徒為契約奴僕。這些俘虜大多數是婦女及兒童,聖徒常常把他們買下來,認為這樣是在解救他們免受虐待、忽視或死亡。有些聖徒僱用原先的俘虜為工人,有些則待他們如家人。

失去西班牙人及墨西哥人的市場對猶特人的生計是一大打擊,尤其在新的屯墾區紛紛建立後,他們失去土地,變得更為依賴奴隸交易。10

1853年7月,猶他谷的一個人在爭執中殺了一個猶特人,瓦卡拉於是展開報復,緊張的情勢一觸即發。11鹽湖城的民兵領袖命令民兵單位採取守勢,避免殺害猶特人,但有些拓荒者無視軍令,雙方互相攻擊,毫不留情。12

奧古斯塔知道搬到桑比特谷難免就會置身衝突之中,但她還是選擇加入丹麥聖徒。南下途中,他們看到提心吊膽的拓荒者放棄較小的農場和城鎮,並建了堡壘。13

到了桑比特谷,隊伍在一個叫做斯普陵鎮的地方落腳。鎮上的十五戶人家將他們木屋緊密地蓋在一起,圍成一個圓圈。由於沒有多餘的木屋,奧古斯塔和其他新來的拓荒者只好住在篷車上。每天早晚都有鼓聲召集屯墾區的居民點名,羅賓·奧瑞主教也在此時指派衛兵及分配其他職責。由於奧古斯塔在鹽湖谷的家庭幫傭時學會了英文,主教便僱用她為他和丹麥聖徒翻譯。14

最後,屯墾區的糧食不夠了,主教便派快騎到附近的曼泰鎮求救。快騎隊回來時,告訴大家瓦卡拉已經搬到南部,不會再對他們構成威脅。15在領地的其他地區,戰爭看來也將結束。16

不過那年冬天大雪下個不停,極為寒冷,使得拓荒者和猶特人都因糧食短缺,情況比以往更為悲慘。斯普陵鎮的領袖擔心他們的小鎮遲早會遭到攻擊,因此決定要每個人都搬到曼泰避難。十二月時,一場猛烈的暴風雪向他們襲來,奧古斯塔和其他拓荒者棄鎮而逃。17


奧古斯塔在曼泰安頓下來之際,他們與瓦卡拉的人民之間的衝突仍未化解。與此同時,三十五歲的瑪蒂妲·道利在鹽湖城和幾個朋友碰面,討論如何幫助印第安婦女及兒童。18

與瓦卡拉剛起衝突時,百翰·楊和教會其他領袖就呼籲聖徒不要敵視猶特人及其他原住民。他請求說:「盡一切所能接近印第安人,將和平的信息傳達給他們。」

百翰在1853年10月總會大會上說,傳教士正前往全球各地聚集以色列人,但以色列家族的遺裔,即印第安人,卻早已住在他們之中。他接著召喚二十多名傳教士,要他們利用冬天學習印第安人的語言,以便在春天時向他們傳教。

百翰同樣勸勉聖徒,如果印第安人拿了他們的馬匹、牛隻或其他物品,不要加以報復。他說:「如果你們有殺害他們的念頭,就應該覺得很羞恥,不要殺害他們,卻要向他們傳福音。」19帕雷·普瑞特也呼籲聖徒要供印第安婦女及兒童衣食。20

這番話讓帶著一個兒子的單親母親瑪蒂妲深受鼓舞。她剛出生的時候,家裡住在美國東部,印第安人殺了她父親,綁架了她和母親。不過,有位年長的印第安男士很同情她們,插手救了她們。她因此學會珍惜團結、謙卑和愛心等準則,並相信需要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和朋友成立一個婦女社團,做衣服給印第安人穿。21

她的朋友娥曼達·斯密同意幫忙。娥曼達是豪恩磨坊大屠殺的生還者,也曾是納府女性慈助會的一員。雖然百翰·楊在約瑟·斯密去世後九個月將慈助會暫停,但是娥曼達和教會其他婦女還是不斷為社區服務,堅信慈助會能有所貢獻。22

1854年2月9日,瑪蒂妲為她新成立的救助組織召開第一次正式聚會。婦女從市區各處前來,到她家開會,並選出職員。瑪蒂妲成為會長兼出納,要求每位成員繳付美金二十五分錢的入會費。她也提議大家一同製作一張碎布地毯出售,籌款購買材料做衣服給印第安婦女及兒童穿。23

這些婦女開始在之後的冬天和春天每週聚會,縫製地毯所需的布條,並共度愉快的時光。娥曼達·斯密記道:「主的靈與我們同在,氣氛合一團結。」24


春天臨到鹽湖谷時,被召喚向印第安人傳教的人啟程到南部,同行的還有二十名被派往夏威夷群島的傳教士。差不多就在這時候,百翰·楊和幾位教會領袖也離開鹽湖谷,拜訪南部的屯墾區,並與瓦卡拉會面。這位猶特族的領袖最近剛承諾會結束衝突,以換取禮物,並要求領地保證不再反對奴隸交易。25

百翰知道,除非拓荒者和猶特人都遵守領地的法律,並尊重彼此的權利,否則衝突還是會繼續。因此,他安排在一個名為雞溪的地方和瓦卡拉會面;雞溪離鹽溪屯墾區不遠,去年秋天,拓荒者在鹽溪殺了九名猶特人。26

百翰一行人在5月11日抵達雞溪。猶特人的營地裡有十多人生病了,包括瓦卡拉的女兒在內。幾位戰士守著瓦卡拉的帳篷,百翰和教會其他領袖得到猶特人許可,進了帳篷,看到瓦卡拉裹著毯子,躺在泥土地上。從鄰近各山谷來的其他猶特族領袖則坐在旁邊。

瓦卡拉面有病容,心情煩躁。他說:「我不想說話,我想聽楊會長說話。我沒有心思也沒有精神,只是很害怕。」

百翰說:「我帶了一些牛隻給你,我想趁在這裡時,殺一隻讓你大快朵頤。」他幫瓦卡拉坐起來,然後坐在他身邊。27

瓦卡拉說:「百翰弟兄,把手按在我頭上,因為我的靈離開我了,我要它再回來。」百翰給了他一個祝福,瓦卡拉雖然很快就有起色,但還是拒絕說話。28

百翰對帳篷裡的其他人說:「讓瓦卡拉睡個覺,休息一下,等會兒他或許會說些話。」29他給猶特人的禮物包括牛隻、煙草和麵粉,當晚整營的人都飽餐了一頓。30

隔天早上,百翰祝福了瓦卡拉的女兒,隊上的醫生也給她和營裡其他的病人服藥。百翰接著承諾會維持與猶特人的友誼,只要他們答應不再作戰,就會提供他們食物和衣服。不過他還是不同意取消奴隸交易的禁令。31

瓦卡拉同意不再攻擊拓荒者。他說:「我們現在互相了解,大家現在都可和平地走在路上,不必害怕。」他們兩人握握手,並吸了和平煙筒。32

百翰與同行的教會領袖及傳教士繼續南行,前往一個屯墾區又一個屯墾區,講述有關印第安人的事。33百翰對一群會眾說:「主告訴我,這人民的職責就是拯救以色列家族的遺裔,他們是我們的弟兄。」

他提醒他們,許多聖徒在西遷前都曾預言或在異象中看到他們與印第安人分享福音,並教導他們縫紉和耕種等技能。但現在,同樣的這些人卻不想和印第安人有任何牽連。他聲明:「時候到了,你們需要去完成很多很多年前看到的事。」34

拜訪完聖徒在領地最南端的屯墾區錫達城後,百翰與前往印第安及夏威夷傳道部的人分道揚鑣。他回到北部後,利用回到家的第一個星期日對鹽湖城的婦女說話,要每個支會像瑪蒂妲·道利那樣組織慈助會,幫助印第安婦女及兒童有衣服穿。35

鹽湖谷的各支會很快組織起二十多個印第安慈助會。婦女們拜訪各個家庭,請他們捐贈衣服或地毯、縫紉用品,及可以販售的物品。36


與百翰·楊一同到南部的傳教士當中,包括年僅十五歲的約瑟F.·斯密,他是殉教的教長海侖·斯密最年幼的兒子。百翰於1854年5月20日啟程返家,當天晚上,在錫達城的約瑟鋪下毯子,伸展開來,睡在堅硬的地上。他趕了一下午的路,預備通過領地,往加利福尼亞海岸去。但是他睡不著,望向天空,看著銀河裡數不清的星星,覺得很想家。

去夏威夷的二十位傳教士中,約瑟年紀最小,雖然父親的兩位親戚也和他一起被召喚,但他還是覺得離開所愛和尊敬的人好遠。37這個年紀的男青年很少被召喚去傳教,約瑟是個特例。

自從他父親和叔叔遇害後,將近十年來,他的脾氣一直很「火爆」。而且他年紀越大,脾氣越糟,總覺得別人不夠尊重他的母親瑪麗·斐亭·斯密。約瑟認為自從母親守寡後,別人都對她視而不見,特別是西遷期間。38

他記得他們的隊長曾經如何抱怨瑪麗和家人會拖累他的篷車隊。不過,瑪麗卻誓言,她和家人會比他更早到達山谷,而約瑟一心要幫助她守住誓言。雖然他當時年僅九歲,但無論是駕篷車或看管牛隻,只要是母親要他做的事,他都會做。最後,她憑著堅強的意志和信心,說到做到,帶著家人,比隊長更早到達山谷。39

他們一家人在鹽湖城南邊落腳,而瑪麗在1852年秋天因肺部感染去世。聽到母親的死訊,約瑟昏了過去。40有段時間,他和妹妹瑪莎安與一位好心的婦人住在農場裡,但是後來這位婦人也去世了。之後,他們的阿姨梅西·湯普生負責照顧瑪莎安,父親的堂弟,使徒喬治A.·斯密則收留約瑟。

約瑟也依靠哥哥姊姊的接濟。雖然大姊洛薇娜和丈夫及子女留在伊利諾州,但是大哥約翰和姊姊耶瑞莎及撒拉就住在附近。

約瑟和許多同齡的男青年一樣當牧童,照顧家裡的牛羊。41雖然牧童的工作夠他忙了,但他沒多久就變得暴躁,開始失控。接到傳教召喚時,他大可和一些人一樣拒絕召喚,挾怒走上另一條路,但父母樹立的榜樣對他來說太重要了。在幾個星期裡,他就蒙按立麥基洗德聖職、接受恩道門,並被按手選派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42

他躺在錫達城的星空下,不太知道要去的是什麼樣的地方,到了那裡又會怎麼樣。他畢竟只有十五歲,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堅強、很重要,但有時候,卻又感受到自己的軟弱和微不足道。

他對這個世界、對宣講福音這件事又知道些什麼呢?43


1854年夏天,桑比特谷有著一股微妙的和平氣氛。那時候,奧古斯塔·杜里斯已經加入羅賓·奧瑞主教及另外十五個家庭,在曼泰北邊十一公里的地方建築堡壘。隊上的人大部分是從斯普陵鎮來的丹麥人,但其中有位名叫亨利·史提芬的加拿大聖徒,以及他的妻子瑪麗安,和四名子女。亨利和瑪麗安加入教會很多年了,是最近才來到桑比特谷的先驅者。44

奧瑞主教將隊伍安頓在一條小溪邊,附近有片低矮的山麓。這地點看起來很適合屯墾,只是大多數的人因為擔心靠這片土地維生的印第安人會來攻擊,所以都沒有來這個地區開墾。

聖徒馬上著手興建堡壘。他們從附近的山脈採集石灰岩,築了將近三公尺高的牆,牆上每隔六公尺開個槍眼,供防禦之用。他們稱這座防禦工事為以法蓮堡,並在堡前蓋了一座塔及一道宏偉的大門,讓守衛可以瞭望,防範危險。堡內有足夠的空間在夜間安置拓荒者的馬匹、牛隻及羊群。沿著內牆就是拓荒者用泥巴和圓木蓋的房子。

奧古斯塔和奧瑞主教及他的妻子露西安住在一起,同住的還有他們的七名子女,包括他們領養的印第安女孩拉結。以法蓮的拓荒者雖然裝備簡陋,卻對這新屯墾區的未來充滿希望。白天婦女和男人工作時,兒童就在堡內玩耍。45

奧古斯塔離開丹麥已經兩年多了,許多家庭曾經收容她、照顧她,但她希望有自己的家庭。十六歲的她已經到了一些邊陲地區的婦女結婚的年紀,也有一些人向她求婚,但她覺得自己還小,不適合結婚。

後來,亨利·史提芬向她求婚,她認真地考慮這件事。有些婦女在多重婚姻中適應良好,有些卻覺得很辛苦,有時很孤單。通常選擇奉行這原則的人大多是出於信心,而不是因為愛情。教會領袖無論在講壇上或私底下,都常常勸告實行多重婚姻的人在家裡要養成不自私的精神,以及基督純正的愛。46

在桑比特谷,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拓荒者屬於多重婚姻的家庭。47奧古斯塔考量這項原則後,覺得是對的。雖然她才剛認識亨利及孱弱多病的瑪麗安,但她相信他們是好人,願意照顧她、供她生活所需。不過,加入他們的家庭靠的仍是信心。

奧古斯塔最後決定接受亨利的求婚,於是他們很快前往鹽湖城,在議會堂印證在一起。回到以法蓮堡後,奧古斯塔擔起她在家裡的責任。她和多數已婚的婦女一樣要擠牛奶,做蠟燭、奶油及乳酪,紡羊毛及織布,也做衣服給家人穿,有時還用鉤針鉤出精緻的花邊裝飾婦女的衣服。

家裡沒有爐子,因此奧古斯塔及瑪麗安就在壁爐煮食;這座壁爐也為他們簡單的房子提供暖氣及照明。到了晚上,他們有時候會和鄰人一起參加舞會及其他活動。48


9月26日,約瑟F.·斯密和其他傳教士正在往檀香山港途中,但滂沱大雨使他們看不清夏威夷群島。傍晚時分雨停了,陽光穿透薄霧,掀開最近一個海島的美麗面紗。傳教士可以從甲板上看到大雨後的逕流,像瀑布般從峽谷瀉入太平洋。49

傳教士在隔天抵達檀香山,約瑟被派往茂宜島,法蘭西及瑪麗珍·何曼的家。首批到夏威夷的傳教士多數已經回到美國,包括喬治·肯農在內。在法蘭西的帶領下,島上的傳道事工蓬勃發展。不過,許多聖徒都準備搬到拉奈島上新的聚集地,也就是他們在帕拉威谷建立的屯墾區。50

約瑟幾乎一到何曼家就罹患傳教士所謂的「拉海納熱」。瑪麗珍的丈夫傳教,她則辦了一所學校,教育夏威夷人。她這時開始照料約瑟,並且將他介紹給當地的教會成員。51

1854年10月8日是約瑟在茂宜島的第一個星期日,她帶他參加安息日聚會,在場還有六位夏威夷聖徒。聖徒一聽說約瑟是先知約瑟·斯密的侄子,就急著要聽他講道。他們好像第一眼就愛上他,即使他還無法用他們的語言說一句話。

過了幾天,約瑟的病情更加惡化。瑪麗珍上完課後,讓約瑟喝一些草藥茶,並讓他泡腳,希望能幫他退燒。他整晚都汗流不止,到了早上卻覺得好多了。

不久法蘭西就帶他參觀拉奈島。那裡只住了大約一百名聖徒,但傳教士預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會有一千多人到那裡聚集。一些傳教士開始耕地、播種,並作城市規劃,為他們的到來作準備。52

約瑟拜訪拉奈島後,回到約拿單和凱蒂·納培勒住的茂宜島。約瑟想當個好傳教士,因此努力工作、學習語文,並經常和夏威夷聖徒聚會。

他寫信給喬治A.·斯密說:「我很高興地說,我已準備好要為我所從事的這事工全力以赴了,我真誠希望並祈求自己能證明忠信到底。」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