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主为我们制定了计划!
2014年10月


主为我们制定了计划!

如果我们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应许的祝福会实现吗?

总会大会的演讲者如今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母语来演讲,躬逢这个历史时刻,我感到很荣幸。上一回我站在这个讲台上演说时,很担心自己的英语腔调,而现在我要担心葡萄牙语说太快,我可不想说得比字幕跑得还快。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或将会面临要在生活中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刻;我该从事这个或那个行业?我该去传教吗?这个人是适合我的结婚对象吗?

上述这些生活中不同层面的情况,若稍微改变方向,未来的结果可能极为不同。迪特‧邬希铎会长如此说道:“我从多年侍奉主……的经验中学到,无论是个人、婚姻或家庭,那决定我们会幸福或悲惨的差异,往往就在于那仅仅偏离几度的错误”(“仅仅偏离几度”,2008年5月,《利阿贺拿》,第58页)。

要如何避免这些计算上的小错误呢?

我要用我的一个亲身经验来说明我的信息。

在1980年代后期,我们这个年轻的家庭除了我和我太太莫妮卡,还有四个孩子中已经出生的老大和老二。我们那时住在巴西圣保罗,我在一家不错的公司里上班,完成了大学学业,而且刚从我们的支会卸任主教的职务。日子很顺遂,一切似乎都很上轨道──直到有一天,有位老朋友来拜访我们。

在他离开之际,他说的一番话和提出的一个问题,动摇了我的一些信念。他说:“嘉禄,看起来你的家庭、事业和你在教会的服务,一切都很顺利,但是──”接着他提出问题,“如果继续这样生活下去,你的教长祝福里应许的祝福会实现吗?”

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我的教长祝福,我常常读我的教长祝福词,但是从来没想过要这样看待其中所应许的将来的祝福,也没这样评估过我现在的生活如何。

在他离开之后,我开始注意我的教长祝福,心里想着:“如果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应许的祝福会实现吗?”我想了又想,感觉有必要做一些改变,尤其是在我的教育和工作方面。

这不是关乎对错的决定,而是要在好与更好之间作抉择,正如邬克司长老教导我们的:“我们在考虑不同抉择的时候,要记住光是好是不够的。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甚至最好的选择”(“好、更好、最好”,2007年11月,《利阿贺拿》,第105页)。

那么要如何确定我们所作的决定是最好的呢?

以下是我所学到的几项原则。

原则一:在选择该怎么做时,就要想到最后的结果。

我们在作一些对我们自己及所爱的人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决定时,若不能对这些决定的结果有更远大的眼光,就会带来一些风险。但是如果我们预先考量这些决定可能造成的结果,就能更清楚地看到现在最适合走的路。

了解我们的身分、今生的目的,以及主对我们今生的期许,会帮助我们获得所需要的远大眼光。

经文中能找到许多例子,说明远大的眼光能让人看清该走的路。

摩西面对面与主说话,了解有关救恩计划的事,也因此更了解他身为聚集以色列的先知,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神对摩西说:看啊,我是全能的主神,……

“我要向你显示我亲手造的;……

“我儿摩西,我有件事工给你”(摩西书1:3–4,6)。

摩西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才能够忍受沙漠中多年的艰苦生活,带领以色列人回家。

摩尔门经中伟大的先知李海作了一个梦,他在异象中知道自己的使命是要带领家人前往应许地。

“事情是这样的,主在梦中命令我父亲,他必须带着他的家人离开,进入旷野。

“……他撇下了他的房屋、他继承的土地、他的金子、他的银子和他的宝物”(尼腓一书2:2,4)。

即使要在旅程中遭受许多苦难,还要舍弃在耶路撒冷的舒适生活,李海始终对这个异象坚信不移。

先知约瑟‧斯密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第一次异象开始,透过许多启示,他终能完成复兴万事的使命(见《约瑟‧斯密──历史》1:1–26)。

反观我们自己是如何呢?主对我们每个人有何期许?

我们不必看见天使就能知道。我们有经文、圣殿、活着的先知、个人的教长祝福、受灵启发的领袖,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权接受个人启示来指引我们作决定。

原则二:要为将来的挑战作好准备。

生命中最好的路很少会是最轻松容易的路,而且往往正好相反,我们可以看看刚才我提到的那几位先知的例子。

摩西、李海和约瑟‧斯密即使作了正确的决定,但他们的人生道路却一点都不轻松。

我们愿意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吗?我们已经准备好离开现在的舒适圈,到一个更好的境地吗?

再回到我的教长祝福经验,当时我作了一个结论:我应该接受更高的教育,申请美国某个大学的奖学金。如果被录取,我就必须辞职,卖掉一切的家当去美国,以奖学金学生的身分住在那里两年。

TOEFL和GMAT考试是我首先要克服的挑战。我花了三年漫长的时间准备,在被录取之前,我有多次“未被录取”和“备取”的经验。我还记得在第三年年底的时候,接到负责办理奖学金的人打来的那通电话。

他说:“嘉禄,我有好消息和坏消息要告诉你,好消息是你是今年的三位入围者之一。”那一年的奖学金名额只有一位。他接着说:“坏消息是,其中一位候选人是某位权贵人士的儿子,还有一位是另一位权贵人士的儿子,接着就是你了。”

我马上回答:“那我……我是神的儿子。”

我很开心,属世的出身并不是决定因素,那一年我录取了,那是1992年。

我们是全能之神的孩子,他是我们的父亲,他爱我们,他为我们制定了计划。我们今生来到世上,并非只是浑浑噩噩过日子,逐渐变老,然后死去。神希望我们能成长,发挥潜能。

多马‧孟荪会长说过:“你们每一位,不论单身或已婚,也不论你们年龄的大小,都有机会学习和成长。要在智能和灵性两方面扩展你们的知识,直到你们神性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参阅“慈助会的伟大力量”,1998年1月,《圣徒之声》,第109页)。

原则三:要将这样的远见与我们所爱的人分享。

李海费尽苦心想让拉曼和雷米尔了解,他们的家庭所作的改变很重要。但他们无法理解父亲的异象,在一路上不停地抱怨。反观尼腓,他努力寻求主,以便能看到他父亲所看到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我,尼腓,听了父亲所有的话,关于他在异象中看见的事,……我……渴望也能借着圣灵的力量看到、听到和知道这些事”(尼腓一书10:17)。

有了这样的异象,尼腓不仅能够克服旅程中的种种挑战,而且能在必要的时候带领家人。

我们决定选择某一条路时,我们所爱的人很可能受到影响,而且有些人甚至会和我们一起承担这项选择的结果。最理想的情况是,他们能够和我们有相同的看法和见解。虽然有时候事与愿违,但若能如此,这趟旅程会顺遂得多。

我刚才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我当然需要获得我太太的支持;孩子们那时还小,没什么意见,但是太太的支持是绝对必要的。我还记得刚开始,我和莫妮卡需要仔细讨论计划上的变动,直到她安心也下定决心为止。由于这种共同的愿景,她不只支持这样的改变,也成为我们最终能够成功的重要关键。

我知道主为我们今生制定了计划,他了解我们,他知道什么对我们最好。我们不能因为生活一切顺遂,就不常常审思是否还有什么可改进之处。如果我们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应许的祝福会实现吗?

神活着,他是我们的父亲。救主耶稣基督活着,我知道借由他的赎罪牺牲,我们能够找到力量克服每一天的挑战。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