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爱人和容忍差异
2014年10月


爱人和容忍差异

身为基督的信徒,我们要与价值观不同的人,或不接受这些价值观所根据的教导的人,和平相处。

一、

耶稣在尘世使命即将完成的最后几天,赐给他的门徒一条诫命,他称为“新命令”(约翰福音13:34)。那条诫命他重复说了三次,虽然简短,却很难做到:“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约翰福音15:12;亦见第17节)。彼此相爱是救主在传道期间最重要的教导。第二条最大的诫命是“爱人如己”(马太福音22:39)。耶稣甚至教导:“要爱你们的仇敌”(马太福音5:44)。但是,这项要彼此相爱,像他爱他的羊群一样的诫命,却是给他的门徒--以及给我们--的一项独特挑战。孟荪会长在今年4月教导我们:“事实上,爱就是福音的精髓,耶稣基督则是我们的典范。他的一生留下爱的传承。”1

为什么用基督般的爱彼此相待会如此困难?这件事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必须生活在与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不同,且没有圣约义务的人当中。在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所作伟大的调停祈祷中,他为信徒祈求说:“我已将您的道赐给他们。世界恨他们;因为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约翰福音17:14)。然后,他恳求父:“我不求您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您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第15节)。

我们要生于世,但不属于世。我们必须生于世,因为正如耶稣在寓言中教导的,他的国“好比面酵”,其功用是影响整个面团能够发酵膨胀(见路加福音13:21马太福音13:33;亦见哥林多前书5:6–8)。如果他的信徒只跟那些信仰和生活方式相同的人来往,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不过,救主也教导,如果我们爱他,就会遵守他的诫命(见约翰福音14:15)。

二、

福音中有许多教导提到,生活在信仰和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当中,仍然要遵守诫命。最为重要的是有关纷争的教导。复活后的基督发现尼腓人对于洗礼的方式起了争论,于是便针对要如何执行此教仪,给了清楚的指示。然后,他教导了这项伟大的原则:

“你们不可和过去一样彼此争论,也不可和过去一样争论我教义中的要点。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凡具有纷争之灵的,不是属于我的,是属于魔鬼的;魔鬼是纷争之父,他煽动人心彼此挟怒纷争。

“看啊,……这是我的教义,就是要消除这种事”(尼腓三书11:28–30)。

救主这项反对纷争的教导,并不只是针对不遵守有关洗礼诫命的人。他禁止任何人起纷争。即使是遵守诫命的人,也不可以煽动人心挟怒纷争。魔鬼是“纷争之父”;救主则是和平之君。

同样的,圣经教导说“智慧人止息众怒”(箴言29:8)。古代的使徒教导我们应当“追求和睦的事”(罗马书14:19),并“用爱心说诚实话”(以弗所书4:15),“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圣经雅各书1:20)。主在现代的启示中命令“每个人要温和、谦卑地向邻人宣讲”(教约38:41)复兴福音的佳音,并且要“满怀谦卑,……不要辱骂那辱骂人的”(教约19:30)。

三、

虽然我们要力求谦卑、避免纷争,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妥协,也不能削减遵行我们所了解的真理的决心。我们绝对不能放弃自己的立场或价值观。耶稣基督的福音和我们订立的圣约,让我们无可避免地必须在真理和缪误的永恒竞争中,担任战士的角色。在这场竞争中无法保持中立。

救主向我们显明应对之道,他的敌人带了“正行淫之时被拿的”(约翰福音8:4)妇人来质询他。那些控告者为自己的伪善感到羞愧而离去后,只剩下耶稣和那妇人。他仁慈地对待这妇人,没有在当下定她的罪。但他也坚定地指示她“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8:11)。我们需要表现慈爱,但是基督的信徒--就像夫子一样--会坚守真理。

四、

像基督一样,他的信徒有时会遭遇罪恶的行径,而今日当他们坚持自己对是非的了解时,他们有时候会被人称为“偏执狂”或“狂热分子”。许多属世的价值观和作法都会对后期圣徒造成这类的挑战。其中一项在今日特别明显,也就是在美国、加拿大和全球其他国家的许多州省,让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强烈趋势。我们周遭也有一些人根本不相信婚姻,还有人不认为应该生孩子,有些人则反对任何对色情或有害毒品的限制。另外大多数信徒都很熟悉的一个例子,就是和不信的配偶或家人共同生活,或与不相信的同事共事时,所带来的挑战。

在奉献过的场所,像是圣殿、崇拜的屋宇以及我们自己的住所等,我们应该明白且详尽地教导真理和诫命,就像我们从复兴福音揭示的救恩计划中所认识的那样。我们作这些教导的权利,是受到保障言论及宗教自由的宪法所保护,也受到隐私权的保护;这是即使在没有宪法保障的国家也被尊重的权利。

在公众场合,宗教人士的言行就会涉及其他的考量。实行宗教的自由可以适用在大多公开的举动上,但是却要受制于某些必要条件,以容纳他人的信仰及生活方式。法律可以禁止一般被认为是错误或不被接受的行为,像是性剥削、暴力或恐怖活动;即使是极端主义份子假借宗教之名所做的也是被禁止的。比较不严重的行为,即使不为某些信徒所接受,但却如摩尔门经中的一位先知所说的,因为“民意”(摩赛亚书29:26)而被合法化时,我们也只能忍受了。

谈到公开的言论,我们都应当遵从福音的教导,要重视爱人如己和避免纷争。基督的信徒应该成为彬彬有礼的榜样。我们应当爱所有的人、乐于倾听,并对他人的真诚信仰表达关心。我们可以持不同意见,但是不应让人起反感。我们对具有争议的话题所持的立场和发言,不可以引起纷争。我们在说明和提倡自己的立场,以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时,应当明智。在做这些事时,我们要求他人不会因为我们虔诚的宗教信仰以及我们行使宗教自由的权利,而被冒犯。我们鼓励所有的人实践救主的金科玉律:“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

如果我们的立场不被多数人所支持,我们就应该有风度地接受不尽理想的结果,并有礼貌地对待我们的对手。不论任何活动,我们都应该对所有的人心怀善意,并拒绝任何形式的迫害,包括因为种族、族群、宗教信仰或不信,以及性别导向不同而来迫害。

五、

我已经谈过了一般的原则。现在我要说明如何在我们熟悉的各种状况下应用这些原则,并更忠诚地跟从救主的教导。

我要先提出小孩子在游戏时学到的事情。住在犹他州的非摩尔门人士,常常被一些教会成员所冒犯和疏离,因为教会成员不让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宗教信仰的孩子做朋友。我们当然能够教导孩子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不必让孩子跟不同的人疏远或表现出不尊重。

有些青少年,其中包括后期圣徒青少年,对待彼此的方式,让教会和学校的许多教师伤心难过。彼此相爱这条诫命,当然也包括要跨越宗教以及种族、文化或经济条件的界线,去爱人和尊重人。我们请所有青少年避免霸凌、羞辱,或故意造成他人伤害的言语或行为。这一切都违反了救主要我们彼此相爱的命令。

救主教导:纷争是魔鬼的工具。因此他的教导自然也反对当今的一些政治用语和作法。容忍对政策的歧见,在政治上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处理政策的歧见不一定要采取人身攻击,这会败坏政府的运作过程,并且让参与者受害。我们应该摒除恶意的沟通,并以礼对待不同的意见。

最需要摒弃纷争和尊重差异的场合,就是在我们的家中和我们的家庭关系。差异是无法避免的--有些轻微、有些严重。提到严重的差异,假设某个家人与人同居,使得我们对家人的爱,以及我们对诫命的坚持--这两项重要的价值观产生冲突。我们可以效法救主的榜样,表现出慈爱,但仍坚守真理,不让我们的行为助长恶事,或被认为是在纵容我们明知是错误的事。

我要用某个家庭关系的例子来作结束。大约10年前,我在中西部的一场支联会大会上认识一位姐妹。她说她的丈夫不是成员,而且跟着她去教会12年了,却一直没有加入教会。她问我应该怎么办。我建议她继续做对的事,并且要对丈夫有耐心和仁慈。

大概一个月之后,她写信给我说:“我觉得12年真的是很有耐心了,但是我不知道我是否非常仁慈。所以我非常努力地实践了一个多月,然后他就受洗了。”

仁慈非常有力量,尤其是在家中。她在信中继续说:“我现在试着更加仁慈,因为我们努力要在今年到圣殿印证!”

六年之后,她又写了一封信给我:“我的丈夫〔刚〕接受召唤,被按手选派为〔我们支会的〕主教。”2

六、

人生中有太多的人际关系和情况,让我们必须忍受差异。在至关紧要的议题上,我们不应该否定或背弃自己在这些差异上的立场,但是身为基督的信徒,我们要与价值观不同的人,或不接受这些价值观所根据的教导的人,和平相处。我们透过先知的启示认识了父的救恩计划;这计划让我们来到尘世,可以在世上遵守他的诫命。这些诫命包括要像他爱我们那样,去爱与我们的文化及信仰不同的邻人。正如摩尔门经的一位先知所教导的,我们必须怀着“对神和对所有人的爱”(尼腓二书31:20),努力前进。

活在这动荡不安的世上诚属不易,而救主这条像他爱我们一样彼此相爱的诫命,可能是我们最艰巨的挑战。我祈求我们都能了解这诫命,并在所有的人际关系和活动中,都奉行这诫命,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注:

  1. 多马‧孟荪,“爱就是福音的精髓”,2014年5月,《利阿贺拿》,第91页。

  2. 给达林‧邬克司长老的信函,2006年1月23日及201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