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永远自由,可以自己采取行动
2014年10月


永远自由,可以自己采取行动

神的旨意是要我们成为自由的男女,使我们能够在属世和属灵两方面发挥所有的潜能。

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五世(The Life of King Henry V )中,有一场夜景戏,描述英国士兵迎战法军的前一晚,扎营在阿金库尔的情景。在昏暗的夜光下,乔装打扮的亨利国王在士兵当中四处游走,没有人认出他来。他与他们谈话,由于敌我双方兵力悬殊,他想了解自己士兵的士气,而由于他们没认出他的身分,所以士兵都放胆直言。在一场对话中,国王与士兵探讨着,谁该为战争对人类的所造成的伤害负责——究竟是国王,还是士兵自己。

亨利国王说: “我想,再也没有比和为正义而战的国王一同战死沙场更好的事了。”

米迦勒‧威廉士反驳说: “这我们可不知道啊。”

他的同袍也同意他的看法,说: “对啊,那也不是我们该去想的;我们只要知道自己是听命于国王那就够了,如果他的理由是错的,那我们对国王的服从就免除了我们的罪。”

威廉士又说: “如果理由不正当,国王自己这笔帐就要算不清了。”

亨利国王当然不以为然,他说:“国王要为部下负责;但是每个部下要为他自己的灵魂负责。”1

莎士比亚并不想在戏中解决这场争论,而这样的争论在某种形式上也持续到我们这个时代——谁该为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负责?

事情不顺遂时,人往往会责怪他人,甚至责怪神。有时个人或团体会有一种“应当如此”的意识,他们试着把为自己谋福利的责任,推卸给别人或政府。有些人在属灵事务上也以为世上男女不必为个人的正义努力,因为就算只是“我们现在的样子”,神还是爱我们,而且会拯救我们。

但是神要他的儿女按照他给他们的道德选择权来行动,“好使每个人在审判日,能为自己的罪负责”。2正因他的计划和旨意,“作决定”这个重要的角色,才会出现在我们自己生活的舞台。神不会帮我们生活,也不会像路西弗曾提议的那样,让我们成为他的木偶。他的众先知也不会接受代表神担任木偶操控师的角色。百翰‧杨说过:“我不希望任何后期圣徒,无论是在这世上的或是在天上的,对我所做的任何事感到满意;除非主耶稣基督的灵,也就启示之灵,让他们满意。我希望他们亲自去了解,亲自去明白。”3

因此神不会因为“我们现在的样子”而拯救我们,因为第一,“我们现在的样子”并不洁净, “没有不洁的东西能住在……他面前;因为,在亚当的语言中,神圣之人是他的名,而他独生子的名叫作〔圣洁的〕人子。”4第二,如果我们不选择借由行动造就自己,神是不会采取行动来勉强我们的。他真的爱我们,也因为他爱我们,他既不会强迫也不会抛下我们。他反倒会帮助和引导我们。神的诫命真实地显示出他的爱。

我们应当(而且也确实)感到欣喜,神所制定的计划允许我们自己作选择,并体验后果,或如同经文所表达的, “要尝苦的,这样〔我们〕才会知道珍视好的”。5我们永远感激救主的赎罪克服了原罪,使我们能够降生在这世上而不需因亚当的违诫受惩罚。6我们已经这样从那坠落中被救赎,能开始无罪地在神的面前生活,而 “变得永远自由,能辨别善恶;……〔我们〕可以自己采取行动而不受支配”。7 我们可以选择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进而在神的帮助下,能成为像他一样。8

耶稣基督的福音开启了道路,让我们能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借由耶稣基督的赎罪和恩典,我们在世上奉行高荣律法时的不完美、不一贯之处就可被抹去,我们被强化能培养基督般的品格。不过,公道也要求,若没有我们的自愿同意和参与,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事情向来都是如此。我们降生在这世上得到肉身,就是每个人选择了参与天父计划的结果。9因此,救恩肯定不是因为神心血来潮的结果,也不是光靠神的旨意就会成就的。10

公道是神的基本属性,我们可以对神有信心,因为他是完全值得信赖的。经文教导我们: “因为神不走弯曲的路,他不向右也不向左转,也不改变他说过的话,因此他的路是直的,他的道是一条永恒的环。”11而且, “神是不偏待人。”12 我们信赖神的公道本性,而有信心、自信和希望。

但由于神是完全公道的,以致于有些事情神不能做。他不能凭私意拯救某些人而摒弃其他人。他 “不能以最小程度的宽容看待罪恶”。13 他不能让慈悲剥夺公道。14

神制定了慈悲的原则,这正是他公道的有力证明。正因为他是公道的,他策划了方法,让慈悲在我们永恒的命运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 “公道提出他的一切要求,慈悲也要求一切属于她的”。15

我们知道,是 “〔天父〕所喜悦且未犯罪的那位所受的痛苦和死亡;……〔他〕子所流的血”16满足了公道的要求,彰显了慈悲救赎我们。17即使是这样, “按照公道除非……悔改,否则救赎计划就无法完成”。18正因为有了悔改这项要求和机会,慈悲才得以在不践踏公道之下完成。

基督的死并不是要毫无区别地拯救,而是要给我们悔改的机会。我们在悔改的过程中 “完全依赖那位有拯救大能者的功劳”19,但是悔改是一种自发性的改变。因此把悔改订为接受恩典这项恩赐的先决条件,神就能使我们为自己负起责任。悔改是对我们道德选择权的尊重与支持: “这样慈悲就可以满足公道的要求,将他们环抱在安全的臂膀中,而那不运用信心来悔改的人,则暴露在公道所要求的全部律法下;所以,那伟大而永恒的救赎计划,只在有信心而悔改的人身上生效。”20

误解神的公道与慈悲是一回事,但否认神的存在或至高无上又是另一回事,两者都会导致我们只发挥自己全部神圣潜能中较少──有时是极少──的部分。一位没有任何要求的神,在作用上等于是一位不存在的神。一个没有神的世界,没有活着的神制订道德律法来统治或使他的儿女变得完全的世界,也就是一个没有终极真理或公道的世界。那是一个道德相对主义至上的世界。

道德相对主义意谓着,每个人就是自己的最高统帅。当然,并非只有否认神的人才会服膺这种哲理。有些相信神的人,依旧认为他们个人可以决定对错。有一位年轻成人这样表示: “我不认为我能说印度教是错的,或天主教是错的,或成为圣公会教徒是错的——我认为那要看你相信的是什么而定。……我不认为有什么对或错。”21另一个人,在被问到他宗教信仰的根本时,这样回答: “总归一句话,我信我自己。我是说,你要信什么,怎么可能会受到其他权威的主宰?”22

对于相信任何事或每一件事都可能是真理的人,声明有客观、固定和普遍的真理存在,会让他们感觉那是在强迫——他们认为 “别人不应该强迫我,去相信我不喜欢的事是真实的。”但是那并不会改变事实,讨厌万有引力定律,并不能让踏出悬崖的人不会往下掉;永恒的律法和公道也是如此。抗拒永恒的律法和公道并不能使人自由,只有加以应用才能得到自由,那是神的能力的根本。如果没有固定且不变的真理这项事实,选择权的恩赐就毫无意义,因为我们就永远无法预见并预期我们行动的后果。正如李海所说的: “如果你们要说没有律法,你们也会说没有罪恶。如果你们要说没有罪恶,你们也会说没有正义。如果没有正义,就不会有幸福。如果没有正义和幸福,就不会有惩罚和悲惨。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也就没有神了。如果没有神,就不会有我们,也没有这世界;因为不可能有万物的创造,也不会有主动者或被动者;那么,万物都必消失无踪。”23

在属世和属灵的事务上,有机会承担个人责任乃是神所赐予的一项恩赐,若没有这项恩赐,我们就无法发挥身为神的儿女的全部潜能。为个人负起责任,乃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职责,我们必须不断地加以捍卫;这项责任在创造天地之前就一直受到攻击。我们必须捍卫为个人负起责任这项原则,对抗那些想让我们养成依赖心的个人和计划(即便有时他们是出于善意)。我们也必须捍卫它去对抗我们内在的倾向,也就是想逃避培养才干、能力和灵性成熟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有个故事谈到一位根本不想工作的人,他要别人照料他的一切所需。他认为因为他付了税,也缴了什一奉献,所以教会或政府,或者这两者都应该照顾他的生活所需。他没东西吃,但是他拒绝工作来照顾自己。那些曾经设法帮助过他的人,由于失望和厌恶,决定既然他连一根手指都不愿意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不如把他带到墓地让他死了算了。在开车前往墓地的路上,有个人说: “我们不能这样做。我有一些玉米,我要给他。”

于是他们就向那个人说明,而他却问: “玉米皮有剥掉吗?”

他们回答说: “没有。”

他说: “那么,继续往前开吧。”

神的旨意是要我们成为自由的男女,使我们能够在属世和属灵两方面发挥所有的潜能,使我们能免于贫穷所带来的屈辱限制和罪的束缚;这样我们才能享有自尊和独立,才能在一切事上准备好在他的高荣国度和他在一起。

我并不是幻想光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不需要神具体和持续的帮助,我们就能达成这目标。 “我们知道,在我们尽力而为后,才能借着恩典得救。”24我们不需要先达到某种最低程度的能力或良善,才能获得神的帮助──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每天时时刻刻获得神的协助,不论我们是在服从的道路上的哪一点。但是我知道除了盼望他的协助以外,我们必须发奋努力、悔改、选择神的道路,使他能依照公道与我们的道德选择权,在我们的生活中作工。我只是恳请各位要负起责任去工作,这样神才能根据我们的努力来帮助我们。

我见证父神活着,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救赎主,圣灵与我们同在。无庸置疑地,他们渴望帮助我们,而且他们有无限的力量来帮助我们。让我们 “觉醒吧,从尘埃中起来……使永恒之父与〔我们〕……立的圣约得以实现”。25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