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第46課:路加福音第5章


第46課

路加福音第5章

導言

彼得、雅各和約翰靠著救主的幫助,奇蹟般地捕到許多魚後,便撇下一切所有去跟從救主,要得人如得魚。耶穌治癒一個長大痲瘋的和一名癱子。祂召喚馬太成為門徒,並教導祂來是要召喚罪人悔改。耶穌也教導了新酒裝在舊皮袋的比喻。

教學建議

路加福音5:1-11

主召喚彼得、雅各和約翰要得人如得魚

在白板上寫出下列問題:你曾在何時被要求去做某件事,但不知道全部的原因?請學生思考這個問題,並請幾位分享他們的經驗。

  • 為什麼在不了解原因的情況下要遵從指示可能很難?

  • 有哪些誡命或教會領袖的忠告對某些青少年來說,若不了解全部的原因就很難遵守?(不妨把學生的回答列在白板上。)

請學生從路加福音5:1-11找出一項原則,使他們在被要求去服從某項忠告或主的誡命,卻不完全了解為什麼時,能獲得幫助。

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路加福音5:1-5。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要求西門(彼得)在祂講完道之後做什麼。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必要時,指出第4節最後一句的打魚原文有打一網漁獲的意思。)

  • 西門告訴救主,他們先前在捕魚時作了哪些努力?

  • 當救主叫西門再次下網時,西門自己的捕魚經驗可能會讓他想到什麼?

  • 西門說了什麼,顯示出他信賴主?

請一位學生讀出路加福音5:6-9,並請全班找出當西門按照主的要求去做時,發生了什麼事。

  • 西門按照主的要求去做時,發生了什麼事?

  • 西門雖然不了解原因,仍願意按照主的要求去做;這讓我們學到什麼原則?(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是要確定他們指出以下這項原則:只要按照主的要求去做,就算不了解原因,主能賜給我們超乎預期的更大祝福。用學生的話,將這項原則寫在白板上。)

  • 遵行這項原則時,我們必須在哪些方面信賴耶穌基督?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這項原則,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李察·司考德長老的話:可考慮發給學生一份這段話的複本:

圖像
李察‧司考德長老

「今生是一個深切信賴耶穌基督的經驗,信賴祂的教導,信賴自己在聖靈引導下,有能力去服從那些教導,來獲得現在的幸福,以及一個既有意義又有至高喜樂的永恆生命。信賴的意思是,儘管無法從一開始就知道最後的結果,仍然願意服從(見箴言3:5-7)。若要結出果子,你對主的信賴必須比對你個人感受和經驗的信心更堅強、更持久」(參閱「信賴主」,1996年1月,聖徒之聲,第18頁)。

  • 我們要如何培養這種對救主的信賴?

  • 你或你的家庭曾經怎樣在不完全了解原因的情況下,因為遵從主的指示,而獲得超乎預期的更大祝福?(答案可包括讓學生最後了解到主為何會賜予這樣指示的一些經驗。)

請學生在一張可以帶回家的紙上,寫下一些來自主的忠告或誡命,雖然他們並不完全了解其原因,但可以更忠信地加以服從。(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請學生翻閱鞏固青年〔小冊子,2011年〕中的建議。)

路加福音5:10-11作摘要,說明彼得、雅各和約翰撇下自己的漁船和漁網,跟從了耶穌。

路加福音5:12-26

耶穌治好一個長大痲瘋的和一個癱子

向學生展示下列物品(或在白板上畫出圖形):注射器、繃帶、肥皂和冰袋。

  • 這些東西如何能幫助治療患病或受傷的人?

  • 一個人除了疾病和身體上的傷害,可能還有哪些需要醫治的地方?(把學生的答案列在白板上。答案可能包括罪惡、習癮、絕望和怨恨。)

請學生在研讀路加福音5:12-25時,找出一些原則來教導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自己和他人獲得所需的醫治。

將以下的圖表畫在白板上,並請學生抄在自己的課堂筆記或經文研讀日記中:

相似之處

不同之處

將以下參考經文寫在白板上:路加福音5:12-15路加福音5:17-25說明這幾節經文談到救主醫治兩個人的經過。其中一人長了大痲瘋,另一人是個癱子,意思是他癱瘓了。把學生分成兩人一組。請他們和同伴一起閱讀這每一則記載,並討論下列問題:

  • 這兩個醫治事件有何相似之處?有何不同之處?

  • 信心在這兩個事件中扮演什麼角色?

請學生將找到的內容記錄在自己的圖表上。在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學生報告他們所學到的事。可以考慮請學生劃記第20節這句話:「耶穌見他們的信心」。確定學生都了解,那些將癱子帶到救主那裡的人的信心,使得這癱子得到醫治。

  • 關於要如何得到醫治,以及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他人得到醫治,我們可以從這些記載中學到哪些原則?(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是要確定他們指出以下這項原則:我們若運用信心並歸向救主,祂就能醫治我們。我們可以幫助他人歸向救主,使他們能得到醫治。把這些原則寫在白板上。)

  • 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獲得救主的醫治?(幫助學生了解,救主可以除去我們的軟弱,也能給予我們所需的勇氣、信心、安慰和平安,來忍受或克服我們的軟弱。)

請學生想想白板上所列,可能需要醫治的那些軟弱。

  • 你可以做什麼來幫助別人歸向救主,以得到祂的醫治力量?

  • 你或你認識的人曾在何時透過運用對救主的信心而得到醫治?(提醒學生不應分享太過個人或隱私的經驗。)

  • 你曾在何時看過某人帶領他人歸向主,獲得救主的醫治力量?

請學生想想,他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運用對耶穌基督更大的信心,以得到醫治、寬恕或安慰,或他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帶領一位朋友或其他人歸向救主。鼓勵他們依照所獲得的提示採取行動。

路加福音5:27-35

文士和法利賽人質問耶穌為什麼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吃喝

請一位學生讀出路加福音5:27-28,並請全班找出救主向利未提出什麼邀請。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 利未回應救主邀請的方式,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提醒學生,利未又稱為馬太(見馬太福音9:9)。他是個稅吏,意思是他替羅馬政府向自己的同胞猶太人收稅。猶太人通常憎恨稅吏,視他們為無賴、罪人,甚至是以色列國的叛徒。將路加福音5:29-35作摘要,說明耶穌與利未及其他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文士和法利賽人譴責祂和罪人一同吃喝。耶穌教導說,祂來是要召喚罪人悔改。

路加福音5:36-39

耶穌說了新酒裝在舊皮袋的比喻

說明救主用一個比喻來教導文士和法利賽人。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路加福音5:36-39。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救主在比喻中用了哪些物品。

  • 救主用了哪些物品來教導祂的比喻?

向學生展示一塊新的布,和一塊有個洞的舊布。說明第36節中的「新衣服」指的是還沒有經過縮水的布料。沒有人能用新布料來補舊衣服,因為新布料一旦縮水後,洞就破得更大了。同樣地,耶穌基督的福音並非只是舊信仰和舊習俗的一塊補丁,而是完整復興的真理。

說明皮袋指的是「皮革做的袋子或皮製的酒囊」。可能的話,向學生出示一塊新皮革和一塊舊皮革。

  • 新皮革和舊皮革有何不同?(新皮革柔軟有韌性;舊皮革堅硬易碎。)

說明當新酒在皮袋裡發酵時,皮袋內就會產生氣體,撐開皮革。皮製的酒囊經過這樣一撐,要是再放入新酒發酵,就會有爆裂的危險。

在這個比喻中,新酒代表救主的教導和圓滿的永久福音,舊酒則代表摩西律法下法利賽人的慣例、傳統和信念。

  • 在哪些方面「舊皮袋」代表著文士和法利賽人?(正如舊皮袋的彈性不夠,無法裝入新酒,文士和法利賽人也因為心地頑硬,不願意改變,而無法接受救主和祂的教導。)

  • 「新皮袋」代表誰?(代表那些謙卑且願意改變來接受救主和祂的教導的人。)

  • 我們可以從這個比喻中學到,我們必須做什麼來接受救主和祂的福音?(學生應指出類似以下的這項原則:若要接受救主和祂的福音,就必須謙卑且願意改變。請學生考慮將這項原則寫在自己經文路加福音5:36-39旁的空白處。)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這項原則,請他們複習路加福音第5章,找出有哪些例子顯示出人們如何用頑硬固執的態度來對待救主和祂的教導,以及有哪些例子顯示出人們如何謙抑自己、願意改變,並因跟從救主而成長。請幾位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結束本課時,針對路加福音第5章所教導的原則分享你的見證。

注釋及背景資料

路加福音5:23。「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

海樂·李會長談到今日最大的奇蹟,這樣教導說:

「我今天看到的最大的奇蹟未必是醫治生病的身體,我所看到的最大的奇蹟是醫治生病的靈魂;那些生病的靈魂和靈體灰心沮喪,瀕於崩潰。我們正在向這些人伸出援手,因為他們在主的眼中十分貴重,我們希望沒有人會覺得自己被遺忘」(參閱「你們站在聖地上」,1974年3月,聖徒之聲,第44頁)。

路加福音5:21-24。「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

論及文士和法利賽人質問救主的赦罪權柄一事,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布司·麥康基長老這樣教導說:

「我們的主生平中的這個事件,顯然且無庸置疑地證明了祂就是彌賽亞;而祂施助過的那些人也是這麼認定。祂屢次親口見證,神是祂的父親,並以祂無與倫比的傳道事工和醫治行為,支持這項個人見證。祂的目的是宣告,祂所做的事,除了神以外,沒有人能做到,並且證明祂是靠著進一步顯現父的大能才做到的。

「耶穌和當時在場的『律法師』都知道,除了神以外,沒有人能赦免罪。因此,為了明確且有力地證明神的能力常存在祂裡面,……耶穌做了一件騙子沒法做到的事——祂醫治了那個被赦免的人,證明了祂擁有神聖的能力」(Doctrinal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3 vols. [1965–73], 1:177–78)。

路加福音5:20。「耶穌見他們的信心」

談到那位癱子的故事,以及「耶穌見他們的信心」(路加福音5:20)這句話,七十員黃志康長老教導:

「我們眾人聯合起來的信心也會影響到其他人的福祉。

「耶穌提到的那些人是哪些人呢?很可能包括那四位扛抬癱子的人、癱子自己、為癱子禱告的人,以及所有在現場聆聽耶穌講道並為即將發生的奇蹟而內心默默喝采的人。也可能包括丈夫或妻子、父親或母親、兒子或女兒、傳教士、定額組會長、慈助會會長、主教或一位遠方的朋友。我們可以彼此互相幫助。我們都應當一直熱心地參與,去救援有需要的人」(「齊心救援」,2014年11月,利阿賀拿,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