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22章:祈禱──是誡命也是祝福


第22章

祈禱──是誡命也是祝福

「生活中很少有什麼事情和與神祈禱溝通同等重要。」

約瑟‧斐亭‧斯密的生平

約瑟‧斐亭‧斯密會長教導我們要讓祈禱之靈成為「我們個人的一部分」。1他用他的生活方式和獨自、與家人、在公開場合祈禱的方式,為這項原則樹立了榜樣。

他在第一任妻子露伊過世後,在日記中抒發以下溫柔的懇求,讓我們得以藉此一窺他個人的祈禱:「喔,我的天父,祈求您幫助我,使我生活配稱,得以在永恆的榮耀中與她相見、重逢,永遠不再分開,直到永恆無盡的歲月。幫助我謙卑並相信您。賜給我智慧和上天事物的知識,使我有能力抗拒各種邪惡,堅定持守您的真理。主啊,幫助我,賜給我您國度中的永生。指引我走公義的路,賜給我您整個的靈。我們祈求您幫助我養育寶貴的孩子,好讓他們一生純潔無暇,等我們走完今生的旅程,請帶我們進入您的高榮國度。請實現我的祈求,奉我們救贖主之名,阿們。」2

斯密會長的兒子小約瑟講過他們父子倆從猶他州東部回鹽湖城的路上,斯密會長作了一個令人難忘的禱告。他們「因為途中遇到暴風雨,轉錯了彎」,結果來到一個叫印第安峽谷的地方。「暴風雨越來越大,路面變得泥濘濕滑,不但危險,也不可能繼續前行。單線道的泥路旁就是被濃霧籠罩的深谷,車上的兩位乘客──年輕的小約瑟和大衛‧斯密博士──幫忙推車並穩住車子,就怕車子會滑到底下的深谷。輪胎開始在泥中打轉,最後靜止不動。……小約瑟記得他父親說:『我們已經盡了全力,現在我們呼求主吧。』他低下頭祈禱,呼求主預備道路,讓他挽回自己所犯下錯誤,走出危險的峽谷,繼續回家的路程。他告訴主,第二天他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處理,一定要回到鹽湖城。暴風雨很奇妙地緩和了下來,有一陣風幾乎把路面吹乾,讓他們得以通行,……最終開上了公路。他們一到平地,暴風雨又開始了,使得附近的交通癱瘓了好幾個小時。在多開了許多小時的路程之後,他們終於開出普柔浮峽谷。在往鹽湖城途中,一位公路警察把他們攔下,問他們從哪裡來。警察聽到他們從印第安峽谷來就說:『太不可思議了!聽說那地區所有的橋梁都被沖毀了。』他們在第二天報紙的頭條新聞上驚訝地讀到,有200輛汽車受困在他們所脫離的那個地區。」3

斯密會長在62年的使徒任期內,有許多講道都包括了公開的禱告在內,他在這些禱告中為教會成員和世界各地的人們祈求上天的祝福。例如,他在擔任總會會長後的第一個總會大會上祈求:「我祈求父神打開天上的窗戶,把偉大且永恆的祝福傾注祂世界各地的兒女身上,使他們屬世和屬靈的情況都能獲得改善。」4

斯密會長的禱告顯示出他見證的深度和他對天父和救主的愛。培道‧潘會長在約瑟‧斐亭‧斯密會長擔任總會會長時蒙召喚到十二使徒定額組服務,他說:「聽約瑟‧斐亭‧斯密會長祈禱是個難忘的經驗。即使他年過九旬,依然祈求能夠『恪守聖約和義務,持守到底。』」5

約瑟‧斐亭‧斯密的教訓

1

我們奉命要禱告接近天父。

主命令我們要時常謙卑地祈禱尋求祂。救主與門徒在一起時,教導他們要祈禱,祂也以身作則,在他們面前經常向父祈禱。既然這是主的誡命,我們就可以確定祈禱是一種正義的作為,我們尋求主的時候,應該要心懷謙卑和虔敬。……

……父母有責任在兒女開始懂事時就教導他們祈禱,讓他們養成接近天父的習慣,了解要作禱告的理由。如果習慣從小養成,就可能持續到成年;懇切尋求主並感謝祂祝福的男人或女人可以期待主不會在他們需要時離棄他們。6

Image
A mother kneeling by her young son as he prays.

「父母有責任在兒女開始懂事時就教導他們祈禱。」

我在想,我們是否曾停下來想過主為什麼要我們祈禱。祂要我們祈禱,是因為要我們低頭崇拜祂嗎?這是主要的理由嗎?我不認為。祂是我們的天父,祂命令我們要崇拜祂,奉祂愛子耶穌基督的名向祂祈禱,但是主不需要我們的禱告就能完成祂的事工,不論我們祈禱與否,祂的事工都會向前邁進。……需要祈禱的是我們,不是主。祂知道如何執行並管理祂的事工,不需要我們幫忙。我們祈禱不是去告訴祂怎麼行事,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想法,那我們一定是想錯了。我們作禱告大多是為了我們自己,是為了使自己得到鞏固,獲得力量和勇氣,增加對祂的信心。

禱告可使靈魂謙卑。禱告會拓展我們的視野,強化我們的心智,使我們更接近天父。我們需要祂的幫助,這是無庸置疑的。我們需要祂神聖之靈的指引。我們需要知道祂已賜下了哪些原則,讓我們能夠藉著奉行這些原則回到祂面前。我們的心智需要有祂所賜予的靈感來強化;我們為了這些理由向祂祈禱,好使我們能夠在祂的幫助之下配稱地生活、得以知道祂的真理,並且能夠行在真理的光中,好讓我們可以透過忠信與服從,再次回到祂的面前。7

生活中很少有什麼事情和向神祈禱溝通同等重要。主讓我們的心智蒙上一層遺忘的屏障,使我們不記得祂,不記得自己在前生曾以其家庭成員的身分與祂來往共處。禱告是祂所提供的溝通管道,讓我們能再次與祂溝通。因此,今生這段驗證時期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看我們能否一直在心中懷著祈禱之靈來學習,好讓我們在主選擇說話時,在靈魂中聽到祂的聲音。8

2

隨時隨地都是祈禱的時機。

「我給他們(意指在錫安中的父母)一條誡命──凡不在主前適時祈禱的人,我人民的法官要記得他。」〔教約68:33。〕

大家常讀這節教義和聖約的經文,但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更常讀這節經文,有時候我會想,我們是否真的了解這個命令有多麼重要。人除非作禱告,否則就留不住主的靈;人除非心中懷有祈禱之靈,否則得不到神聖之靈的靈感。……

現在,我想花一兩分鐘時間談談這個主題。……什麼是祈禱的時機?

有些人可能以為,早晨起身時和晚上就寢前是祈禱的時機,此外別無其他祈禱的時機。但是我要告訴各位,隨時隨地都是祈禱的時機,而且我有很好的證據來支持這個論點。讓我把證據讀給各位聽聽。你們都知道我喜歡證明自己所說的話;我喜歡引用證據來證明我所表達的論點,我不要求他人相信我的話,除非這些話完全符合主直接說過或透過祂僕人說過的話。我們在摩爾門經中讀到,〔艾繆萊克〕對窮苦且偏離真理的卓倫人說話;他們因為貧窮被人趕出會堂,這些人以為,祈禱的唯一方式就是一次一個人地站上所謂雷米遏敦的臺子〔見阿爾瑪書31:12-23〕,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艾繆萊克〕這樣教導他們:

「是的,呼求祂的憐憫;因為祂有大能來拯救。是的,謙抑自己,繼續向祂祈禱。你們在田裡要為你們所有的羊群呼求祂。不論早上、中午或晚上,你們要在家裡為你們所有的家人呼求祂。是的,呼求祂抵擋敵人的力量。是的,呼求祂遏阻那與一切正義為敵的魔鬼。為你們田裡的作物呼求祂,使你們豐收。為你們牧場的羊群呼求祂,使羊群增加。但是不只這樣,你們還必須在內屋、密所和曠野裡傾訴你們的心聲。是的,你們不呼求主時,要讓你們的心充滿,為自己的福祉和周圍的人的福祉,不斷傾注在對祂的祈禱中。現在看啊,我心愛的弟兄們,我告訴你們,不要以為這就夠了;因為你們做了所有這些事後,若不幫助貧困的人和無衣蔽體的人,不探視患病受苦的人,有財物卻不分給有需要的人──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做這些事中的任何一件,看啊,你們的禱告也是枉然的,對你們毫無益處,你們就像否認信仰的偽善者一樣。」〔阿爾瑪書34:18-28。〕

我覺得這是極好的教義,我讀出來,是要各位謹記祈禱的時機。家人早上各自出門前是祈禱的時機。家人聚在餐桌旁吃早餐前是祈禱的好時機,家庭成員可以輪流作禱告。那也是祈禱的時機。生意人早上出門到做生意的地方,開始一天的工作前,是為貨品祈禱的時機。牧羊人看顧所放牧的羊群時是作禱告的時候。農夫下田耕作、播種穀物及收割時,都是作禱告的時候。假如一個人按照我剛才讀的那段經文所命令的那樣祈禱,他就很有可能被認為是在一切事上都正義地遵守主誡命的人。9

Image
Alma and Amulek in prison, with several men around them, look up as the roof is caving in.

圖中的艾繆萊克與阿爾瑪在一起鼓勵人民「呼求〔主〕的憐憫;因為祂有大能來拯救」(阿爾瑪書34:18)。

3

我們所有的作為都應當符合我們在禱告中所說的話。

我們不應只用嘴唇祈禱,而是應當在一切舉止、言談和職責中,努力實踐我們在禱告中所說的話,行事為人要符合我們每日祈求時對主所表達的想法。10

我們是否懷有祈禱之靈?我們是否把它當成我們個人的一部分?我們是否透過神聖之靈與天父保持聯繫?還是我們並沒有這樣做?11

4

我們應當在祈禱時滿懷感恩地傾訴心聲。

我們應當透過虔敬的生活來悉心培養感恩的態度。我覺得世上居民今日所犯最大的罪行就是不知感恩,他們不承認主,也不承認祂有管理和掌控的權利。12

我們應當在禱告中為我們的生命與存在,為神子的贖罪犧牲,為救恩的福音,為約瑟‧斯密和那由他完成的復興的偉大事工而滿懷感恩地傾訴心聲。我們應當感謝主的手在萬事中運籌帷幄,並且為屬世與屬靈所有的一切感謝祂。13

5

我們應當為所有正義的願望而懇求天父。

我們應當為信心和正直,為每一項屬神的特質,為天父事工的勝利與成就,為祂神聖之靈的指引,以及為祂國度中的救恩而懇求〔天父〕。我們要為自己的家庭,為我們的妻子兒女,為飲食、居所和衣物,為我們的生意買賣和所有正義的願望祈禱。14

我祈求上天的祝福能與我們和所有的人常在。

願上天降下公義和真理於全世界!

願各地方所有的人都願意傾聽,好使他們能夠聽見主僕人所說的真理與光的話語!

願主對各國各民的目的能迅速達成!

我為教會的成員祈求,他們是至高者的聖徒,願他們可以在信心中得穩固,願公義的願望在他們心中滋長,願他們在主面前恐懼戰兢地完成自己的救恩〔見腓利比書2:12摩爾門書9:27〕。

我為眾人當中那些良善與正直的人祈求,願他們蒙引領去尋求真理,支持每一項真實的原則,並推動自由與公正的偉業。

在這個動盪不安的世代,我祈求所有的人都能蒙得光的指引;那光照亮每個來到世上的人〔見約翰福音1:9教約93:2〕,願他們因此獲得智慧來解決困擾世人的問題。

我懇求慈悲的天父把祝福傾注於所有的人,傾注於年輕人和老年人,傾注於有理由哀傷的人,傾注於飢餓困苦的人,傾注於陷入不幸及不健全環境的人,傾注於所有需要援助、幫助、救援和智慧的人,以及需要只有祂能賜予的所有美好和偉大事物的人。

我和你們每一位一樣,對天父在世界各地的兒女懷有愛心、顧念與憐憫,祈求他們屬世和屬靈的情況都能獲得改善;我祈求他們也能歸向基督,向祂學習,擔負祂的軛,好使他們找到靈魂的安息,因為祂的軛是容易的,祂的擔子是輕省的〔見馬太福音11:29-30〕。

我祈求,後期聖徒和所有願意一起遵守我們眾人之父的誡命的人都能生活配稱,以便能得到今生的平安和來世的永生〔見教約59:23〕──我以謙卑和感恩的心祈求這些事,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15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問題

  • 「約瑟‧斐亭‧斯密的生平」裡記載了斯密會長的四個禱告。我們分別從這幾個例子學到什麼?

  • 思考你個人祈禱的方式。我們要怎麼作禱告才能「使我們更接近天父」?(見第1部分。)

  • 斯密會長教導說:「隨時隨地都是祈禱的時機」(第2部分)。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遵行這項經常祈禱的忠告?

  • 你認為「實踐我們在禱告中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見第3部分。)想一想你如何在這方面有所改進。

  • 我們「滿懷感恩地傾訴心聲」時,自己的態度會有什麼轉變?(見第4部分。)

  • 研讀了斯密會長在第5部分的禱告後,想想你自己的禱告。靜靜沉思這個問題:你要多為哪些人和哪些事祈禱?

相關經文

馬太福音7:7-8腓利比書4:6帖撒羅尼迦前書5:17-18聖經雅各書1:5-6尼腓二書32:8-9阿爾瑪書34:38-39尼腓三書18:18-21教約10:5

教學輔助說明

「為鼓勵大家進行討論,可以運用列於各章末尾的問題。你也可以特別針對教導對象自行設計問題」(見本書第ⅵ頁)。

註:

  1.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18, 156.

  2. In Joseph Fielding Smith Jr. and John J. Stewart, The Life of Joseph Fielding Smith, (1972), 162–63; italics in original.

  3. Joseph Fielding Smith Jr. and John J. Stewart, The Life of Joseph Fielding Smith, 232–33.

  4.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70, 6.

  5. 參閱培道‧潘,「聖約」,1991年1月,聖徒之聲,第75頁。

  6. Answers to Gospel Questions, comp. Joseph Fielding Smith Jr., 5 vols. (1957–66), 3:83–85.

  7.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68, 10; italics in original.

  8. “President Joseph Fielding Smith Speaks on the New MIA Theme,” New Era, Sept. 1971, 40.

  9.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19, 142–43.

  10.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13, 73.

  11.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18, 156.

  12.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69, 110.

  13. “President Joseph Fielding Smith Speaks on the New MIA Theme,” 40.

  14. “President Joseph Fielding Smith Speaks on the New MIA Theme,” 40.

  15.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70,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