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17章:印證的能力和聖殿祝福


第17章

印證的能力和聖殿祝福

「以來加到世上來,……復興圓滿的聖職能力……。這聖職持有在地上和天上印證及綑綁所有與世人救恩有關的教儀與原則的權鑰。」

約瑟‧斐亭‧斯密的生平

1902年,約瑟‧斐亭‧斯密旅行到麻塞諸塞州,因為在那裡可以找到斯密家族祖先的資料。他在那裡遇見一位家譜學者,名叫西德尼‧普利。普利先生告訴他:「我的抱負是,,盡我所能找出在西元1700年以前來到艾塞克斯郡的每一個人的紀錄。」

斯密會長後來回憶道:「我對他說:『普利先生,你給自己攬了一件大工程,不是嗎?』他回答說:『是的,不過我也怕自己無法完成。』我對他說:『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他想了一會兒,帶著有點困惑的眼神回答說:『我不知道為什麼,不過一旦起了頭,我就停不下來。』我說:『我可以告訴你為什麼你做這件事,為什麼你停不下來,可是我要是說了,你恐怕不會相信,還會笑我。』

「他說:『但說無妨。假如你肯告訴我,我真的有興趣知道。』於是我告訴他有關以來加的預言,以及這預言於1836年4月3日在嘉德蘭聖殿賜給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的應許中應驗了,也告訴他這股尋根的熱忱影響了許多人,他們把心轉向尋找死者,以應驗要在第二次來臨前會發生的偉大應許,免得遍地受咒詛。現在,子孫正把他們的心轉向祖先,我們也在為死者做教儀工作,好讓他們可以得到救贖,他們雖然死了,也有權利進入神的國度。

「我講完後,他笑道說:『這故事講得不錯,但是我不相信。』不過,他承認有一股力量催促他繼續進行這項研究工作,欲罷不能。我認識許多人,不是我們教會成員的男人和女人,也是一旦開始就欲罷不能。所以我們今天看到成千上萬的男女在搜尋死者的紀錄。他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他們這麼做,讓我們可以得到這些彙整的紀錄,到聖殿去為我們的死者作教儀。」1

斯密會長教導,家譜不只是尋找姓名、日期、地點和收集故事,而是與提供聖殿教儀有關,那些教儀可以使家人永遠團聚在一起,把各世代忠信的人們印證為神家庭裡的成員。他說:「父母親必須彼此印證在一起,子女也必須印證給父母,以便獲得高榮國度的祝福。因此,我們的救恩和進步有賴於我們配稱的死者的救恩,我們必須和他們在家庭關係中連結在一起,這件事只有在我們的聖殿裡才能完成。」2他在猶他州奧格登聖殿獻上奉獻祈禱之前,說:「我要提醒各位,我們把一座聖殿奉獻給主時,我們其實是在奉獻自己去為主服務,我們立約會用主所希望的方式去使用聖殿。」3

約瑟‧斐亭‧斯密的教訓

1

以來加復興了在地上和在天上印證或綑綁的能力。

舊約的最後一位先知瑪拉基用以下這番話結束他的預言:

「看啊,主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先差遣先知以來加到你們那裡去。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拉基書4:5-6。)

舊約的最後一位先知用一項給未來世代的應許來結束他的話,似乎是再恰當不過了,那應許預言了會有一段時期,把過去的福音期和未來的福音期連結起來。……

1823年9月21日,尼腓人的先知摩羅乃向約瑟‧斯密顯現時所說的話,讓我們對瑪拉基的預言有更清楚的理解。這位天使這樣引述其中的話說:

「看啊,主大而可畏之日來到以前,我要藉先知以來加的手,向你們顯示聖職。

「而且他會將對父親所作的應許,植在兒女心中,而兒女的心將轉向父親。

「如果不這樣,全地必在祂來臨時完全荒廢。」(教約2:1-3。)

摩羅乃告訴約瑟‧斯密這項預言即將應驗。應驗的日期就在大約十二年後的1836年4月3日。那一天,以來加在嘉德蘭聖殿向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顯現,授予他們……在地上和天上綑綁或印證的能力。以來加持有這聖職的權鑰,主賜給他管理人和大自然元素的能力,使他有權柄將所有和圓滿救恩有關的教儀,從今生到永恆,印證給義人。4

教會有些成員誤以為以來加是帶著為死者洗禮的權鑰或死者救恩的權鑰而來。以來加的權鑰比這還大,是印證的權鑰,這些印證的權鑰是為活人和那些願意悔改的死者。5

以來加來到世上,將聖職授予主適當委派的塵世先知,藉此復興了圓滿的聖職能力。這聖職的權鑰能在地上和天上印證及綑綁所有與世人救恩有關的教儀與原則,使之能在神的高榮國度中具有效力。……

藉由這權柄,我們才能在聖殿裡為活人和死者執行教儀。丈夫和妻子按照永恆計畫而締結婚姻時,這能力能使他們永遠結合。藉著這權柄,父母不僅在今生、更能在全永恆中擁有對子女行使親職的權利,這樣才能使神國度中的家庭成為永恆。6

2

印證權柄的復興拯救了這大地,使之不會在耶穌基督來臨時完全荒廢。

假如以來加沒有來,我們可能會以為過去各世代所做的工作都將功虧一簣,因為主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大地在祂來臨時將完全荒廢。因此他的使命對這世界而言極其重要,這不光是代替死者洗禮的問題,也是父母印證和把子女印證給父母的問題,所以從太初起直到時間的末了,應當有一種「諸福音期,諸權鑰、諸能力、諸榮耀的圓滿、完全而完美的結合與焊接」〔見教約128:18〕。假如地面上沒有這項印證的能力,那麼到主來臨的那天,世界將一片混亂,只有騷動,毫無秩序可言,當然,這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一切都受神國度中完美的律法所管理和控制。7

大地為什麼會荒廢呢?簡單地說,假如祖先與子孫之間沒有一種焊接鏈──也就是為死者做的工作──那麼我們都會被拒絕;神的整個事工將失敗而完全荒廢。當然,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8

這〔印證〕權柄的復興是拯救大地免於在耶穌基督來臨時完全荒廢的關鍵。我們一旦把這項真理清楚地牢記在心,就很容易看到在基督來臨時,世上沒有印證能力的話,只會帶來混亂與災難。9

3

為了得到圓滿的救恩,我們必須透過印證的能力來接受聖殿教儀。

除了在世上所傳講的,除了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罪的悔改、赦罪的洗禮和接受聖靈恩賜的按手禮外,主已經把特權和祝福賜給我們,也給我們機會去訂立聖約,接受那些與我們救恩有關的教儀。除了在主的聖殿內,我們無法在別處得到這些原則和聖約。10

聖殿事工和救恩計畫密切交織在一起,兩者缺一不可。換句話說,任何地方在沒有專屬於聖殿的聖殿教儀,就沒有救恩可言。11

有成千上萬的後期聖徒……願意參加聚會,願意繳付什一奉獻和履行教會中的一般責任,但他們似乎不覺得或不了解在主的聖殿中接受可以帶他們進入超升的那些祝福有多麼重要。這很奇怪,人們似乎只要能夠一天天過日子就感到滿足,而不善用為他們提供的機會,也不接受這些可以讓他們回到神,也就是他們的父親,面前所需的聖約。12

如果你想獲得圓滿的救恩,也就是神國度中的超升,……就必須到主的聖殿去,接受屬於那屋宇且在別處沒有的這些神聖教儀。沒有男人能單獨獲得圓滿的永恆或超升;沒有女人能單獨獲得那祝福;但是男人與妻子,當他們在主的聖殿中接受了印證的能力,就可以向超升邁進,繼續持守,變得像主一樣。那是世人的目標,也是主對祂兒女的期待。13

註:有關斯密會長對無法在今生接受聖殿所有教儀的忠信者所說的一些希望和應許的話語,請閱讀本書第15章。

4

由於有印證的能力,我們才能為已經過世但沒有接受救恩教儀的人執行這些教儀。

瑪拉基所說的父親是誰?兒女又是誰?父親指的是我們已逝的祖先,他們還沒有得到福音就過世了,但是他們得到應許,賜給他們這項特權的時刻一定會來。兒女指的是那些現在正在準備家譜資料,到聖殿執行替代教儀的活人。14

Image
A family at a computer.

家庭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參與家譜事工。

以來加帶著印證的權鑰而來,那能力已經賜給我們,使我們得以伸手幫助死者。這印證的能力擴及那些還沒有認識福音就死去,但願意悔改和接受福音的死者,就像它為在世時願意悔改的人所做的一樣。15

主已經頒布命令,祂所有的靈體兒女,每一個曾經或是將活在世上的靈魂,都會有公平合理的機會去相信和遵守祂永恆福音的律法。凡接受福音,又遵守包括洗禮和高榮婚姻等各項律法的人,都會有永生。

到目前為止,顯然只有一小部分的世人從主真正的僕人口中聽過已啟示的真理。在主的智慧與公道中,所有的人都必須這樣才行,正如彼得所說:

「為此,就是死者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要叫他們的肉體按著人受審判,但他們的靈按著神活著。」(彼得前書4:6。)

沒有機會在今生聽到救恩信息,但只要有機會,就會全心接受的人──他們是會在靈的世界裡接受救恩信息的人;他們就是我們在聖殿中代替執行教儀的人;藉著這樣的方式,他們得以和我們一起成為救恩和永生的繼承者。16

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這是子孫藉著為祖先執行替代事工而讓死者能夠獲得救恩,這件事在各方面來說都是合理而不矛盾的。我曾多次聽到那些反對這事工的人說,要一個人替代另一個人是不可能的。這麼說的人忽略了一項事實,即整個救恩的事工就是一項替代的事工,由耶穌基督擔任贖罪者,救贖我們免於死亡,使我們不需要為此負責,又在我們悔改和接受福音的條件下,救贖我們免於承擔自己罪行的責任。祂做這件事影響的範圍無限深遠,基於同樣的原則,祂把權柄分派給祂教會的成員,去代替無法為自己執行救恩教儀的死者採取行動。17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對死者的救恩這項事工的看法過於狹隘。認為我們在主的殿中是代替死人做事工,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我們應當認為他們是活著的;活著的代理人只不過是代替他們接受他們若活在有福音的時期就必定會接受的祝福。因此,在聖殿裡代為完成事工的每個死者,在教儀執行時都被認為是活著的。18

這項死者救恩的教義是向世人啟示過的最榮耀原則之一。福音藉這樣的方式才得以提供給所有的人。它確立的事實就是神是不偏待人的〔見使徒行傳10:34〕、每個靈魂在祂眼中都是寶貴的,以及所有的人確確實實都將按照他們的行為接受審判。

我感謝主在這個時代復興了祂永恆的福音,感謝祂透過先知以來加把印證的能力帶回到世上,感謝祂給我們永恆家庭的單位,感謝我們有特權在祂神聖的聖殿中內接受印證,感謝祂把這些印證的祝福賜給那些生前沒有福音知識的祖先。19

5

家譜事工和代替死者的聖殿事工都是愛的工作。

有許多良善謙卑的人不畏艱辛,有時候還要犧牲生活所需,只為了能把記錄準備好,為死去的祖先執行教儀,將救恩的恩賜帶給他們。這份愛的工作不會徒勞無功,因為所有為這善行而努力的人都將在神的高榮國度中找到寶藏和財富。他們將有大酬賞,是的,超乎凡人所能理解的酬賞。20

在與福音有關的各項工作中,沒有比在主的殿中為我們的死者工作更無私的了。為死者工作的人不寄望獲得任何屬世的酬勞或回報,畢竟,這是愛的工作,這種愛是透過忠信且經常從事這些拯救的教儀而從內心油然而生的愛。沒有財務上的報酬,但是會與我們曾協助獲得救恩的那些靈魂在天上一起享受莫大的喜悅。這項工作擴大了人的靈魂,開闊了對於同胞福祉的視野,並在他心中種下了對天父所有兒女的愛。沒有任何工作能像在聖殿為死者所做的工作那樣,教導世人明白愛人如己的道理。耶穌愛世人,甚至願意獻上自己作為罪的祭品,使世人可以得救。藉著協助同胞得到若沒有我們的幫助就無法獲得的福音祝福,我們也有此一特權,在微小的程度上向主和同胞表達我們深厚的愛。21

6

我們透過家譜事工和聖殿事工,使一代一代的家庭組織得以完整。

有關死者救恩和聖殿事工的教義,讓我們對於家庭關係的延續懷抱榮耀的展望。我們從這教義中學到,家庭關係不會中斷,夫妻之間與親子之間將永遠彼此相屬,直到最後的世代。不過,為了獲得這些特權,就必須在神的聖殿裡接受印證的教儀。人所訂的合約、合同、義務和協定都會終止,唯有在主的殿中所立的義務和協定,只要忠信遵守,必能持續到永遠〔見教約132:7〕。這項教義讓我們更清楚理解主對祂兒女的目的,顯明了祂對所有服從祂的人有何等豐富且無限的慈悲與愛,是的,甚至對那些叛逆的人也一樣,由於主的良善,祂甚至願意把偉大的祝福賜給他們。22

耶穌基督的福音教導我們,就高榮的超升而言,家庭組織會成為完整的組織,把世世代代的父親、母親及兒女連結在一起的組織,如此擴展和延續下去,直到時間的末了。23

Image
A father and son looking through a photo album at the Joseph Smith Memorial Building.

聖職的印證能力會在「丈夫和妻子按照永恆計畫而締結婚姻時,使他們得以永遠結合。」

必須有一種焊接,把從亞當的時代直到時間末了的各世代都連結在一起。家庭會一個個地加入並連結在一起,父母連結兒女,兒女連結父母,一代連結一代,直到我們連成一個壯觀的大家庭,以亞當為族長,這是主為他安排的地位。因此,除非我們心中有渴望去做這事工,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代替我們的死者執行教儀,否則我們無法在神的國度中得救和超升。這是一項榮耀的教義,是透過先知約瑟‧斯密所啟示的真理中最偉大的原則之一。我們應當把握機會,證明自己在神的眼中是配稱和蒙悅納的,使我們自己也能得到這種超升,與親友在神的國度裡大團圓,並和長子教會中那些保持自己清白且不為世俗罪惡玷污的聖徒歡聚一堂。

我祈求主會祝福我們,讓我們的心中有渴望去光大我們的召喚,並在這一切事上忠信地事奉祂。24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問題

  • 在「約瑟‧斐亭‧斯密的生平」部分,閱讀斯密會長的忠告,他說在奉獻聖殿時,「我們其實是在」做什麼。我們該如何奉行這項忠告?

  • 第1部分的教導和我們為已逝祖先所做的事有什麼關聯?這些教導能如何應用於我們與世上親人的關係?

  • 閱讀第2部分時,注意斯密會長的解釋,他說印證能力為什麼能「拯救這大地免於在耶穌基督來臨時完全荒廢」。關於家庭在救恩計畫中的地位,他的這些話教導了什麼?

  • 聖殿事工如何「和救恩計畫密切交織在一起」?(見第3部分。)這項原則會如何影響我們對聖殿事工的感覺?

  • 斯密會長勸告我們,在為死者做聖殿事工時,應當把他們當作還活著一樣(見第4部分)。這對你來說是什麼意思?這項觀念對於你在聖殿中的服務態度會有什麼影響?

  • 複習第5部分,找出斯密會長說做家譜工作的人會得到哪些祝福。你已如何發現這些事情是真實的?

  • 研讀第6部分,想像與你的祖先在「大團圓」中歡聚一堂的情景。想一想你可以做哪些事情,來準備自己和家人獲得那樣的特權。

相關經文

哥林多前書15:29教約95:897:15-16128:16-19

教學輔助說明

「有人問問題時,可以考慮讓其他人回答而不是自己回答。你可以說:『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你們其他人有什麼看法?』或『誰可以幫忙回答這個問題?』」(教導,沒有更偉大的召喚,〔1999〕,第64頁)。

註:

  1.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48, 134.

  2. “Salvation for the Dead,” Improvement Era, Feb. 1917, 361;亦見救恩的教義,布司‧麥康基編,共3卷(1977),2:140。

  3. “Ogden Temple Dedicatory Prayer,” Ensign, Mar. 1972, 6.

  4. 參閱「以利亞的來臨」,1972年6月,聖徒之聲,第3頁。

  5. “The Keys of the Priesthood Restored,” The Life of Joseph Fielding Smith, July 1936, 100.

  6. “A Peculiar People: The Authority Elijah Restored,” Deseret News, Jan. 16, 1932, Church section, 8;亦見救恩的教義,2:112。

  7. “Salvation for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Relief Society Magazine, Dec. 1918, 677–78;亦見救恩的教義,2:116。

  8. 參閱救恩的教義,2:116。

  9. 參閱「以來加的來臨」,第3頁。

  10. In “Relief Society Conference Minutes,” Relief Society Magazine, Aug. 1919, 466;亦見救恩的教義,2:38。

  11. “One Hundred Years of Progress,” Liahona: The Elders’ Journal, Apr. 15, 1930, 520.

  12. “The Duties of the Priesthood in Temple Work,” The Life of Joseph Fielding Smith, Jan. 1939, 4.

  13. “Elijah the Prophet and His Mission—IV,” Instructor, Mar. 1952, 67.

  14. “Salvation for the Dead,” Millennial Star, Dec. 8, 1927, 775;亦見救恩的教義,2:121。

  15. “The Keys of the Priesthood Restored,” 101.

  16. Sealing Power and Salvation,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Speeches of the Year (Jan. 12, 1971), 2–3.

  17. The Restoration of All Things, (1945), 174–75.

  18. “The Keys of the Priesthood Restored,” 100–101.

  19. Sealing Power and Salvation, 3.

  20. “A Greeting,” The Life of Joseph Fielding Smith, Jan. 1935, 5;亦見救恩的教義,2:170。

  21. “Salvation for the Dead,” Improvement Era, Feb. 1917, 362;亦見救恩的教義,2:137。

  22. “Salvation for the Dead,” Improvement Era, Feb. 1917, 362–63;亦見救恩的教義,2:163-164。

  23.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42, 26;亦見救恩的教義,2:165。

  24.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1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