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課本與分享時間
第21課:我有感覺


21

我有感覺

目標

幫助每位兒童了解並認識我們的感覺,並學習快樂的方法。

準備事項

  1. 虔敬研讀路加福音15:11—32

  2. 需要的材料:

    1. 聖經一本。

    2. 笑臉/哭臉圖(見本課末的圖)。

    3. 粉筆和板擦。

    4. 圖1—45,洗碗盤;圖1—46,兒童送花給母親;圖1—47,爭吵中的兒童;圖1—48堆積木的兒童;圖1—49,浪子回頭(福音圖片集220;62155)。

  3. 若需要用到補充活動,請事先做好準備。

學習活動

邀請一位兒童做開會祈禱。

注意活動

展示笑臉/哭臉圖。與兒童一起唱「微笑」(兒童歌本,第128頁),或唸出歌詞。在適當的時候,請一些兒童裝出笑臉或哭臉的樣子。

你若想將愁顏移,

切莫再遲疑;

立刻將它來改變,

用微笑來代替。

有誰喜歡愁眉鎖,

快來改笑容;

使這世界更美麗,

永遠在微笑中。

我們的心情反映在我們的臉上及行為上

  • 你臉上展露笑容時,心裡有何感覺?

  • 你臉上展露愁容時,心裡有何感覺?

說明人們通常只要看看我們的臉就可以知道我們的心情。請兒童讓你看看他們微笑時的臉。

活動

在黑板上畫四個大圓,在圓內簡單地畫出快樂、悲哀、生氣和害怕等不同的表情(見以下的圖例)。每畫一個圖,就請兒童描述臉上所表示的心情,再請他們同樣地做出這些表情。

圖像
different faces

活動

  • 什麼會使你快樂?

  • 什麼會使你悲哀?

  • 什麼會使你生氣?

  • 什麼會使你害怕?

告訴兒童你曾悲哀、生氣或害怕的經驗,也告訴兒童你心裡高興、快樂的經驗。

我們可以學習控制心情

說明有這些感覺固然很好,但我們也要用適當的方法表達才行,特別是當我們在氣頭上時,更應如此。

展示圖1—47,爭吵中的兒童。

  • 你想這兩位初級會有怎樣的心情?

  • 你想他們會對對方說什麼?

  • 你生氣時應該怎麼辦?

說明我們生氣時雖然會想打人、罵人、或傷害人,但是我們可以學習溫和有禮地表達我們的感覺。打人、罵人只會使我們更加生氣,但是溫和地表達我們的感覺會使我們的心情平靜下來。

活動

讓兒童輪流當圖片中的兒童,幫助他們想想,他們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覺,而不要打罵,例如:「可以該我了嗎?」、「我們輪流玩吧!」、「你罵我時,我也感到很難過」,或「我不喜歡你那樣做」等等。

展示圖1—48,堆積木的兒童。指出這些兒童因為語氣溫和,與其他兒童一起玩,所以他們玩得很高興,臉上露出很快樂的表情。

活動

  • 有誰可以在你生氣或悲傷時,幫助你心情好一點呢?

說明我們可以跟我們的父母或其他愛我們的人談談,他們會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生氣或悲傷的原因。如果我們向天父祈禱,聖靈也會幫助我們心情好一點。聖靈會幫助我們知道我們該如何才能再快樂起來。

活動

請兒童站起來,一起用以下的詞句作活動:

「我的心情」

有時候我很難過,(做難過狀)

媽媽抱抱我,我就很快樂。(抱自己,做快樂狀)

有時候我很生氣,(做生氣狀)

我就去跟爸爸談。(原地不動,點頭,彷彿在與某人說話)

有時候我很害怕,(做害怕狀)

我就作個祈禱,不再害怕。(雙臂交叉)

當我跑出去玩,

我就天天都很快樂。(做快樂狀)

我們幫助別人時會覺得很快樂

展示圖1—46,兒童送花給母親。

  • 你想圖片中的人會有什麼感覺?

  • 你為什麼如此認為?

  • 如果是你送別人東西,你會有什麼感覺?

展示圖1—45,洗碗盤。

  • 這個女孩正在做什麼?

  • 你認為這個女孩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 你幫助別人時會有什麼感覺?

活動

幫助兒童做以下的活動:

「幫助別人使我快樂」

我喜歡幫助媽媽;(做圍上圍裙狀)

她有好多事要做。

我幫她擦乾碗盤,(做擦碗盤狀)

也幫她餵嬰兒。(做餵牛奶狀)

我喜歡幫助爸爸;(做戴手套狀,準備整理花園的樣子)

他有好多事要做。(做修剪花草或拔草狀)

我幫他整理花園,(做澆花狀)

直到做完為止。

幫助別人使我快樂,(用手指著臉上的笑容)

也使我心情很愉快。(雙手交叉放在肩上做擁抱狀)

因為我幫助別人時,(伸展雙臂)

是做我該做的事!(點頭,雙臂交叉)

天父和耶穌希望我們快樂

說明天父和耶穌希望我們都很快樂。祂們知道,如果我們按照祂們的吩咐去做,就會快樂。

故事

展示圖1—49,浪子回頭,講路加福音15:11—32中的故事,指出故事中的父親和兒子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當你指出每一種心情時,請兒童指出黑板上相對的臉部表情。例如,你說:有一個小男孩希望離家到遠方去,他離開時,他的父親很難過。不久,那位男孩的朋友都離開了他,他就覺得很難過。很快的,他身上已經沒有錢了,他就感到很害怕,因為他很餓,也沒有人給他食物……等等。

故事

  • 你想那位浪子回家後會有什麼感覺?

  • 那位父親在兒子回來時為何那麼快樂?(見路加福音15:24

  • 浪子的哥哥在他回來後為何不高興?(見路加福音15:28—30)他要如何才會再快樂起來?

見證

明白地告訴兒童,每個人都會有快樂、悲哀、生氣和害怕的情緒反應。我們應該學習適當的表達這些感覺。提醒兒童天父和耶穌希望我們都能快樂;告訴兒童,我們按照天父和耶穌的吩咐去做,就會很快樂。

補充活動

在課程中選用以下的一些活動。

  1. 請兒童站起來圍成一個圓圏,並閉上嘴巴不要笑。之後你先做出笑容,同時說:「我要把笑容給(一位兒童的名字)」。叫到名字的兒童就露出笑容,也重複說上面那句話,同時說另一位兒童的名字。繼續這個活動,直到圏圏中的兒童都露出笑容為止。

    提醒兒童我們面對別人時要有笑容,這樣他們也會對我們露出笑容,而且如果我們面露笑容,就不會有悲哀、生氣或害怕的感覺。

  2. 「助人」(兒童歌本,第108頁)或「基督要我們做太陽光」(兒童歌本,第38頁)。

  3. 請兒童想一項他們做了會很快樂的事。把沙包或類似的東西丟給一位小朋友,同時說:「當(兒童的名字)       的時候,就會很快樂。」請兒童將他做了會很快樂的事填到空格內說出來,然後再請他把沙包丟回給你。讓每位兒童都輪流玩這個遊戲。

  4. 講一位兒童幫他媽媽做事或做家事的故事。媽媽不知道誰幫了她,就問家裡的小孩,是誰幫了她。當她走到那位幫她的小孩面前,她就立刻知道了,因為那個小孩面露微笑。那個小孩很快樂,因為他做了一件很好的事。

幼童附加活動

  1. 唸出以下詞句,並帶領兒童一起作動作。如果他們覺得好玩的話,可多重複幾次:

    「快樂時光」

    雙眼能看實在真好,(指著眼睛)

    雙唇能笑一天過了。(展開笑容)

    雙耳能聽別人說話,(手成杯形放在耳後)

    雙手能夠收拾玩具。(假裝收拾玩具)

    舌頭每天能說好話,(指著嘴巴)

    愛心可以工作遊戲。(手放在心上)

    雙腳能跑快樂無比──(指著腳)

    大家享受快樂時光。

  2. 「你很快樂」(兒童歌本,第125頁),並依詞意作動作。也可依該頁歌下方的建議變換歌詞。

  3. 請兒童臉上裝出快樂、悲哀、生氣、或疲倦的表情。說明他們可以把感覺說出來,不必大哭大鬧。如果我們把心裡的感覺講出來,通常會覺得舒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