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青年
為什麼我需要耶穌基督
2024年3月


「為什麼需要耶穌基督」,2024年3月,鞏固青年

在你與祂的關係中有力量

為什麼需要耶穌基督

瞭解我們與救主的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圖像
在醫治一個人的耶穌基督

夫子的觸摸(The Master’s Touch,凱爾西·萊特維和耶西·萊特維繪

「為什麼需要耶穌基督?」這是一個需反問自己的重要問題——不是問全體「所有的人」,也不是問「我們」即你的家人,而是真正問「」自己。關於這問題,我的答案是什麼呢?

我是透過個人的信心之舉,每天努力遵行聖約,包括我的洗禮聖約,以及學習透過主的靈來聆聽祂的聲音,自己找到這問題的答案的。最重要的是,這個答案是以我與救主的關係為中心。

與救主的關係

我可以自信地列出我需要父母或閨蜜的原因。我經常滋養這些關係,他們在我生命的價值,就如同我投注在他們身上的時間與精力,如此明顯且穩固。我會透過一些簡單的事來與他們接近,比如經常交談、多了解他們,讓他們正義的智慧影響我的生活等。

我們與耶穌基督的關係也可以遵循類似的模式。每天奉耶穌基督的名向天父祈禱是必要的。藉著查考經文、閱讀先知和使徒的話語,以及聽從聖靈來認識救主,也是必要的。只要我讓我所在學習的一切來影響我的生活和品格,就能加深這樣的關係。

此外,不妨想想救恩計畫。「救恩計畫」這個名稱,意味著你我——所有的人——都需要拯救,而這救恩本就是為今生而設的。我們都需要幫助,且無法救自己。

不過神差遣我們來世上時,曾向我們永遠保證,祂會提供一位救主,也就是耶穌基督,祂會克服那些使我們與神隔絕的障礙。1所以只要我們與神立約,祂承諾必會盡一切所能,在不剝奪我們選擇權的情況下,幫助我們遵守對祂的神聖承諾。2

圖像
崔西·布朗寧的洗禮會

照片由崔西·布朗寧惠予提供

我需要知道祂能理解

我在16歲的時候受洗,那時住在紐約市。剛開始時,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調適這新找到的信仰、與神的聖約關係,以及與朋友的關係。

那時我蠻擔心在學校找不到能交心的朋友,因為我朋友的一些惡習,我慢慢體會到那些事對我的靈性有害,而且有礙於我承受耶穌基督的名。我知道耶穌基督希望我作更好的選擇。

但我知道的是,救主是否理解我內心有多糾結與掙扎這件事。由於朋友會邀我去做些我明知是不好的事,我一天比一天為難。有時,我會自圓其說,覺得這些事無傷大雅,但我知道自己是在妥協,做了不該做的事。

我需要知道,在我一度曾考慮降低福音標準以便享有和朋友在一起的歸屬感時,救主能理解我所感受到的孤單和內疚。我覺得自己快溺水了,我需要有人來救我,我需要耶穌基督。

當我與祂的關係加深時

當我找出為什麼自己需要耶穌基督時,我與祂的關係加深了。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從原本只知道自己應該遵行福音,變成了解自己為何想要遵行福音,並祈求神幫助我這麼做。我只是單純跪下來,向神傾訴我的心聲,希望祂在乎和我的問題,祈盼救恩計畫是設計來幫助的,而甚至我的幸福也是計畫的一部分。

羅素·納爾遜會長教導:「你我一旦與神立了約,我們與祂的關係就會比立約之前更加親近;……因我們與神所立的約,祂會不遺餘力地幫助我們,並對我們永遠有耐心又有恩慈。」3

我向天父傾訴自己的罪惡感,自己感到有多麼不知所措,不知該怎麼做才能維持標準又保有友誼。我告訴祂,我很不快樂,真的需要祂的幫助。

我是在跪下來的時候才開始體驗到平安。這種平安的感覺讓我明白,救主確實懂我的感受,祂確實在乎——真的非常在乎。

後來隨著年紀的增長,看事情的角度越來越廣,我領悟到,每次我來到神前祈求幫助或寬恕時,就好像被帶進客西馬尼園似的,在那裡看著我們的救主因痛苦而顫抖,為那使我們與神隔離的錯和罪,開始在肉體和精神上遭受折磨。4這提醒我,祂理解我經歷的一切——比任何人都還理解。

圖像
耶穌基督

謙卑求主,傑伊·布萊恩特·瓦德繪

並不孤單

我跪著要起身時,聖靈幫助我看清了一些事,也啟發我去做其他的事。首先,我想起我的一個穆斯林朋友,從來沒有人要她妥協自己的標準,因為我們尊重她的信仰,理解她不會做某些事。我感覺受到啟發,要去與朋友分享我的新信仰,這樣他們也才能更進一步認識我,理解我的新標準為什麼對我很重要。

我從小事情開始著手。我告訴一位朋友我的糾結和掙扎,她人很好,很尊重別人,也會在我和其他朋友交談時,幫我說話。不是每個人都能諒解,但一段時間後,我看到他們策劃了我能參與的活動,內容不會讓我違背對神的承諾。

我知道我們都可以運用更多的力量,來抗拒世俗持續的影響。遵守聖約有助於做到這一點,因為耶穌基督正是我們聖約的核心人物。5這就是我為自己找到的答案——為什麼需要耶穌基督。

回到神身邊不是我自己可以做到的事。在這返回天家的旅途中,我——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許多要跨出的一小步及經歷的日常事務。但是,身為立約和遵守聖約的人,我們多麼蒙福能知道,神「會不遺餘力地幫助我們」,直到我們回到祂身邊。

註:

  1. 見羅素·納爾遜,「永約」,2022年10月,利阿賀拿,第4頁。

  2. 見羅素·納爾遜,「永約」,第11頁。

  3. 羅素·納爾遜,「永約」,第6頁。

  4. 見福音主題,「耶穌基督的贖罪」,福音圖書館。

  5. 見羅素·納爾遜,「永約」,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