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阿賀拿
父親的洗禮——神的作為
2024年1月


台灣地方新聞

父親的洗禮——神的作為

我在2021 下半年參加BYUMS 楊百翰大學管理協會舉辦的領袖啟航課程,經過幾次的禁食、祈禱,設定了一些屬靈與屬世的目標。過沒多久有個特別的靈感出現,要我搬回南部家中,並且伴隨著從未有過的感受,就是滿滿的平安與踏實的歸屬感。我已離家求學工作20 多年,同時也仍在職當中,完全沒有預料有這樣的想法出現。但因那平安與歸屬感,讓我能辨認出這確實是來自神的指引。更巧妙的是,返家剛好能夠同時滿足設下的三個目標,而其一就是,施助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其實是我的姨丈,他和阿姨一直沒有子嗣。我的父母親生下我時,已是家中第四個孩子、第三個女兒,所以阿姨請求我的生父將我讓他們收養。而今我的二對父母,除了姨丈都已離世。以往曾多次邀請父親參加安息日聚會,聽父親轉述,也曾有傳教士到家拜訪教導,但他並不能理解那些教導的內容。或許先入為主的認為父親的日常用語是台語,加上他的識字能力有限,又上了年紀學習的意願不高,認識福音會是件困難的事,心想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直到今年陪慕道友上課,和傳教士們有較多互動後,突然斯長老(Parker Stanley)和石長老(George Feland)提出拜訪父親的邀請。當下遲疑這會帶給父親壓力讓他不悅,但他們有個靈感說,就當是拜訪我順便看看父親,而解除心裡的擔憂。

最初幾次的拜訪及課程,由我協助溝通,轉述為父親較能理解的台語。但後來感覺到,不能只單由我來翻譯,一定要再找位擅長台語的教友一起陪同,並共同為福音做見證、邀請聖靈的同在。所以當支會成員簡姊妹和他5 歲的可愛兒子出現在我家門口時,我感到驚喜也感受到神的眷顧,因為她是再適合不過的人選。

課程當中,雖然父親仍似懂非懂,且因不善表達,常有令大家不知所措的沈默不語,但確實多了很多的平安和快樂的感受。今年二月的一次課程中,斯長老突然提出4 月29 日洗禮的邀請,而我的父親居然沒有任何遲疑的就點頭微笑表示同意。當下對神深深的感激,並也相信這是母親和幔子另一邊祖先們齊心的努力。接下來的二個月,我和父親的信心仍待考驗。斯長老說出他提出邀請,乃是憑藉著靈感,也給予我一個彌足珍貴的教導,就是:「重要的不是我父親學習到什麼,而是他感受到什麼。」這卸下了我一切的疑慮和擔憂。也學習到,神是如何的作為。

確實,考驗隨之而來,信心才得以彰顯。有天晚上,由於一件小事父親對我產生誤解並相當氣憤,這令我相當沮喪難受,且不知所措。但我強烈感覺,我不能等到隔天尋求證據、釐清事情緣由後,才解除這紛爭。我需要當晚,就將紛爭之靈趕出家中。接著我獲得靈感,我需要在父親睡前和他一起作個禱告,邀請神來居間協調。那時父親才剛開始學習禱告,每天早晨我們以中文的方式,由我帶領禱告,他只在旁聆聽學習。但那晚,我感覺需要以台語的方式禱告,也是我第一次的嘗試,好讓他容易理解、更能感受到聖靈。並思考著如何在祈禱中釐清事件的真相,幫助父親釋懷。但當我開口時,卻只說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絕對不要把某個待解決的問題,看得比所愛的人更重要。」——多馬‧ 孟蓀會長。雖然不確定父親感受到什麼,但我得到很大的安慰與平安的感覺。真相如何已經不重要,因著對神的信心付諸行動,已將父親和我從敵人的手中拯救出來,也進一步滋養了彼此的關係。我也了解到,雖然歸信是個人的事,但家人間的感情,卻大大影響了他們歸信的意願。

又經過幾次傳教士課程之後,碰到工作培訓需北上一個月,無法陪伴父親。一知半解的學習過程漸漸損耗了他的耐性,也得知他開始缺席聖餐聚會。我和新的傳教士傑長老(Dallen Jeppson) 及石長老心裡雖然擔憂,但也有共識,倘若洗禮不能如期完成,仍要尊重父親的選擇,將一切交給神。

當我結束培訓返家, 父親只剩二星期的時間做準備,但他已不想跟傳教士再碰面。幸好慕道友課程都已完成,我和長老們商量那麼就不需勉強碰面。但神的手仍舊眷顧著盧家庭—長老們提議讓簡姊妹邀請父親安息日到她們家庭共進晚餐。當天早上,我請父親回想在傳教士課程、教會當中所感受到的平安喜樂感受,並邀請父親能夠繼續出席安息日聚會。感謝他接受了。當晚簡家庭準備了,由簡弟兄烘焙的漢堡包、簡姊妹調配的漢堡肉、餡料,及簡小弟兄熱情的招呼,共同成就了百分百簡家庭式的手作漢堡,它的美味征服了我父親和每個人。就在餐桌席間,長老們也協助父親順利完成了洗禮面談的準備。

非常感謝在慕道友課程,支會的教師江弟兄能以台語教導。教友們也願意在聚會時與父親交誼。洗禮當天,簡姊妹演講與主教的致歡迎詞,也全程使用台語,包含洗禮、證實都是擅長台語的弟兄來執行。以及為洗禮會後張羅可口餐點的成員們,都像是促成神事工這個接力賽中的跑者,一棒接著一棒,沒有間斷地引導著父親走入了神的羊圈。

有人問我為了父親的洗禮努力了多久?我不假思索的回答:「一切都是神的作為。」我從來沒有把父親的洗禮當成目標。一開始只覺得在聖殿服務、在教會接受召喚,多在服務他人,卻忽略了自己的家人,因而產生要施助父親的想法,而獲得返家的靈感。也有姊妹告訴我她看到的是,因為我在聖殿、家譜的服務,促成了這個結果。但無論如何,我看到的是, 因為我自己的歸信經驗,侷限了對於歸信的理解—對神具備一定的福音知識,並有明確的見證,才是準備好接受洗禮—但這並不適用於我的父親。他的福音知識僅止於課程中的口述教導,或者我陪同看了幾次的摩爾門經影片的解說,也不曾自行翻閱經文。對神的見證,更多是一些好的感受所給予他的證明。但我看見父親所付出的信心。經過幾次共同的禱告後,他主動提出需求,要我寫下祈禱內容放在矮几的玻璃墊下,讓他可以自己跟著念。偶然間看見父親雙手合十,低頭看著禱告詞虔敬祈禱時, 我確實感受到聖靈的同在。也在洗禮後,留意到他每晚會閱讀主教贈送的教會書籍和經文。他將與神所立的聖約以行動付諸在每天的生活當中了。

我更多的發現是「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馬太福音9:37) 原來已經有很多準備好的靈魂,等待有人去尋找。「看啊,田地已經白得可以收穫了;因此,凡渴望收割的,就讓他用力揮動鐮刀,」(教約6:3)需要的是更多聖徒努力的工作。這也是我最大的獲得與學習,能夠更自然的在生活中為神做見證,讓自己成為神手中祝福他人的工具。「趁著還有時日,及時收割,好使他為自己的靈魂,在神國中珍藏永久的救恩。」(教約6:3)並從中與神共享收成的甜美喜悅。我如此為神的仁慈、與祂的事工做見證,是奉靠我們的救贖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