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研究所
第13章:教義和聖約第30~34篇


第13章

教義和聖約第30~34篇

導言和大事紀

教會第二次大會於1830年9月下旬在紐約州菲也特舉行之後不久,先知約瑟·斯密隨即獲得了給大衛·惠特茂、小彼得·惠特茂和約翰·惠特茂的啟示。這些啟示記載於教義和聖約第30篇。大約在同一時間,主也召喚多馬·馬西宣講福音,協助建立教會。教義和聖約第31篇所記載的這項召喚,也包含了給他的應許和勸告,來指引他的傳教事工和個人生活。

1830年10月,先知約瑟·斯密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2篇所記載的啟示,主在啟示中召喚帕雷·普瑞特和希伯·彼得生加入奧利佛·考德里和小彼得·惠特茂,向在密蘇里州西部的拉曼人傳教。在教義和聖約第33篇所記載的另一項啟示中,主召喚以斯拉·泰爾和諾拉·史維去傳播福音。教義和聖約第34篇所記載的啟示是在1830年11月賜予的。主在啟示中讚揚了奧申·普瑞特的信心,並命令他去宣講福音,為耶穌基督的第二次來臨作準備。

1830年夏天帕雷·普瑞特閱讀摩爾門經並受洗。

1830年9月多馬·馬西和家人從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附近,搬到紐約州拋邁拉,並接受洗禮。

1830年9月19日奧申·普瑞特由哥哥帕雷施洗。

1830年9月26-28日教會的第二次大會在紐約州菲也特舉行。

1830年9月下旬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0~31篇的啟示。

1830年10月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2~33篇的啟示。

1830年10月奧利佛·考德里和同伴們出發向拉曼人傳教。

1830年11月4日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4篇的啟示。

教義和聖約第30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1830年9月,在紐約菲也特舉行教會的第二次大會,一共持續了三天。這次大會也討論到亥倫·裴治所稱,用來接受啟示的石頭(見此用本,教義和聖約第28篇的注釋)。先知約瑟·斯密記載,「裴治弟兄以及出席的所有教會成員,都棄絕那顆石頭以及與之有關的一切事物,令我們十分快樂滿意」,聖徒然後「領受聖餐,證實並按立許多人,在當天和隔天處理許多教會事務,此時神的力量在我們之中充分展現;聖靈降在我們身上,使我們充滿無可言喻的喜悅,並在我們當中充滿著平安、信心、希望和仁愛」(in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Histories, Volume 1: Joseph Smith Histories, 1832–1844, ed. Karen Lynn Davidson and others [2012], 452)。在聖徒離開這次大會之前,主將啟示賜給大衛·惠特茂、小彼得·惠特茂和約翰·惠特茂三兄弟。這些啟示原先在誡命書中是分開出版的,但約瑟·斯密在1835年版的教義和聖約中將之合併成一篇。

圖像
地圖5:美國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及俄亥俄州地區
圖像
地圖6:向拉曼人傳教,1830-1831年

教義和聖約第30篇

主教導大衛、小彼得和約翰·惠特茂關於他們在神的事工中的角色

教義和聖約30:1-4。「你怕世人,而沒有……信賴我」

大衛·惠特茂是三位證人之一,他曾見過天使,也曾見過並拿過摩爾門經頁片。他也曾透過先知約瑟·斯密得到其他啟示(見教約第14篇第17篇第18篇)。但當他的妹夫亥倫·裴治自稱為教會獲得啟示時,大衛受到了誤導。主責備大衛因為畏懼世人而沒有依賴神(見教約30:1)。

泰福·彭蓀會長(1899-1994)說明了驕傲會如何使我們懼怕人。他說:

「驕傲的人怕人的審判甚於怕神的審判。(見教約3:6-730:1-260:2。)對他們來說,『世人怎麼看我』比『神怎麼看我』更重要。

「在諾亞王本想釋放先知阿賓納代之際,他邪惡的祭司們挑起了他的驕傲,於是他下令把阿賓納代燒死。(見摩賽亞書17:11-12)希律因他的妻子要求把施洗約翰斬首而憂愁,但驕傲的欲望使他想被『同席的人』看好,於是殺了約翰。(馬太福音14:9;亦見馬可福音6:26

「畏懼世人的論斷,可以從求人認可的心態中看出端倪。驕傲的人『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約翰福音12:42-43。)從我們的行為動機,便可看出我們的罪來。耶穌說祂『常做』神所喜悅的事。(約翰福音8:29)我們的動機若是為了取悅神,豈不比想凌駕我們的兄弟之上和勝過別人更好嗎?」(總會會長的教訓:泰福·彭蓀〔2014〕,第233-234頁)。

十二使徒定額組達林·鄔克司長老說明了聖徒應該怎樣不受世俗之事影響。他說:「如果我們懼怕世人甚於懼怕神,就無法好好事奉救主。祂曾斥責祂復興教會中的某些領袖,因為他們追求世人的讚美,注重世上的事多過主的事(見教約30:258:39)。這些斥責提醒我們,我們是被召喚來確立主的標準,而不是去追逐世人的標準。約翰·維特蘇長老宣告:『我們生活、說話或行事的方式不應當像其他人一樣,因為我們肩負著不同的命運、義務和責任,我們必須讓自己能夠勝任』〔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40, 36〕。這項事實適用於時下所有流行趨勢」(「無私的服務」,2009年5月,利阿賀拿,第94-95頁)。

教義和聖約30:5-8。「宣講我的福音」

1829年6月,主告訴小彼得·惠特茂,宣講悔改就是對他「最有價值」的事(見教約16:4,6)。1830年9月,彼得奉派傳教,擔任奧利佛·考德里的同伴,到拉曼人中建立教會。縱觀教會歷史,對於傳道事工重要性的強調都不曾間斷。

十二使徒定額組傑佛瑞·賀倫長老說明了為什麼聖徒要一直專注於宣講福音給其他的人。他說:「傳道事工並不是我們在這個美好龐大的教會裡唯一需要去做的事。但幾乎我們需要去做的其他每件事都有賴人們先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並且加入這個信仰。確實那就是為何耶穌最後賦予十二使徒的責任就是那基本的——「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28:19〕。然後,唯有在那之後,福音的其他祝福才可能全部來到——家人團結、青少年計畫、聖職的各項應許,以及引領我們進入聖殿的各項教儀。但是就如尼腓所見證的,在一個人「進入那扇……門」〔尼腓二書33:9〕之前,那些祝福都不會來到。在通往永生的路上有這麼多需要去做的事情,因此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傳教士開啟那扇門,幫助人們通過」(「我等皆是軍人」,2011年11月,利阿賀拿,第46-47頁)。

教義和聖約30:6。「在拉曼人中建立我的教會」

如需教義和聖約所用的拉曼人一詞的相關資料,見此用本,教義和聖約28:8-10,14-16的注釋。

教義和聖約30:9-11。「用號角般的聲音傳播我的福音」

約翰·惠特茂是摩爾門經頁片的八位證人之一,也曾在先知約瑟·斯密進行靈感本聖經的翻譯時,擔任過一段短時期的抄寫員。1829年6月,主在透過先知所給的啟示中告訴他,「那對你最有價值的事,就是對這人民宣講悔改,使你帶領靈魂歸向我」(教約15:6)。1830年9月,在教會的一場大會後,主命令約翰去紐約州賽尼卡瀑布,菲力普·博如所住的地區,開始祂的事工;那裡距離惠特茂家庭不遠(見教約30:9-10)。就在獲得這項啟示的兩週前,帕雷·普瑞特曾對一群聚在菲力普·博如家的人講道,其中有些人歸信了。雖然菲力普·博如在教義和聖約30:10被稱為「弟兄」,但並沒有他成為本教會成員的任何紀錄。不過,他的妻子受洗了。

十二使徒定額組多馬·貝利長老(1922-2015)提醒教會成員為什麼應該提高聲音來分享福音。他說:「我們應該滿懷『極大的熱誠』(教約123:14),把福音之光帶給那些正在尋找答案的人;救恩計畫能為他們提供解答。許多人為家人擔心,有些人想在這個價值觀不斷變遷的世界裡尋到安全。我們有機會帶給他們希望和勇氣,邀請他們一起來加入那些信奉耶穌基督福音的人。主的福音就在這個世上,將會祝福他們今生的生活及將來的永恆生命」(「帶領靈魂歸向我」,2009年5月,利阿賀拿,第110頁)。

教義和聖約第31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多馬·馬西住在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附近,是一位已婚的年輕男士,他讀過聖經,研究過各種宗教,但他感覺受到提示,「將有一個新的教會興起,擁有純正的真理」(Thomas B. March, “History of Thos.Baldwin Marsh (Written by Himself in Great Salt Lake City, November, 1857),” Deseret News, Mar. 24, 1858, 18)。他從主那裡得到靈感,要去一趟紐約州西部。他在那裡聽到有關約瑟·斯密和金頁片的事,想要了解更多。他在拋邁拉認識了馬丁·哈里斯和奧利佛·考德里,而約瑟·斯密當時住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多馬回到波士頓後,藉著和奧利佛·考德里通信,繼續了解神的事工。他在得知耶穌基督的教會已經成立之後,就舉家搬到紐約州拋邁拉,並於1830年9月抵達。不久後,他就由大衛·惠特茂施洗,並在同一個月參加了教會的第二次大會。多馬·馬西在那次大會中蒙得特權,透過賜給先知約瑟·斯密的啟示,從主那裡獲得個人的指引。

教義和聖約第31篇

主召喚多馬·馬西、帕雷·普瑞特和希伯·彼得生去宣講福音

教義和聖約31:1-6。我們忠信地事奉主,我們的家庭就會蒙福

身為一個年輕家庭的父親,多馬·馬西在從麻薩諸塞州搬到紐約州時,自然很擔心他的妻子兒女。他從教義和聖約第31篇所記載的啟示得到應許,透過他的信心和事奉主,他的家人總有一天會相信,並與他一同來到教會。多馬和他的妻子伊利莎白育有三個兒子,當時年齡分別為九歲、七歲和三歲。伊利莎白後來在1831年歸信了(see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1: July 1828–June 1831, ed. Michael Hubbard MacKay and others [2013], 194, note 412)。主會祝福馬西家庭的這項應許,可能在多馬蒙召去協助神的事工時鞏固了他。

類似的應許今日也已提供給那些努力奉獻自己、為主服務的人。十二使徒定額組羅拔·海爾斯長老分享以下的經驗,說:

「有一對〔全部時間傳教士〕夫婦很擔心要離開他們最小的女兒,因為她已經在教會中不活躍了。這位忠信的父親寫道:『我們不斷地為她祈禱,也常為她禁食。後來在總會大會期間,聖靈對我低語:『如果你去傳教,就不必再為女兒操心了。』所以我們就去找主教。就在接到召喚書的一週之後,女兒和她的男朋友宣布他們倆已經訂婚。在我們啟程前往非洲前,我們在家裡舉行婚禮。〔接著我們將家人召集起來,〕舉行家庭議會。……我為主及約瑟·斯密作見證,……並告訴家人我要給他們每一個人父親的祝福。我從最大的兒子開始祝福,接著是大媳婦,然後一直祝福到老么,……〔包括我們家的新女婿〕。』……

「……上述故事中忠信的父親祝福了家人,女婿也感受到聖靈的力量。這位父親寫道:『在我們傳教接近一年時,我們〔女婿〕的心開始軟化,接受教會。就在我們結束傳道返鄉之前,他跟女兒一起來看我們。當時他的行李箱裝著他的第一套安息日服裝。他們跟我們一起去教會,我們返鄉後,他受洗了。一年後,他們倆在聖殿印證』」(「夫婦傳教士:因犧牲與服務而來的祝福」,2005年5月,利阿賀拿,第40頁)。

教義和聖約31:5。「用你的整個靈魂揮動你的鐮刀,你的罪赦了」

圖像
金色的收穫

金色的收穫,大衛·梅羅繪。經文用麥子收成的禾捆來代表傳道工作的果實,包括歸信的靈魂(見教約31:4-533:7,9)。

應許給多馬·馬西的祝福中,包括了只要他勤奮努力地向他人宣講福音,他的罪就會得到寬恕的保證(見教約31:5)。十二使徒定額組羅素·培勒長老釐清了分享福音與保有罪的赦免之間的關聯。他說:

「歸信的一個自然結果便是藉著奉行福音,包括與人分享福音,而繼續得到罪的赦免。賓塞·甘會長說:『主已告訴我們,當我們帶領靈魂歸向基督,堅定地向世人作證,我們的罪就會更容易得到寬恕;在使自己的罪得赦一事上,我們每一個人必然都在尋找更多的幫助。』(參閱1977年11月,聖徒之聲,第3頁)。

「在教義和聖約中我們讀到:『因為我要用這條誡命來寬恕你們的罪——你們要在莊嚴和祈禱之靈中保持意志堅定,要為那些傳給你們的事,向全世界作見證。』(教約84:61。)教義和聖約中也說:『然而,你們有福了,因為你們作的見證已記錄在天上給天使看;他們為你們快樂,你們的罪赦了。』(教約62:3。)

「……在我看來,這項教義很清楚;罪的赦免是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我們每一個人努力成為潔淨、純潔,甚至聖化時,我看不出有比協助我們天父的兒女找尋真理更好的途徑」(參閱「寫下一個日期」,1985年,聖徒之聲,第154屆下半年度大會報告,第12頁)。

教義和聖約31:9-13。給多馬·馬西的告誡和警告

多馬·馬西雖因信心而受到讚揚(見教約31:1),又蒙應許會有極大的祝福,但主也給了他重要的告誡和忠告。1835年,多馬被召喚到本福音期第一個十二使徒定額組,後來被召喚為該定額組會長。但沒幾年後,他就在1839年3月,因為叛教而被開除教籍。要是他聽從了主在教義和聖約第31篇中的指示,就會蒙得祝福,得到靈性的保護。1857年7月16日,多馬·馬西在內布拉斯加州佛羅倫斯重新受洗,並在同一年來到猶他州。他向教會領袖尋求寬恕後,百翰·楊會長給了他一次機會對聖徒講話。他這樣談到他的叛教,說:

「我常常想知道我的叛教是怎麼開始的,我得到的結論就是,我心裡肯定是失去了主的靈。

「接下來的問題是:『是什麼時候失去靈的?怎麼失去的?』我變得嫉妒先知,然後我看到猜疑,忽略每一件正確的事,把時間都花在尋找邪惡,然後,當撒但開始帶路時,很容易就起了肉慾之心,也就是生氣、嫉妒和憤怒。我可以感覺它們就在我心裡面;我覺得很生氣、很憤怒;於是主的靈就離去,像經文所說的,我被矇蔽了」(“Remarks by Thomas B. Marsh,” Deseret News, Sept. 16, 1857, 220)。

多馬·馬西一直住在猶他州,度過餘生。1866年1月他在奧格登去世,並葬在那裡。

教義和聖約31:10。多馬·馬西何以是「教會的一位醫生」?

多馬·馬西具有將溫和的草本植物用在醫藥方面的技能,這項知識使他幫助了許多人。然而,他更偉大的召喚是醫治靈魂(see Thomas B. Marsh, “History of Thos.Baldwin Marsh,” 18)。

教義和聖約第32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1830年夏天,帕雷·普瑞特和他的妻子先傅兒,離開他們在俄亥俄州阿姆赫斯特的家,去拜訪在紐約州的親戚。聖靈提示帕雷要在紐約州拋邁拉附近的一個村落紐瓦克停留,他在那裡得知關於摩爾門經的事。他後來寫下他對這本書的反應,說:

圖像
帕雷·普瑞特

帕雷·普瑞特蒙召喚向拉曼人傳教,後來成了一位使徒。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這本書,閱讀標題頁,隨後,我又讀到幾位見證人對這本書的出現和翻譯所作的見證。然後我開始從頭讀起。我終日手不釋卷;吃飯成了負擔,因為我根本無心飲食;夜晚來臨時,睡覺成了負擔,因為我寧可閱讀也不想就寢。

「我讀著讀著,主的靈臨到了我,我知道且了解這本書是真實的,就像一個人明白並且了解自己的存在一樣清楚確實」(Autobiography of Parley Parker Pratt, ed. Parley P. Pratt Jr. [1938], 37)。

帕雷前往拋邁拉,他在那裡遇見海侖·斯密,並接受他的教導。不久,海侖和帕雷一起到紐約州菲也特,與不斷增長的分會成員會面。帕雷於1830年9月受洗,並由奧利佛·考德里按立為長老。

我們對希伯·彼得生的歸信情形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於1830年4月由奧利佛·考德里施洗,並在同年6月被按立為長老。在奧利佛·考德里和小彼得·惠特茂出發傳教前不久,先知約瑟·斯密求問主,想知道是否應該有其他人與他們同行。他獲得了教義和聖約第32篇所記載的啟示,召喚帕雷·普瑞特和希伯·彼得生前去。

在1830年秋天和1830-1831年的冬天,這一小群傳教士,包括奧利佛·考德里、小彼得·惠特茂、帕雷·普瑞特和希伯·彼得生(後來還加上俄亥俄州的歸信者菲德克·威廉),大半用徒步的方式,旅行了將近1,500英里(約2,400公里),從紐約州菲也特來到密蘇里州獨立城。這些傳教士在途中,於俄亥俄州曼托和嘉德蘭一帶,對一群正在尋找復興的新約基督教義的會眾宣講福音。該團體的領袖西德尼·雷格登和會眾中的許多人都歸信了復興的福音。1831年1月中旬,這些傳教士終於抵達了獨立城。他們在部分旅程中,忍受了嚴寒、強風和精疲力竭,主要依靠冰凍的玉米麵包和生豬肉維生。在某些地方,他們走過的積雪有三英尺深。儘管有這些困難,這些傳教士們成功地將福音介紹給住在密蘇里州西部邊界附近,印第安人領地的美國印第安人。主實現了祂的應許,也就是祂會與這些傳教士同在,而且沒有任何事情能勝過他們。(見圓滿時代的教會歷史學生用本,第二版〔教會教育機構課本,2003〕,第83-85頁。)

教義和聖約第32篇

主召喚帕雷·普瑞特和希伯·彼得生去向拉曼人宣講福音

教義和聖約32:1-3。「我也要與他們同行,在他們中間」

圖像
進入曠野

進入曠野,羅伯特·巴瑞特繪。奧利佛·考德里、帕雷·普瑞特、小彼得·惠特茂及希伯·彼得生蒙召喚「到拉曼人中間去」宣講福音(教約32:2)。

帕雷·普瑞特和希伯·彼得生受到指派,要陪同奧利佛·考德里和小彼得·惠特茂去向拉曼人傳教(見教約28:8-930:5-8)。主應許這些傳教士,只要他們溫和地宣講福音,祂就會「與他們同行,在他們中間」(教約32:3)。總會會長團亨利·艾寧會長分享了以下的經驗來教導我們,當我們在召喚上服務時,主會用哪些方式與我們同在。他說:

「神強化祂所召喚的人,即使那服務對你而言可能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或毫不起眼。你會擁有看見自己在事工中被加強的恩賜,趁那恩賜還是你的時候,多去感謝吧……。

「主不僅會強化你的力量,祂自己也會與你一起工作。祂透過先知約瑟·斯密召喚了四位傳教士去從事一項艱鉅的任務,而祂對他們說的話給予了每一位祂召喚到祂國度工作的人勇氣:『我也要與他們同行,在他們中間;我是他們在父面前的中保,什麼都不能勝過他們』〔教約32:3〕……

「你可以擁有那極致的保證:主會使你的力量增強許多倍。祂所要求的,只是要你盡心盡力,高高興興地做、用信心的祈禱去做。天父和祂的愛子會派遣聖靈作你的同伴來帶領你。你的努力將在你服務對象的生活中得以光大。將來當你回顧眼前這些看似艱難的服務和犧牲經驗時,那些犧牲將早已成為祝福,而你會知道你已看到神的臂膀提升了你為了祂而去服務的對象,並且也提升了你」(參閱「蒙得與你的召喚並駕齊驅的能力」,2002年11月,利阿賀拿,第77-78頁)。

教義和聖約第33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以斯拉·泰爾得知有關耶穌基督福音的復興時,正住在紐約州拋邁拉附近。他先前曾僱用斯密家庭的成員來幫助他蓋房子。他最後被說服,參加一場聚會,聽到海侖·斯密宣講福音。他後來寫到自己對海侖所作的教導的反應,說:「每一句話都觸動了我的靈魂深處。我認為每一句話都是對著我說的。……淚水滑落我的臉頰,那時的我既驕傲又頑固。那裡有很多人認識我。……我一直坐到情緒平復之後,才敢抬頭看」(quoted in Matthew McBride, “Ezra Thayre: From Skeptic to Believer,” in Revelations in Context, ed. Matthew McBride and James Goldberg [2016], 62, or history.lds.org)。

以斯拉獲得一個有力的見證,知道摩爾門經是真實的。他也在一個異象中,看到「有個人來帶了一卷紙給我並把它交給我,他也給我一隻喇叭,並告訴我吹響它。我告訴他,我一生中從來沒有吹過喇叭。他說你會吹,試試看。我把它放在我的嘴裡吹奏,吹出了我所聽過最優美的聲音。那卷紙是關於我和諾拉·史維的啟示。帶來那卷紙和喇叭的人是奧利佛〔·考德里〕。他帶來那項賜給我和諾拉·史維的啟示時,說:這是神給你們的啟示」(in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1: July 1828–June 1831, 206)。以斯拉·泰爾是由帕雷·普瑞特施洗的,1830年10月在教義和聖約第33篇所記載的啟示中,他和諾拉·史維都蒙召喚去做主的事工。

諾拉·史維於1830年10月,在紐約州拋邁拉,由帕雷·普瑞特施洗成為教會成員。他和馬丁·哈里斯的姪女結了婚。正如教義和聖約第33篇所記載的,他在受洗後不久,就被任命去傳教。諾拉於1831年6月遷往俄亥俄州嘉德蘭,在那裡被按立為長老;但他不久之後就離開教會,並試圖和其他人組織另一個教會,宣稱約瑟·斯密是假先知。

教義和聖約第33篇

主召喚以斯拉·泰爾、諾拉·史維和奧申·普瑞特去傳播福音

教義和聖約33:4。「他們由於祭司權術而多方犯錯」

教義和聖約33:4裡,葡萄園腐敗的意象,指的是由於祭司權術的罪,使得世人腐敗而叛教的情況。達林·鄔克司長老說明了祭司權術的涵義。他說:

「經文裡說,『為了財富和名聲』而從事福音服務,就是『祭司權術』。(阿爾瑪書1:16)「尼腓說:『祭司權術就是世人宣傳自己、使自己成為世上的光,以謀取世上的利益和讚美;這些人不會謀求錫安的福祉。』(尼腓二書26:29)。在這後期時代,我們被吩咐要『致力於推進並建立錫安的偉業。』(教約6:6。)不幸的是,並非所有以此為由完成事工的人都真心想要建立錫安,或希望增強神的人民的信心。可能還有其他的動機在作祟。

「表面顯得無私,骨子裡卻是為了財富和名聲而作的服務,其實就是救主所譴責的那些『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馬太福音23:28。)這種服務不會得到福音的獎賞」(參閱「我們為何服務?」,1985年,聖徒之聲,第154屆下半年度大會報告,第10頁)。

七十員馬林·簡森長老談到祭司權術和眼睛專注於神的榮耀而服務,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他說:

「凡是為了尋求尊榮和名利而從事主的事工的人,都犯了經文所稱的祭司權術的罪。……

「眼睛專注於神的榮耀的後期聖徒看待生命的眼光與專注在其他方向的人截然不同。這樣的成員,舉例來說,都不怎麼關心為自己的好行為獲得讚揚或酬勞。他們比較關心餵養主的羊,而不是數算羊群。事實上,他們經常在匿名服務中找到最大的快樂,以致受惠於他們仁慈的人只能感謝讚美主」(參閱「眼睛專注於神的榮耀」,1990年1月,聖徒之聲,第25頁)。

教義和聖約33:8-10。「張開你們的口」

圖像
尼腓記寫金頁片

尼腓記寫金頁片,保羅·麥恩繪。主指示祂的僕人要開口宣講悔改的信息,這樣他們「就會像古代……的尼腓那樣」(見教約33:8-10)。

有三節經文(見教約33:8-10)提到以斯拉·泰爾和諾拉·史維三次受到吩咐要張開他們的口宣講悔改。主需要勇敢而願意傳播福音的僕人。亨利·艾寧會長分享以下的例子,來說明為何開口與每個認識的人分享福音如此重要。他說:

「在來生的某個時刻,每個你將見到的人都會知道你現在知道的事情。他們會知道:那與我們的家人一起,永遠住在天父和祂的愛子耶穌基督面前的唯一方法,是選擇由持有神的權柄的人施洗,來進入那扇門。他們會知道:家庭能永遠在一起的唯一方法,是接受並遵守神在這世上聖殿裡的神聖聖約。他們也會知道,這些你都知道了。而他們也會記得,你是否曾將別人告訴過你的事告訴他們。

「要說『時機不對』很容易。但拖延是非常危險的。多年前我在加州工作,我的雇主不但雇用我,也對我很好,似乎很器重我,而我可能是他唯一熟識的後期聖徒。但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老是想等待更好的時機來跟他談福音,我只記得後來聽到他的不幸遭遇後,心裡那股悲傷的感覺——他後來退休了,而我與他相隔甚遠,他和他的妻子在某個深夜開車回加州卡梅鎮時因車禍喪生。他愛妻子、愛子女、愛父母,也愛孫子女,愛所有的後代子孫,並且希望跟他們永遠在一起。

「我不知道今生的芸芸眾生在來生會被如何安置。但我猜想我會遇見他,在他凝視著我的雙眼時,我會在他的眼中看到這個疑問:『亨利,你既然知道,為什麼不告訴我?』」(參閱「警告的聲音」,1999年1月,利阿賀拿,第38頁)。

教義和聖約第34篇:額外的歷史背景

奧申·普瑞特是帕雷·普瑞特的弟弟。奧申描述自己年輕時怎樣努力接近主,說:「我常常感到極大的焦慮,要為未來的狀態作好準備,但是卻從來沒有真正懇切地開始尋求主,直到1829年的秋天。我那時開始非常熱切地祈禱,悔改每一種罪。在夜深寂靜的時刻,當其他人都在躺在枕頭上安眠時,我經常退到隱密的地方,在無人的田野或孤獨的曠野,在主面前低下頭,懷著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祈求好幾個小時;這就是我的安慰和喜樂。我心中最大的願望,是主向我顯明祂對我的旨意」(in The Orson Pratt Journals, comp. Elden J. Watson [1975], 8–9)。1830年9月,奧申的哥哥,剛受洗的帕雷·普瑞特來看他。奧申也像帕雷一樣歸信真理,並在1830年9月19日,他19歲生日那天,受洗了。他接著旅行了200英里,到紐約州菲也特與先知約瑟·斯密見面。他請求能知道主對他的旨意,約瑟·斯密因而獲得教義和聖約第34篇所記載的啟示。

教義和聖約第34篇

奧申·普瑞特蒙召喚宣講福音

教義和聖約34:10。「該說的話會藉聖靈的能力給你」

奧申·普瑞特19歲時,才剛成為教會成員幾個星期,主就透過先知約瑟·斯密賜給他教義和聖約第34篇所記載的啟示。主在這項啟示中,應許奧申將能夠藉著預言之靈作見證(見教約34:10)。

圖像
奧申·普瑞特

奧申·普瑞特在19歲時蒙召喚要「提高〔他〕的聲音……呼喊悔改」(教約34:6)。

多年後,身為主的使徒的奧申·普瑞特長老(1811-1881)談到那項應許,說:「『提高你的聲音來預言,該說的話會藉聖靈的能力賜給你。』啟示中的這一點非常特別,而且對我來說似乎很難做到,然而,很肯定的是,我受到吩咐應該要照著去做。我常常思考這項啟示,也經常在心中自問——『我已經像我應當做的那樣,履行了這條誡命嗎?我已經像我應該做的那樣,懇切尋求獲得預言的恩賜,以便符合天上的要求嗎?』我有時覺得要譴責自己,因為我很懶惰,也因為我在這項上天的偉大神聖恩賜方面沒什麼進步。除非是藉著聖靈的靈感和能力賜給我,否則我一點都不喜歡向人們預言」(“Discourse by Elder Orson Pratt,” Deseret News, Mar. 3, 1875, 68)。

亨利·艾寧會長見證,主會透過聖靈去支援祂所有的兒女,只要他們努力履行其召喚和責任。他說:

「正如同主透過啟示召喚了你,祂也必透過啟示來帶領你。你必須用信心尋求啟示來知道自己該做哪些事。連同召喚而來的應許就是回答必會來到,但是只有在主確定你會服從時,才會賜給你那樣的指引。要明白祂的旨意,你就必須承諾去遵行祂的旨意。將『願您的旨意得成』這句話牢記在心便是通往啟示的窗口。

「答案藉由聖靈而來,你會經常需要那樣的指引。你必須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潔淨自己、使自己配稱,才會有聖靈為伴。因此,你對誡命的服從、你願意照祂旨意而行的渴望、以及你信心的祈求,將決定夫子給你的指引和回答有多清楚。

「通常答案會在你研讀經文的時候到來。經文載有主在祂塵世傳道期間所行的事蹟以及祂賜給祂僕人們的指示,其中的教義適用於各個時代、各種情況。沉思經文會帶領你在祈禱時問正當的問題,正如同約瑟用信心沉思經文之後,諸天向約瑟·斯密開啟一樣地真實,主必答覆你的祈禱,祂必親手引導你。……

「你可以擁有那極致的保證:主會使你的力量增強許多倍。祂所要求的,只是要你盡心盡力,高高興興地做、用信心的祈禱去做。天父和祂的愛子會派遣聖靈作你的同伴來帶領你。你的努力將在你服務對象的生活中得以光大。將來當你回顧眼前這些看似艱難的服務和犧牲經驗時,那些犧牲將早已成為祝福,而你會知道你已看到神的臂膀提升了你為了祂而去服務的對象,並且也提升了你」(參閱「蒙得與你的召喚並駕齊驅的能力」,2002年11月,利阿賀拿,第76,78頁)。

教義和聖約34:11。「我……與你同在」

主多次應許,祂會與那些忠信且聽從邀請來協助祂事工的人同在(例見教約30:1131:1332:333:934:11)。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大衛·貝納長老說明這項應許是多麼令人安慰,他說:

「訂立和遵守聖約能讓我們與主耶穌基督共負一軛。其實,救主是在呼喚我們信靠祂,與祂一起行動,雖然我們的努力與祂的努力相比,遙不可及。當我們在人生旅途中信賴祂,有祂與我們一起背負重擔時,的確,祂的軛是容易的,擔子是輕省的。

「我們不孤獨,也不必孤獨。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靠著上天的幫助前進。透過救主的贖罪,我們可以獲得能力,『為世人努力服務』(『主,我願跟隨您』,聖詩選輯,第137首)。如同主所說的:『所以,繼續你們的旅程,心裡要喜樂;看啊,看,我與你們同在,一直到底』(教約100:12)」(參閱「減輕他們的重擔」,2014年5月,利阿賀拿,第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