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会长的教训
戈登·兴格莱的生平与使命


戈登·兴格莱的生平与使命

在1998年2月16日,约有6,700位后期圣徒聚集在加纳阿克拉的独立广场,为的是要欢迎他们的先知戈登·兴格莱会长。1他站在他们面前,面带笑容,宣布了一则大家期盼已久的消息,即他们的祖国将有一座圣殿。十二使徒定额组的杰佛瑞·贺伦长老说,兴格莱会长宣布这项消息时,人民「起立欢呼,流泪又手舞足蹈,彼此拥抱和哭泣。」2几年后,圣殿完工并奉献后,有位当天在现场的妇女回忆了当时她快乐的心情,并表达圣殿如何祝福了她:

「当年先知戈登·兴格莱拜访加纳,宣布我们的祖国将有一座圣殿的情景至今仍清楚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兴奋,他们的快乐喜悦、欢呼声仍历历在目。……

「今天,因为我的国家有一座圣殿,我和丈夫得以缔结今世和全永恒的婚姻并印证在一起。在今生结束后能和家人同住的这项祝福,带给我极大的希望,让我努力尽一切所能,好和家人永远一起。」3

兴格莱会长在世界各地帮助人们在努力奉行耶稣基督福音的过程中,找到这份「极大的希望」。正如在加纳的这件事所显示的,他经常在同一时间施助成千上万的人。然而,他也会主动协助个人。七十员小松义雄长老谈到他担任传道部会长时,兴格莱会长探视传道部时给他的感觉:

「在那三年中,尽管我有种种的弱点,他从来没有苛责我。……这鼓励了我继续努力。……每次他下飞机,总是热情地使劲握住我的手,给我打气。『小松会长,近来好吗?……你正在从事伟大的事工呢!』他这样鼓励我,……所以在他离开时,我觉得自己应该做到105分,而不只是100分。」4

人们感受到兴格莱会长的鼓励,不只因为他激励人心的话语,更是因为他的生活方式。十二使徒定额组的罗素·纳尔逊会长回忆道:

「有一次〔兴格莱会长夫妇〕访问中美洲时,要从某个教堂前往机场,结果他们的座车出了车祸。我和纳尔逊姐妹当时在他们后头,亲眼看到车祸发生的过程。在一个十字路口,有部卡车载着没有绑稳的钢筋,朝他们驶去。卡车司机为了避免两车相撞,就紧急刹车,结果钢筋像长矛一样射出,穿透了兴格莱会长的车子。玻璃都碎掉,引擎罩和门板也都凹了下去;这样的车祸原本应该会很严重,但是当大家为他们夫妇清除衣服上和皮肤上的碎片时,兴格莱会长说:『感谢主的祝福;现在我们换部车继续走吧。』」5

在千钧一发之际随口说出这样的话,正是兴格莱会长身为耶稣基督门徒一生和担任圣工的写照。就像贺伦长老所观察的,他「对神和对未来一向充满信心。」6

图像
戈登·兴格莱

家族传承——信心和毅力的根基

戈登·兴格莱生于1910年6月23日,是他母亲的第一个孩子,欢迎他来到这个家庭的还有年龄比他大的八个兄姐。戈登的父亲布兰特·兴格莱在原配妻子克莉斯汀去世后,又娶了艾达·毕特纳。艾达和布兰特在生下戈登后,又生了四个孩子,他们用爱养育了这一大群孩子,这些兄弟姐妹之间从不分谁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戈登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珍惜自己的家庭。

戈登的姓氏和中间名都是用来提醒他的高贵传承。他父系的兴格莱祖先之中,有些是早期来到美国的清教徒,他们由于基督信仰,在十七世纪被驱逐到美国这块土地,有些则是1620年五月花号上的乘客,那是第一艘载送欧洲移民至北美的船只。两个多世纪之后,戈登的祖父以拉·兴格莱成为早期后期圣徒先驱者的一份子。1843年,14岁以拉刚失去父母,在听了约瑟·斯密和海仑·斯密的布道后,于纳府加入教会。戈登的外曾祖母安娜·毕特纳·史达也是一位先驱者。她的儿子布曼·毕特纳,也就是戈登的外公,后来回忆1849年步行到盐湖谷的旅程时,说:「〔11岁的〕我驾着两头牛拖着一辆沉重的篷车,熬过酷暑和寒冬,横越沙漠、河川和层层山峰,来到了这座山谷。」7

布兰特·兴格莱经常提醒子女和孙子女要记得他们珍贵的传承。有次布兰特谈到清教徒们在凛冽寒冬中搭上五月花号,经历了漫长险峻的海上之旅,终于抵达目的地,他说道:「当年五月花号准备好在春天返航时,〔102名乘客中〕仅有49人活了下来。没有人回去〔英国〕。你们身上留着这样的精神——永不回头的精神。」8戈登忠于这个原则,因此获得了自己从未想过的机会,去学习、为人服务、以及为主作见证。

童年——学会要乐观、勤奋、忠信

成年后的戈登·兴格莱精力充沛、活力十足,但小时候却是「瘦骨如柴」,体弱多病。9戈登两岁时,「罹患了百日咳,病情严重,……医生告诉艾达,乡下清新的空气是唯一的良方。于是布兰特……买了两公顷的农地,盖了一间避暑用的小屋。」10这块农地位于盐湖谷一个叫东密尔奎克的郊区,对全家而言是项祝福,让孩子有地方可以闲逛嬉戏,一起工作,学习宝贵的教训。

艾达和布兰特·兴格莱是乐观进取的父母,他们为孩子创造成长和成功的机会。教会于1915年介绍家人家庭晚会计划时,他们家庭马上跟进。他们经常用经文来说床边故事,并从家里腾出一个房间当图书室,让孩子能在那里读到好书。他们会鼓励孩子、期望他们尽力而为,借此培养他们自律。

戈登年纪渐长,他的信心也随之增加,不断受到来自父母信心的滋养和影响。有一天他经历了一件事,帮助他建立了对先知约瑟·斯密见证:

「我十二岁的时候,有一次家父带我参加我们支联会的一个圣职聚会。坐在台下后排,家父是支联会会长,所以坐在台上。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聚会开始时,我看到三、四百个男人一同站起来,这些人的背景和职业各有不同,但他们怀着相同的信念,一起唱出这些美好的歌词:

赞美与耶和华相通达的人!

耶稣膏立他为先知先见,

蒙神祝福最后福音期开启,

万王称颂全民内心敬重。

「当我听到这些深具信心的人唱歌时,内心有了一些感触。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借着圣灵知道约瑟·斯密确实是那全能者的先知。」11

图像
年少的戈登·兴格莱

年少时的戈登·兴格莱

继续接受教育,备受考验的时期

戈登小时候并不喜欢上学,他比较喜欢户外活动,不喜欢教室的冷硬桌墙。不过,随着心智的成熟,他学会欣赏书籍、学校和家里的图书室,如同他幼时喜欢赤足在草地上奔跑一般。他于1928年高中毕业后,随即进入犹他大学就读。

大学四年期间,他面临了几乎难以承受的挑战。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经济大萧条随即席卷美国各地和全世界。当时盐湖城的失业率大约是百分之三十五,所幸戈登有一份维修的工作,薪资可供他缴付学杂费。布兰特当时是教会德撒律运动中心的经理,他甚至自己减薪,好让其他员工得以保住工作。12

比这些财务压力更沉重的是,他们发现戈登的母亲罹患了癌症。她于1930年过世,得年50岁,那时戈登20岁。戈登说母亲的过世让他「悲恸莫名」。13这项个人的考验,加上当时的世俗哲学和犬儒主义,使得戈登提出了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戈登回忆道:「那是一段极度沮丧的时刻,那股气氛强烈地笼罩着整个校园,我自己也多少感受到。我开始对一些事情感到质疑,多少包括父母亲的信仰之类的事。这对大学生来说并不罕见,但当时的那股气氛格外真切。」14

不断涌现的问题虽然困扰着戈登,不过还不至于动摇他的信心。他回忆道:「在我心深处有一股爱的基础,那股爱来自伟大的父母和美好的家庭、令人信服的主教、热心又忠信的教师,以及供我阅读和沉思的经文。」谈到他那年代带给他和其他同龄之人的挑战时,他说:「虽然我们在年轻时很难明白很多事,但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对神和祂伟大事工的爱,帮助我们抵挡疑虑和恐惧。我们爱主,也爱我们那些美好又值得尊敬的朋友。我们从这种爱中得到极大的力量。」15

传道服务与个人归信

戈登于1932年6月自犹他大学毕业,主修英文,副修古文。一年后他发现自己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期待能继续求学,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即使处在经济大萧条之中,他仍积攒了一笔可观的钱供自己求学之用。同时,他也在思考结婚一事。他和住在对街的年轻女子玛乔丽感情逐渐升温,越来越情投意合。

然后就在戈登23岁生日前,他的主教约翰·邓肯找他面谈,问他是否想过要去传教。戈登觉得这个建议「令人震惊」,16因为在这经济大萧条期间,很少有年轻人被召唤去传教,一般家庭根本无法资助他们。

戈登告诉邓肯主教他愿意服务,不过他担心他的家庭要如何资助他。当他得知自己开户存钱的银行倒闭时,他更担心了。他说:「尽管如此,我记得家父说:『我们会竭尽所能供应你一切所需,』接着他和弟弟都承诺要帮我传完教。就在那时,我们发现到家母留下了一小笔钱,那是她买东西找回的零钱存下来的。有了这笔额外的帮助,我似乎就能去传教了。」他把母亲的铜板视为神圣之物。他说:「我在使用时分外谨慎。」17后来戈登被召唤去欧洲传道部服务。

布兰特·兴格莱感觉到儿子仍然担忧不已,于是准备了一样小东西,提醒他记得真正的力量来源。戈登后来说:「我出发去传教时,亲爱的父亲递给了我一张卡片,上面写了六个字……:『不要怕,只要信。』(马可福音5:36)」18这简短的一句话,连同几周后父亲在家书中另外增添的八字箴言,激励了戈登·兴格莱长老在传道期间忠信服务,光荣完成召唤。

这另外增添的八字箴言,在兴格莱长老倍感沮丧的时刻来到,也就是1933年6月29日,他抵达英国普雷斯顿的第一天。他一抵达公寓住所,他的同伴就告诉他,那天傍晚他们会在镇上的广场演讲。「那你可选错人了,」兴格莱长老如此回答,几小时之后,他发现只有自己站在讲台上自说自唱,底下的观众根本无视他的存在。19

兴格莱长老发现许多人并不愿意聆听复兴福音的信息。全球经济萧条引起的贫穷似乎渗透世人的灵魂,他发现自己一点也不想亲近电车上那些推挤的人潮。此外,他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差。他回忆道:「英国六月底到七月初正值花草授粉的季节,我刚好在那时候抵达英国。」20花粉热引发他的过敏,事情似乎雪上加霜。他想念他的家人,他想念玛乔丽,他想念家乡所熟悉的一切,传道的工作令人气馁,他和同工传教士很少有机会教导慕道友,虽然他们每个星期天都得以在小分会里教导和演讲。

兴格莱长老觉得自己好像在浪费时间及家人的钱,于是写了一封信给父亲,说明这些让他不开心的状况。布兰特·兴格莱在回信时所给予的忠告,这个儿子终生奉为圭臬。他在信上说:「亲爱的戈登,我看了你最近一封来信。我只有一个建议。」然后这八句箴言,连同之前赠别的那六个字,带来强大的力量:「忘记自己,努力工作。」21这个忠告与兴格莱长老收信那天早上和同伴阅读的一段经文相互呼应:「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马可福音8:34-35

年轻的兴格莱长老手中拿着父亲的信,跪下来与主立约,承诺自己愿意将自己献给主,这几乎立即产生了功效。他说:「那时起,整个世界改变了。浓雾退去,我的生命出现了一道新的曙光。我有了新的兴趣,我见到了这片土地的美丽,见到人们的优点。我开始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有了家的感觉。」22

图像
戈登·兴格莱长老

担任全部时间传教士的戈登·兴格莱长老,于伦敦的海德公园宣讲福音

戈登回想这些日子,说到自己也得到来自母亲的庇佑。特别是遭遇困境和沮丧的时刻,他都能感觉到母亲在身旁安慰他。他说:「从那时起,我一直努力洁身自爱、善尽本分,以光耀她的名。想到自己的生活没有符合母亲的期望会让我痛苦,这让我有了一股特别的自制力。」23

他后来成了一位有使命感且热心的传教士。从他前八个月的传教纪录看来,虽然他没有为任何人施洗,却发了8,785份小册子,花了440多小时与成员互动,参加了191场聚会,有220次有关福音的交谈,并为一个人证实。24

1934年3月,兴格莱长老从普雷斯顿调到伦敦,担任十二使徒定额组约瑟·梅里尔长老的助理,那时他主领整个英国和欧洲传道部。25之后兴格莱白天在那里的传道部办公室工作,晚上教导福音,直到传教结束。归信者的洗礼很少,但在布兰特和艾达·兴格莱的这个儿子的心中,他个人见证的火花逐渐转变为一辈子持久的归信。

事奉神的一个新机会

戈登返乡后曾说:「我再也不要出外旅行了。我想去的地方都去过了。」26他和两个传教士同伴在返乡路上,游历了欧洲和美国各地,这在当时是个惯例,所以他累了。他返乡后不久,全家出外度假,他反而留在家里。尽管他疲惫不堪,但从旅行中得到不少满足,他觉得他看到了自己有一部分的教长祝福词应验了。多年后,他说:

「我还小的时候,就接受了教长祝福。教长祝福说我会在世界各国高声为真理作见证。我在伦敦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并在那里多次分享我的见证。我们〔去阿姆斯特丹〕,我有机会在一个聚会中说些话,并分享我的见证。之后我们去柏林,在那里我也有类似的机会。之后我们去巴黎,在那里我也有类似的机会。之后我们去美国、去首府华盛顿,在那里的一个星期天我也有类似的机会。最后回到家时,我累了。……我说:『……我已做到〔那〕一句祝福词所说的了。我已在世上许多大首都提高了我的声音。……』我真的觉得就是那样。」27

戈登认为他必须再完成一个指派任务,才算完成传道使命。约瑟·梅里尔长老要戈登跟总会会长团约时间,报告英国和欧洲传道部的需求。1935年8月20日早上,返乡还不到一个月的戈登被带到教会行政大楼的会议室。戈登与当时的总会会长团成员——禧伯·郭会长、小路宾·克拉克会长、大卫奥·麦基会长一一握手后,立刻对他被要求去做的事吓到了。郭会长说:「兴格莱弟兄,我们给你十五分钟报告梅里尔长老要我们听的事情。」28

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中,这位刚返乡的传教士提出梅里尔长老所担心的事:传教士需要更好的文宣资料来帮助他们工作。郭会长和他的咨理听完后,问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整个会议比原先预计的时间多了一个小时才结束。

戈登在会议后回家的路上,绝对想不到那75分钟竟为他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两天后,他接到麦基会长的电话,邀请他到新成立的教会电台、公关暨传道文宣委员会担任执行秘书。这个委员会由十二使徒定额组的六位成员组成,是用来解决戈登之前与总会会长团开会时提出的需求。29

图像
戈登·兴格莱

戈登兴格莱任职于教会电台、公关暨传道文宣委员会。

戈登再一次将攻读研究所和成为新闻记者的计划搁置一旁。他开始工作,编写广播剧和幻灯片的脚本以及传教士使用的小册子,与一群媒体先驱者建立了专业关系,并研究和撰写教会历史。他撰写的信息是用来建立教会成员的信心,并与教会外的人士建立连结。曾经有个朋友写信称赞他的某个广播剧本,并询问他是如何培养出这样的写作和演说的恩赐。戈登答复:

「我若是在演说或写作这方面有任何恩赐的话,一切都要感谢我在天上的父。我不太认为那是天生的能力;任何我所拥有的能力,都是因为我把握了临到我身上的种种机会。」30

戈登在委员会的工作让他写作的技巧更上一层楼,也让他有宝贵的机会向使徒和先知学习。戈登看到十二使徒中这六位成员权衡各项决策、互相教导的情形,让他更深领悟到这些背景迥异的弟兄的神圣召唤,以及他们一起商议时获得启示的过程。

司提反·理查长老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后来他成为总会会长团的第一咨理。戈登形容他「细心、深思熟虑、谨慎、有智慧。他从不贸然行动,行事前必先谨慎勘查。我学到这份事工的一切行事都要小心谨慎,因为你所做的任何决定,牵扯到的细节、对众人生命的影响,远超乎你的想像。」31

其他五位委员会成员分别是密文·培勒长老、约翰·维特苏长老、查理·加里斯长老、雅龙佐·兴格莱长老(戈登的叔叔),以及亚伯特·鲍文长老。关于这些人,戈登说:

「我跟这些了不起的弟兄相处得非常好,他们对我非常好。我学习到他们也是人,有弱点,也有自己的问题,不过这一点也不会困扰我。实际上,我反而因此更尊敬他们,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超凡入圣的一面,或至少看到了他们献身崇高伟业,将此置于生活首位的一面。我看到了灵感如何在他们的生活中运作。我毫不怀疑他们先知的召唤,我知道主借着他们说话和行事。我看到他们身为世俗凡人的一面,看到他们的小缺点——他们多少都有一些缺点。但是,我也看到他们的信心和对主的爱,看到他们对这事工、对神所托付的重托绝对忠诚,以及他们所散发的无比力量。」32

婚姻、家庭和教会服务

当然,戈登不只想到工作而已。他从英国返乡后,继续跟玛乔丽交往。对玛乔丽来说,跟戈登分隔两地很煎熬,对戈登而言也是如此。玛乔丽说:「送他去传教,让我焦虑不安,我永远忘不了看着火车离开月台时那种空虚寂寞的感觉。」33

1929年秋天,也就是戈登去英国传教前四年,早已注册犹他大学就读的玛乔丽发现她的父亲因为经济大萧条而失去了工作。她立刻休学,找了一份秘书的工作,帮忙父母分担家计,并照顾五个年幼的弟妹,直到戈登1935年返乡后她还是这样做。她没有机会再接受正规教育,不过她决定继续学习,所以她借着阅读来自我教育。

玛乔丽乐观的个性、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对福音坚定的承诺,都让戈登更钟情于她,而戈登的良善和信心也深深吸引着玛乔丽。她说:「我们交往到论及婚嫁时,我十分确定戈登是爱我的。但我也知道,我永远不会是他的第一优先。我知道我会成为他生命中的第二优先,而主会是他的第一优先。这样挺好的。」她接着说:「对我来说,你若了解福音和我们来这世上的目的,就会想要有一个把主视为第一优先的丈夫。知道他是那样的人,让我很安心。」34

戈登和玛乔丽于1937年4月29日在盐湖圣殿结婚,之后便搬到兴格莱家庭在东密尔奎克的避暑小屋。他们装了壁炉,做了其他必要的修缮装潢,让小屋适合长年居住,他们也整修了果园和庭院,开始在一块旁边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家。戈登喜爱至极的这个童年避暑郊区,成了他和玛乔丽建立家庭和养育子女——凯瑟琳、理查、维吉尼亚、克拉克和珍妮——的地方。

图像
玛乔丽·兴格莱

玛乔丽·兴格莱

戈登和玛乔丽建立了一个充满爱、互相尊重、勤奋工作和奉行福音的家。每日的家庭祈祷让孩子看到他们父母的信心与爱。全家一起祈祷时,孩子也感受到天父就在身旁。

兴格莱家庭的家规不多,期望却很高。玛乔丽谈到一些不值得大动干戈的事情。在谈到他们夫妻俩的管教方式时,她说:「我学习到我需要信赖孩子,所以如果我可以说好,就绝不说不。养育家庭,说穿了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找到一丝乐趣。我体会到,既然无法为孩子决定所有的事,那就不要为每件小事操烦。」35孩子有了父母这样的信赖,自会觉得受到尊重,从而学到经验,获得自信。说不的时候,孩子会明白那不是专制的限制。

兴格莱的家也充满笑声。玛乔丽曾说:「人生这条路唯一的安稳之道就是笑着走过。反正不是笑就是哭,我宁愿笑,因为哭让我头疼。」36父母会自我调侃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笑点,孩子就会视他们的家是个快乐的避风港。

教会服务向来是戈登和玛乔丽生活的一部分。戈登后来担任他们支联会的主日学监督,随后又被召唤到总会主日学理事会服务了九年。之后他担任支联会会长团的咨理,随后又担任支联会会长,玛乔丽则分别在初级会、女青年和慈助会服务。他们的孩子看到教会服务是个可带来快乐的特权,每个都想在长大时也效法父母的榜样。

专业的养成

玛乔丽和戈登婚后的前六年,戈登继续在教会电台、公关暨传道文宣委员会工作。他投入工作,各样的计划和期限经常要让他倾尽——甚至超越——一切所学和能力。他在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说:

「有很多事要做。这个名字很长的委员会,规模越来越大,也更复杂、更有趣了。……

「……电台、幻灯片和各式各样的文宣……让我十分忙碌,需要经常祈祷、谦卑自己,以及长时间工作。……所有这些工作都让我需要更依赖眼镜一些,……更埋首俯案一些,更安定一些,更充满好奇一些,想知道这些事最后会成就些什么。」37

1940年代初,第二次大战为戈登的工作带了变动。战争中断了全部时间传教士的工作,他为传教士提供文宣资料的工作顿时变得较不急迫。戈登觉得有责任在战争时期尽一己之力,于是报考了美国海军候补军官学校,不过,却因过敏病史而资格不符。「学校的回绝让我心情忧郁了好一阵子,」他后来坦白说。「在战争期间,每个人都想做点事来帮忙。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38这样的愿望让他去应征丹佛和里约格兰铁路局的监督助理工作。由于火车是战时载送军队和补给品的重要工具,戈登觉得这份工作会帮助他报效国家。铁路局在1943年雇用戈登,戈登在他们位于盐湖城的机厂工作,1944年因调职全家才搬到科罗拉多州的丹佛。

铁路局的主管都对戈登的工作表现印象深刻,1945年战争结束时,他们提供一个永久职位给戈登,一切似乎前程似锦。就在这时候,司提反·理查长老打电话请戈登回教会任职。虽然铁路局提出的薪资比教会高很多,戈登还是跟随自己的心,回到盐湖城。39

图像
戈登·兴格莱

戈登·兴格莱,1951年

戈登在教会总部的工作很快超出他先前旧职的责任范畴。1951年,他被任命为总会传教士委员会的执行秘书,负责督导新成立的传道部门每日的运作。这个部门督导一切跟传播福音有关的事务,包括传教士使用的文宣资料制作、翻译和发送;训练传教士和传道部会长;使用公关媒体来为教会建立桥梁和消除误解。40

1953年秋,大卫奥·麦基会长叫戈登到他办公室,请他考虑一个跟他传道部门职务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他开门见山就说:「兴格莱弟兄,你知道我们要在瑞士盖一座圣殿,那座圣殿将不同于我们其他的圣殿,因为它服务的对象是说多国语言的成员。我要你在使用最少圣殿工作人员的情况下,想办法将圣殿的教导用欧洲几个不同的语言呈现出来。」41

麦基会长提供一个地方让戈登可以寻求灵感,逃离他在传道部门种种的工作要求。戈登会在平日的傍晚、星期六和某些星期天在盐湖圣殿五楼的一个小房间工作。许多个星期天早晨,麦基会长会来找戈登,与他一起交流一些想法,仔细观看恩道门的介绍,并祈祷寻求指引。

在沉思、祈祷和寻求启示之后,戈登建议将恩道门的介绍以影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将那些神圣的教导一字一字配音,并制成不同语言版本。麦基会长和其他人核准他的建议,并指派他制作影片。戈登与一群才华洋溢又忠信的专业人士合作,于1955年9月完成了这个项目。他后来亲自把这些影片带到瑞士伯恩圣殿,并督导恩道门教仪首映的技术筹备工作。42

看到自己的工作带给欧洲圣徒莫大的喜悦,戈登很是感动。「当我看到来自十个国家的成员齐聚一堂来参与圣殿教仪;看到铁幕国家那些受战争波及失去家人的长者,看着他们因蒙得这些机会而不禁喜极而泣的快乐表情;看到年轻的夫妻带着家人——聪明美丽的孩子——,看着这些家庭在永恒的关系中结合在一起,一份自己从未知晓的确信油然生起,让我知道〔麦基会长〕确实得到主的灵感和指示,将这些无价的祝福带给这些来自欧洲各国忠信男女的生活中。」43

此时戈登返乡已20年,而他仍没有实现自己获得高等学位和成为新闻记者的梦想。不过,他学会了运用新科技去传播神的话,与其他宗教人士发展正面的关系,研读并撰写教会历史方面的文章,并且协助准备了一些方法,让成千上万的后期圣徒获得圣殿的祝福。这些经验都为他日后余生的服务奠立了根基。

担任十二使徒助理

1958年4月5日星期六,戈登和玛乔丽的儿子理查接到一通电话。来电者没有表明身份,不过理查认出是大卫奥·麦基会长的声音,因此赶紧去通知父亲。简短跟麦基会长通话后,戈登立刻沐浴更衣,开车到总会会长的办公室。他以前接受过麦基会长的委派,所以以为麦基会长是要他过去帮忙准备隔天总会大会的一些事务。得知麦基会长想的和他不一样时,他大吃一惊。麦基会长亲切和他寒暄后,就请戈登担任十二使徒助理(这项职位于1976年中止)。担任这项职位的弟兄通常是总会持有权柄人员。麦基会长发出这项召唤时,戈登是东密尔奎克支联会的支联会会长。

隔天,戈登·兴格莱长老在总会大会上接受全体会众的支持表决。他在他的第一场总会大会演讲时承认自己「倍感能力不足」,不过仍秉持一贯信心和活力的风格接受这项新责任。44

十二使徒助理兴格莱长老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督导教会在亚洲各地的事工。他对那里的人民所知不多,也不会说他们的语言,但他很快就爱上他们,而他们也是如此。一位日本后期圣徒田中健治描述了兴格莱长老第一次到日本开会的情形:「兴格莱长老的兴奋之情可从他发亮的眼睛一览无遗。他跟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Subarashii!〔太好了!〕当场的气氛立刻从正式的拘泥转成友善亲近,现场洋溢着一股温馨之情。」45

他在亚洲所到之处,都是给人这样的感觉。他帮助人民看到只要对主有信心,他们能够完成伟大的事,帮助教会在他们的国家成长。他也和全部时间传教士保持亲近,知道他们的勤奋会直接影响到所服务的人民。

基督之名的特别证人

另一通改变人生的电话在1961年9月30日星期六来到。这次是玛乔丽听到话筒的另一端传来了麦基会长熟悉的声音。戈登·兴格莱再次赶到总会会长的办公室。当他得知见面的原因时,他再次感到错愕和不知所措。他一进办公室,麦基会长就告诉他:「我感觉要提名你填补十二使徒定额组的空缺,我们想在今天的大会上支持你。」46即使深感自己能力不足,兴格莱长老仍再次带着信心和热情跨步向前。

身为使徒,兴格莱长老也接受了其他的责任。他有时要拜会一些政府领袖和其他高官权贵。他经常被要求代表教会公开讲话,答复美国舆论的一些批评和文化暴动问题。他主张努力加强教会的传播能力,并运用科技将福音传播到世界各地。即使他承担了更多的角色,却从未失去眼界,履行一己之责,去巩固个人和家庭的信心。不论他是对一个人或上万人讲话,总能触动人心,这也成为他圣工的特点:带领世人一个一个归向基督。

兴格莱长老在接下来的七年中继续监督亚洲的事工,并很高兴看到他在那里的朋友的成长。他观察到「能目睹主的伟大计划如何一一在世界……这些地方实现……是个激励人心的经验。」47

后来随着十二使徒定额组之间的指派改变,兴格莱长老获得到世界其他地方服务的机会。他去的每一个地方,都表达对个人的关心。1970年,他监督教会在南美洲的事工,在主领秘鲁一个支联会大会后,他前往智利。抵达智利两天后,当他得知秘鲁发生大地震,有四个传教士失踪时,他立刻改变计划返回秘鲁,即使这样做会耽搁到他回家的行程。他说:「得知有传教士失踪,我无法安心回家。」48

他在隔天早上抵达秘鲁利马。后来这些失踪的传教士找到一个业余无线电接线生,得以联络利马时,兴格莱长老与他们通话。这些传教士与其他生还者待在一间小房间,他们的对话透过麦克风传了出来。「当那个房间的人争先恐后地想抢麦克风时,兴格莱长老的声音从另一端传来,顿时整个房间安静了下来。虽然他说着英文,而这些人全都说西班牙文,他们却开始在彼此之间交头接耳地轻声问道:『这个人是谁?』即使在这一片混乱当中,大家都感觉到说话的这个人不是个普通人。」49

兴格莱长老在监督南美洲的头两年,拜访了每一个传道部,在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成立新的传道部,协助在秘鲁利马和巴西圣保罗成立新的支联会,并协助蒙召到阿根廷传教的传教士解决签证问题。1971年5月,他被指派去监督欧洲的八个传道部时,所做的事更多了。50

兴格莱长老常因紧凑的行程感到疲累,所以每次回到家跟玛乔丽和孩子在一起时总是特别开心。不过,玛乔丽看得出来,每次戈登离开工作太久时,会变得烦躁不安。他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徒召唤——「在全世界作基督之名的特别证人」。(教约107:23

担任总会会长团咨理的重任

1981年7月15日,兴格莱长老在十二使徒定额组服务将近20年后,接到另一个令他大吃一惊的召唤。宾塞·甘会长,也就是当时的总会会长,在已有以东·谭纳会长和墨林·罗慕义会长担任总会会长团咨理的情况下,又请戈登·兴格莱担任他的咨理。十分罕见,但出现第三咨理的模式也不是没有前例。那时甘会长和他的咨理健康状况都不佳,总会会长团需要额外的支援。51

兴格莱会长在就任后的第一次总会大会上,说:「我唯一的心愿是不管接受什么召唤,我都尽忠效力。……这项神圣召唤使我察觉到本身的弱点。倘我曾冒犯过你们任何人,我在此道歉,望你能宽恕我。不管这项指派有多久,我必怀着信心和爱心,全力以赴。」52

随着甘会长、谭纳会长、罗慕义会长的健康逐渐衰退,总会会长团确实需要他全力以赴。那时总会会长团每天的工作大多落在兴格莱会长身上。他也一肩扛起诸多更艰巨的责任,例如奉献犹他州约旦河圣殿。此外,他还要面对舆论对于教会以及对于过去和当今领袖的一些批评。他在1982年4月总会大会上演讲时谈到:

「我们生活在一个凡事诉诸批评的社会。……我恳请你们放远视野,不要太顾虑小缺点。……这些跟〔教会领袖〕服务的规模和伟大贡献相比,真的显得微不足道。」53

谭纳会长于1982年11月27日离世,甘会长和罗慕义会长由于健康恶化,1983年4月总会大会时,已蒙召担任总会会长团第二咨理的兴格莱会长身旁空着座位,一人独坐在讲台上。他感触很深,深深感受到自己有次演讲提过的「领导中的孤寂感」。54

图像
戈登·兴格莱会长

参加总会大会的戈登·兴格莱会长,那时他是总会会长团中唯一身体健康可以出席的成员

兴格莱会长不断祈祷、谨慎地进行一切,不想走在先知前面,逾越身份。他召集了十二使徒的几位资深成员——特别是定额组会长泰福·彭荪长老——来协助他处理教会的日常事务。兴格莱会长与十二使徒定额组携手合作,一直借着甘会长的忠告来引领教会。即便如此,他还是觉得负担沉重。

虽然兴格莱会长在总会会长团的责任让他大部分时间都必须留在盐湖城,但偶尔还是会旅行到世界其他地方施助成员和传教士。1984年时,他回到菲律宾。18年前他奉献了那里的第一座教堂;现在他要奉献那里的第一座圣殿。他在奉献祈祷文中说:

「菲律宾这个国家是由许多小岛组成的国家,这里的人民热爱自由与真理,他们的心敏于感受您仆人们的见证,并迅于回应永恒福音的信息。我们为他们的信心感谢您。我们为他们牺牲的精神感谢您。我们为您在这块土地上的事工的进步奇迹感谢您。」55

鉴于教会持续不断的成长,1984年6月时,兴格莱会长代表总会会长团宣布了区域会长团的召唤,也就是由住在世界各地的七十员成员来督导他被指派的地理区域中的教会事工。这些弟兄在总会会长团和十二使徒定额组的指示下工作,在他们的区域提供所需的领导和训练。他说:「所有的决定不能都由盐湖城来做。我们必须做些事,把权柄分散出去。」56大约一年后,兴格莱会长在对世界各地的教会领袖演讲时,说:「我很确定我们在过去这几个月所做的,是蒙神灵感启发且跨步向前的一步。我很确定有这些美好的弟兄经常出现在各位当中将带给你们极大的确信。这些弟兄实际上正努力把教会整个部分连结起来。」57

宾塞·甘会长在领导教会度过12年卓越的成长后,于1985年11月5日辞世。最资深的使徒泰福·彭荪会长于是被按手选派为总会会长。他请戈登·兴格莱担任总会会长团的第一咨理,多马·孟荪担任第二咨理。总会会长团有了三个健康的成员,兴格莱会长顿时觉得重担减轻不少,也有了更多机会去拜访世界各地的圣徒。

图像
总会会长团

泰福·彭荪会长(中)与他的咨理:戈登·兴格莱会长(左)和多马·孟荪会长(右),摄于总会大会

不到几年,彭荪会长的健康开始衰退,于是管理教会每日事务的责任再度落到兴格莱会长身上。不过,这次他不是一个人在总会会长团。兴格莱会长和孟荪会长满怀活力与精力,让教会在稳定中发展,且一直敬重彭荪会长身为先知、先见和启示者的召唤。他们培养了稳固持久的友谊和伙伴关系。

彭荪会长于1994年5月30日过世,豪惠·洪德会长接着成为总会会长。兴格莱会长和孟荪会长再一次担任咨理。6月时,兴格莱会长和兴格莱姐妹陪同洪德会长和他的妻子依妮丝、罗素·培勒长老和他的妻子芭芭拉前往伊利诺州纳府,参加约瑟·斯密和海仑·斯密殉教150周年纪念大会。这是洪德会长唯一一次跟兴格莱会长同行的旅行,洪德会长饱受健康问题所苦已有多年,这次旅行之后,他的健康更是急速恶化。1995年2月27日,他请兴格莱会长给他一个圣职祝福。在那个祝福中,兴格莱会长祈求主保守洪德会长的生命,但也说了他在主的手中。58几天之后,洪德会长在1995年3月3日离世。

先知、先见、启示者和总会会长

洪德会长的离世虽不令人意外,却让兴格莱夫妇倍感压力。此时的兴格莱会长已是最资深使徒,是下一任的总会会长。兴格莱姐妹回忆他们接到洪德会长离世的消息时,说:「洪德会长走了,留下我们推动主的事工。我非常地难过,感到非常孤单,戈登也是。他愣住了。他觉得非常、非常地寂寞。没有人能懂他当时内心的煎熬。」59

洪德会长的丧礼结束后,兴格莱会长在圣殿中找到安慰。他一个人在盐湖城总会会长团和十二使徒定额组的会议室里,用心阅读并沉思所读的经文。他省思耶稣基督的生平、传道和赎罪,接着他仔细端详墙上历任总会会长的画像,从约瑟·斯密到豪惠·洪德。他在日记中写下这个经验:

「我在这些画像面前徘徊,注视着画中人物的眼睛,我感觉我似乎可以跟他们说话,我感觉到他们似乎正在跟我说话,给我保证。……我坐在总会会长第一咨理的椅子上,花了很长的时间注视这些画像。每一位似乎活了过来,他们的眼睛似乎也看着我,我感觉到他们在鼓励我,承诺会支持我。他们似乎在对我说,他们已在天上的议会为我说话,要我无须害怕,我会在任内蒙得祝福和支持。

「我跪下来向主恳求,在祷告中和祂谈了许久。……借着圣灵的力量,我很确定我听到了主的话,不是声音,但对于我在祈祷中所提的问题,内心有了一股温暖的感觉。」60

在这个经验后,他又写下自己的想法:「我感觉好多了,心中更笃定、确信了一些,知道关于主的伟业和国度,主正在执行祂的旨意,我将被支持为总会会长,以及先知、先见和启示者,并在主指定的时间内在此职位服务。有了圣灵给我的证实,现在我准备好要前进,使出浑身解数去做我所知最杰出的工作。我很难相信主正要把这项最崇高神圣的责任放到我身上。……我希望主已训练好我去做祂期许我去做的事。我将献给祂所有的忠诚,我一定会寻求祂的指示。」61

戈登·兴格莱会长于1995年3月12日被按手选派为总会会长,隔天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话并回答记者的问题。杰佛瑞·贺伦长老报导,「在这热烈、风趣、愉快的记者招待会上,在一连串各式各样的问题后,结束时,有位记者问兴格莱会长:『你今后的重点是什么?你任内的主题又是什么?』

「他本能地回答:『往前闯。对,我们的主题就是继续推进前人所推展的伟大事工。』」62

兴格莱会长忠于那项誓言。带着对在之前历任先知的尊敬,他继续从事他们所做的事工。带着对父神和耶稣基督的信心,他按照启示用新的方式来执行主的事工。

图像
戈登·兴格莱会长

站在总会大会讲台上的戈登·兴格莱会长

将这教会「从迷蒙中显现出来」(教约1:30

对于兴格莱会长的上任,十二使徒定额组的尼尔·麦士维长老观察道:「兴格莱会长正帮助带领这教会从迷蒙中显现出来。如果我们躲在斗底下,教会就无法如其所需的那样前进。必须有人站出来,兴格莱会长愿意这样做。他博古通今,绝佳的表达恩赐让他能够将我们的信息,用一种能吸引世界各地人士注意的方式呈现出来。」63

兴格莱会长在媒体与传播方面的丰富背景有助于准备他执行这件事。身为总会会长,他经常答应接受世界各地记者的采访,回答他们对于教会教义和政策的问题,并分享他对救主和复兴福音的见证。每一次都促进双方的了解,进而培养出友谊。

特别值得一谈的是他在1996年上60分钟电视节目,接受资深记者迈克·华莱士的访谈。华莱士先生向来以犀利的采访风格闻名,想到这场访谈即将在一个美国全国性的电视节目播放,兴格莱会长承认一开始自己有点拘泥放不开。他说:「如果是对我们有利,我会非常感激;反之,我就再也不会落入这种圈套了。」64

结果是有利的,对我们教会有许多正面的报导。另一个结果是,迈克·华莱士和兴格莱会长从此结为朋友。

2002年,盐湖城主办冬季奥运会,我们教会顿时成为国际注目的焦点。兴格莱和他的咨理在整个策划过程担任咨询顾问。「我们作了一项慎重的决定,就是不利用这个时机和场合来传教,」他说,「不过我们确信,这场盛事会为教会带来美好的结果。」65他是对的。成千上万的人造访了盐湖谷,并得到亲切的接待,后期圣徒和其他人携手合作,主办了一场成功的奥运会。这些访客走访了圣殿广场,聆听摩尔门大会堂合唱团演唱,并拜访家谱图书馆。上千亿的人在电视上看到盐湖圣殿,看到对教会各种有利的报导。正如兴格莱会长说的,这确实「为教会带来美好的结果。」

除了使用旧有的传播工具,兴格莱会长也接受新发明。举例来说,他就视网际网路为一项能将教会拉近成员生活,并将复兴福音与其他信仰人士分享的工具。在他任内,教会开始架设LDS.orgFamilySearch.org、以及Mormon.org

2004年6月23日,就在兴格莱会长94岁生日当天,他获颁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颁赠给平民的最高奖项。他在回应此事时,说:「从美国总统手中接受这项至高无上的勋章,我倍感殊荣,而且万分感谢。就广义而言,这是对教会的认同和推崇,这教会给了我非常多的机会,我也努力为她所关注的事项服务。」66他视此勋章为教会正面名声日渐提升的象征,也是教会确实已从迷蒙中显现出来的证据。

在后期圣徒中四处造访走动

兴格莱会长不喜欢舟车劳顿,但到后期圣徒之中为他们服务的渴望,往往大过留在家里的渴望。他说,他一直希望「能到我们人民的中间,表达感谢和鼓励,为主的神圣事工作见证。」67在他任内早期,他曾说:「我决定只要我还有体力,就要到国内外,深入人民之中。……只要我能,我打算继续活力十足地四处走动。我希望能和我所爱的人民在一起。」68

他担任总会会长期间,除了在美国国内四处奔波走动以外,到国外拜访各国的次数更高达90次以上。他以总会会长的身份旅行的里程数超过一百万英里(160万公里),造访世界各地的圣徒。69

图像
戈登·兴格莱会长

兴格莱会长喜爱「到国内外,深入人民之中。」

他不辞辛苦去看他们,但某些地区的人为了见他一面,甚至要跋山涉水。例如1996年他和兴格莱姐妹拜访菲律宾时,那里的教会成员已成长至375,000多人。兴格莱会长和兴格莱姐妹原本有一晚要在马尼拉的阿拉内塔体育馆演讲。当天午后,体育馆「早已挤爆,为了参加12小时之后的大会,一大早7点就有人开始在排队了。后来官方人员指出,当天共有35,000名成员涌进只有25,000座位的体育馆,走道和广场全部坐满。许多圣徒坐船、搭车旅行了20小时才抵达马尼拉。对有些人来说,这趟旅行的花费等于好几个月的薪水。……

「当兴格莱会长得知体育馆已爆满,体育馆经理建议是否可以提早开始,他立刻说:『我们走。』他和兴格莱姐妹一踏入巨大的体育馆,……全体会众不约而同地立刻站了起来,鼓掌欢迎他们,并开始激动地唱着『神啊,感谢您赐我们先知。』」70

兴格莱会长知道自己和他的同工弟兄无法随时去他们想去的地方,因此积极支持使用科技来指导世界各地的领袖。借着卫星科技,他在2003年1月主领了第一次的全球领导人训练会议。

提倡学习并教导属灵和属世真理的重要

兴格莱会长说:「我们的所知都不足。学习是永不止息的过程。我们必须阅读,我们必须观察,我们必须融会贯通,而且我们也必须思考自己的心智所接触到的事物。」71他也说:「有效的教导是教会中的领导要素。永生,只有在男人和女人以此种有效的方式接受教导,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整顿自己的生活时才会获得。他们无法被迫行义,或被迫进入天堂。他们必须受人引导,而这正意味着教导。」72

兴格莱会长渴望给世界各地后期圣徒更多灵性的滋养。1995年,他非常认真地核准了一项计划,要出版一系列新书,供教会成员建立福音书库。教会不久开始出版这一系列总会会长的教训丛书,本书即是其中一本。

属世的学习对兴格莱会长也很重要。他担心生活在世上赤贫地区的教会成员会因此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职业培训。没有这样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大部分会继续贫困下去。在2001年4月总会大会的圣职大会上,兴格莱会长说: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一项计划;一个我们相信是神所启示的计划。教会要成立一个基金,大部分是来自于忠信的后期圣徒在过去和未来为此目的所作的捐献。我们对这些人深表感谢。……我们称之为永久教育基金。」73

兴格莱会长解释,受惠于这项计划的人会从教会捐献的这项基金中得到贷款,以接受教育或职业培训。他们完成学业或培训后,会被要求偿还贷款,如此一来这些钱就可以用来继续帮助别人。兴格莱也解释,永久教育基金「和永久移民基金是奠基于相类似的原则」,永久移民基金是教会在十九世纪年代成立的,目的是帮助穷困的圣徒移民到锡安。74

结果不到六个月,后期圣徒就捐献了数百万美金到永久教育基金。75引进这项计划一年后,兴格莱会长宣布:「这项计划如今已经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我们有很多住在世上贫困地区的年轻男女,大部分都是返乡传教士,他们将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脱离历代祖先想努力挣脱的贫穷绝境。」76这项计划将继续造福施与受双方的后期圣徒。

对神圣婚姻与家庭的见证

1995年9月23日,兴格莱会长在总会慈助会大会上说:

「由于许多诡辩被视为真理、许多标准及价值观遭混淆、许多迷惑诱骗使人慢慢染上世俗的恶习,我们觉得要提出警告与预警。为强调此警告,我们——总会会长团及十二使徒议会——现在要向全体成员及世人发出一份文告,宣告并再度确认本教会历任先知、先见、启示者一再提及关于家庭的标准、教义与作法。」77

在如此介绍后,兴格莱会长第一次公开读出「家庭:致全世界文告」。

图像
兴格莱夫妇与孙子女

「我们向父母和子女提出劝告,要将家庭祈祷、家人家庭晚会、福音研读与教导,以及有益身心的家庭活动放在最优先的地位。」

婚姻和家庭的神圣一直都是兴格莱会长教训中的主题。他谴责任何一种形式的虐待,鼓励父母和子女要对彼此有耐心,要彼此相爱,要互相教导,并为彼此服务。在1999年2月11日的一封总会会长团信函中,他和他的咨理说:

「我们呼吁父母尽全力以福音原则来教导及养育子女,借此让子女与教会保持亲近。家庭是过正义生活的基石,没有任何方式能取代其地位,或是能达成其在履行神所赋予的责任上的重要功能。

「我们向父母和子女提出劝告,要将家庭祈祷、家人家庭晚会、福音研读与教导,以及有益身心的家庭活动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其他需求或活动,无论有多值得或多合适,也绝不可被允许来取代此项神所赋予的职责,这职责唯有父母和家庭才能充分履行。」78

主动关心新归信者

兴格莱会长乐见大批人数加入教会,但也关心这些数字底下所代表的个人。他在上任初期曾说:

「由于归信者的数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因此我们也必须在他们找寻他们的方向时,提供更多实质上的帮助。他们每一位都需要三件事情:朋友、责任和用『神美好的话』(摩罗乃书6:4)滋养着。提供这些事情是我们的本分和责任。」79

巩固新归信者是兴格莱会长一直不断强调的主题。关于这项主题,杰佛瑞·贺伦长老分享了以下故事:「最近他对十二使徒谈话时,一手拍着前方的桌子,一脸幽默地说:『弟兄们,当我走完今生,在我的丧礼上,我冉冉起身离开这世界时,会看着你们的眼睛,问道:「我们新成员的存留工作做得如何了?」』」80

兴建圣殿

图像
兴格莱会长封砌水泥

2002年奉献伊利诺州纳府圣殿之前,兴格莱会长在奠基石典礼上封砌水泥。

戈登·兴格莱在1910年出生时,世上只有四座运作中的圣殿,而且全都在犹他州。到了1961年他被按立为使徒时,圣殿数量增加至12座。这样的进步是惊人的,但对于世界各地仍有许多人无法随时进入圣殿汲取祝福这件事,兴格莱长老一直表示关心。1973年,他担任教会圣殿委员会的主席时,在日记上这样写道:「教会可用〔兴建〕一座华盛顿圣殿的费用,来盖〔许多小型〕圣殿,这样就能使圣殿离我们人民更近,而不是让他们长途跋涉去圣殿。」81

他在1995年被按立为总会会长时,运作中的圣殿数量增加到47座,不过他希望有更多圣殿的心意仍然坚决。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每个有需要的地方盖一座圣殿,这样我们的人民无论在哪里都不用做太大牺牲,就可以来到主的殿执行教仪,并有机会为已逝者执行替代教仪。」82

在1997年10月的总会大会上,兴格莱会长宣布了一项划时代的计划:教会即将开始在世界各地兴建小型圣殿。83他后来说:「我相信小圣殿的概念就是一个直接的启示。」84他在1998年宣布要盖30座新圣殿时,那时还有其他已规划或兴建中的圣殿,也就是「除了目前运行的51座圣殿以外,一共增加了47座新圣殿」。所有听到消息的人极为欢喜,兴格莱会长接着补充说:「我认为我们最好再增加两座,以便在本世纪末,也就是『我们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在肉身中来临后』(教约20:1)2,000年时达到100座的整数。」然后他应许,「还会有更多的新圣殿」。85

兴格莱会长于2000年10月1日奉献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圣殿,这是第100座运作的圣殿。公元2,000年结束前,他又奉献了这两座圣殿。他于2008年逝世时,教会共有124座运作中的圣殿,并且又宣布了13座圣殿。兴格莱会长参与了这些圣殿绝大部分的规划与兴建过程,他亲自奉献了其中的85座圣殿,并重新奉献了13座(其中8座也是他之前奉献的)。

会议中心

图像
会议中心

兴格莱会长于2000年10月总会大会奉献了这座会议中心

在1995年10月总会大会上,兴格莱会长提了一个他心中的想法。他在圣殿广场上的大会堂演讲时,说:「这座大会堂似乎每年越来越小了。我们在某些地区大会中聚集一堂的成员就比这还多得多。」86兴格莱会长在1996年4月总会大会上,又说了一些他的想法:

「我很遗憾今天早上有很多人想到大会堂里来和我们一同聚会,可是却进不来,很多人……待在外面的广场上。我们的先驱者为我们建了这座独一无二、宏伟美好的会堂,奉献作为崇拜主之用,可让大约六千个人舒服地坐在里面。各位在硬板凳上坐了两个小时,有人可能会质疑舒服这两个字。

「我心中总是想到那些想进来、却因会堂容纳不下而进不来的人。大约一年前,我向总会的弟兄建议,也许时候已经到了,我们应该研商另建一所崇拜屋宇的可能性;要建得比这里大很多,足以容纳比大会堂里的人数多三到四倍的人才行。」87

1997年7月24日,也就是先驱者抵达盐湖谷的第150周年纪念日,教会在圣殿广场近北面的区块为一栋新建筑物——将称为会议中心——举行了动土仪式。结果不满三年,即使尚未完全竣工,教会便在此举行2000年4月总会大会的第一场大会。兴格莱会长于2000年10月总会大会上奉献了这座会议中心。在献上奉献祈祷文之前,他站在取材自他家后院由他栽种长大的黑胡桃树讲台上,说:

「今天,我们要将它奉献为崇拜神永恒的父及其独生子——主耶稣基督的一所屋宇。我们希望,也祈求我们能从这个讲台继续将见证和教义、对活神的信心,以及对我们救赎主伟大赎罪牺牲的感恩,传播到世界各地。」88

对耶稣基督的见证

2000年1月1日,兴格莱会长和他在总会会长团的咨理以及十二使徒定额组,发表了一份标题为「活着的基督:使徒的见证」文告。关于救主,他们宣告:「再没有其他人对曾活在世上和将活在世上的人有如此深远的影响。」89

再没有其他人对戈登·兴格莱会长的生命有如此深远的影响。他担任耶稣基督之名的特别证人超过46年。兴格莱会长和他的同工弟兄发表「活着的基督」几个月后,他站在后期圣徒面前,说:「今天早上有一件事情是我特别想要表达感激的,那就是耶稣基督活着的见证,祂是全能之神的儿子,和平之君,神的圣者。」90

考验与希望

在2004年4月总会大会即将闭会之时,兴格莱会长说:「现在请容我有个不情之请,用片刻时间抒发一下个人的情感。你们有些人已注意到兴格莱姐妹并未出席总会大会;我担任总会持有权柄人员46年以来,这是她第一次在总会大会上缺席。……我们〔一月从非洲〕打道回府,也就在那时她整个人累得病倒了。自此之后,她的健康状况就很差。……我想我们生命时钟的发条已松落,却不知如何再上紧发条。

「对我而言,这是段晦暗灰涩的日子。这个月我们就结缡满67年了,她是我们5个才华洋溢、能力又强的孩子的母亲,是25位孙子女的祖母,也是人数一直增加的曾孙子女的曾祖母。这些年来,我们肩并肩,一同度过了狂风暴雨、也历经了和煦的阳光,我们是平等的伙伴。她曾在世界各地对人们宣讲此一事工的见证,她宣扬爱、带来鼓舞、感激与信心。」91

两天后,也就是4月6日,玛乔丽·兴格莱过世。深爱她的善心、机智和坚定信心的数百万民众,与兴格莱会长一同哀悼她的离去。他感激从世界各地涌进、表达他们支持与爱的信件,他说,这些致意问候「在我们哀痛之时,为我们带来几许温柔的慰藉。」92许多人更以兴格莱姐妹的名义捐款到永久教育基金。

兴格莱会长虽然不舍玛乔丽离去,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有些衰退,但仍继续埋首于教会事工中。他开始带着拐杖,有时他会用拐杖支撑自己,不过他更常用拐杖来向教会成员挥手致意。多马·孟荪会长回忆有次与兴格莱会长医生的谈话,这位医生很担心兴格莱会长使用——以及不用——拐杖的方式。医生说:「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他跌倒,摔断了髋关节,或是发生更糟的情况。他走路时不用拐杖,反而用它来四处挥舞。请告诉他,拐杖是医生给他的处方,他需要按拐杖的功能使用。」孟荪会长回答说:「医生,我是兴格莱会长的咨理。你是他的医生。来告诉他!」93

2006年初时,95岁的兴格莱会长被诊断出罹患癌症。他在那年10月的总会大会上说:「主允许我继续活着,我不知道会再活多久,但不论时间长短,我都会继续竭尽所能地履行职务。……我觉得健康良好,身体相当硬朗。但是当需要下一位继任者的时间来到,一切都会按照祂的旨意,顺利交接,因为这是主的教会。」94

一年后,兴格莱会长在2007年10月他最后一次出席的总会大会上,说:「我们期待明年四月与各位再相会。我今年97岁,但我希望参加下一次的总会大会。我们谦卑、诚挚地祈求天上的祝福在这段期间与各位同在,奉我们的救赎主,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95

兴格莱会长和兴格莱姐妹的女儿维吉尼亚形容,兴格莱姐妹过世后的那四年是兴格莱会长人生的「巅峰之年」。她接着回想他在过世的一个星期前,也就是2008年1月20日,为盐湖城一座重新整修的教堂所做的奉献祈祷:

「在那祈祷中,他很不寻常地以先知的身份为自己祈求。他怀着感谢祈求,说:『从约瑟·斯密的时代开始,您就拣选和指派先知,带领这群人民。我们感谢您,并恳求您按照他的需求和您伟大的目的,安慰、支持并祝福他。』」96

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兴格莱会长第一次感到无法参加每周与总会弟兄在圣殿的会议。孟荪会长在接下来的星期日,1月27日,在亨利·艾宁会长和培道·潘会长的协助下,给了他一个圣职祝福。那日稍晚,戈登·兴格莱会长便在五个孩子和他们配偶的围绕下,安然在家中离世。

几天后,数以千计的民众来到停放兴格莱会长灵柩的会议中心先知馆,瞻仰他的遗容。其他教会的领袖以及政经界的领袖也纷纷致函吊慰,对兴格莱的影响力和教导表达感谢。

丧礼在会议中心举行,并转播至本教会在世界各地的教堂。摩尔门大会堂合唱团在丧礼上唱了一首新圣诗,曲名是「死为何物?」这首圣诗的歌词乃兴格莱会长所写,也是他对视他为先知的朋友们献上自己对耶稣基督的最后见证:

死为何物,

让生命悄然结束?

非是终点,却是起步,

更大的荣光,更好的国度。

神啊,我锥心伤痛,求您抚慰,

我恐惧担忧,求您平息。

信心希望,更见纯净,

不觉悲伤,得享您赐之力量与平安。

原来死亡已不存在,其真正面貌乃是改变;

此项恩赐,来自神子,

祂深爱世人,偿付了代价,

并已得胜。97

注:

  1. See Steve Fidel, “A Temple to Be Built in Ghana,” Church News, Feb. 21, 1998, 3.

  2. 杰佛瑞·贺伦长老,「凭信心在非洲崛起」,https://www.lds.org/prophets-and-apostles/unto-all-the-world/emerging-with-faith-in-africa? lang=zho

  3. Esther Korantemaa Abuyeh, in “Accra Ghana Temple: Commemoration of the Tenth Anniversary,” africawest.lds.org/accra-ghana-temple-commemoration-of-the-tenth-anniversary; accessed Feb. 11, 2015.

  4. Adney Y. Komatsu,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The Biography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6), 288.

  5. 罗素·纳尔逊,「灵性的能力」,1998年1月,圣徒之声,第17页。

  6. 杰佛瑞·贺伦,「戈登·兴格莱会长:勇敢坚强站定」,1995年6月,圣徒之声特刊,第29页。

  7. In Benjamin F. Tibby, Biographical Sketch of Breneman Barr Bitner, Hinckley and Bitner family history collection,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see also Silas Richards Company schedule and reports, Sept. 1849, Church History Library.

  8. Bryant S.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93. 根据大多数的估计,五月花号幸存者的数目略高于49人。

  9.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24.

  10.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25.

  11. 参阅戈登·兴格莱,「先见约瑟」,1977年10月,圣徒之声,第65页;引述「赞美先知」,圣诗选辑,第15首。

  12.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45.

  13.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7), 388.

  14.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46–47.

  15. 参阅戈登·兴格莱,「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1985年2月,圣徒之声,第23页。

  16. 参阅戈登·兴格莱,「传道与否」,1986年7月,圣徒之声,第32页。

  17. 参阅杰佛瑞·贺伦,「戈登·兴格莱会长:勇敢坚强站定」,第35页。

  18. 戈登·兴格莱,「不要怕,只要信」,1996年5月,圣徒之声,第3-4页。

  19.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62.

  20.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64.

  21.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64.

  22. Gordon B. Hinckley, in “His Mission to England Was a Life-Changing Experience,” Deseret Morning News, Jan. 28, 2008, 11.

  23.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75.

  24. Elders’ Labor Record of Liverpool Conference of the British Mission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July 1933 to Feb. 1934;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25.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69.

  26. Discourses of President Gordon B. Hinckley, Volume 1: 1995–1999 (2005), 348.

  27. Discourses of President Gordon B. Hinckley, Volume 1, 348.

  28. Heber J. Grant,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84.

  29. 关于这个经验的其他细节,见本书第2章。

  30. Gordon B. Hinckley, letter to Parley Giles, Dec. 7, 1936;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31.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51–52.

  32.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04.

  33. Marjorie Pay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9.

  34. Marjorie Pay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14–15.

  35. Marjorie Pay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73–74.

  36. Marjorie Pay Hinckley, in Glimpses into the Life and Heart of Marjorie Pay Hinckley, ed. Virginia H. Pearce (1999), 107.

  37. Gordon B. Hinckley, letter to G. Homer Durham, Mar. 27, 1939;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38.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26.

  39.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35–36.

  40.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43–44.

  41. David O. McKa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76.

  42.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77–81.

  43. Gordon B. Hinckley,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58, 123–24.

  44. Gordon B. Hinckley,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58, 123.

  45. Kenji Tanaka,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220.

  46. David O. McKa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234.

  47. Gordon B. Hinckley,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62, 71.

  48. See Allen E Litster,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313.

  49. Allen E Litster,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314.

  50.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315.

  51. 大卫奥·麦基会长担任总会会长的最后几年,也曾召唤额外的咨理到总会会长团协助他。

  52. 戈登·兴格莱,「信心:宗教的精粹」,1982年4月,圣徒之声,第5页。

  53. 参阅戈登·兴格莱,「五百万成员——里程碑而非巅峰」,1982年7月,圣徒之声,第74-75页。

  54. Gordon B. Hinckley, “The Loneliness of Leadership”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evotional, Nov. 4, 1969), speeches.byu.edu.

  55. Gordon B. Hinckley, in Francis M. Orquiola, “Temple Dedication Rewards Faith of Filipino Saints,” Ensign, Nov. 1984, 106.

  56. Gordon B. Hinckley, in “New Mission Presidents Receive Instruction from Church Leaders,” Ensign, Sept. 1984, 76.

  57. Gordon B. Hinckley, in “Leadership Meetings Focus on Missionary Work, Acti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Members,” Ensign, May 1985, 96.

  58.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05.

  59. Marjorie Pay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05.

  60.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08.

  61.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08.

  62. 参阅杰佛瑞·贺伦,「戈登·兴格莱会长:勇敢坚强站定」,第26页。

  63. Neal A. Maxwell,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36.

  64. 戈登·兴格莱,「主啊,记得您的教会」,1996年7月,圣徒之声,第92页。

  65. 戈登·兴格莱,「教会向前推进」,2002年7月,利阿贺拿,,第4页。

  66. Gordon B. Hinckley, in “President Gordon B. Hinckley Awarded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mormonnewsroom.org/article/president-gordon-b.-hinckley-awarded-presidential-medal-of-freedom; accessed Sept. 21, 2015.

  67. 戈登·兴格莱,「宽恕」,2005年11月,利阿贺拿,第81页。

  68. 参阅戈登·兴格莱,「这荣耀的复活节早晨」,1996年7月,圣徒之声,第73页。

  69. 见「戈登·兴格莱担任总会会长任内的重要事迹」「缅怀:戈登·兴格莱会长,1910-2008」,(2008年4月,利阿贺拿增刊),第13页。

  70.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53–54.

  71.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298.

  72. 杰佛瑞·贺伦,「从神那里来作师傅的」,1998年7月,圣徒之声,第27页。

  73. 戈登·兴格莱,「永久教育基金」,2001年7月,利阿贺拿,第61页。

  74. 戈登·兴格莱,「永久教育基金」,第61-62页。

  75. 戈登·兴格莱,「屈身扶助」,2001年1月,利阿贺拿,第61页。

  76. 戈登·兴格莱,「教会向前推进」,第6页。

  77. 戈登·兴格莱,「坚拒世俗的诱骗」,1996年1月,圣徒之声,第108页。

  78. 1999年2月11日总会会长团信函,1999年12月,利阿贺拿,第1页。有关此一主题的更多资料,见第10章和第11章。

  79. 戈登·兴格莱,「归信者与男青年」,1997年7月,圣徒之声,第56页。有关此一主题的更多资料,见第22章。

  80. 杰佛瑞·贺伦,「常在我里面」,2004年5月,利阿贺拿,第31页。

  81.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325.

  82.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629.

  83. 见戈登·兴格莱,「圣殿、归信者存留、传道服务一席谈」,1998年1月,圣徒之声,第56页。

  84. 戈登·兴格莱,「总会会长团定额组」,2005年12月,利阿贺拿,第40页。

  85. 戈登·兴格莱,「新的圣殿带来福音的『无上祝福』」,1998年7月,圣徒之声,第98-99页。欲知更多关于兴建小型圣殿的灵感资料,见第23章。

  86. 参阅戈登·兴格莱,「我们聚集一起」,1996年1月,圣徒之声,第4页。

  87. 戈登·兴格莱,「这荣耀的复活节早晨」,第72页。

  88. 戈登·兴格莱,「这大好的公元2000年」,2001年1月,利阿贺拿,第82页。

  89. 「活着的基督:使徒的见证」,2000年4月,利阿贺拿,第2页。

  90. 戈登·兴格莱,「我的见证」,2000年7月,利阿贺拿,第83页。有关此一主题的更多资料,见第8章和第24章。

  91. 戈登·兴格莱,「闭会致词」,2004年5月,利阿贺拿,第103-104页。

  92. 戈登·兴格莱,「我们生命中的妇女」,2004年11月,利阿贺拿,第82页。

  93. 多马·孟荪,「愿主同在直到再相会」,「缅怀:戈登·兴格莱会长,1910-2008」,第30页。

  94. 戈登·兴格莱,「移山的信心」,2006年11月,利阿贺拿,第82页。

  95. 戈登·兴格莱,「闭会致词」,2007年11月,利阿贺拿,第108页。

  96. 维吉尼亚·皮尔斯,「女儿的悼念文」,「缅怀:戈登·兴格莱会长,1910-2008」,第18-19页。

  97. 戈登·兴格莱,「死为何物」,「缅怀:戈登·兴格莱会长,1910-2008」,第32页。